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3
,离现在 17
年 29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學校品德教育推動策略及評鑑指標研究報告
(精簡版)
委 託 機 關 ( 單 位 ) : 教 育 部 ( 訓 育 委 員 會 )
研究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研 究 計 畫 主 持 人 : 李 琪 明 教 授
研 究 兼 任 助 理 : 戴 麟 藹 小 姐
計 畫 起 迄 時 間 : 2007.5.31-2007.11.31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七 年 一 月
1
壹 、 研 究 目 的
基 於 我 國 當 前 品 德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與 時 代 性 , 以 及 推 動 策 略 亟 需 以
多 元 統 整 取 代 以 往 單 一 訓 誡 方 式 , 且 需 建 立 永 續 發 展 的 評 鑑 機 制 以 確
保 品 德 教 育 品 質 與 作 為 推 動 的 目 標 , 因 而 本 案 即 因 應 此 需 求 並 訂 定 研
究 目 的 如 次 :
一 、 研 擬 我 國 中 小 學 品 德 教 育 創 新 推 動 策 略 , 以 利 校 園 品 德 教 育 實 施 兼
具 效 能 與 品 質 。
二 、 建 立 我 國 中 小 學 校 園 品 德 教 育 自 我 檢 核 指 標 ( 評 鑑 指 標 之 一 )
, 以 利 學 校 自 評 與 接 受 地 方 政 府 視 導 , 並 促 進 品 德 教 育 改 善 與
精 進 。
三、建 立 我 國 教 育 行 政 主 管 機 關 有 關 品 德 教 育 評 鑑 之 統 計 指 標 ( 評 鑑 指
標 之 二 ), 作 為 全 國 或 地 方 資 料 庫 蒐 集 要 項 , 並 利 政 府 、 民 眾 與 教
育 人 士 , 瞭 解 我 國 品 德 教 育 實 施 狀 況 及 其 變 化 。
四 、 建 構 品 德 教 育 推 動 策 略 與 評 鑑 指 標 的 運 用 要 項 , 以 提 供 學 校 與 教
育 行 政 主 管 機 關 之 參 考 。
2
貳 、 研 究 範 圍
本 研 究 標 題 中 「
學 校
」, 就 範 圍 而 言 係 指 我 國 中 小 學 階 段 的 學 校
品 德 教 育 。 本 計 畫 將 研 究 重 點 置 於 中 小 學 , 但 並 非 否 定 大 學 甚 而 成 人
教 育 亦 需 品 德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 然 而 , 前 後 兩 者 的 學 生 特 性 與 學 校 性 質
均 有 所 差 異 , 故 而 在 品 德 教 育 推 動 上 亦 會 有 所 不 同 之 處 。 因 此 , 本 研
究 乃 聚 焦 在 較 為 基 礎 性 的 中 小 學 階 段 。
3
參 、 名 詞 釋 義
茲 將 本 研 究 中 三 個 重 要 名 詞 釋 義 如 次 :
一 、 品 德 教 育
本 計 畫 所 稱 品 德 教 育 具 廣 義 與 狹 義 意 涵 , 就 廣 義 而 言 指 其 不 能 偏
離 價 值 教 育 、 生 命 教 育 、 人 權 教 育 、 法 治 教 育 、 民 主 教 育 , 以 及 公 民
資 質 教 育 等 原 則 與 精 神 ; 就 狹 義 而 言 品 德 教 育 是 期 望 培 養 學 生 , 具 有
知 善 ( 認 知 )、 好 善 ( 情 感 ) 與 行 善 ( 行 動 ) 等 多 元 知 能 , 兼 重 道 德
推 理 思 辨 歷 程 與 德 行 表 現 , 以 形 塑 優 質 個 人 與 理 想 社 群 。
二 、 推 動 策 略
推 動 策 略 包 括 各 種 人 事 時 地 物 的 配 合 , 以 達 目 標 有 效 達 成 與 成 果
品 質 提 升 。 在 教 育 場 域 中 包 括 正 式 課 程 中 教 學 方 法 , 非 正 式 課 程 中 各
種 活 動 方 案 , 以 及 與 潛 在 課 程 中 各 種 環 境 規 劃 與 文 化 營 造 等 。
三 、 評 鑑 指 標
評 鑑 指 標 可 說 是 一 個 教 育 系 統 品 質 與 功 能 的 指 示 者 , 藉 由 其 量 化
數 據 或 質 性 描 述 的 呈 現 , 能 作 為 分 析 重 要 教 育 資 訊 、 瞭 解 教 育 狀 況 、
導 引 教 育 發 展 , 及 顯 示 教 育 趨 勢 等 功 用 , 以 作 為 學 校 自 我 評 鑑 與 教 育
評 鑑 的 規 準 與 要 項 , 並 可 發 揮 診 斷 、 修 正 、 比 較 、 預 測 等 功 能 。 本 案
將 其 分 為 學 校 層 級 品 德 教 育 自 我 檢 核 評 鑑 指 標 , 以 及 全 國 或 地 方 層 級
或 謂 教 育 行 政 主 管 機 關 層 級 的 品 德 教 育 評 鑑 統 計 指 標 二 大 類 。
4
肆 、 研 究 過 程
本 研 究 首 先 以 國 內 外 品 德 教 育 相 關 理 論 以 及 實 徵 經 驗 之 文 獻 等 進 行
分 析 統 整 與 轉 化 ; 繼 之 , 於 本 案 建 立 雛 形 階 段 , 邀 請 四 位 專 家 學 者 徵 求
諮 詢 以 形 成 問 卷 架 構 與 重 要 內 涵 ; 再 者 , 邀 請 卅 位 專 家 學 者 與 中 小 學 校
長 、 主 任 、 教 師 等 , 進 行 二 次 德 懷 術 問 卷 評 定 , 並 將 其 量 化 統 計 與 質 性
建 議 予 以 彙 整 ; 繼 而 , 針 對 統 計 與 建 議 修 改 本 案 擬 訂 的 草 案 後 , 再 行 召
開 二 次 共 計 廿 五 人 之 專 家 學 者 與 教 育 各 界 代 表 的 焦 點 座 談 ; 最 後 , 歷 經
