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乘法教學設計:理解乘法意義與應用

格式
doc
大小
814.5 KB
頁數
15
上傳者
Aquariu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5-04-20,离现在 20 19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活動名稱

乘法

適用年級

年級

教學節數

11翟嘉莉、16鄭嘉川、19羅心穎、27黃千恩、33賴昀締

參考版本

康軒版 第四冊

林宜臻數學園地 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iestmath1/

教學節次

第一節

喚起舊經驗,讓學生能在累加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義,讀誦出乘法表

第二節

能根據題目,列出乘法算式,並且能理解乘法式子中,單位量在前,單位數在後的意義。

教具準備

小白板、彩色筆、乘法九九圖、學習單一、學習單二、學習單三

教材地位

一年級

1-N-06能做一位數之連加、連減與加減混合計算。

1-N-07能進行2個一數、5個一數、10個一數等活動。


二年級

【第四冊單元三】

2485的乘法

【第四冊單元六】

3697的乘法

細目:

2-N-05能作連加、連減與加減混合計算。

2-N-06能能理解乘法的意義,使用×、=作橫式紀錄,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N-08能理解九九乘法。

2-N-09能在具體情境中,解決兩步驟問題(加、減與乘,不含併式)。

三年級

3-N-02能熟練加減直式計算(四位數以內,和<10000,含多重借位)。

3-N-03能熟練三位數乘以一位數的直式計算,並解決二位數乘以二位數的乘法問題。

四年級

4-N-02能熟練整數加、減、乘、除的直式計算。

4-N-03能在具體情境中,解決兩步驟問題,並學習併式的記法(包括連乘、連除、乘除混合)。

五年級

5-N-03能理解因數、倍數、公因數與公倍數



數學本質概念

  1. 數學結構:

    1. 在第三冊開始引進倍數活動,希望增強學童倍數活動的經驗,以作為第四冊時乘法運算活動的基礎。「倍」的語言是成人習慣的溝通方式,但對孩子而言是新的學習,在本單元是透過生活情境,連接「倍」的語言,理解「倍」的意義,並使用累加解決倍的問題。

    2. 乘法的計算,除了橫式的紀錄之外,還有各種不同的方式,傳統二位數乘法的直式算則,利用數字分配及九九乘法‧‧‧等。

    3. 步驟-認識 100以內同數連加3 + 3 + 3 + 3 = 4 3「╳」號的認識,寫成34認識倍的意義,並明白同數連加與倍數的關係,亦可寫成43

  2. 認知結構:

學童已於第一、二冊的部分,學習過加法的組織方式與意義,且在第三冊與第四冊的部分也學習、累積了不少倍數活動的經驗。因此,在乘法的教學中,可由這兩個部分,藉著佈題的方式,將乘法算式引入。

而之所以使用「倍」的語言,來引入乘法算式,主要的理由是:學童通常習慣於按照數字出現的次序,來進行記錄,「68倍是48」記成「6×8﹦48」,符合此項習慣,我們在口語中,亦會使用「8648」的說法,但此種語法較不易轉換成「6×8﹦48」。不過利用「倍」的語言來引入乘法教學也有其缺失,即太過饒舌,且易於混淆概念。因此,在這個教學法上,仍需改進。至於九九乘法表在這個階段則不強迫背誦,而是強調以紀錄的方式,讓孩童自行建立,使孩童確切地了解其意義。

  1. 學生先備知識:

本課程設計之教學對象為國小二年級下學期的兒童,屬感覺動作期至具體運思階段,兒童於先前已接觸過加減法等分數意義。

兒童先備之能力有:

1-N-06能做一位數之連加、連減與加減混合計算。

1-N-07能進行2個一數、5個一數、10個一數等活動。


數學概念之發展

文獻探討

  1. 乘法問題結構之分析(許美華,民90):

  • UsiskinBell模式:將乘法的使用歸類成以下三種意義

    1. 比例因子類(rate factor)或相同等集合問題(common equivalent set proble)指求出數個內函相同數目之物體的集合之總數的乘法問題。ex:一隻手有5根手指頭,6隻手有幾根手指頭?

