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墨水重新認識自己與家鄉——集中式特教班水墨藝術教學教案

格式
docx
大小
2.13 MB
頁數
17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5-31,离现在 4 14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用墨水重新認識自己與家鄉

鄭吉軒、徐元彬


摘要

摘要內文

集中式特教班以中重度障礙學生為主,且多為混齡教學,可能因障礙與生長環境因素,以致自我與社區間的連結甚少,而藝術領域的課程是有助於使此連結更加緊密、更生活化。本教案是由學生的真實生活情境內,收集社區內的藝文資源-書法、水墨元素,以毛筆、墨汁等繪畫媒材工具,循序漸進,用點線面構圖而成,展現孩子心中的世界。

另外,依據特殊教育需求學生的特質,提供工作分析訓練繪畫技巧、固定的媒材與選擇等方式,規劃符合他們的學習,並透過引導式的問句,重新認識自己與家鄉,將生活的經驗以更多元的方式呈現,最後,邀請社區的藝術家進入校園,與學生進行藝術交流分享。


關鍵字:藝術領域、集中式特教班、水墨畫、禪繞畫、

  1. 教學活動設計架構圖







  1. 教學活動設計表

教學設計名稱

用墨水重新認識自己與家鄉

教學設計者

鄭吉軒、徐元彬

適用階段

一二年級 三四年級

五六年級 □七~九年級

教學時間

五節

主題

特教宣導活動

藝術領域課程調整 特殊需求領域( )課程 跨領域教學課程

適用對象

普通學生 學習功能優異學生

學習功能輕微缺損學生 學習功能嚴重缺損學生

設計理念

()擴展多元藝術形式:

特殊教育需求學生常使用的繪圖工具,以蠟筆、鉛筆、水彩為主,為擴展學生學習多元的藝術呈現,本次運用毛筆、墨汁、宣紙等為主要創作工具。

()重視生活情境:

新課綱重視學生的生活情境,學生的生活圈以朴子市為主,朴子市樸雅吟社梅嶺美術館高明寺等文化資源,不定時推廣書法與水墨的展覽,另有不少的水墨畫藝術家或書法家,是學生真實的生活情境,透過此課程讓特殊教育需求學生認識自己家鄉的藝文文化。

()從自己到社區,培養體驗生活的美感

特殊教育需求學生因障礙的關係,較少對自我與社區間產生連結,本次課程透過毛筆的筆觸與濃淡,使自己與社區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很重要的引導角色,帶領特殊教育需求學生回顧日常生活,產生美的感受,培養生活中的美感教育。

()「用墨水重新認識自己與家鄉」是跨領域教學課程中的一部分,從不同領域中找出相同的主題,進行主題式課程規劃;亦可單以藝術領域的角度融合學生的家鄉,設計成符合特殊教育需求學生的藝術課程。

()參考〈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設計〉原則如下:

工作分析訓練繪畫技巧:

透過禪繞畫的基本技巧,從點、線、面的大步驟,分成數個小步驟;教師示範,依據學生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支持進行練習,逐次完成繪畫技巧。

提供固定的藝術媒材與選擇:

提供固定的藝術媒材,如毛筆、墨汁、棉紙等,避免學生混淆使用方式,並保留適當的選擇空間,如墨汁的深淺、毛筆的粗細等。

從有限到自由創作歷程

依照課程的設計,從有限制的禪繞畫基本技巧練習到水墨畫的自由發揮,讓特殊教育需求學生能透過熟練毛筆繪畫方式,畫出屬於自己的水墨風格。

提供正向的學習鷹架:

每一節的藝術課程,都會有前置需完成的其他領域課程建議,增加特殊教育需求學生對生活的豐富度,減少在課程中的學習挫折感,以提升特殊教育需求學生正向的學習歷程與自信心。

除上述的原則之外,亦重視創作歷程中的引導問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與繪畫的動能,在分享作品時,學生亦能較完整呈現。




計大綱圖示,如下
:



核心素養項目

生活課程:

