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官之旅:感官刺啟用動設計與器材運用

格式
pdf
大小
929.09 KB
頁數
7
作者
ac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09-05,离现在 5 4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多感官之旅

感官刺激活動之設計與器材運用

陳世文

多元感官世界

    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多重感官所組成的世界,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前庭覺、本體覺等七大感官的運作,使我們感受到週遭環境的刺激,經歷這些刺

激後,讓我們發展出對環境的了解,並做出適應性反應。當其中一種或多種感官

功能不足或失去功能時,對週遭環境的感知能力就會受限,缺乏接收與詮釋來

自環境與身體內部感覺訊息的能力,無法有效刺激自身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

因而產生種種不當的反應與行為。

    感覺是認識世界的開始,透過感覺,我們獲得關於世界的一切資訊。感覺的產
生來自外界的刺激(光線、氣味、聲音等

…),當刺激達到一定強度時,感覺器

官(眼睛、鼻子、耳朵

…)會開始工作,經由神經系統傳送訊息給大腦,大腦於

是產生外界事物的映象,也就是所謂的感覺。

    感覺系統是神經系統中處理感覺信息的一部分。感覺系統包括感受器、神經通
路以及大腦中和感覺知覺有關的部分。

簡單而言,感覺系統是物理世界與內心感

受之間的變換器。

    當我們身體上的感覺系統被有效啟動,才能打開大腦連接世界的窗口,進而
建構出綿密的神經網路,綿延不斷地將潛藏在大腦裡的寶藏發掘出來。

神經統整&進化

    

每一個新生命的心理、生理成長,似乎都循著一個一定的軌跡在進行著,從頭、

身體到四肢的逐漸茁壯;從簡單的抬頭、上身的控制,到學會複雜的走、跑、跳、書

寫等等,每一個個體都是循著相似的規律在改變與成熟。

    

美國費城「人類潛能發展中心」的研究指出:身心發展有其一定的神經統整順

序,某階段出現了問題,在其中樞神經系統上,必定可以找出相對應的缺陷,

應盡早進行補救療育,以「彌補神經循環的漏洞」。

    神經系統發展是人體生長發展的基礎,神經細胞是個體發展最早之處。我們的
神經系統是「用進廢退」,當你越刺激它,給予越多元的感覺資訊,神經系統就

會產生蓬勃的連結及快速的傳送,反過來,沒有足夠的刺激,神經系統就沒有

1

background image

得到感覺資訊來啟動神經網路,自然就會有身心發展遲緩、智能障礙、學習困難

情緒障礙與行為異常的問題。

    大腦是線性的發展,高層次與低層次組織是互惠的因果關係(
Ayres,1979)。較高層次的大腦皮質組織,是由中樞神經系統中較低層次的感
覺組織所影響。

Ayres(1979)指出大腦皮質由較低層次的大腦半球所進化,所

以大腦皮質的精細處理要靠較低層次大腦半球內與腦幹的預先處理。

    中樞神經系統接受從前庭平衡、皮膚觸覺、肌肉關節本體覺、眼耳鼻舌等感受
器傳來的感覺訊息,若未能在腦幹部進行統合,以提供大腦作認知及判斷的基

礎,將會影響學習和情緒的發展(

 Ayres,1979)。

    腦部的感覺刺激活動越多、練習次數越頻繁,將促使腦細胞越健康,神經元與
神經元之間的連結更準確、更牢固,因而增加細胞之訊息傳遞效率(

Cummins, 

Livesey, & Evans, 1977; Hatfield, & Hillman, 2001)。大腦皮質高層次腦功能的發揮
有賴於皮質下和腦幹部的腦結構,能否把視、聽、觸、前庭平衡和軀體筋肉關節

等各種感覺訊息的秩序和強弱處理完善(鄭信雄、李月卿,

1991;Bender, 

1995)。且在回饋聯繫中,不斷地把較精確的感覺訊息送達大腦皮質,提供大
腦做精細的判斷和睿智的決定(鄭信雄、李月卿,

1991;Bender, 1995)。

    神經統整的過程,是藉由不斷重複的感覺與運動的統合刺激,讓神經系統自
動化的組織與詮釋來自身體與環境中的感覺訊息,並作出適當的反應,在「感覺

-運動」交互作用下,個體與環境產生有效的互動,進一步促使大腦皮層進行知

識性和技能性的學習。

感覺統合與神經統整

    關於人類認知學習、情緒管理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另有一個派別的論點
與研究,近來被廣泛討論與應用,那就是