    2. 交叉乘積(acting across)或叉積(cartesian product)是指兩個量的相互交叉運作,當二個量交互運作時,兩個量中的任一各量都可對令一量運作:

ex

面積-長4公尺,寬5公尺的長方形,其面積有多少平方公尺?

陣列-牆上的瓷磚橫看有5列,直看有6排,請問牆上共有幾快瓷磚?

組合-小名有4件不同顏色的上衣和5條不同款式的長褲,請問小名的外出服有幾種搭配方式?

        1. 大小改變類(size change)或常量問題(scalar problem)是指使原來的量呈比例放大或縮小的乘法問題,而其積數是一個與原數量同單位的數量。ex:一本書的定價是100元,打9折後還要多少元?

      • Nesher將乘法問題依組成的結構分成三種

      1. 函數規則(mapping rule)或連加問題(repeated addition):ex:一隻手有5根手指頭,6隻手有幾根手指頭?第一部分是描述兩個值(5根手指頭、6隻手);第二部分說明二各值的對應關係(一隻手有5根手指頭);第三部分是求答(全部的手指頭數)。

      2. 直積(cartesian multiplication)問題:小名有4件不同顏色的上衣和5條不同款式的長褲,請問小名的外出服有幾種搭配方式?

      3. 比較型(multiplicative comparison)或放大(enlargement)問題:小真有6本書,小華的書是小真的8倍,請問小華有幾本書?

      • Greer1992)將正整數乘法文字題分成四種:

      1. 等組型問題:ex:每個人有4塊餅乾,3個人共有幾塊餅乾?

      2. 直績:ex:小明有4件不同顏色的上衣和五條不同款式的長褲,請問小明的外出服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式?

      3. 長方形面積:ex:長4公尺,寬五公尺的長方形,其面積為多少平方公尺?

      4. 比較型乘法:ex:小華的蘋果是小名的3倍,如果小名有4個蘋果,小華有幾個蘋果?

      1. 由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乘法的運思事實上被當做是同數累加的運思,因為乘法只不過是同數累加的「較為簡單的記述方式」。兒童被期望利用乘法的算式取代手續冗長的同數累加的加法關係。教學時,「倍」的意義被提示成「同數累加的次數」(國立編譯館,民80)

      迷思概念

      乘法-倍數問題】

      探究一

      1. ?的?倍 觀念不易教。

      2. 累加/累減直接進入九九乘法,學生不知由來。

      3. 因應建構式教學,不教連加法?

















      探究二

      例題:1隻狗有4隻腳。6隻狗有幾隻腳?

      46或是64






      探究三

      從加法的概念進階到乘法概念時,小朋友容易產生混淆


      探究一

      1. 先奠定學生的數數概念1,2,32,4,65,10,15

      2. 指導學生分析算式,例:2×714

      乘號後面、中間那個數就是「幾個」或「倍」,算式為2×7()()14,分析為:二的七倍等於十四、七個二是十四(七個橘子有兩盤)

      1. 學生知道「二的七倍等於十四」,不可為九九乘法導致的結果,必須明白此為二的連()加。陳老師不提倡一年級開始背誦九九乘法表,以免阻礙學生自我思考能力。

      2. 老師同意學生連加,先決條件為:已背過數數的連加─例:5,10,15..1,3,5…,可寫為5+5+5…3+3+3…。若為8的連加法,必須寫出算式,例:8+8=1616+8=24…避免小朋友在計算的過程中出錯,也避免答案算錯,必須全部扣分。

      3. 回家作業的問答題,必須清楚的寫出「( )有幾個?是( )的幾倍?」,讓小朋友清楚知道2×77×2意義差距很大(七個橘子有兩盤,而非兩個橘子有七盤)

