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藝術家」主題課程記錄:探索色彩、點線面與藝術創作

格式
pdf
大小
2.14 MB
頁數
11
作者
ZK_orange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11-02,离现在 5 35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小小藝術家」活動紀錄 

次主題 

活動名稱 

課程目標 

學習指標 

顏 
色 
大 
驚 
奇 

‧混色水彩畫 
‧畫家介紹-蒙德里
安 

美-2-2  運用各種形式的
藝術媒介進行創作 
社-2-2 
同理他人,並與他人互動

 

美-大-2-2-2 運用線條、形
狀或色彩,進行創作 
社-大-2-2-3  考量自己與
他人的能力和興趣,和他人
分工合作

 

 

不一樣的點點畫 
‧畫家介紹-秀拉 
‧點點畫:學習檔
案封面創作 
‧棉畫棒點點畫 

美-2-2  運用各種形式的
藝術媒介進行創作 
 

美-大-2-2-2 運用線條、形
狀或色彩,進行創作 
 

 

《蠟筆盒的故事》 

《畫畫不用模仿別

人》 

美-2-1  發揮想像並進
行個人獨特的創作 

美-大-2-1-1  運用各種視
覺藝術素材與工具的特性,
進行創作 

 

 

藝術創作區 
‧風箏創作 

認-3-1  與他人合作解決
生活環境中的問題 

認-大-3-1-1  與同伴討論
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與他人
合作實際執行 

 

 

    長條紙張的混色讓幼兒玩得是不亦樂乎,也讓其他幼兒相當期待可以參與活動,
我們請還沒有創作過的幼兒進行分組,再分梯次進行混色的團體創作: 
第二組:品瑄、語晴、又勳、沛榕、知凌 
第三組:咏琦、首彥、盈柔、太朗、橙寧 
第四組:昕庭、人彬、新然、博程、昀穎 
第五組:懷恩、軒霖、彥杰 

學習區混色創作

    這次我們請第二組與第三組的幼兒一同進行創作。 
    因為戶外的風勢較大,拿出去的紙一直飛,首彥說可以用他的安全帽來壓著,大
家也幫忙找看看有什麼可以壓;拿取顏料及工具時,知凌說可以用小籃子來分裝,老
師就邀請幼兒拿自己的籃子,來拿取自己組所需要的物品。 

色彩與創作 

小小藝術家 

教學日期:2019.10.07-2019.10.25 
教學者:沐沐老師、芸芸老師  紀錄者:1007-1018 芸芸老師 

1021-1025 沐沐老師 

background image

    創作過程中,發現幼兒經過之前的經驗與其他的幼兒分享,越來越熟悉可以利用
什麼樣子的方式來混色,進而發現到有不同的混色組合。 

 

創作分享 

    我們邀請各組的幼兒先上台分享他們的作品,畫了甚麼?為甚麼要這樣畫呢? 
第二組 

品瑄:這是彩虹、這是紅色的點點 
沛榕:紅色加黃色變成的橘色點點、蓋了一個手印、還有粉紅色的點點 
老師:我想請問一下,橘色的點點怎麼調出來的? 
沛榕:紅色加黃色 
老師:那你用了哪一個顏色比較多或哪一個顏色比較少? 
沛榕:一樣多 
老師:所以你用了一樣多的顏料調出這個橘色 
又勳:我蓋了一個手印、我弄的一個哈密瓜、我本來有畫彩虹,但被温知凌畫了一個
圈圈包起來了!我們有混了三種粉紅色 
老師:我們來看他們的粉紅色有甚麼不一樣? 
橙寧:有深的淺的 
彥杰:有亮的 
昀穎:有顏色比較暗的 
 

background image

老師:請問這個粉紅色是誰混出來的?我可以請問一下這個顏色比較亮比較淺的粉紅
色是怎麼混出來的? 
沛榕:顏色比較淺比較亮的粉紅色是比較多的白色加上一點點的紅色混出來的 
老師:請問另外兩個粉紅色是誰混出來的?是怎麼混的呢? 
又勳:應該是我吧!這個是紅色跟白色一樣多、另一個是白色比較多,紅色比較少!
還有不一樣的黃色,裡面橘橘的,是紅色加黃色。還有彩虹點點 
語晴:畫了很大的點點 
知凌:我在畫點點的時候,攪拌顏料裡面好像有一顆一顆的!有蓋手印。 
老師:有沒有人發現了甚麼? 
人彬:我覺得那一個很大片粉紅色有點灰灰黑黑的 
知凌:應該是我自己弄紫色進去的 
昕庭:這個裡面有深粉紅在裡面 
温然:語晴畫得很像一個小魚 
老師:開始有形狀出來了對不對! 
奕碩:這個很像一個袋子 
盈柔:大圓圈圈很像外帶的東西 
彥杰:這個倒過來像桌子上放了茶壺 
第三組 

