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評量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設計[二上二位數的加減]TKU93A04郭鳳婷10詹小瑩12方郁琪14邱淑君32陳迪貞34吳偉立
活動名稱 | 二位數的加減 | 適用年級 | 二年級 | 教學節數 | 約3節 | |||||||||||||||||||||||||||||||||||||||||||||||||||
設計者 | 邱淑君、郭鳳婷、詹小瑩、吳偉立、方郁琪、陳迪貞 | |||||||||||||||||||||||||||||||||||||||||||||||||||||||
教學節次 | 教學重點 | |||||||||||||||||||||||||||||||||||||||||||||||||||||||
第一節 | 1.利用算式填充式紀錄問題。 2.了解式子與原問題情境的關係。 | |||||||||||||||||||||||||||||||||||||||||||||||||||||||
第二節 | 1.學生明白加法交換律的意義。 2.學生會利用加法交換律。 | |||||||||||||||||||||||||||||||||||||||||||||||||||||||
第三節 |
| |||||||||||||||||||||||||||||||||||||||||||||||||||||||
教學準備 | 活動一:小白板、圖畫紙 | |||||||||||||||||||||||||||||||||||||||||||||||||||||||
活動二:學習單 | ||||||||||||||||||||||||||||||||||||||||||||||||||||||||
活動三:小白板 | ||||||||||||||||||||||||||||||||||||||||||||||||||||||||
教材地位 |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三冊【第一單元】 •
200以內數的概念與順序 •
認識及使用50
元、100元 •
200以內數的化聚及大小比較 • 五冊【一、三單元】 •
2000以內數的概念、順序、位值及化聚 •
理解加減法相互的關係 •
經驗三位數概數意義 •
三位數的加減 •
理解加法交換律 •
電算器的認識與使用 七冊【一單元】 •
一萬以內數的概念、順序、與位值 •
十萬以內數的概念、順序、與位值 •
加減的直式算則 三冊【本單元】 • •二位數的加減 •覺察加法交換律 • 四 •
二位數加減直式記錄 •
1000以內數的概念、順序、位值及化聚 •
認識及使用200元、500元、1000元 •
經驗加減法相互的關係 | |||||||||||||||||||||||||||||||||||||||||||||||||||||||
數學本質之概念 | 一、認識「合成」-加的概念,「分解」-減的概念
併加型(合成):媽媽買了2個紅蘋果和3個芭樂,媽媽一共買了多少個水果? 添加型(增加):弟弟有3枝鉛筆,哥哥再給他3枝鉛筆,現在弟弟有幾枝鉛筆? 拿去型:媽媽買了10個蘋果,哥哥拿去2 個,請問還有幾個蘋果? 比較型: 追加型(補足):例如小明收集了8張貼紙,還欠幾張(再收集幾張)就有10張? 二、認識和應用符號「+」「-」「=」
三、認識「0」的意義 「分與合」引入0的初步概念,在「拿走型」的問題情境中介紹「0」代表「沒有」的意義,認識「0」的說、讀、聽、寫,使「0」成為一個表達特殊數量的溝通工具。 四、合十、拆十、兩步驟合成分解問題
五、「被比較量未知」題型、「全體已知,求部分未知型」、算式填充題 「被比較量未知」類型問題,例:小丸子有18枝筆,小玉比小丸子多(少)8枝筆,小玉有幾枝筆﹖ 「全體已知,求部分未知型」問題,例如:籃子裡有15個蘋果,7個是青蘋果,其他的是紅蘋果,紅蘋果有幾個﹖ | |||||||||||||||||||||||||||||||||||||||||||||||||||||||