生活-E-A1

生活-E-B3


藝術領域

-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E-C3

體驗在地及全球藝術與文化的多元性。

學習內容/學習表現

學習目標

學習內容

低年級

    1. 能認識生活中的水墨畫

    2. 能認識毛筆、墨汁的媒材名稱與使用方式

    3. 能用毛筆展現對自我想法的簡單創作

    4. 能用毛筆展現對成長地區的簡單創作

    5. 能簡單地用毛筆展現對阿里山之美的簡單創作


中年級

2-1 能觀察生活中的水墨畫藝術與認識其媒材。

2-2 能使用毛筆,進行簡易的點線面創作。

2-3 能用想像力展現對自我情感的創作。

2-4 能觀察家鄉的生活,並透過想像力進行創作。

2-5 能透過生活經驗,進行簡易的水墨創作。

2-6 能學習欣賞作品的禮儀,並尊重他人的作品。



高年級

3-1 能認識在地的水墨藝術家,與欣賞其作品的美感。

3-2 能運用簡易的技法與想像力,呈現對生活感受的水墨創作。

3-3 能表達對水墨作品的感受想法。

3-4 能與在地藝術家,進行簡易的交流藝文活動。

生活課程 第一學習階段

A-I-1 生命成長現象的認識。

B-I-1 自然環境之美的感受。

C-I-2 媒材特性與符號表徵的使用。

簡化:毛筆與墨汁的使用。

藝術領域 第二學習階段

E-Ⅱ-1

色彩感知、造形與空間的探索。

減量:濃淺色彩感知與空間的探索。

E-Ⅱ-2

媒材、技法及工具知能。

簡化:水墨畫的媒材工具知能。

E-Ⅱ-3

點線面創作體驗、平面與立體創作、聯想創作。

簡化、減量:點線面的創作體驗。

藝術領域 第三學習階段

E-Ⅲ-2

多元的媒材技法與創作表現類型。

簡化:水墨畫的媒材技法與創作。

A-Ⅲ-1

藝術語彙、形式原理與視覺美感。

簡化、減量:水墨畫的視覺美感。

P-Ⅲ-1

在地及全球藝文展演、藝術檔案。

減量:在地書法藝術簡介。

學習表現

生活課程 第一學習階段

4-I-1 利用各種生活的媒介與素材進行表現與創作,喚起豐富的想像力。

減量、簡化:利用水墨畫的媒介與素材進行表現與創作,激發想像力。

5-I-2 在生活環境中,覺察美的存在。

簡化:在生活環境中,發現水墨畫的存在。

5-I-3 理解與欣賞美的多元形式與異同。

減量、簡化:認識與欣賞水墨畫的多元形式。

藝術領域 第二學習階段

1-Ⅱ-3

能試探媒材特性與技法,進行創作。

簡化:能認識水墨媒材與簡單的技法,進行創作。

2-Ⅱ-2

能發現生活中的視覺元素,並表達自己的情感。

2-Ⅱ-5

能觀察生活物件與藝術作品,並珍視自己與他人的創作。

簡化:能觀察水墨畫的作品,並珍惜自己與他人的作品。

3-Ⅱ-1 能樂於參與各類藝術活動,探索自己的藝術興趣與能力,並展現欣賞禮儀。

簡化、減量:能喜歡參與水墨藝術活動,探索自己的興趣,並學習欣賞禮儀。

藝術領域 第三學習階段

1-Ⅲ-3 能學習多元媒材與技法,表現創作主題。

簡化:能學習水墨媒材與簡單的技法,進行簡易的創作主題。

1-Ⅲ-6

能學習設計思考,進行創意發想和實作。

簡化、減量:能學習進行創意發想和簡易的實作。

2-Ⅲ-5

能表達對生活物件及藝術作品的看法,並欣賞不同的藝術與文化。

簡化、減量:能簡單的表達對水墨畫作品的看法,並欣賞不同的書法藝術。

3-Ⅲ-1

能參與、記錄各類藝術活動,進而覺察在地及全球藝術文化。

簡化、減量:能參與在地的藝術文化。

參考資料或

教學媒體

書籍:

翰林出版社

一年級:我愛我的家

三年級:我要發現美-張大千名畫

五年級:藝術就在你身邊-水墨畫

六年級:視覺藝術點線面

特殊教育文集()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侯禎塘教授著作)

影片:

世新新聞 日本書藝院國際書道展賽 呂金平榮獲金牌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HeQWf5j7do

一幕 X 騰源 現代水墨藝術家 Ink painting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232750257791113

【新月Crescent Moon】禪繞畫步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mW53T59Bhk&t=208s