多 次 增 刪 與 修 正 後 終 得 定 稿 。 期 以 此 五 大 歷 程 與 結 果 , 除 具 體 達 成 研 究
目 的 外 , 並 能 突 顯 本 案 所 建 構 之 我 國 中 小 學 品 德 教 育 創 新 推 動 策 略 與 評
鑑 指 標 , 乃 兼 具 國 際 與 本 土 , 以 及 專 業 與 可 行 等 特 性 。
5
伍 、 結 論
一 、 中 小 學 品 德 教 育 創 新 推 動 策 略 及 其 參 考 做 法
( 一 ) 目 的 : 提 供 我 國 中 小 學 品 德 教 育 創 新 推 動 策 略 , 以 利 校 園 品 德 教 育
實 施 兼 具 效 能 與 品 質 。
(二 )特 點 與 運 用 原 則 :
1 . 本 策 略 旨 在 提 供 我 國 中 小 學 推 動 品 德 教 育 的 方 針 與 原 則 , 其 兼 具
學 理 基 礎 、 國 內 外 實 徵 經 驗 以 及 兼 顧 品 德 教 育 的 多 元 面 向 , 並 能
突 顯 學 校 本 位 的 精 神 , 且 強 調 品 質 與 永 續 的 重 要 。
2 . 本 策 略 列 有 依 據 品 德 教 育 十 大 推 動 面 向 之 策 略 十 項 , 及 其 各 項 具
體 參 考 做 法 , 但 仍 預 留 各 校 多 元 方 式 推 動 的 彈 性 與 創 意 , 以 期 因
應 且 能 展 現 各 校 品 德 教 育 的 需 求 及 特 色 。
6
品 德 教 育 創 新 推 動 策 略 十 大 面 向
1 0 . 永 續
經 營
9 . 校 園
氣 氛
8 . 學 生
表 現
7 . 潛 在
課 程
6 . 非 正
式 課 程
5 . 正 式
課 程
4 . 資 源
整 合
3 . 教 師
專 業
2 . 行 政
領 導
1 . 學 校
特 色
推 動 策
略 面 向
7
品 德 教 育 創 新 推 動 十 大 策 略 及 參 考 做 法 ( 簡 表 )
學 校 特 色
S 1 . 建 立 具 民 主 參 與 及 學 理 基 礎 , 且 有 學 校 多 元 特 色 的 品 德 教 育 方 案
參 考 做 法 :
S 1 . 1
組 成 校 園 品 德 教 育 推 動 小 組
S 1 . 2
民 主 參 與 方 式 選 取 倫 理 核 心 價 值
S 1 . 3
納 入 學 校 教 育 計 畫 加 以 多 元 實 施
行 政 領 導
S 2 . 發 揮 校 長 與 行 政 團 隊 的 道 德 領 導 理 念 與 具 體 行 動
參 考 做 法 :
S 2 . 1 積 極 參 與 品 德 教 育 知 能 研 習 與 進 修
S 2 . 2
將 品 德 教 育 知 能 連 結 於 學 校 行 政 領 導
S 2 . 3
發 揮 品 德 教 育 的 多 元 功 能
教 師 專 業
S 3 . 增 進 教 師 品 德 教 育 知 能 及 其 言 教 與 身 教 功 能
參 考 做 法 :
S 3 . 1
增 進 品 德 教 育 專 業 知 能
S 3 . 2
將 品 德 教 育 視 為 教 育 職 責
S 3 . 3
成 為 學 生 楷 模 且 形 塑 良 好 師 生 關 係
資 源 整 合
S 4 . 統 整 校 內 外 人 力 、 物 力 與 財 力 , 有 效 推 動 品 德 教 育
參 考 做 法 :
S 4 . 1
結 合 校 內 外 人 力 並 善 盡 品 質 把 關 職 責
S 4 . 2
統 整 校 內 外 物 力 、 財 力 與 地 方 資 源
8
品 德 融 入 各 類 課 程
正 式 課 程
S 5 . 將 品 德 教 育 有 計 畫 且 多 元 地 納 入 各 學 科 / 領 域 教 學 之 中
參 考 做 法 :
S 5 . 1
探 討 各 科 目 如 何 與 品 德 教 育 連 結
S 5 . 2
品 德 教 育 納 入 各 類 正 式 課 程 規 劃 與 實 施
S 5 . 3
教 師 運 用 多 元 品 德 教 育 教 學 方 法
非 正 式 課 程
S 6 . 將 品 德 教 育 具 體 彰 顯 於 校 園 規 章 與 各 類 活 動 之 中
參 考 做 法 :
S 6 . 1
強 化 班 級 層 次 學 生 班 會 與 公 約
S 6 . 2
強 化 學 校 層 次 學 生 自 治 組 織 及 其 活 動
S 6 . 3
強 化 學 生 參 與 及 代 表 的 權 利
S 6 . 4
增 加 學 生 服 務 學 習 的 機 會
潛 在 課 程
S 7 . 將 品 德 教 育 有 系 統 地 融 入 校 園 環 境 及 親 師 生 互 動 之 中
參 考 做 法 :
S 7 . 1
營 造 友 善 校 園 優 質 環 境
S 7 . 2
發 揮 品 德 教 育 境 教 功 效
S 7 . 3
彰 顯 民 主 參 與 及 理 性 論 辯 的 精 神
學 生 表 現
S 8 . 以 多 元 方 式 促 進 學 生 品 德 認 知 、 情 意 與 行 動 的 提 升
參 考 做 法 :
S 8 . 1 促 進 學 生 品 德 認 知 與 思 辨 能 力
S 8 . 2 強 化 學 生 道 德 敏 感 度 與 同 情 心
S 8 . 3 增 強 學 生 道 德 意 志 與 道 德 勇 氣
9
校 園 氣 氛
S 9 . 積 極 營 造 具 正 義 、 關 懷 與 自 主 自 律 等 精 神 的 校 園 文 化
參 考 做 法 :
S 9 . 1
營 造 兼 顧 公 平 差 異 及 民 主 多 元 校 園 文 化
S 9 . 2
營 造 誠 懇 認 同 及 對 話 分 享 的 校 園 文 化
S 9 . 3
營 造 批 判 反 省 及 自 主 自 律 的 校 園 文 化
永 續 經 營
S 1 0 . 建 構 學 校 反 省 與 檢 核 機 制 , 促 進 品 德 教 育 永 續 實 施 且 提 升 效 能
參 考 做 法 :
S 1 0 . 1
品 德 教 育 推 動 小 組 檢 核 與 反 省
S 1 0 . 2
教 師 與 行 政 人 員 進 行 行 動 研 究
S 1 0 . 3
學 生 及 其 家 長 自 我 檢 視 及 反 思 分 享
S 1 0 . 4
理 論 與 實 務 的 交 流 與 反 思
S 1 0 . 5
學 校 經 驗 傳 承 並 永 續 發 展
