以此兩單元對一、二年級學生實施跨年級
教學,可讓二年級生再次複習整點、半點報讀
與撥鐘練習,而學習速度較快的一年級生也能
在課堂中有預習報讀幾時幾分的機會,其中一
名一年級高成就生王○喬在第二節「報讀時
刻」的綜合活動,經過足夠的待答時間,雖然
才一年級,但循序漸進認識時針、分針意義以
及理解不同指針在不同刻度的判讀,該生看著
簡報的鐘面,甚能正確回答:「1點40分」。
若能依照學生的先備經驗、認知發展,適
度結合不同年級的異教材實施跨年級教學,除了有機會讓低齡生對於基本知能達到精
熟學習,教師作為學習效能催化者,更能引導低齡生有更高的學習成就。
2.教案撰寫與備課充足:
在跨年級教學課堂中可能有許多突發狀況,例如:學生可能有些概念需要澄清,可
能需要透過多一些具體物操作的機會,瞭解迷思概念;也有可能是學習程度佳的學生在
短時間內即能達到精熟學習的效果。因此,為因應課堂中兩個年級可能有的各種學習情
況,寧可在教案的撰寫與備課時,盡可能詳盡,也不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時間空白,而發
展多元學習材料符應課堂中不同學習者的不同能力與不同需求,是盡可能達到適性教學
的重要關鍵。
以學習單的準備而言,依據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可有不同的設計與安排,如:個別練
習的精熟學習單、自主學習的結構化學習單、同儕指導的引導學習單等,包含對已能精
熟學習的學生設計進階延伸題、對於學習進度較落後的學生進行課堂補救教學,或是藉
由同儕指導的方式,讓學習低成就的學生獲得同儕教學鷹架以達到 ZPD 的學習成效。
3.同儕指導的互動和技巧尚需磨合與適應:
實施跨年級教學,靈活應用同質、異質分組教學,是有效教學的教學策略之一,
而合作學習和同儕指導更能促進不同學力表現的同儕之間互動與增進學生學習成效。
惟此次跨年級教學的班級中,確實可發現有些學生尚未掌握同儕指導技巧,有學生不
習慣或不太瞭解如何教會學習夥伴,因此平時在課堂中,教學者可多訓練學生的口語
表達能力,也透過問思引導讓學生有說明解題思考的練習機會,藉此提升學生的後設
認知能力,助於同儕指導的互動。此外,將明確的教學步驟及井然有序的課堂秩序融
入於班級經營中,藉由學習任務的適性安排與妥善完成工作分析並具體羅列,例如:
教學者預先做好簡報明示同儕討論流程或藉由圖示說明,將學習任務步驟化並透過視
覺線索提供,助於學生閱讀說明後,能有效進行小組學習的分工和運作。
4.跨年級課堂的學習任務架構化:
承上,在跨年級課堂中,不同學生的學習任務在不同階段可能不盡相同,為了讓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任務時段或是同儕指導時間能自動化,應將學習任務的作業程序步
驟化,並將其具體化為文字或圖像,藉由提供視覺線索的方式融入於班級經營中,使
學生能在課堂的任何學習階段都有所依循。為了因應學生自主、合作、彈性與主題式
的多元活動學習,亦須在跨年級教學班級的空間安排與設計中有適切的考量,如具有
全班討論的、分組共學與個人學習的區域,因此在教室中可能有整體的、大組的、小
組的、兩兩一組的、個別的座位設計與學習站,當進行不同進度或難度的差異化學
習,為了能順利取得教具、學習材料或是進行合作學習,也為了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自
己的學習任務與此刻的學習模式需如何轉換空間,教學者有責將例行的學習程序盡量
清楚的呈現,因此在跨年級教學的班級經營制度建立上,明確的教學程序和良好的班
級紀律是從事跨年級有效教學的重要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