 

盈柔:這很像一家店 
老師:你是用甚麼顏色混出來的? 
盈柔:用全部的顏色混在一起 
咏琦:畫了一個花 
老師:你用甚麼顏色畫的? 
咏琦:我自己混的粉紅色,混完很像彩色 
老師:我們昨天有甚麼顏色? 紅色、黃色、藍色、白色四種顏色!他把所有顏色混
在一起很像彩虹! 
首彥:我混彩色顏料,我混的怎麼不見了?在這裡!用很多顏色混的,用藍色、白

background image

色、紅色、黃色,混起來還沒攪拌,然後又很快地攪拌,就會是彩色,但是越攪拌會
越像灰色 
老師:他有發現喔!顏料加進去輕輕攪拌出來的顏色會很漂亮,像彩色,但你如果隨
便的攪,一直亂攪顏色會變成灰灰的 
橙寧:我忘記我畫甚麼了! 
老師:你看了他們的作品有什麼樣的感覺? 
人彬:每個都有混到色 
老師:你覺得有混到甚麼顏色? 
人彬:橘橘的、藍藍的還有灰灰的圈圈跟咖啡色,有比較深、比較淺的咖啡色 
知凌:上面灰灰的,下面的顏色比較亮 
温然:他們這一次畫很多的點點,整個紙很滿 
 
    我們分享了不同組的作品,這次有看到不同的顏色、顏色的深、淺、形狀…,幼
兒透過先前混色的經驗,繼續搭建出,更不一樣的畫法、顏色混色的方法,激發出更
多不同的混色方法,不一樣的點、圈、圓,重疊的圓、顏色的變化、到調色,每一個
歷程中感受到他們對於參與在其中的快樂、享受在每一次創作之中。

 

 

 

蒙德里安(1872~1944)

    蒙德里安是二十世紀新造型主義的代表畫家。不注重畫面的中心,放棄一切有形
物體的自然造型,而是純粹運用幾何形象掌握畫面造形或形式。因此我們看到蒙德里
安有許多作品是在白色的畫布上,用水平和垂直
的黑線條去分割,沒有用對角斜線,然後在那些
分隔畫面中塗上色彩的原色,像是紅色、黃色和
藍色。

「新造形主義」的觀念正好與當時的未來

主義﹝Futurism﹞相反,它不是去把握生活的速
度和動盪不安,而是去描寫秩序,這種繪畫看起
來呆板,其實那些大小不一的方格、不同顏色及
長短不同的線條所產生的和諧及韻律,是極具音
樂性的。(資料來源:視覺素養學習網) 

老師的話: 

這一次進行了學習區混色的點、圓、圈創作,限制創作圖型,主要是希望

幼兒能

聚焦於混色的發現

,而非被形狀所影響,在分享時,也要協助幼兒聚

焦。 

在這幾次的分享我們發現到,我們期待幼兒能說出混色的比例,但幼兒由

於度量衡的概念尚未建立,無法明確說出比例;另外,幼兒對於顏料的「使用
量」較無法控制,即使老師耳提面命說:不要用太多,仍有幼兒拼命地擠,這
些發現,都有助於我們接下來的活動探討,一同來解決這些問題。 

background image

    我們也來試試看,用縱橫的黑色線條,再將紅、黃、藍填滿在格子中,簡單的畫
法,卻造就出獨一無二的特色。 

 

 

 

 

 

 
    我們畫了那麼多的點點畫,多屬於隨興的創作,但是知道嗎?有一些畫家就是用
點點,組合成一幅一幅特殊的作品,除了之前介紹過的草間彌生,還有一個赫赫有名
的畫家,叫做秀拉。 

秀拉﹝Georges Seurat﹞﹝1859 ~ 1891﹞ 

    秀拉是點彩畫派的代表畫家,新印象派的重要人物。他的畫
作風格相當與眾不同,秀拉的畫充滿了細膩繽紛的小點,當你靠
近看,每一個點都充滿著理性的筆觸,與梵谷的狂野,還有塞尚
的色塊都大為不同。秀拉擅長畫都市中的風景畫,也擅長將色彩
理論套用到畫作當中。(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秀拉作品:傑克島的星期天下午/貝桑港的前港入口 