10
品 德 教 育 十 大 推 動 策 略 及 其 參 考 做 法 ( 詳 述 )
推 動 策 略
( S t r a t e g y )
推 動 策 略 之 參 考 做 法
S 1 . 建 立 具 民 主 參 與
及 學 理 基 礎,且 有
學 校 多 元 特 色 的
品 德 教 育 方 案
S 1 . 1
組 成 校 園 品 德 教 育 推 動 小 組
學 校 宜 組 成 校 園 品 德 教 育 推 動 小 組( 可 結
合 既 有 校 內 組 織 , 或 與 其 他 學 校 共 同 組 成 ),
由 校 長 主 持 , 跨 處 室 且 納 入 教 師 、 家 長 與 學 生
代 表 , 共 同 體 檢 本 校 品 德 教 育 實 施 現 況 與 挑
戰 , 並 研 商 推 動 品 德 教 育 的 方 向 、 具 體 目 標 與
成 員 角 色 。
S 1 . 2
民 主 參 與 方 式 選 取 倫 理 核 心 價 值
學 校 宜 每 隔 數 年,透 過 全 校 親 師 生 以 民 主
參 與 方 式,選 取 本 校 之 倫 理 核 心 價 值 且 訂 定 具
體 行 為 準 則,並 採 取 具 有 學 理 基 礎 或 國 內 外 實
施 成 功 經 驗 的 品 德 教 育 推 動 重 點 與 方 式 。
S 1 . 3
納 入 學 校 教 育 計 畫 加 以 多 元 實 施
基 於 學 校 願 景 、 親 師 生 需 求 、 以 及 教 育 政
策 等 因 素 , 學 校 宜 彰 顯 品 德 教 育 的 普 遍 性 , 並
適 度 發 揮 學 校 實 施 的 多 元 特 色,且 納 入 學 校 近
中 遠 程 教 育 計 畫 之 中 。
S 2 . 發 揮 校 長 與 行 政
團 隊 的 道 德 領 導
理 念 與 具 體 行 動
S 2 . 1 積 極 參 與 品 德 教 育 知 能 研 習 與 進 修
校 長 與 行 政 團 隊 宜 積 極 參 加 或 主 動 籌 辦
校 內 外 具 有 學 理 基 礎 的 品 德 教 育 知 能 研 習 與
進 修 。
S 2 . 2
將 品 德 教 育 知 能 連 結 於 學 校 行 政 領 導
校 長 與 行 政 團 隊 宜 將 品 德 教 育 知 能 連 結
於 學 校 行 政 領 導 中,關 注 校 內 外 品 德 議 題 與 原
則 , 以 溝 通 及 對 話 和 全 校 師 生 相 處 , 並 成 為 學
11
校 品 德 教 育 的 主 要 推 手 與 倡 導 者 。
S 2 . 3
發 揮 品 德 教 育 的 多 元 功 能
校 長 與 行 政 團 隊 在 校 園 生 活 中 宜 積 極 發
揮 品 德 教 育 的 境 教 、 制 教 、 言 教 與 身 教 功 能 ,
期 能 以 德 服 人 。
S 3 . 增 進 教 師 品 德 教
育 知 能 及 其 言 教 與
身 教 功 能
S 3 . 1
增 進 品 德 教 育 專 業 知 能
教 師 宜 積 極 參 加 校 內 外 具 有 學 理 基 礎 的
品 德 教 育 知 能 研 習 與 進 修 , 增 進 品 德 教 育 專
業 知 能 , 且 進 行 專 業 對 話 與 分 享 , 並 可 適 度
作 為 教 師 甄 選 和 考 評 的 參 考 。
S 3 . 2
將 品 德 教 育 視 為 教 育 職 責
教 師 宜 將 品 德 教 育 視 為 教 育 的 職 責 , 期
以 各 種 方 式 融 入 課 程 與 教 學 活 動 中 , 且 可 研
發 品 德 教 育 教 案 或 教 材 , 並 作 為 學 生 品 德 認
知 、 情 感 與 行 動 的 引 導 者 。
S 3 . 3
成 為 學 生 楷 模 且 形 塑 良 好 師 生 關 係
教 師 宜 在 校 園 生 活 與 師 生 互 動 中 成 為 學
生 的 楷 模 , 並 以 愛 和 尊 重 對 待 與 鼓 勵 學 生 , 且
形 塑 良 好 的 師 生 關 係 。
S 4 . 統 整 校 內 外 人
力 、 物 力 與 財 力 ,
有 效 推 動 品 德 教
育
S 4 . 1
結 合 校 內 外 人 力 並 善 盡 品 質 把 關 職 責
學 校 宜 適 度 結 合 校 內 外 人 力 , 將 家 長 、 校
友 、 志 工 、 公 益 團 體 與 社 區 人 士 視 為 夥 伴 , 經
培 訓 且 經 學 校 相 關 單 位 審 核 後,協 助 學 校 推 動
品 德 教 育 ; 學 校 並 應 善 盡 品 質 把 關 的 職 責 , 避
免 校 外 人 力 進 入 校 園 可 能 產 生 的 負 面 影 響,或
是 喧 賓 奪 主 取 代 學 校 教 師 專 業 的 現 象 。
S 4 . 2
統 整 校 內 外 物 力 、 財 力 與 地 方 資 源
12
學 校 宜 統 整 校 內 外 物 力 、 財 力 與 地 方 資
源 , 融 合 學 校 原 有 或 新 創 相 關 計 畫 、 課 程 與 活
動 , 以 有 效 推 動 並 深 化 品 德 教 育 。
S 5 . 將 品 德 教 育 有 計
畫 且 多 元 地 納 入
各 學 科 / 領 域 教 學
之 中
S 5 . 1
探 討 各 科 目 如 何 與 品 德 教 育 連 結
各 學 科 / 領 域 教 師 宜 藉 教 學 相 關 組 織 , 共
同 探 討 所 任 教 科 目 如 何 與 品 德 教 育 連 結,並 從
所 任 教 科 目 之 課 程 綱 要 與 教 科 書 中,探 究 該 學
科 / 領 域 可 突 顯 的 道 德 價 值 與 原 則 , 或 將 學 校
倫 理 核 心 價 值 與 品 德 教 育 推 動 重 點 融 入 課 程
中 。
S 5 . 2
品 德 教 育 納 入 各 類 正 式 課 程 規 劃 與 實 施
學 校 宜 運 用 彈 性 時 數 或 某 些 學 科 / 領 域 時
間,針 對 品 德 教 育 進 行 有 系 統 且 完 整 的 課 程 規
劃 與 實 施 。
S 5 . 3
教 師 運 用 多 元 品 德 教 育 教 學 方 法
各 學 科 / 領 域 教 師 宜 運 用 各 種 教 學 方 法
( 如 閱 讀 、 寫 作 、 討 論 、 辯 論 、 道 德 兩 難 、 道