數學概念之發展 | 一、文獻探討 根據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國小二年級的學生,屬於第三階段「具體運思期」,在這一時期,兒童已經能夠在頭腦中從一個概念的具體變化中抓實質性的東西,他們的動作不僅是內化的,同時也是可逆的,並且已經有了守恒的能力,他們可以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即通過逆向性和互反性兩種可逆性運算圖式達到守恒,由于運算守恒的出現,使兒童可以進行運算,且正確地把握邏輯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總之,這一階段的兒童能夠具備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他們還不能離開具體事物的支持,否則,就難於順利解决問題,此外,這期間的運算一般比較零散,還不能較好的構成一個整體。 二、學生的先備經驗 本課程設計之教學對象為國小二年級上學期(具體運思期)之兒童,兒童已具備的能力為: 1.會算十以內的加法(湊十)。 2.有初步加法進位以及減法退位的概念。 3.能初步掌握非負整數數詞序列的規律,並能以具體的量、聲音、圖像、數字,進行說、讀、聽、寫、做的活動,表徵200以內的數。 4.能掌握10、100、1000和1及100和10之間的關係,做數的二階單位化聚。 | |||||||||||||||||||||||||||||||||||||||||||||||||||||||
迷思概念 |
例如:8+35,學生常會把8放在3的上面來解題
| |||||||||||||||||||||||||||||||||||||||||||||||||||||||
處理的特色 | 1.【+、-】 步驟一:佈題,例:老師口袋有15元,買了鉛筆3元,老師口袋還剩下幾元? 步驟二:請學生藉由操作桌上的積木,說出他們的想法。(此時並不寫算式) 步驟三:師生共同找出結論,「口袋裡的錢被拿走了3元」就是被「砍掉了3元」,即「-3」。 步驟四:師生共同完成算式。 【=】 “=”兩邊的東西是一樣的,就像是「爸爸的媽媽」=「阿嬤」(台語),說法雖然不一樣,但指的都是同一個人。 【戴清馨老師受訪,張馨尹訪談】 2.學生在接觸加、減法時,最容易弄不清楚的問題點就是進位的問題。王老師儘量用實務操作的方式做學生了解。也會清楚的告知學生,十位及個位所代表的意義。【王郁青老師受訪,陳嬿羽訪談】 3.要學生慢慢看題目,將題目多看幾遍,題目看懂了再做,或是要學生將題目的經驗想成是自己的經驗,會更容易了解題意。【段秀娟老師受訪,廖芳苓訪談】 4. 在進行分與合的課程時,吳老師會拿出一堆花片,請同學分成兩堆,在多次的練習之後,同學就可以充分了解分與合的意義。吳老師認為有些遊戲可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例如可以教同學玩撲克牌遊戲─撿紅點,可以讓同學對〝10〞這個數字的分與合更加熟練。【吳淑華老師受訪,林怡伶訪談】 5.加強個位數的加減練習,還有10的互補觀念練習(10=2+8=3+7……等),另外就是利用錢幣的互換(10個1元=1個10元),以及找錢的方式,來加強進退位的觀念。當然不一定要拿真的錢幣,用畫錢幣的方式即可。 6.在教學上會以畫○的方式來引導孩子何時要進位或退位,或是讓學生以實物操作的方式更清楚了解。 【陳瓊華老師受訪,許慧美訪談】 7. 應對小朋友加強數學的本質概念,讓小朋友知道減法的邏輯概念、及意義。 【施淑敏老師受訪,羅瑞玲訪談】 8. 透過唱數的反覆練習,加強小朋友對數序的觀念,等數的概念清楚,計算能力也相對加強。【董惠鈞老師受訪,林珍伶訪談】 | |||||||||||||||||||||||||||||||||||||||||||||||||||||||
能力指標 | 具體目標 | |||||||||||||||||||||||||||||||||||||||||||||||||||||||
2-a-02能將具體情境中單步驟的加、減問題列成算式填充題,並解釋式子與原問題情境的關係。 | 1. 加強進退位的計算 2. 經驗以算式填充題記錄加減法 3. 解決生活情境中的加減法 4. 在生活情境中,覺察加減法交換律的現象 5. 能理解加法交換律的意義 |
具體 目標 | 活動主題 及進行方式 | 主要活動與問話 | 教學資源 | 評量 |