      〈受訪者:陳文琳老師 訪談者:TKU93A翟嘉莉〉

      探究二

      解題,都應強調在過程中看到單位量(一隻青蛙的4隻腳)及單位數(5隻青蛙),讓孩子區別青蛙和青蛙腳是兩種不同的計數單位。

      小朋友常常搞不清楚是46或是64透過畫圖實作的方式,讓小朋友了解4664的意義有什麼不同藉此

      澄清概念。

      〈受訪者:吳宜勳老師 訪談者:TKU93A吳妮晏〉

      探究三

      老師先以兩兩一數,例如六個小朋友打V字型,老師帶著小朋友數,也就是可以2+2+2+2+2+2,或者6×2‧接著,以五五一數,請5個小朋友右手舉高打開也就是5+5+5+5+5,或者5×5的寫法也是可以。老師先以加法的用法之後帶入乘法的概念,這樣小朋友對於乘法會比較清楚明白。

      〈受訪者:吳宛姍老師 訪談者:TKU93A賴昀締〉

      處理的特色

      教學時,老師會依「物件單位量×單位數=物件總數量」的規則來處理乘法算式,那麼,學生用「單位數×物件單位量=物件總數量」的規則來處理乘法算式是否算錯呢?其實,無論使用何種規則,學生只要能正確說明乘法算式中各數字和符號的意義都是可被接受的,但應讓學生說明乘法算式中各數字和符號的意義;以

      7 × 4 28

      為例,可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問「7」表示什麼?一共算了幾個「7」或「4728各表示什麼?」之類的問話,了解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乘法算式。

      在第四冊的乘法單元裡建議老師應引導學生從數與加的策略中逐漸獨立出來,學習應用乘法事實的規律來解決乘法問題,進而熟悉九九乘法表中的基本乘法事實與規律,並列出乘法算式。

      老師應引導學生由已知的九九乘法事實與規律,除了引導學生了解與應用單步驟的乘法算式外,也可讓學生們練習同時需以乘法與加法、乘法與減法兩步驟來解決的問題,讓學生有機會整合所學過的運算規則。

      解決二位乘以一位的問題時,學生會從累加的經驗中,可以發現將二位數分成幾十和幾,再分別和乘數相乘的策略,至於學生從高位或低位開始運算,對解題並沒有影響,關鍵在於是否熟練,目前仍建議讓學生有豐富的解題經驗,以加強解題的熟練度;同時比較自己和別人的解法,找到解題的共通性,做為日後算則的預備。而三位乘以一位的解題,和二位乘以一位完全相同,學生對數的十進結構了解以後,自然能順利解題,老師甚至可以擴大被乘數的數量,進行四位或五位乘以一位的問題。

      數學學習領域分年級細目

      具體目標

      2-N-06能能理解乘法的意義,使用×、=作橫式紀錄,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 能發現乘法式子中「等量」的條件。

      2. 能理解乘法式子的意義。

      3. 能讀出單位量為2的乘法算式並熟記乘法口訣。

      4. 能根據題目,列出乘法算式。

      5. 能理解乘法式子中,單位量在前,單位數在後的意義。

      6. 能讀誦出乘法表。

      具體

      目標

      活動主題及進行方式

      主要活動與問話

      教學資源

      • 學生能夠根據其思考模式和先備能力解題

      • 能做出2510個一數等活動


      複習舊經驗

      根據題意,請學生發表其解題的過程和結果


      個人思考

      小組討論

      全班分享

      桌上有草莓10顆。






      1. 如果將草莓 ,每2個將一袋,總共需要袋子幾個?

      ( ) u1v2w5x10


      2. 如果將草莓 ,每5個將一袋,總共需要袋子幾個?

      ( ) u1v2w5x10


      3. 如果將草莓 ,每10個將一袋,總共需要袋子幾個?

      ( ) u1v2w5x10

      請在小白板上寫上全組決定的答案,並到講台上說說爲什麼要這樣做

      小白板

      彩色筆








      • 能在同數累加的具體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義。

      • 能透過操作活動,解決並用有乘號的算式記錄單位量為2的乘法問題。




      關係洞察


      個人思考

      小組討論

      全班分享


      小朋友跳舞,2人一對,4對有幾人?