德 議 題 、 合 作 學 習 、 問 題 解 決 、 體 驗 活 動 等 ) ,
促 進 學 生 品 德 的 認 知 、 情 感 與 行 動 , 但 亦 需 時
時 留 意 學 生 的 品 德 表 現 , 以 進 行 隨 機 教 育 。
S 6 . 將 品 德 教 育 具 體
彰 顯 於 校 園 規 章
與 各 類 活 動 之 中
S 6 . 1
強 化 班 級 層 次 學 生 班 會 與 公 約
教 師 宜 運 用 班 會 等 自 治 活 動,透 過 班 規 制
定 與 多 元 型 態 的 班 會 活 動,使 學 生 學 習 如 何 做
決 定 與 負 責 任 , 以 及 促 進 良 性 互 動 與 彼 此 關
懷 , 並 進 而 建 立 民 主 教 室 環 境 , 使 得 學 生 由 遵
守 外 在 規 則 , 轉 化 為 發 展 成 內 在 動 機 與 潛 能 ,
並 對 學 校 倫 理 核 心 價 值 或 品 德 教 育 推 動 重 點
13
有 所 認 同 及 承 諾 。( 班 級 層 次 )
S 6 . 2
強 化 學 校 層 次 學 生 自 治 組 織 及 其 活 動
學 校 宜 設 立 年 級 或 全 校 學 生 自 治 組 織,訂
立 定 期 聚 會 時 間,可 共 同 討 論 或 檢 討 學 校 校 規
與 重 要 措 施 , 並 進 一 步 對 學 校 提 出 具 體 建 議 ;
其 參 與 者 包 括 學 生 自 治 代 表 與 品 德 教 育 推 動
小 組 成 員 。( 全 年 級 / 全 校 層 次 )
S 6 . 3
強 化 學 生 參 與 及 代 表 的 權 利
學 校 校 務 會 議 出 列 席 成 員 宜 適 度 納 入 較
高 年 級 學 生 自 治 組 織 代 表,使 得 學 生 的 意 見 及
建 議 得 以 表 達 , 有 關 申 訴 與 獎 懲 等 重 要 措 施 ,
亦 宜 有 學 生 代 表 參 與。學 生 代 表 需 於 會 前 針 對
某 些 議 題 凝 聚 學 生 共 識,會 後 確 實 傳 達 相 關 訊
息 與 結 論 。( 全 年 級 / 全 校 層 次 )
S 6 . 4
增 加 學 生 服 務 學 習 的 機 會
學 校 宜 設 立 服 務 性 社 團,或 提 供 各 種 適 宜
學 生 參 與 的 校 內 外 服 務 學 習 機 會,使 學 生 藉 由
利 社 會 知 能 培 養 、 詳 實 規 劃 與 實 際 體 驗 , 以 及
實 踐 後 反 思 與 分 享 等 歷 程,增 進 其 品 德 的 知 能
和 行 動 , 並 培 養 協 助 與 關 懷 他 人 的 意 願 與 能
力 。( 班 級 / 全 年 級 / 全 校 / 社 區 層 次 )
S 7 . 將 品 德 教 育 有 系
統 地 融 入 校 園 環
境 及 親 師 生 互 動
之 中
S 7 . 1
營 造 友 善 校 園 優 質 環 境
學 校 宜 精 心 規 劃 與 營 造 班 級 / 校 園 的 優 質
環 境 , 彰 顯 關 懷 弱 勢 ( 例 如 關 懷 身 心 障 礙 者 ) 、
不 存 偏 見 ( 例 如 不 存 性 別 歧 視 ) 、 有 空 間 美 感 、
14
良 性 互 動 與 生 命 力 展 現 等 品 德 教 育 精 神 。
S 7 . 2
發 揮 品 德 教 育 境 教 功 效
班 級 / 校 園 環 境 的 布 置 宜 納 入 師 生 的 討 論
與 意 見 , 甚 而 提 供 參 與 佈 置 的 機 會 , 使 其 對 於
該 環 境 產 生 認 同 與 社 群 感,並 達 到 潛 移 默 化 的
品 德 教 育 境 教 功 效 。
S 7 . 3
彰 顯 民 主 參 與 及 理 性 論 辯 的 精 神
學 校 宜 營 造 班 級 / 校 園 中 親 師 生 良 好 互 動 與 和
諧 溝 通 的 相 輔 相 成 關 係,建 立 表 達 意 見 的 暢 通
管 道,彰 顯 民 主 參 與 及 理 性 論 辯 的 品 德 教 育 精
神 。
S 8 . 以 多 元 方 式 促 進
學 生 品 德 認 知 、 情
意 與 行 動 的 提 升
S 8 . 1 促 進 學 生 品 德 認 知 與 思 辨 能 力
學 校 宜 藉 由 閱 讀 、 思 考 、 辯 論 、 反 思 等 課
程 與 活 動 , 促 進 學 生 品 德 認 知 與 思 辨 能 力 , 使
學 生 依 其 年 齡 與 道 德 發 展,瞭 解 倫 理 核 心 價 值
具 體 內 涵 與 重 要 性,並 對 道 德 論 證 與 思 辨 的 邏
輯 有 所 瞭 解,且 能 進 一 步 針 對 道 德 議 題 進 行 分
析 、 討 論 與 批 判 。( 認 知 層 面 )
S 8 . 2 強 化 學 生 道 德 敏 感 度 與 同 情 心
學 校 宜 藉 由 戲 劇 賞 析 、 角 色 扮 演 、 經 驗 分
享 等 課 程 與 活 動 , 促 進 學 生 品 德 的 情 意 面 向 ,
使 學 生 依 其 年 齡 與 道 德 發 展,強 化 道 德 敏 感 度
與 同 情 心 , 並 發 展 其 認 同 感 與 責 任 心 , 進 而 懂
得 欣 賞 倫 理 核 心 價 值 , 且 自 主 自 願 地 承 諾 履
行 。( 情 意 層 面 )
S 8 . 3 增 強 學 生 道 德 意 志 與 道 德 勇 氣
學 校 宜 藉 由 實 地 參 觀 與 體 驗 活 動 等 經 驗
15
學 習 方 式 , 促 進 學 生 的 品 德 行 為 , 使 學 生 依 其
年 齡 與 道 德 發 展 , 在 品 德 的 認 知 、 情 感 與 行 動
三 方 面 產 生 一 致 , 並 藉 由 道 德 參 與 技 能 、 道 德
意 志 與 道 德 勇 氣 的 增 強,逐 步 形 塑 成 良 好 的 品
德 素 養 。( 行 動 層 面 )
S 9 . 積 極 營 造 具 正
義 、 關 懷 與 自 主 自
律 等 精 神 的 校 園
文 化
S 9 . 1
營 造 兼 顧 公 平 差 異 及 民 主 多 元 校 園 文 化
學 校 宜 透 過 制 度 建 立、課 程 發 展 與 氣 氛 營