1.喚起學生舊有的經驗,做為本堂課的先備知識。 | 一、複習舊經驗 個人思考 ↓ 小組分享及思考 ↓ 全班分享 | U強強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有一天,媽媽送強強一個小豬撲滿,他非常非常的高興,決定開始存錢。(老師帶小豬撲滿於課堂上,以實物教學)。 強強原來有6個1元,媽媽又給 他5個1元,他把所有的錢放入撲滿 裡。他說他知道撲滿裡有多少錢,請 你說說看他是怎麼知道的。 請小朋友各別在小白板畫出你的做法。(以圈圈代表1元) 小組成員討論彼此的做法是否正確,必須說明做法的過程,如果有錯誤,必須提出錯誤之處,再討論如何將算式問題和結果計在圖畫紙上。 發表人: 我的做法是_______,因為______。 小組派成員上台報告討論出來的做法(有哪幾種)及算式。 | 圖畫紙、 小白板 小豬撲滿 | |
1.知道什麼是算式填充題,( )代表什麼意思。 2.了解添加型的用法。 | 二、關係洞察 個人思考 ↓ 小組分享 ↓ 全班分享 ↓ 老師澄清 | U第二天,強強的撲滿裡已有11個1元,強強幫媽媽掃地,媽媽獎勵他,把身上所有的1元給強強,共21個,小強把所有的錢放進去撲滿裡。 現在撲滿裡有多少錢呢?小強不確定跑去問哥哥,強哥說:「這很容易,二年級的時候,老師有教,可以把它想成11+21=( ),計算一下,答案就出來了。」 你了解他的說法嗎? 11表示什麼? 21表示什麼? ( ) 表示又是什麼? 和隔壁同學互相討論。 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看法。 小組派成員上台發表小組的看法。 | 小白板。 | |
1.了解「比較型」減法的用法。 | 三、正誤區辨 個人思考 ↓ 小組分享 ↓ 全班分享 | U第三天,強強和同學噹噹比賽誰的撲滿裡的錢比較多,強強說我有32元,噹噹說我有45元,誰的錢比較多,多多少錢? 強強想到了昨天哥哥教他的方法,他決定自己列式子,他列出下面的二個式子: 45+32=( ) 45-32=( ) 哪一個是正確的?為什麼? 和隔壁同學互相討論。 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看法。 小組派成員上台發表小組的看法。 ___________是正確的,因為____。 | ||
1.能夠清楚了解( )的代表意義,正確地使用( )。 2.了解併加型的用法。 | 四、正誤區辨 個人思考 ↓ 小組分享 ↓ 全班分享 | U當天放學回家,強強發現書店有賣戰鬥陀螺的貼紙,一張16元,和遊戲王卡一盒25元,如果他想要兩個都買,總共要花多少錢? 16元25元 強強又依哥哥的方式,這一次他知道總共是41元,但是他卻寫不出算式填充題,你可以幫幫忙找出錯誤嗎?以下是他的想法: 老闆剛剛跟我說,比較哪一東西比較便宜,要用減的,那這一次要求總共多少錢,應該要用加的。 所以列式子為16+( )=25。所以答案為41元。 強強的想法是錯的,哪裡錯?該怎麼改,他才能完成正確的算式填充式? 和隔壁同學互相討論。 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看法。 小組派成員上台發表小組的看法。 ________是錯的,應寫為________。 | ||
1.能夠依題意正確的表達算式填充式。 2.了解拿出型的用法。 3.練習退位。 | 五、概念確認 個人思考 ↓ 小組分享及思考 ↓ 全班分享 | U爸爸在之前即以三個十元和強強換30個1元。 最後,強強決定只買一盒遊戲王卡,從裝有31元的撲滿拿出25元後,現在還剩多少錢? 請小朋友寫出算式填充式,並且畫出做法。 請小朋友各別在小白板畫出做法。 小組成員說明自己的做法,且判斷其他成員的做法是否正確,如果會引起別人的誤會,必須提出,再共同討論如何正確地表示算式填充題,最後將做法及算式寫在圖畫紙上。 發表人: 我的做法是_______,因為______。 小組派成員上台報告討論出來的做法及算式。 | 小白板 圖畫紙 | |
1.能夠依題意正確的表達算式填充式。 2.了解併加型的用法。 3.練習進位。 | 六、概念確認 個人思考 ↓ 小組分享及思考 ↓ 全班分享 | U強強買了玩具,撲滿只剩6元,晚上他幫爸爸捶背,得到25元(二個10元和一個5個1元),他把賺到的錢通通往撲滿放,撲滿現在有多少錢? 請小朋友寫出算式填充式,並且畫出做法。 請小朋友各別在小白板畫出做法。 小組成員說明自己的做法,且判斷其他成員的做法是否正確,如果會引起別人的誤會,必須提出,再共同討論如何正確地表示算式填充題,最後將做法及算式寫在圖畫紙上。 發表人: 我的做法是_______,因為______。 小組派成員上台報告討論出來的做法及算式。 作業一
| 小白板 | 作業一 |
教學活動流程 | ||||
具體 目標 | 活動主題 及進行方式 | 主要活動與問話 | 教學資源 | 評量 |
