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與面積
指導單位: | 雲林縣國小數學領域輔導團 |
教學者: | 雲林縣棋山國小 王佳欣教師(深耕種子教師) |
壹、教學活動設計
一、教學年級:四年級
二、教學節數:共6節,本次演示第1節。
三、資料來源:參考康軒版本四年級第八單元
四、類別:一般教學 / 形
五、學生能力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認識周長和面積的意義,本單元注重在周長與面積的估測與實測,應先透過計算周長,做長度的加減乘除計算,最後並教導平方公分與平方公尺的化聚關係。本教學演示重點在第一節課周長的公式,本節上完後,學生應能學習到列出長方形及正方形的周長,並能應用於相同的圖形排列之周長。
六、教學目標
1.能使用中文簡記式,描述舉行的周長與面積。
2.能使用乘法簡化矩形面積的點算。
3.認識平方公尺,培養量感,並以平方公尺為單位的實測與估測。
4.能知道平方公分與平方公尺的關係。
5.能以同單位表達的量,做面積的形式計算。
6.能計算簡單複合圖形的面積。
*本單元對應之能力指標:
N-2-11能理解生活中,各種量的測量工具上刻度間的結構,進而以對同單位表達的量作形式計算。
N-2-12能知道同類量中二階單位之間的關係及使用二階單位作描述,並利用此關係作整數化聚。
N-2-13能以個別單位的方式(利用等物合成複製後)描述面積、體積,並能用乘法簡化長方形面積長方形體積之點算。
A-2-4能使用中文簡記式(簡字式)描述長方形、長方體之長度、面積、體積等幾何量。
七、活動目標
【第一節】
1-1 能知道長方形中若指定橫邊為長,則相鄰的縱邊為寬。
1-2能知道周長的意義(周長即周界)。
1-3能知道長方形的周長=(長× 2)+(寬× 2)=(長+寬)× 2 。
1-4能知道正方形的周長=邊長× 4 。
【第二節】
2-1能用乘法簡化矩形面積的點算。
1-3能知道長方形的面積=長× 寬。
1-4能知道正方形的面積=邊長× 邊長。
【第三節】
3-1認識平方公尺,並培養量感。
3-2以平方公尺為單位的實測與估測。
【第四節】
4-1能知道平方公分與平方公尺的關係。
4-2能做平方公分與平方公尺的化聚與比較大小。
【第五節】
5-1能以平方公分為單位做形式計算。
5-2能以平方公尺做形式計算。
【第六節】
6-1能計算包含長方形、正方形的簡單複合圖形面積。
八、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內容摘要 | 主要問題與活動 | 說明 | 評量重點 |
◎複習舊經驗 | 1.長方形有幾個邊?幾個頂點?幾個直角? |
|
|
教學內容摘要 | 主要問題與活動 | 說明 | 評量重點 | ||||||
◎定義長與寬 | 2.長方形中哪一邊是長?哪一邊是寬? |
|
| ||||||
◎定義周長 | 3.周長是什麼意思? |
|
| ||||||
◎引起動機 | 比較老師手中的兩種四邊形,哪一個四邊形的周長比較長? (發給學生每人兩個四邊形,用直觀預測做比較) |
|
| ||||||
◎長方形周長公式=(長×2)+(寬×2)或(長+寬)×2 | 1.一張長18公分、寬12公分的長方形卡片,想在卡片四周黏上一條線作裝飾,請問這條線至少要多長? 2.發給每組一個長方形,請用軟線在一頂點延著周圍繞一圈。 3.讓學生親自操作。 4.強調周長(長度)的單位有公分及公尺。 |
|
| ||||||
◎應用長方形周長公式 | 1.籃球場長28公尺、寬15公尺,它的周長是多少? |
|
| ||||||
◎正方形的周長公式=邊長×4。 | 1.四個邊都相等,且四個角都是直角的稱為什麼形? 2.每邊長15公分的正方形卡片周長是多少? (讓學生上台發表作法) |
|
| ||||||
◎應用長方形及正方形周長公式 | 1.每邊長18公分的正方形,它的周長是多少? 2.做做看,下列兩種圖案的周長各是多少? 邊長 2公分(4個正方形) 2 2
單位:公分 |
|
|
教學內容摘要 | 主要問題與活動 | 說明 | 評量重點 |
◎習作 | 習作6 6頁(當回家作業): 1.求三個四邊形之周長各是多少? 2.求以正方形及長方形排出之複合圖形之周長各是多少? |
1.甲:(16)公分 乙:(12)公分 丙:(20)公分 2.(1)(3+3)×4=24 (2)3×3=9 (9+5)×2=28 |
|
【第一節結束】 |
教學內容摘要 | 主要問題與活動 | 說明 | 評量重點 |
◎用乘法簡化平方公分板上格子的點算 | 1.這張動物卡片的面積有多大?用平方公分板量量看。 2.使用平方公分板進行實作。 |
|
|