不一樣的點點畫 

簡單的方式,也

可以創作出特別

的藝術感。 

background image

    觀察秀拉的作品,幼兒發現,有些有看得出明顯的點點,有一些則是不太明顯,
同樣的一棵樹,有不同的顏色堆疊而成。 

點點畫:學習檔案封面創作 

    欣賞過秀拉的作品,我們來嘗試不一樣的點畫創作,橙寧說想要畫樹、知凌說想
要跟草間彌生一樣畫自己,這都是很棒的構想喔! 
    這次,我們要先來試試看,先用鉛筆構圖,畫出簡單的圖
形,如:愛心、圓形、十字架、星星…等,再用點的方式將顏色
填滿。 

 

    接著請幼兒想想,這樣的圖型,要配合自己的照片放在學習檔案封面上,自己要
擺成什麼樣子的姿勢呢?這也是設計的一環喔! 

 

 

點點畫:用棉花棒來點 

    我們目前的點點畫,大多都是用水彩筆來完成,除了
水彩筆,還可以用什麼工具來畫?這次我們來嘗試用棉花
棒試試看。 
    使用棉畫棒來點,與水彩筆的差異在於較容易控制點
的大小,相對地,也比較有限制。 

background image

 

 

 

 
    什麼是藝術呢?在學期的剛開始,我們問過幼兒,幼兒提出很多的想法,我們也
來慢慢帶幼兒來探究這些想法是否合適。 

Question1:要畫得很真?要很像? 
Question2:要很特別? 

《蠟筆盒的故事》(遠流) 

故事大綱:一盒蠟筆有八個顏色,他們一起畫了一幅
畫,並且用畫面來改變故事的結局。 

 

藍色

蠟筆畫了大海跟天空,

黃色

蠟筆畫了太陽跟沙堡,

咖啡色

蠟筆畫了兩根樹幹跟小男孩,

綠色

蠟筆畫了葉子

跟烏龜,

紫色

蠟筆在小男孩手上畫了一根棒子以及在烏

龜殼上畫了花紋,黑色蠟筆畫了一艘船,

白色

蠟筆畫了一根旗子,

紅色

蠟筆畫了「救

命」。 
 

 

 
 
 

老師的話: 

點點的創作方式,看似不需要思考太多,其實仍有一些小小的能力在幼兒

心中萌芽。因為使用點畫填滿畫面需要比較多的筆觸,思考從什麼地方開始
畫、怎麼畫,有助幼兒

空間概念

的培養。因為幼兒自然喜歡彩色的世界,也可

以思考

如何配色

。因為點比較需要控制力,能培養幼兒的

精細動作能力

﹔點要

填滿畫面需要花時間,能培養幼兒的

專注力

。 

什麼是藝術? 

background image

    我們不看故事的畫面,只用耳朵聆聽,接著將聽到的內容畫在紙上面。 

 

    幼兒發現,每個人都畫得不太一樣,我們也來看看,書裡面畫的感覺是什麼。 

 
    故事的結尾,是畫面有了變動,求救的小男孩
被船給載走,而烏龜仍然停留在沙堡上曬太陽。 
    希望透過這個活動,讓幼兒了解,一樣的故事
內容,因為每個人的理解、表達的方式不同,也會
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畫面與感覺,

不需要很像,而

是有自己的特色

。。 

 

《畫畫不用模仿別人》(大穎) 

故事大綱:主角皮娜洛普希望他的朋友馬諦亞斯幫她畫畫像,
其他的朋友給馬蒂亞斯很多意見,希望他們要仿造其他偉大的
畫家畫肖像畫一樣,要有華麗的禮服,浮誇的背景。但是皮娜
洛普覺得這樣並不像她的風格,馬蒂亞斯最後依照他自己心中
的皮娜洛普為她畫了畫像。因為馬蒂亞斯是皮娜洛普的好朋
友,了解她、關心她,所以當馬蒂亞斯依照他心中所想對皮娜
洛普畫出肖像畫時,皮娜洛普認為這就是最適合她的。 

 

老師期待透過這個故事,能讓孩子

懂得欣賞別人的美

,但也

不失去自己的特別

。 

 

 

background image

 

 

    大綠班的學習區,遊戲時間從原本的零散時間,變為我們每天至少提供 45-60 分
鐘的遊戲時間,希望讓幼兒有完整的遊戲機會。 

風箏初體驗 

    大約從一個月前,發現幼兒在學習區時間會用圖畫紙畫上圖案、後面接上長長的
線,說是風箏,也引發其他同伴的模仿效應,大家開始製作起風箏。 
    而這一個月中,幼兒也陸續有其他的發現: 
一、  風箏發現 1:自己做的風箏有沒有成功施放? 