1.在生活情境中,覺察加減法交換律的現象 能理解加法交換律的意義 | 一、複習舊經驗 檢討之前上課的作業 二、關係洞察 老師引導 ∣ ∣ ∣ ↓ 個人思考 三、正誤區辨 四、概念確認 小組討論 ↓ 老師指導 | U作業檢討 J每組的1號上台解題,再由老師檢討與講解 U先出幾道題目,算出答案後,再引導學生發現結果是一樣的 J先算出第1小題,在佈第2題,讓學生比較答案,導出交換律。 1.甲早上吃了A顆水餃,中午有吃了B顆,總共吃了幾顆? 2.乙早上吃了B顆,下午吃了A顆,總共吃了幾顆? 3.請問誰吃的多? 1.二年甲班有15個男學生,13個女學生。請問二年甲班共有幾個學生? 2.二年B班有13個男學生,有15個女學生。請問二年甲班共有幾個學生? 3.請問兩班的學生是不是一樣多? 小玉和小丸子一起玩大富翁遊戲。 1.前兩次擲骰子時小玉和小丸子各往前走了12步、17步。請問小玉共走了幾步? 2.第二次擲骰子時小玉往前走了17步,小丸子往前走了12步。請問小玉共走了幾步? 3.所以現在他們兩個人是不是走到了同一格上。 U小組對抗活動一:○╳大作戰 (J每個人依據老師的問題而作出答案的手勢,若答錯了得坐下來。每五題統計一次小組的剩下答對人數做為積分) (J老師把式子寫在黑板上) 11+17=17+11(○) 13+14=14+13(○) 16+13=13+16(╳) 14+12=12+14(╳) 43+36=36+43(○) 15+ 13=14+16(╳) 15+14=14+13(╳) 43+36=33+43(╳) 37+36=36+37(○) 12+17=17+11(╳) U發下學習單給每組,請學生討論後寫下答案。再一併由老師在下課前做檢討與講解。 | 學習單 |
教學活動流程 | ||||
具體 目標 | 活動主題 及進行方式 | 主要活動與問話 | 教學資源 | 評量 |
運用二位數的加法 | 一、複習舊經驗 檢討之前上課的作業 二、熟練二位數的加減 | U小組競賽一 由老師出題 講解遊戲規則: 小組人員輪流上台競賽,依據老師的問題在小白板上寫下算式和答案(例如:27+14=(41),括弧一定要寫),每答對一題有一分,最後一組算出答案者無論對錯一律不得分。 小強昨天已經收到12張賀年卡片,今天又收到36張賀年卡,請問這兩天他收到幾張賀年卡?(添加型) 12+36=(48) 今天媽媽買了13個紅蘋果和18個青蘋果,請問今天媽媽共買了幾個蘋果?(併加型) 13+18=(31) 一柱30公分的香,已燒去13公分,請問還剩幾公分?(拿去型) 30-13=(17) 小華本來有26塊蛋糕,分給同學12塊之後,請問他還有幾塊蛋糕?(拿去型) 36+12=(24) 客廳本來有37個人,走了28個人之後,還有幾個人?(拿去型) 37-28=(9) 小強家有32隻魚,小華家有18隻魚,請問小強家的魚比小華家的魚多了多了幾隻魚?(比較型) 32-18=(14) 小光家有12盆花,請問再加幾盆花便有20盆花?(追加型) 20-12=(8) 小華想買23元的泡芙,可是他只有16元,請問他再向媽媽拿幾元就剛好可以買泡芙?(追加型) 23-16=(7) 小強為了過生日派對而買了24罐的紅茶和12罐的綠茶,請問他共買了幾罐茶? 12+24=(36) U小組競賽二 講解遊戲規則:
U依積分給予獎卡。並由老師從學生易出錯的題目中出回家作業練習。 | 小白板 | 是否列出正確算式並做出正確答案,並由老師負責解答與講解 是否列出正確算式並做出正確答案並由老師負責解答與講解 |
姓名:
請在下面的()中填上╳或○
(○)12+16=16+12
(╳)16+27=27+14
(○)13+27=27+13
(○)33+23=23+33
(╳)45+37=37+35
(╳)19+18=17+19
寫出算式填充題,並算算看:
哆啦A夢今天早上吃了13個銅鑼燒,下午又吃了14個銅鑼燒;大雄今天早上了14個銅鑼燒,下午又吃了13個銅鑼燒。
請問多拉A夢今天一共吃了幾個銅鑼燒
13+14=(27) 答:27個
請問大雄今天一共吃了幾個銅鑼燒
14+13=(27) 答:27個
請問多拉A夢和大雄誰吃的銅鑼燒比較多
一樣多
選擇題:
(2)1.上星期六小華開生日派對,下面是小明當天來回時走的路線,→代表小明去小華家時走的路線,代表小明從小華家回家時走的路線,請問:
小明去小華家時走的路比回家時走的路還要遠
小明去小華家時走的路和回家時走的路一樣遠
小明去小華家時走的路比回家時走的路還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