Ayres 應用前人的研究發現,配合自

己臨床上的經驗與研究所提出的「感覺統合(

sensory integration)理論」。Ayres

指出感覺統合是個體將自身和外界的感覺刺激輸入,在中樞神經進行統合後所

產生的組織性運作能力,包括身體知覺、外在情境知覺、適應性反應、學習歷程

與某些神經功能的發展。當感官系統處於某種程度的敏感狀態,或感覺統合功能

失常時,個體會呈現:好動不安、注意力無法集中、過度敏感、容易緊張和興奮、

愛哭、情緒障礙、固執無彈性、人際關係違和,以及缺乏自信等現象。由此可見,

感覺統合在神經系統的組織發展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對於行為、情

緒與學習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個體經由七大感覺系統(本體覺、前庭覺、

2

background image

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接收來自內在身體與外在環境的各種感覺訊息

經由神經系統予以過濾、排序、選擇、強化、分類與統合後,傳送到大腦進行判讀

註冊、組織、調控、學習,以掌握身體的內外在狀況,進而作出適應性反應的神

經統整過程。

    感覺統合是一切神經統整與學習的基礎,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無法
互聯協調發展。經由持續不斷的感覺統合過程中,神經系統接受到巨量且多元的

感覺訊息,自動化地進行監控、組織與詮釋,並作出適當的反應,在「感覺-反

─修正」不斷的回饋下,神經系統於是逐層向上統整,並逐漸成熟,進一步促

使大腦進行知識性和技能性的學習。感覺神經是中樞神經的聯外通路,「感覺統

合」是打開大腦學習的窗口。觸覺、本體覺、前庭覺為個體發展最早期最基礎的三

個感覺系統,若發生障礙則會影響未來更高階的大腦皮質功能。

    感覺統合的實務運用,一方面可以幫助智能、肢體、情緒、行為與學習障礙者
進行補救療育;另一方面則是對一般兒童,實施

IQ(智能)、EQ(情緒) 、

PQ(體適能)的全腦開發與資優教育。經過感覺統合積極訓練的兒童,專注力、
反應力、自制力、適應力、學習力可以有效顯著提升。

    學著林巾凱〈1999〉的研究,列出感覺統合能改善的功能有:跟人目光接觸、
適應性行為、注意力、過動行為、手眼協調、成熟行為、觸覺防禦現象、重力不安全

感、自我刺激行為、精細動作、粗動作、動作計劃、知覺能力、拼字與閱讀等。

    前庭覺對人體非常重要,主要是掌管人體動靜態的平衡、協調與空間反應,接
收器是位於內耳的三半規管,接收的感覺訊息是地心引力(重力)。前庭覺是腦

神經統整的基礎,也是穩定情緒與認知學習的根源,諸如觀察力、專注力、反應

力、協調力、運動力、適應力、情緒力、音感力、感觸力等都跟前庭覺有關聯。從視

覺接收到的空間影像,必須結合前庭覺提供的重力訊息,大腦才能做出正確詮

釋。前庭覺有如人體的導航系統,若發展不佳,會使人在空間中迷航。前庭覺掌

控著肌肉張力的協調,若反射功能不足會影響孩子的構音,語言發展可能因而

產生遲緩或障礙。

    觸覺反應是身體表面接受外界刺激,通過感覺神經將訊息傳入大腦,加以調
節、整合與詮釋後,做出適當反應的過程。觸覺系統的接受器是全身皮膚的表層

組織,接收的感覺訊息包含:物理性(溫度、濕度、氣壓、電磁波)、機械性(重

壓、輕觸、黏貼、抓拉、表面質感、形狀結構)、化學性(酸、鹼、辣、鹹)、生物性

(癢、痛)。觸覺反應主要分為:保護(調適)反應和區辨反應;保護反應讓個

體執行自我保護反射動作,遠離危險、減輕壓力、建立安全感;區辨反應促進個

體情緒穩定、進行環境探索、區辨判斷、執行動作

…等。觸覺是大腦與周圍環境訊

息間的最大感覺通路,能讓個體感受到所處空間的細微變化,是探索環境的重

3

background image

要途徑。觸覺發展會影響個體的自我保護力、情緒力、精細操作力、邏輯力、覺察

力、智力與人際社交力。

    本體覺是個體對自我身體的行動監控系統,它提供大腦繪製產生身體地圖

Bodymap),隨時監控掌握來自身體的各種訊息,告知大腦目前身體所處的