造 等 多 元 途 徑 , 使 親 師 生 共 享 彼 此 尊 重 、 講 求
公 平 、 注 重 差 異 , 以 及 民 主 多 元 的 校 園 文 化 。
( 正 義 精 神 )
S 9 . 2
營 造 誠 懇 認 同 及 對 話 分 享 的 校 園 文 化
學 校 宜 透 過 制 度 建 立、課 程 發 展 與 氣 氛 營
造 等 多 元 途 徑 , 使 親 師 生 共 享 具 有 彼 此 肯 定 、
誠 懇 相 待 、 對 話 分 享 , 以 及 認 同 學 校 等 校 園 文
化 。( 關 懷 精 神 )
S 9 . 3
營 造 批 判 反 省 及 自 主 自 律 的 校 園 文 化
學 校 宜 透 過 制 度 建 立、課 程 發 展 與 氣 氛 營
造 等 多 元 途 徑 , 形 塑 全 校 親 師 生 共 享 積 極 參
與 、 溝 通 論 辯 、 共 訂 規 則 、 自 我 規 範 , 以 及 形
塑 具 批 判 反 省 之 校 園 文 化 。( 自 主 自 律 精 神 )
S 1 0 . 建 構 學 校 反 省
與 檢 核 機 制 , 促
進 品 德 教 育 永 續
實 施 且 提 升 效 能
S 1 0 . 1
品 德 教 育 推 動 小 組 檢 核 與 反 省
學 校 宜 藉 由 校 園 品 德 教 育 推 動 小 組,定 期
召 開 會 議 以 瞭 解 品 德 校 園 實 施 品 質 與 歷 程,並
廣 徵 校 園 成 員 對 品 德 教 育 之 看 法 與 意 見,加 以
研 商 與 修 正 推 動 策 略 與 方 式 ; 此 外 每 學 期 / 學
年 結 束 之 際,亦 可 嘗 試 藉 由 質 性 或 量 化 方 式 進
行 學 校 品 德 教 育 的 自 我 檢 核 與 具 體 反 省 。
S 1 0 . 2
教 師 與 行 政 人 員 進 行 行 動 研 究
16
學 校 宜 鼓 勵 教 師 與 行 政 人 員 進 行 個 別 或
群 體 的 行 動 研 究,以 深 入 了 解 品 德 教 育 在 各 學
科 / 領 域 / 行 政 推 動 情 況 , 及 其 在 校 園 實 施 的 可
行 性 、 困 境 、 限 制 與 有 待 協 助 之 處 。
S 1 0 . 3
學 生 及 其 家 長 自 我 檢 視 及 反 思 分 享
學 校 宜 鼓 勵 學 生 及 其 家 長 積 極 參 與 校 內
外 各 類 品 德 教 育 課 程 與 活 動,並 針 對 參 與 歷 程
與 結 果 彙 集 相 關 紀 錄,以 進 行 自 我 檢 視 及 與 他
人 分 享 。
S 1 0 . 4
理 論 與 實 務 的 交 流 與 反 思
學 校 宜 結 合 大 學 校 園 品 德 教 育 相 關 領 域
學 者 與 研 究 , 進 行 理 論 與 實 務 的 交 流 與 反 思 ,
以 深 化 校 園 品 德 教 育 的 推 動 。
S 1 0 . 5
學 校 經 驗 傳 承 並 永 續 發 展
學 校 宜 將 品 德 教 育 推 動 視 為 教 育 目 標 與
本 質 , 每 年 納 入 學 校 教 育 計 畫 中 , 以 多 元 策 略
與 方 法 , 以 求 永 續 發 展 ; 另 可 將 品 德 教 育 推 動
歷 程 、 結 果 及 其 成 效 與 反 省 , 製 作 書 面 或 數 位
資 料 檔 、 資 料 庫 或 網 站 資 料 , 以 供 學 校 經 驗 傳
承 並 進 而 與 他 校 交 流 。
17
二 、 中 小 學 品 德 教 育 評 鑑 指 標 及 其 自 我 檢 核 項 目
( 一 ) 目 的 : 建 立 我 國 中 小 學 學 校 層 級 之 品 德 教 育 自 我 檢 核 指 標 ( 評 鑑 指
標 之 一 ) , 以 利 學 校 自 評 與 接 受 地 方 政 府 視 導 , 並 促 進 品 德
教 育 改 善 與 精 進 。
( 二 ) 特 點 與 運 用 原 則 :
1 . 本 評 鑑 指 標 旨 在 提 供 與 協 助 中 小 學 校 , 於 推 動 品 德 教 育 之 際 的 自
我 檢 核 層 面 與 具 體 項 目 , 作 為 各 校 促 進 與 提 升 品 德 教 育 實 踐 的 參
考 依 據 。
2 . 本 評 鑑 指 標 共 計 十 大 項 , 其 對 應 的 學 校 自 我 檢 核 項 目 共 有 2 7 項 ,
各 校 可 將 項 目 增 修 或 拆 解 , 製 作 為 「 符 合 度 」 量 表 , 分 別 請 學 校
行 政 人 員 、 教 師 、 學 生 、 家 長 或 外 部 人 員 針 對 學 校 品 德 教 育 進 行
評 定 , 並 分 別 輔 以 文 字 描 述 與 資 料 佐 證 其 要 點 。
3 . 學 校 每 年 可 依 本 評 鑑 指 標 與 自 我 檢 核 項 目 加 以 反 省 檢 視 , 就 學 校
內 部 而 言 可 作 為 逐 年 比 較 的 參 考 , 另 則 可 在 學 校 校 務 評 鑑 時 作 為
突 顯 品 德 教 育 的 具 體 依 據 。
4 . 就 教 育 行 政 主 管 機 關 而 言 , 可 作 為 鼓 勵 與 獎 勵 學 校 推 動 品 德 教 育
的 參 考 , 切 勿 流 於 形 式 化 的 填 報 資 料 , 亦 避 免 作 為 標 準 化 的 統 一
要 求 。
18
品 德 教 育 十 大 推 動 策 略 與 十 大 評 鑑 指 標
學 校 特 色
S 1 . 建 立 具 民 主 參 與 及 學 理 基 礎 , 且 有 學 校 多 元 特 色 的 品 德 教 育 方 案
E 1 建 構 品 德 校 園 目 標 與 計 畫 方 案
行 政 領 導
S 2 . 發 揮 校 長 與 行 政 團 隊 的 道 德 領 導 理 念 與 具 體 行 動
E 2 發 揮 學 校 行 政 的 道 德 領 導
教 師 專 業
S 3 . 增 進 教 師 品 德 教 育 知 能 及 其 言 教 與 身 教 功 能
E 3 . 發 展 教 師 之 品 德 教 育 專 業 角 色 與 知 能
資 源 整 合
S 4 . 統 整 校 內 外 人 力 、 物 力 與 財 力 , 有 效 推 動 品 德 教 育
E 4 整 合 校 內 外 品 德 教 育 相 關 資 源