      把你的作法用算式記下來。


      法一:2+24 法二:

      4+26 2+2+2+28

      6+28`


      你記下2有幾個?

      2的幾倍?

      24倍怎麼記?

      24倍是8,記為2×48,讀作2乘以4等於8,也可以念作二四得八,「×」是乘號。


      25倍怎麼記?

      請把你的想法和做法和同組的同學討論

      請在小白板上寫上全組決定的答案

      小白板

      彩色筆

      乘法九九圖











      • 能讀出單位量為2的乘法算式並熟記乘法口訣。

      關係洞察


      個人思考

      小組討論

      全班分享







      用有乘號的算式記下來,念念看。

      21倍:2×12 二一得二

      22倍:2×24 二二得四

      23倍:2×36 二三得六

      24倍:2×48 二四得八


      5對有幾人?

      × □ =□ 念作:


      6對呢?




      × □ =□ 念作:

      7對有幾人?

      8對、9對呢?

      請把你乘法九九表完成,並和隔壁的同學分享

      請把你的想法和做法和同組的同學分享,並在小白板上寫上全組決定的答案


      教乘法表,強化乘法的概念,使學生更加熟練。



















      學習單三

      • 能瞭解乘法的意義










      正誤區辨

      能夠理解題意,並說出解題的過程和結果


      個人思考

      小組討論

      全班分享



      圓圓全班共32人外出郊遊,到了糖果店,老闆送圓圓全班每人2顆糖 ,請問全班共得到了幾顆糖?

      哪一個是正確的算式?

      Œ32 ﹣2 = 30

      2 + 32 = 34

      Ž2 × 32 = 64

       2 × 33 = 66

      答案:

      其他為什麼錯?

      為什麼是這個答案?

      老師請幾位小朋友發表

      小白板

      彩色筆













      • 能根據題目,列出乘法算式。










      概念確認

      強化學生乘法概念



      個人思考

      小組討論

      全班分享





      一雙襪子有2隻,6雙襪子共有幾隻?下列是強強小光的算式:

      強強2+24 4+26 6+28 8+210

      10+212 所以共有12隻襪子

      小光2×612 所以共有12隻襪子

      1.強強小光的算式都正確嗎?

      都正確 □強強錯 □小光

      為什麼?

      老師請幾位小朋友發表

      2.2×612算式中的2612各代表什麼意思?

      2

      6

      12

      老師請小朋友與同組的討論,並把小組討論的結果寫在白板上

      小白板

      彩色筆
















      • 能理解乘法式子中,各數字代表的意義。

      正誤區辨

      理解所列乘法算式的意義。

      個人思考

      小組討論

      全班分享

      小敏身上帶的錢全部買115元的關東煮,可以買30枝,請問小敏身上帶了多少錢?

      小嘉的算式是:15 × 30450

      洋洋的算式是:30 × 15450

      請問誰的算式正確?

      小嘉洋洋

      為什麼

      老師請小朋友發表意見


      用有乘號的算式把作法記下來:

      Œ2+2+2+2 ( )×( )=( )

      27倍 ( )×( )=( )

      Ž23個加起來 ( )×( )=( )

       25倍 ( )×( )=( )

      老師請小朋友發表意見

      寫學習單一,以熟練乘法這個概念

      小白板

      彩色筆

      學習單一


      • 能讀誦出乘法表

      念應用

      利用情境,使學生實際練習乘法的運算

      全班分成6組,每組各推派1名學生,排一排。老師準備好110的數字卡一疊,黑板上放2的數字;還有準備六份,每份皆有24681012141618數字的牌子,分給台下的六組。

      被推派出的學生,一個個向前跟老師抽一張數字卡,抽完面向大家,台下學生搶答,舉出手上牌子,舉對的一組,會加那組小花片作獎勵。


      全班分成2組,排兩排,第135組排一排,第246組排一排。老師準備好110的數字卡兩疊;兩排學生第一位就定位後,分別向前跟老師抽一張數字卡,抽完蓋好,數到三,兩人同時翻開數字卡,並依照自己已經被熟的乘法,運送出兩數字相乘的答案,先唸出答案的一方,就贏,贏的那一組,會加那組小花片作獎勵