姿勢型態與生理狀況。本體覺的接受器分佈在全身的肌肉、肌腱、骨骼、關節、韌

帶與結締組織中,接收的訊息是來自上述組織間深層的收縮伸展、屈曲推拉、輸

送流動所產生的位置、速度與力量的感覺。即使個體靜止不動,仍有地心引力刺

激本體覺接收器產生感覺訊息。本體覺能提高身體知覺,有助於個體進行各種動

作的模仿、計畫、執行、協調與控制,並促進構音功能、生活自理、操作技巧、運動

能力的發展,進而提升情緒管理、人際互動與認知學習。七大感覺系統中,前庭

覺、觸覺、視覺、聽覺、嗅覺與味覺,主要接收來自外在環境的感覺訊息,而本體

覺則是接收來自身體內在的感覺訊息。本體覺是一種高度複雜化的神經組織,協

助大腦充分掌握身體狀況並產生應變機制。相較於前庭覺與觸覺,本體覺則是較

晚成熟,除非前二者發展正常,否則本體覺無法有效正常運作。本體覺是一種強

而有力的刺激輸入,有助於觸覺與前庭覺的統合,進而調節神經以提高警覺和

降低緊張。

感覺統合訓練活動

感覺運動統合訓練的原則,在於提供七大感覺系統的感覺刺激的輸入,
並給於適當的控制,讓個體依內在驅策力引導自己的活動,自動形成順
應性的反應,藉此促成感覺訊息間的組合與統一。

訓練的方法是採取鼓勵、誘導,或指導個體參與的措施,從選擇性活動
中,盡量讓個體經歷正常發展的過程,逐漸把腦的統合功能組合好。

在實施感覺運動統合訓練時,最重要的原則是「規律、重複、足量、適當的
輸入必要的感覺」。

前庭刺激的活動:包括前後左右搖動、上下移動、速度、旋轉、平衡與順應
性的感覺輸入。引導個體在地板上翻滾。多利用跳床、鞦韆、搖椅、平衡板
滑道、滑車、彈力大球、轉盤等設備,增加前庭感覺刺激。

觸覺的活動:在於「解放防禦、放鬆身體、舒展情緒」,包括拍、按、壓、抓、
捏、抱、貼、冷熱、乾濕、吹吸的皮膚觸覺輸入。遊戲時,讓個體在不同質
感的地毯上爬行、在球池裡翻滾、把玩不同觸感的玩具。準備一個沙箱裝
入乾淨的細沙,或以紅、綠豆取代,讓個體盡情享受完沙的樂趣,並增
進手掌的觸覺辨識功能。

本體覺的活動:多做伸展體操,各關節在可動範圍內,盡量彎曲、轉動、
曲縮、伸展,經常做下列動作:跑、跳、盪、鑽、攀、爬、踢、甩、拉、推、提
等動作。有關上肢方面

——讓個體吊單槓、丟沙包、套圈圈、投球、接球、捏

黏土、提重物、拔河、敲打或挖土。有關下肢方面

——多讓孩子在地板上爬

行、攀爬、走直線曲線、跳躍、單腳跳、學動物(鴨子、螃蟹、蛇、兔子、青蛙、
熊)走路。

聽覺的活動:多讓個體聽巴洛克音樂與自然音,運用各種樂器,例如鐵
琴、音磚、音感鐘、大小鼓、鈴鼓、鈸、三角鐵、木魚、銅鐘

……等等,刺激個

4

background image

體的音感,運用不同高低音質的樂器訓練聽覺辨音能力。

視覺的活動:以色彩鮮豔、黑白對比的教具,動態的影像,吸引個體的
注視,啟發視知覺,例如:黑白視覺卡、形形色色卡、七彩炫光燈、

LED

多變化手電筒、七彩泡泡管、多彩色投影、幻彩光纖、炫光球

……等等。

味覺的活動:味覺與嗅覺皆是主管人類情緒的主要因素,若缺乏良好的
發展,個體可能會出現情緒不穩等問題。味蕾激活方案:濃淡甘苦、品嚐
百味、酸甜苦辣、咀嚼刺激、口腔按摩

……等等。

嗅覺的活動:認識環境中的各種氣味,例如:芳香撲鼻、百花飄香,佳
餚美味、五味雜陳、酸甜苦辣,藥味十足,臭氣相投、百味雜陳

……等等。

感官刺激活動之設計與器材運用

    多感官環境的空間依照多感官環境的不同設計理念與應用,從文獻中可
以分析出多感官環境的設計類型

(李淑玲,2008b;李翠玲,2003;Lancioni, 

Cuvo, & O'Reilly , 2002; Minner,Hoffsetter, Casey, & Jones, 2004; 

Pinkney,2000):

上表資料來源:特教論壇,第十一期:融入教具改造之多感官課程在多重
障礙學生課堂專注成效。

5

background image

上表資料來源:特教論壇,第十一期:融入教具改造之多感官課程在多重障礙

6

background image

學生課堂專注成效。

上表資料來源:特教論壇,第十一期:融入教具改造之多感官課程在多重障礙
學生課堂專注成效。

7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