品 德 融 入 各 類 課 程
正 式 課 程
S 5 . 將 品 德 教 育 有 計 畫 且 多 元 地 納 入 各 學 科 / 領 域 教 學 之 中
E 5 品 德 教 育 納 入 正 式 課 程
非 正 式 課 程
S 6 . 將 品 德 教 育 具 體 彰 顯 於 校 園 規 章 與 各 類 活 動 之 中
E 6 品 德 教 育 納 入 校 園 規 章 與 活 動 中
潛 在 課 程
S 7 . 將 品 德 教 育 有 系 統 地 融 入 校 園 環 境 及 親 師 生 互 動 之 中
E 7 品 德 教 育 納 入 校 園 設 施 與 環 境
19
學 生 表 現
S 8 . 以 多 元 方 式 促 進 學 生 品 德 認 知 、 情 意 與 行 動 的 提 升
E 8 提 升 學 生 品 德 表 現
校 園 氣 氛
S 9 . 積 極 營 造 具 正 義 、 關 懷 與 自 主 自 律 等 精 神 的 校 園 文 化
E 9 營 造 校 園 整 體 之 道 德 氣 氛
永 續 經 營
S 1 0 . 建 構 學 校 反 省 與 檢 核 機 制 , 促 進 品 德 教 育 永 續 實 施 且 提 升 效 能
E 1 0 促 進 品 德 教 育 之 永 續 發 展
20
品 德 教 育 評 鑑 指 標 與 自 我 檢 核 參 考 項 目
評 鑑 指 標
(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i c a t o r s )
自 我 檢 核 參 考 項 目
( C h e c k l i s t )
學 校 特 色
E 1 建 構 品 德 校 園
目 標 與 計 畫 方 案
C 1 . 學 校 藉 由 民 主 參 與 方 式,訂 定 品 德 教 育 的 推
動 目 標 , 並 針 對 全 校 親 師 生 廣 為 宣 導 。
C 2 . 學 校 所 推 動 的 品 德 教 育,參 考 國 內 外 學 理 基
礎 或 是 他 校 實 施 成 功 經 驗 。
C 3 . 學 校 所 推 動 的 品 德 教 育,具 有 校 園 特 色 且 能
彰 顯 親 師 生 的 需 求 、 願 景 與 社 會 的 期 望 。
C 4 . 學 校 推 動 品 德 教 育 列 有 完 備 實 施 規 劃 與 具
體 可 行 執 行 步 驟 。
行 政 領 導
E 2 發 揮 學 校 行 政
的 道 德 領 導
C 5 . 校 長 在 學 校 中 發 揮 道 德 領 導 的 知 能,關 注 校
內 外 品 德 議 題 與 原 則 , 積 極 倡 導 品 德 教 育 ,
且 以 德 服 人 。
C 6 . 學 校 行 政 團 隊 發 揮 道 德 領 導 與 協 同 合 作 的
精 神 , 並 以 溝 通 及 對 話 的 和 諧 理 性 方 式 , 和
全 校 親 師 生 相 處 。
C 7 . 校 長 與 行 政 團 隊 積 極 參 與 校 內 外 具 有 學 理
基 礎 的 品 德 教 育 相 關 研 習 與 進 修 。
C 8 . 校 長 與 行 政 團 隊 規 劃 與 推 動 本 校 或 跨 校 性
質 的 品 德 教 育 研 習 與 進 修 活 動 。
教 師 專 業
E 3 發 展 教 師 之 品
德 教 育 專 業 角
色 與 知 能
C 9 . 教 師 藉 由 各 種 管 道 的 研 習 與 進 修 機 會,提 升
品 德 教 育 專 業 知 能,且 與 其 他 教 師 進 行 專 業
對 話 與 分 享 。
C 1 0 . 教 師 將 品 德 教 育 以 各 種 方 式 融 入 課 程 與 教
學 活 動 中 , 或 研 發 品 德 教 育 教 案 或 教 材 , 並
作 為 學 生 品 德 認 知 、 情 感 與 行 動 的 引 導 者 。
C 1 1 . 教 師 在 校 園 生 活 與 師 生 互 動 中 成 為 學 生 的
楷 模 , 並 以 愛 和 尊 重 對 待 學 生 與 鼓 勵 學 生 ,
21
形 成 良 好 的 師 生 關 係 。
C 1 2 . 學 校 進 行 教 師 甄 選 或 考 評 時 , 會 考 量 其 品
德 表 現 及 其 品 德 教 育 專 業 知 能 。
資 源 整 合
E 4 整 合 校 內 外 品
德 教 育 相 關 資 源
C 1 3 . 學 校 結 合 校 內 外 人 力 , 並 將 家 長 、 校 友 、
志 工 、 公 益 團 體 與 社 區 人 士 視 為 夥 伴 , 經 研
習 培 訓 或 經 學 校 相 關 單 位 審 核 後,與 教 師 共
同 推 動 有 品 質 的 品 德 教 育 。
C 1 4 . 學 校 統 整 校 內 外 物 力 、 財 力 與 地 方 資 源 ,
融 合 學 校 原 有 或 新 創 相 關 計 畫 、 課 程 與 活
動 , 以 推 動 品 德 教 育 。
品 德 融 入 各 類 課 程
正 式 課 程
E 5 品 德 教 育 納 入
正 式 課 程
非 正 式 課 程
E 6 品 德 教 育 納 入
校 園 規 章 與 活 動
中
潛 在 課 程
E 7 品 德 教 育 納 入
校 園 設 施 與 環 境
C 1 5 . 學 校 將 品 德 教 育 有 計 畫 且 明 確 納 入 正 式 課
程 之 中 , 並 進 行 品 德 教 育 教 學 與 引 導 。
C 1 6 . 學 校 以 多 元 創 新 方 式 將 品 德 教 育 納 入 學 校
非 正 式 課 程 、 規 章 、 活 動 之 中 。
C 1 7 . 學 校 教 師 與 行 政 人 員 有 計 畫 地 將 校 園 設 施
與 環 境 營 造 為 有 利 品 德 教 育 之 推 動,並 時 時
留 意 學 生 的 品 德 表 現,並 掌 握 時 機 進 行 品 德
教 育 。
※ 學 校 可 自 E 5 , E 6 , E 7 三 項 指 標 中 有 所 選 擇
或 逐 步 統 整 實 施,因 而 自 我 評 估 項 目 C 1 5 - 1 7
三 者 , 可 由 學 校 自 行 增 刪 , 以 適 應 與 彰 顯 各
校 的 可 能 差 異 及 其 多 元 性 。
學 生 表 現
E 8 提 升 學 生 品 德