嘉義縣朴子市公所-村里導覽

https://puzi.cyhg.gov.tw/cp.aspx?n=1FC2265D081D03C3&s=1253F03D2EC19826

【慕卡 Mooka】禪繞畫步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A7c0_6s8fY

阿里山 雲瀑/雲海/縮時/空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BePMkIlxVo

網站: LearnMode學習吧

教學媒體:投影設備、PPT

教學圖片:Flaticon




  1. 教學活動

    具體目標

    教學活動

    時間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與標準




    1-1

    2-1








    1-2

    2-2












    1-2

    2-2

    3-2
















































    1-3

    2-3

    3-3


















































    1-1

    2-6

    3-3



















    1-4

    2-4

    3-2















































    1-1

    2-6

    3-3


















    1-5

    2-5

    3-3
























    1-1

    2-6

    3-3























    1-1

    2-6

    3-1

    3-4






    第一節 書法繪圖工具


    【準備活動】

    1. 教師播放影片-日本書藝院國際書道展賽呂金平榮獲金牌獎的新聞,教師介紹學生認識在地的朴子市知名的書法家。

    2. 教師展示書法家的作品,說明社區中有很多的在地藝術家,運用毛筆與墨汁交織成美麗的畫作,並引導學生本次課程主要透過書法來進行創作。

    【發展活動】

    1. 教師說明活動內容,一起成為「水墨藝術見習生」,透過認識媒材與工具,完成各自的作品,我們將會與社區的藝術家一起交流分享。



    1. 教師介紹書法的工具,如下:

    名稱

    功能

    毛筆

    繪圖、寫字

    墨汁

    著色

    墊布

    防止顏料沾到桌子

    宣紙

    比較薄的紙,有點像圖畫紙。

    替代方式:

    若學生尚無法控制力道與無運筆能力,可以使用「水寫布」,用毛筆沾水在水寫布上進行活動。

    用於調濃、淡

    碟子

    用來裝調色後的顏料、去掉多餘的水


    1. 教師示範點、線、面的基本概念與示範,讓學生實際拿毛筆沾墨水練習,教師給予回饋。

    繪圖

    方式

    在宣紙上,沾一下

    不同種類的線條

    畫圈後,在圈裡面將顏色塗滿



    【綜合活動】

    1. 教師邀請學生上台進行媒材工具名稱連連看,並給予回饋。

    2. 教師總結今天的學習內容,並說明下一堂課會透過禪繞畫的方式,讓學生更能使用毛筆進行繪圖。


    第二節 禪繞畫-我與我的名


    【前置課程建-提供正向的學習鷹架】

    國語文領域-書寫自己的名字、查詢自己姓名所代表的涵義。


    【準備活動】

    1. 教師播放水墨藝術家-騰源老師的創作理念影片,影片中提到:透過藝術的形式去重新認識自己

    2. 教師說明成為一名藝術家,要先從認識自己開始,請學生想想看自己的名字所代表的意義與期許。

    【發展活動】

    1. 教師介紹第二個學習任務-禪繞畫新月,透過繪圖新月的過程中,沉澱內心,發揮想像力,將名字與新月的圖結合,例如:有人的名字有「鋒」字,代表的意涵是「持續往前」,鼓勵學生一邊創作一邊想看看如何用新月的圖展現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2. 教師教導學生透過寫下自己的名,運用禪繞化的新月技巧,將自己心中的對於自己的樣貌所畫出來,教學步驟如下表:

    新月

    說明

    圖示

    步驟1

    在宣紙中間,寫下姓名最喜歡的一個字


    步驟2

    將宣紙的四角,各畫上一個點


    步驟3

    用線連起每一個點


    步驟4

    畫出半圓/半弧的曲線


    步驟5

    依照自己的喜好,依序進行半弧線的畫


    步驟6

    進行部分面的著色


    提醒

    創作過程中,教師依據學生的特質,播放較輕快且無人聲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繪畫時,可以更放鬆與享受繪畫過程。


    1. 教師引導學生想像自己出生時就像新月的第一條弧線一樣,漸漸長大,弧線越來越多,每一條弧線就像是成長的軌跡。

    2. 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創作時,可以有更多的想法,例如:在弧線的中心,寫著你的名字,是誰幫你取的呢?代表有什麼涵意呢?或是你對你自己的期望是什麼呢? 若學生有回應,教師給予進一步的引導,讓學生將這些事情畫下來。

    3. 學生進行練習與創作,教師依據學生的狀況,給予一定的支持與回饋。


    【綜合活動】

    1. 學生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與代表的意涵,教師給予回饋。

    2. 教師說明下一堂課會再運用另一個禪繞畫的繪畫方式,讓大家能更活用毛筆的繪圖方式。


    第三節 禪繞畫-我的家鄉名


    【前置課程建議-提供正向的學習鷹架】

    國語文領域-書寫自己的居住地名稱。

    社會領域-翰林-認識居住的地方、家鄉的地名

    綜合領域-翰林-社區大發現、體驗文化活動


    【準備活動】

    1. 教師依據學生的居住地,播放朴子市公所的影片,看家鄉的歷史與美麗。

    2. 透過影片,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家鄉名寫下,進行對家鄉的第二次的認識,並用禪繞畫進行對家鄉美的感受創作。