◎計算長方形面積(以平方公分為單位) | 1.用尺量量看,這張名片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公分?它的面積是多少公分? 2.一邊長是7,一邊寬是4,得知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
|
|
◎計算正方形面積(以平方公分為單位) | 1.量量看,右邊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公分?算算看,面積是多少公分? 2.算算看,下面圖形的面積各是多少平方公分? |
(1)13×15=195平方公分
|
|
【第二節結束】 |
教學內容摘要 | 主要問題與活動 | 說明 | 評量重點 |
◎認識平方公尺 | 1.用報紙做一個每邊長1公尺的正方形。 2.邊長1公尺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公尺,平方公尺在國際上用「m2」表示,平方公尺又叫做平方米。 |
|
|
◎了解平方公尺的累加性 | 1.文文家客廳的面積是12 m2,飯廳的面積是6 m2,合起來是多少平方公尺? |
|
|
教學內容摘要 | 主要問題與活動 | 說明 | 評量重點 |
◎以平方公尺為單位的估測與實測 | 1.估估看,走廊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公尺? 2.寫出估算的面積大小,並用學生製作的1平方公尺報紙量量看。 |
|
|
◎計算長方形面積(以平方公尺為單位) | 1.一塊長方形的花圃的長是8公尺,寬是3公尺。要用多少塊的1平方公尺的塑膠布才能鋪滿?算算看這塊花圃的面積有多大? 2.(1)邊長30公尺的正方形地板,面積是多少平方公尺? (2)籃球場長28公尺、寬15公尺,它的面積是多少? |
(1)30×30=900平方公尺 (2)28×15=420平方公尺 |
|
【第三節結束】 |
教學內容摘要 | 主要問題與活動 | 說明 | 評量重點 |
◎說明1平方公尺與10000平方公分一樣大 | 1.邊長1公尺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公尺,那1平方公尺是多少平方公分? 2.長方形圖畫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公分?也可以說是多少平方公尺? |
|
|
◎平方公分和平方公尺的化聚與比較大小 | 1.公園裡排球場的面積是162平方公尺,羽球場的面積是820000平方公分。比比看,哪一個面積比較大?相差多少? 2. |
|
|
【第四節結束】 |
教學內容摘要 | 主要問題與活動 | 說明 | 評量重點 |
◎運用面積公式計算兩個共同邊長圖形的面積 | 1.王叔叔有一塊長方形花圃,分別種玫瑰與杜鵑兩種花。算算看,王叔叔的花圃面積共有多少平方公尺? |
|
|
◎複合圖形的面積 | 1.算算看,複合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公分? 2.提供兩種算法,讓學生自行運用。 |
11×14=154 3×3=9,9×2=18 154-18=136平方公分。
3×8=24,8×11=88 3×8=24,24+88+24=136平方公分 |
|
【第五節結束】 |
教學內容摘要 | 主要問題與活動 | 說明 | 評量重點 |
◎運用面積公式計算複合圖形的面積 | 1.長方形花圃裡有兩條寬2公尺的小路,小路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公尺? 2.說說看,還有什麼不同的做法? |
|
|
◎運用面積公式計算複合圖形的面積 | 1.算算看,下面藍色部分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公尺? 2.也可以說是多少平方公分? |
16×8=128 840-128=712平方公尺
|
|
【第六節結束】 |
貳、教學後的省思
本教案適用於校性指定教學觀摩會,總計有三場,分別在林內國小、仁德國小、埤腳國小進行一節該校教師教學觀摩,第二節由本輔導員教學觀摩給該校觀看,經過三天的磨練及洗禮,將本人的感想分成以下三部分,來敘述本人之省思與建議:
1、林內國小屬於林內鄉之中心學校,我所教學的班級是四年級,該班導師先前就做了很好的班級經營,使我在與班上同學聯絡感情時,就發現了此班級的常規與先備知識均有相當的水準,整節課學生表現得非常守規矩,在鼓勵之下,也很踴躍發言。原本此教案之安排為剛好四十分鐘,其中包含學生的操作與發表,但在教學現場上,無法如預期內完整呈現所有的安排,因本人猜想到一個教案在真正實施時,必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所以在最後幾分鐘,趕緊將今天所注重的觀念,就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概念再一次宣告與澄清,協助學生明白這節課老師所要講述的重點,經過討論與練習,學生已大約達到百分之八十全學會,但只限於課堂表現中,之後的驗收與本單元的教學,均需依賴該班的老師,本人由衷的感謝每位將自己的班級奉獻一堂課的老師,因為有他們的先前準備,使得我們輔導員的教學觀摩得以順利完成。