表 現
C 1 8 . 學 生 在 品 德 認 知 能 力 , 例 如 理 解 、 分 析 、
思 辨 與 批 判 等 有 所 提 升 。
C 1 9 . 學 生 在 品 德 情 意 面 向 , 例 如 同 情 、 認 同 、
欣 賞 與 承 諾 等 有 所 強 化 。
C 2 0 . 學 生 在 品 德 的 正 向 行 為 表 現 有 所 增 多 且 負
向 行 為 有 所 減 少,並 能 表 現 自 我 統 整 與 知 行
22
合 一 。
( ※ 此 處 C 1 8 - 2 0 僅 著 重 評 定 者 之 整 體 感 受 與
知 覺 ; 各 校 亦 可 提 供 相 關 具 體 資 料 以 為 佐 證 )
校 園 氣 氛
E 9 營 造 校 園 整 體
之 道 德 氣 氛
C 2 1 . 學 校 親 師 生 共 享 彼 此 尊 重 、 講 求 公 平 、 注
重 差 異 , 以 及 民 主 多 元 的 校 園 文 化 。
C 2 2 . 學 校 親 師 生 共 享 具 有 彼 此 肯 定 、 誠 懇 相
待、對 話 分 享、以 及 認 同 學 校 等 校 園 文 化 。
C 2 3 學 校 親 師 生 共 享 積 極 參 與 、 溝 通 論 辯 、 共
訂 規 則 、 自 我 規 範 , 以 及 形 塑 具 批 判 反 省
之 校 園 文 化 。
永 續 經 營
E 1 0 促 進 品 德 教 育
之 永 續 發 展
C 2 4 . 學 校 對 於 品 德 教 育 實 施 歷 程 , 設 有 定 期 自
我 反 省 與 檢 核 機 制 , 且 納 入 親 師 生 的 意 見
與 感 受 , 並 隨 時 修 正 與 調 整 品 德 教 育 的 推
動 。
C 2 5 . 學 校 將 品 德 教 育 推 動 歷 程 、 結 果 及 其 成 效
與 反 省 , 製 作 為 各 類 型 資 料 檔 案 並 善 加 運
用 。
C 2 6 . 教 師 、 學 生 或 其 家 長 將 所 參 與 校 內 外 各 類
品 德 教 育 課 程 與 活 動 , 針 對 參 與 歷 程 與 結
果 彙 集 相 關 紀 錄 , 進 行 自 我 檢 視 及 與 他 人
分 享 。
C 2 7 . 學 校 結 合 大 學 校 園 或 研 究 機 構 之 品 德 教 育
相 關 領 域 學 者 與 研 究 , 或 擷 取 他 校 實 施 成
功 經 驗 , 進 行 理 論 與 實 務 的 交 流 與 反 思 ,
以 深 化 校 園 品 德 教 育 的 推 動 。
23
三 、 中 小 學 品 德 教 育 評 鑑 統 計 指 標
( 一 ) 目 的 : 建 立 我 國 教 育 行 政 機 關 有 關 品 德 教 育 評 鑑 之 統 計 指 標 ( 評
鑑 指 標 之 二 ) , 作 為 全 國 或 地 方 資 料 庫 蒐 集 要 項 , 並 利 政
府 、 民 眾 與 教 育 人 士 , 瞭 解 我 國 品 德 教 育 實 施 狀 況 及 其 變
化 的 客 觀 資 訊 。
( 二 ) 特 點 與 運 用 原 則 :
1.本統計指標乃期 建立 全 國 或 地 方 層 級 的 品 德 教 育 統 計 資 料 庫,希 望 藉
由 指 標 的 建 立 與 日 後 長 期 的 資 料 蒐 集 , 建 立 評 估 與 研 究 我 國 整 體
品 德 教 育 變 化 以 及 與 國 際 比 較 的 具 體 客 觀 依 據 。
2 . 本 統計指標列有 4 項 , 並分 別 列有界定與資料蒐 集管道 。 原則上可透 過教
育部統計處 、各縣市教育局 以及現有的「 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等資料
蒐集管道與方式 取得,每 年定期由學者專家加以 分析與研究,且可 進一步發
表與出版 。
3 . 本 案 品 德 教 育 統 計 指 標 因 目 前 尚 未 建 立 型 模 , 以 致 教 育 各 界 疑 慮
甚 多 , 待 日 後 雛 形 建 立 後 , 可 酌 予 增 加 指 標 數 量 。
24
品 德 教 育 評 鑑 統 計 指 標 及 其 界 定 與 資 料 蒐 集 管 道
全 國 或 地 方 教 育
行 政 層 級 品 德 教
育 評 鑑 統 計 指 標
統 計 指 標 界 定
資 料 蒐 集 管 道
G 1 . 品 德 教 育 之 知
能 培 訓
G 1 . 1 中 央 與 地 方 主 管 教 育 行
政 機 關 , 舉 辦 或 委 辦 有
關 中 小 學 校 長 與 主 任 道
德 領 導 知 能 , 以 及 各 學
科 / 領 域 教 師 品 德 教 學
知 能 的 培 訓 內 容 、 次
數 、 參 與 人 次 及 成 效 評
估 。
G 1 . 2 師 資 培 育 機 構 為 師 資 生
開 設 品 德 教 育 相 關 課 程
的 名 稱 、 學 分 數 、 開 課
頻 率 、 開 課 班 數 、 選 修
人 數 及 其 比 率 , 以 及 成
效 評 估 。
中 央 與 地 方 主 管 教
育 行 政 機 關 , 以 及
師 資 培 育 機 構 定 期
蒐 集 資 料 與 彙 整 。
G 2 . 品 德 教 育 之 經
費 支 出
G 2 . 1 中 央 主 管 教 育 行 政 機
關,支 出 中 小 學 有 關 品 德
教 育 經 費 之 項 目 與 所 佔
其 中 小 學 教 育 總 經 費 比
率 。
G 2 . 2 地 方 主 管 教 育 行 政 機
關,支 出 與 獲 補 助 中 小 學
有 關 品 德 教 育 經 費 之 項
目 及 所 佔 其 中 小 學 教 育
總 經 費 比 率 。
中 央 與 地 方 主 管 教
育 行 政 機 關 定 期 蒐
集 資 料 與 彙 整 , 並
可 與 美 國 或 他 國 既
有 統 計 資 料 比 較 ,
但 須 留 意 正 確 理 解
數 字 及 其 適 切 文 化
脈 絡 的 解 讀 詮 釋 。
G 3 . 校 園 道 德 氣 氛
之 感 受
G 3 . 1 中 小 學 學 生 對 其 校 園 道
德 氣 氛 的 感 受 。
G 3 . 2 中 小 學 教 師 對 其 校 園 道
德 氣 氛 的 感 受 。
1 . 依 據 不 同 對 象 編