      活動結束後,由小組成員互相記錄其容易記錯的部分。

      寫學習單一,以熟練乘法這個概念


      學習單二


      老師建議:

      1.九九乘法:在練習九九乘法時,可以搭配活動進行。教案中的學習單三其實是個不錯教具,其實大家可以將此表放大,大約全開的大小,並在全開紙上面全面覆蓋透明膠帶,這樣就做成一張可以重複書寫的九九乘法教具囉!老師不僅可以拿來上課進行教學,還可以用此表讓學生上台練習,也可以放在教室後面的布告欄,讓學生可以在下課時間去複習,一舉三得。


      2.單位量、單位數:要區分單位量,單位數本就不容易,所以在教學時,應該強調的是學生是否瞭解乘法式子中的意思,教案中的例題,可能沒有辦法很明確的測出學生是否能區分單位量和單位數,可以換成出類似編故事的題型,列出一個算式,透過請學生為這個算式設計情境的方式,瞭解學生是否有正確的概念。

      修改前:

      小敏身上帶的錢全部買115元的關東煮,可以買30枝,請問小敏身上帶了多少錢?

      小嘉的算式是:15 × 30450

      洋洋的算式是:30 × 15450

      若依照單位量在前,單位數在後的規則。請問誰的算式正確?

      小嘉洋洋

      為什麼

      修改後:

      可以在後面再加一小題,為洋洋的算式:30 × 15450,設計一個適當的情境,並討論與小嘉的算式:15×30450,不同的地方。


      1.有關25的倍數概念,老師建議讓學生直接參與會比使用物品來表達來得好。例如:班上剛好有9位班級幹部,請他們在原位站起來,最初請他們高舉右手(這時還可以順便練習辨認左手和右手),將右手手掌打開,請全班同學一起數,現在站起來的幹部們右手的手指頭加起來是多少?老師可以先以一個一個數,之後帶入以5為倍數來數數,最後說明以5為單位一個單位數數,會比以1為單位數數來得快。之後,老師可以另外請另外5個小朋友起來,請他們倆手高舉打V勝利標記,因為前面已經5的倍數概念經驗,所以老師可以在此時問學生:「那我們現在要以什麼樣的單位來數手指頭?」學生很聰明都會回答:「2」。在進行完25的倍數概念後,老師便可以以數字累加幾個一數進而帶入乘法的概念。

      2.教案中最後的兩個活動可以結合成一個活動,並且在九九乘法都教完的時候再進行。

      3.因為對象是小學二年級,所以不要用到單位數和單位量、乘數和被乘數及積這類的名詞,容易造成學生學習的困難,使他們觀念混淆。所以要儘量用生活化的用語來加深學生對乘法的概念。

      學習單一:有幾個幾

      ○○○○

      ( )2

      ○○○○○○○○○

      ( )3

      ○○○○○○○○○○○○○○○

      ( )5

      ( )1

      ☆☆☆☆☆☆☆☆☆☆☆☆☆☆☆☆☆☆☆☆☆

      ☆☆☆☆☆☆☆☆☆☆☆☆☆☆☆☆☆☆☆☆☆


      ( )7

      ◆◆◆◆◆◆◆◆◆◆◆◆◆◆◆◆◆◆◆◆◆◆◆◆◆◆◆

      ◆◆◆◆◆◆◆◆◆◆◆◆◆◆◆◆◆◆◆◆◆◆◆◆◆◆◆

      ◆◆◆◆◆◆◆◆◆◆◆◆◆◆◆◆◆◆◆◆◆◆◆◆◆◆◆


      ( )9

      ■■■■■■■■■■■■■■■■■■■■■■■■

      ■■■■■■■■■■■■■■■■■■■■■■■■


      ( )8


      ( )6

      ( )7

      ( )3

      ( )1

      △△△△△△△△△△△△

      ( )4

      ( )3

      ( )2






      學習單二:

      2

      3

      ×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學習單三:請完成下列乘法九九表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