2、仁德國小隸屬於元長鄉,是只有六個班級的小型學校,具該班導師溝通時指出,該班同學有兩個被鑑定之輕度智障以外,還有一個妥瑞氏症的學生,或許老師不應先把學生貼上標籤,但老師的用意都是為了在這節課中,能讓教學者能事先瞭解班級概況,在我意料之外的,該班學生對於周長的概念完全沒有,進行分組作答,利用小白板寫出周長的算式時,均出現了直式的算式,很少看見有橫式的算式,例如全班分成了十組,卻只有一組曉得整節課的重點在於長方形的周長是(長× 2)+(寬× 2)或(長+寬)×2,在我反覆省思後,看過此班教學指引,才發覺現今該班還未教授整數四則中的含括號算式,難怪學生都是用兩步驟以上的方式作答,因本人在自己學校時不是採用此版本教學,所以對該班學生之先備知識不清楚,以致於心想他們應該會寫出正確的算式阿?結果事實往往跟我們想像中不同,這是一個令我非常有驚覺的發現,也因為現在的教科書是一鋼多本,某些概念形成需要有先前概念的支撐與連續,建議每位輔導員在別的學校教學觀摩時,需要先清楚該學校的版本與教室管理,才能建行有效教學,與該班級的進度一氣呵成。
另一方面,此次教學觀摩及檢討會,安排在星期三,而星期三是全縣學生都讀半天,一個早上只有四節課,導致有大多數老師反映,有輔導團來到校輔導原本是好事,但耽誤了上課時間,卻是一個令他們非常在乎的事實,根據輔導團裡的資深輔導員回答,原本示範教學就是一次反省自己的好機會,當然也是跟教學有關的一環,看別人教學時,能重視自省的功夫,也能從別人的建議裡,知道自己的缺點在哪,現在社會許多老師在教學中常常忘記自省,須由旁觀者來提醒許多不自知的毛病,例如口頭禪或是偏心的盲點,均會導致在課堂中的缺失,希望每個老師都能做到反省的動作,讓台灣的教育因為自省的老師而有反省的學生。
3、第三天,也就是本人最後一天的教學觀摩,晚上在家心想,這樣的連續三天教學,是否我應該做些改變,因為時間的掌握和學生本身的知識大不相同,第三間教學觀摩學校的第一節,該班導師教學演示單元是整數四則運算,剛好教授到有關括號先算的計算過程,本人所運用的長方形面積公式,剛好也需有此計算列式的基本要求,所以就趁此機會再做複習,但有輔導員事後提醒我,盡量不使用「專有名詞」在課堂中,避免造成學生對數學名詞更混亂的情形,另外因為本人使用小白板讓學生發表,但在緊張之於,忘了將答案張貼在黑板上,這也算是一點小缺失。鄉下的學生很需要老師的鼓勵,因為我常用鼓勵的話來激勵學生,所以整班級的反應還算不錯,互動也良好,不管去到哪個地方,學生最有興趣的就是「新老師」,新鮮感在單純的孩子心理,總是能引起他們的學習動機,所以這三天到外面學校去觀摩,見到了許多滿懷熱情的老師,也有勇於發言的老師,這是在一個保守的校園裡,我衷心期盼見到的事情,建議各縣市都能將「教學輔導」真正落實在每個校園,這樣才能將輔導團的功能,發揮到最大的效果阿!
雲林縣國小數學領域教學觀摩之綜合座談紀錄
◆ 會議日期:中華民國95年4月19日(星期三)
◆ 會議時間:上午10:30至12:00
◆ 會議地點:雲林縣仁德國民小學(地址:雲林縣元長鄉內寮村內寮路6號)
◆ 主 持 人:雲林縣仁德國小 蔡遂初校長
◆ 輔導教授:國立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 姚如芬教授
◆ 出席人員:
◇ 雲林縣國小數學領域輔導團員9人
◇ 雲林縣國小數學領域深耕種子教師3人
◇ 雲林縣國小數學教師8人【本縣市國小共158校,參與出席者共1校】
◆ 會議紀錄人員:雲林縣國小數學領域輔導團
壹、主席報告
各級長官、教授,非常歡迎來到仁德,讓我們有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貳、演示教學討論
1.教學者之優點:(1)引起動機用故事情境引入。
(2)教具豐富。
(3)能做統整學習。
(4)與生活情境結合。
2.教學者可再提升之處:(1)孩子少,可圍圈圈上課。
(2)年曆不建議用在概念學習。
(3)多做跨越學習。
参、一般教學討論
問:
數學節數不夠,加以城鄉差距、特教回流,如何補救?
答:
1.概念形成時間是否太長。
2.課本內之題目是否該逐題都教。
3.未來正綱教材內容會更多。
4.願意提供諮詢或檢測。
肆、問題與建議
問題:
(1)教師板書不工整對學生的影響?
(2)教學過程中,空白課程如何掌握?
建議:
信任、尊重教師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