制 各 類 量 表 或 若 干
要 項 題 目 , 針 對 中
小 學 定 期 抽 樣 調
25
G 3 . 3 中 小 學 校 長 及 行 政 人 員
對 其 校 園 道 德 氣 氛 的 感
受 。
G 3 . 4 中 小 學 家 長 與 社 區 對 其
校 園 道 德 氣 氛 的 感 受 。
查 , 並 可 與 美 國 或
他 國 既 有 統 計 資 料
比 較 , 但 須 留 意 正
確 理 解 數 字 及 其 適
切 文 化 脈 絡 的 解 讀
詮 釋 。
2 . 中 學 生 對 於 校 園
道 德 氣 氛 感 受 可 取
自 臺 灣 教 育 長 期 追
蹤 資 料 庫 相 關 資
料 。
G 4 . 學 生 之 利 社 會
行 為 表 現
G 4 . 1 中 小 學 學 生 參 與 校 內 志
願 服 務 項 目 、 時 數 與 人
次 。
G 4 . 2 中 小 學 學 生 參 與 校 外 志
願 服 務 項 目 、 時 數 與 人
次 。
G 4 . 3 中 小 學 學 生 在 校 內 外 具
有 品 德 優 良 事 蹟 之 項 目
與 人 次 。
1 . 編 制 問 卷 定 期 普
查 中 小 學 並 資 料 彙
整 , 並 可 與 美 國 或
他 國 既 有 統 計 資 料
比 較 , 但 須 留 意 正
確 理 解 數 字 及 其 適
切 文 化 脈 絡 的 解 讀
詮 釋 。
2 . 蒐 集 左 列 資 料 之
際 , 需 重 視 實 質 成
效 勿 流 於 表 面 虛
應 , 尤 應 提 醒 學 校
與 學 生 注 意 各 種 人
身 安 全 , 對 於 國 中
小 學 生 的 利 社 會 行
為 表 現 的 性 質 與 場
所 , 宜 有 合 理 規 範
與 限 制 。
26
陸 、 建 議
對中小學校的建議
一、中小學宜掌握本案品德教育創新推動策略精髓
(一 )學校推動 品德教育需立基 學理基礎且重民主參 與歷程
(二 )學校宜強 化校長道德領導 以及行政人員與教師 之品德教育知能
(三 )學校宜統 整校內外資源推 動品德教育但須善盡 教育品質把關職責
(四 )學校推動 品德教育宜有系 統有計畫地運用各類 課程與活動以達成
(五 )學校推動 品德教育宜運用 多元策略且兼顧學生 認知情意與行動的多 面向
(六 )學校推動 品德教育的目的 在於營造具正義關 懷 與自主自律的校園文 化
(七 )學校對於 品德教育的推動 宜有檢討反省機制且 需有永續經營的決心
二、中小學宜發展學校本位且具創意的品德教育重點與特色
(一 )學校宜針 對品德教育推動 的自我學校各方條件 與資源進行檢討與規 劃
(二 )學校宜在 學校既有優良基 礎上發展自我學校特 色
(三 )學校宜鼓 勵行政人員與各 學科 /領域教師發展品 德教育的各類課程與 活動
(四 )學校宜將 品德教育推動的 歷程與結果加以紀錄 、 反思與分享
三、中小學宜針對品德教育評鑑指標視為自我體檢與精進的激勵
(一 )學校宜將 品德教育自我檢 核評鑑指標視為反省 與檢討的最 佳機制
(二 )學校宜妥 善運用評鑑指標 中自我檢核項目加以 確實反省與精進
(三 )學校可運 用自我檢核之歷 程與結果以形塑學校 品德教育的特色
(四 )學校宜建 立全校親師生以 正面積極觀點且善用 品德教育評鑑功能
27
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的建議
一、督導與鼓勵中小學推動與評鑑品德教育
(一 )宜將品德 教育創新推動策 略編列成冊或網頁於 中小學加以試辦與推 廣
(二 )宜將學校 自我檢核評鑑指 標編列成冊或網頁於 中小學加以試辦與推 廣
(三 )宜督導與 鼓勵中小學執行 品德教育創新推動策 略
(四 )宜督導與 鼓勵中小學執行 品德教育自我評鑑
(五 )宜採獎勵 方式,激勵學校 推動具有特色品德教 育、強化校長道德領 導、教
師發展品德融入各類課程 以及行動研究等
(六 )宜鼓勵品 德教育績優中小 學紀錄保存且與他校 經驗交流
(七)宜將品 德教育納入中小 學教育與校務重要環 節加以長期推動
二、增強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本身對於品德教育之關注
(一)多加舉辦 中小學校長 、 行 政人員與教師之品德 教育知能培訓
(二)舉辦中小 學校長職前或在 職之長期品德教育知 能培訓以利道德領導
(三)宜針對師 資培育課程將品 德教育列為必修 ,或 協調師資培育機構開 設相
關課程
(四 )宜每年針對品 德教育投 注推動與研究相關經 費以及年度規劃
(五)宜每年定 期委託學者進行 品德教育評鑑指標之 現況調查與分析研究 並予
以公佈研 究結果
(六)宜另針對 大學階段進行品 德教育推動策略與評 鑑指標之研究
28
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針對中小學品德教育推動創新策略之持續研究
(一)關注國際 發展趨勢與我國 實徵經驗 , 以使品德 教育的推動策略不斷 更
新, 並兼具國際與本土的 學理與實踐基礎
(二)針對中小 學品德教育推動 創新策略及其參考做 法 ,經持續推動後逐 步累
積相關實例 ,再加以檢證 與修正 , 或可加以進 一步個案研究以突顯 各校
特色
二
、針對中小學品德教育自我檢核評鑑指標之持續研究
(一 )關注國際 發展趨勢與我國 實徵經驗,以使品德 教育的自我檢核評鑑 指標不
斷更新 , 並兼具國際與本 土的學理與實踐基礎
(二 )針對中小 學品德教育自我 檢核評鑑指標及其參 考項目,經持續推動 後逐步
累積相關實例,再加以檢 證與修正,或可形成 具信效度之量表供學 校選擇
使用
三
、針對中小學品德教育統計評鑑指標之持續研究
(一 )關注國際 發展趨勢與我國 實徵經驗,以使品德 教育的統計評鑑指標 不斷更
新或酌增 , 並兼具國際與 本 土的學理與實踐基 礎
(二 )針對中小 學品德教育統計 評鑑指標 ,經持續推 動後逐步累積相關統 計資
料,可加以檢證與修正指 標項目,亦可進一步 對於統計資料加以分 析詮釋
與運用 , 以促進我國品德 教育成效的提升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