首彥:沒有放成功,因為要一直拉、一直拉,風箏會一
直撞地板 
温然:有成功,我把繩子拉得很下面 
奕碩:沒有成功,因為一直飛不起來,要跑很快跑到很
累 
華瑨:有一點點成功,一下子飛很高,一下子又飛很慢 
語晴:有成功,我跑很快就能飛起來 
以晴:有成功,而且還飛很高 

二、  風箏發現 2:覺得沒有成功的原因? 

首彥:因為沒有收繩子 
奕碩:因為這不是真的 

三、  風箏發現 3:有不一樣的創作 

人彬:我要放一個十字架(用膠帶黏) 
華瑨:我這次要用色紙做 
老師:為什麼? 
華瑨:因為色紙比較輕 
老師:你怎麼知道色紙比較輕? 
華瑨:因為以前我有做過紙飛機 
昀穎:這次我要做菱形的(以往幼兒多做正方形或長方形) 
温然:我做了一個古老的風箏,可能太重會飛不動 

四、  風箏發現 4:要做把手? 

    有天,幼兒突然跟老師要竹筷,老師詢問要做什麼,幼兒分享要做手把,
但是竹筷數量有限,幼兒想到也可以用色紙做成紙捲、可以用吸管。 

    新然發現,雖然黏上吸管可以收,可是當天
他做的繩子太長了,會一直掉下來。請他去觀察
真正風箏的把手有什麼特別的,新然說形狀不一
樣,而且線線有一個地方可以卡進去,問新然那
可以怎麼做,新然想到拿了剪刀,在吸管兩側剪
下一個縫,就可以把繩子卡進去了呢! 
 

學習區遊戲 

background image

 
 
 
 
 
 
 
 
 

「品格課程&生活與衛生教育」活動紀錄 

次主題 

活動名稱 

課程目標 

學習指標 

  

同理心:《蘋果是我
的》 

社-2-2  同理他人,並與
他人互動 

社-大-2-2-2  理解他人的
感受和需要,展現同理或關
懷的行動 

 

《蘋果是我的》 

森林裡,大家的肚子都好餓 好餓,因著一顆從樹上

掉下來的蘋果,猴子搶先將蘋果拿走,大家都很餓,進而
延伸出後面為了爭蘋果,猴子被逼到了山崖邊,走投無路
時…,後來,動物們看到猴子懷中的兩隻小子,他們知道
是要給小猴子吃都十分願意讓給小猴子吃,他們就默默離
去了,故事的結尾是溫馨的

想到別人的需要,願意幫忙

是一個有同理心的表現喔! 

 
 

聽完故事,邀請幼兒進行討論:

 

老師:為什麼猴子媽媽要拿走蘋果? 
昀穎:因為 baby 想要吃 
橙寧:因為牠很餓 
 
老師:動物們為什麼最後不生氣就走了? 
知凌:因為牠覺得寶寶太可愛 
華瑨:因為想讓寶寶吃蘋果 
老師:動物明明肚子也很餓呀,但是為什麼他們在看到猴子懷中有兩個小猴子後,還
是不生氣地離開了? 

品格課程 

品格課程&生活與衛生教育

 

教學者:芸芸老師、沐沐老師  紀錄者:沐沐老師 
教學日期:2019.10.07-2019.10.25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
溫柔和節制。(加拉太書 5:22) 

background image

懷恩:因為是被寶寶吃掉所以就不用生氣 
咏琦:口水都黏在上面,所以不想吃 
博程:不給寶寶吃,會餓死 
宥翔:腳痠了,想回家了! 
 
老師:那你們知道同理心是甚麼嗎? 
知凌:同理心就是,知道別人的需要 
首彥:想到對方的需要,爸爸說是互相幫忙 
博程:知道別人的需要 
 
    拿出情境圖卡實際演出情境,並詢問幼兒會如何處理,讓幼兒觀察卡片中發生的
事件,並請幼兒猜測發生甚麼事情;討論圖卡情境發生後會有甚麼問題產生。例:有
小朋友玩水導致走廊濕濕滑滑的,有小朋友可能會踩到並且滑倒,很危險…,並且深
入探討事件發生後情境中的人物各別有什麼心情。我們可以想一想,有甚麼同理心是
我們已經做到的、還有甚麼同理心是需要練習的?可以慢慢地練習,成為有同理心的
小朋友喔!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