    【發展活動】

    1. 教師介紹第三個學習任務-透過禪繞畫慕卡,沉澱內心,發揮想像力,將家鄉名與慕卡的圖結合,例如:有人的奶奶住在仁和社區,以前古地名是小槺榔,其對奶奶的回憶,運用慕卡的繪圖方式來呈現。

    2. 教師教導學生透過寫下自己的家鄉名,運用禪繞化的慕卡技巧,將自己心中的對於家鄉的美好事情所畫出來,教學步驟如下表

      慕卡

      說明

      圖示

      步驟1

      在宣紙中間,寫下自己的家鄉名


      步驟2

      將宣紙的四角,各畫上一個點


      步驟3

      用線連起每一個點


      步驟4

      畫出一條弧線


      步驟5

      沿著弧線前端畫出英文字母C


      步驟6

      再畫出另一條弧線


      提醒

      創作過程中,教師依據學生的特質,播放較輕快且無人聲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繪畫時,可以更放鬆與享受繪畫過程。

    3. 教師說明慕卡的圖示就像是包著每一件在家鄉美好事情的豆芽,將美好的事情一圈一圈地用毛筆畫下。

    4. 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創作時,可以有更多的想法,例如:回想自己居住的社區,有發生什麼開心的事情,有什麼美麗的地方呢?或是有誰跟你一起居住在這裡呢?若學生有回應,教師給予進一步的引導,讓學生將這些事情畫下來。

    5. 學生進行練習與創作,教師依據學生的狀況,給予一定的支持與回饋。


    【綜合活動】

    1. 學生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與代表的意涵,教師給予回饋。

    2. 教師說明經過兩次的繪圖技巧練習,下一堂課會讓大家運用毛筆進行生活經驗的水墨創作。


    第四節 水墨畫-阿里山

    【前置課程建議-提供正向的學習鷹架】

    社會領域-家鄉的自然環境(阿里山)

    綜合領域-走,出去玩!(戶外教學-愛情大草原)

    【準備活動】

    1. 教師播放嘉義縣的知名景點-阿里山的宣導影片,說明阿里山是我們居住地很知名的觀光景點。

    2. 教師展示戶外教學的照片,引導學生回憶:一起戶外教學,從愛情大草原遠眺阿里山,並說明此次將用水墨畫呈現出回憶中美好的生活經驗。


    【發展活動】

    1. 教師說明山水畫的濃淺可以讓阿里山看起來更生動,教師示範山的畫法,如下:

    水墨畫

    說明

    圖示

    步驟1

    用濃的墨汁畫出像山的形狀


    步驟2

    用淺色的墨汁在深色的線再塗一條


    步驟3

    依照回憶/圖示中的阿里山,自由進行創作



    1. 教師提供不同的深淺的墨汁碟子,讓學生可以自行創作。

    2. 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創作時,可以有更多的想法,例如:除了阿里山之外,我們還看見天空有什麼東西呢?那天的天氣如何呢?在你心中,美麗的阿里山是長什麼樣子呢?

    3. 學生進行練習與創作,教師依據學生的狀況,給予一定的支持與回饋。


    【綜合活動】

    1. 學生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與代表的意涵,教師給予回饋。

    2. 教師說明學生已經透過水墨畫,重新認識自己、家鄉和進行生活經驗的創作,正式成為了一位水墨畫的藝術見習生!下一堂,我們將與社區的大師進行藝術的交流學習!



    第五節 與社區藝術家有約!

    【前置課程建議-提供正向的學習鷹架】

    社交技巧-欣賞藝術作品的禮儀(不用手碰觸、用眼睛看、不飲食、輕聲細語等)

    溝通訓練-分享作品的技巧


    【準備活動】

    1. 教師介紹社區的書法家,如下:

    呂金平老師,居住在朴子市小槺榔,擅長行書、草書,除書法字體撰寫之外,也著墨於國畫等不同藝術呈現。

    黃進德老師,居住在嘉義縣水上鄉,善於行書。


    【發展活動】

    1. 書法家介紹自己的作品,教師提醒學生觀賞藝術作品的禮儀。

    2. 教師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與設計想法,教師依據學生分享狀況,提供不同支持。

    3. 書法家示範書法字創作。

    4. 教師協助學生練習書寫書法,進行書法創作。

    【綜合活動】

    1. 學生分享今天觀摩學習創作的心得,教師給予回饋。

    2. 教師總結學生在水墨畫過程中的成長與進步。




    5









    10














    10














    10















    5













    5







    2








    10































    2



    3






    15




    3














    5







    2





    10































    2



    3






    15




    3











    5









    5

















    5





    20




    5















    5








    10


    10


    5

    5


    5




    影片、第一節PPT







    PPT














    水墨媒材工具













    水墨媒材工具、PPT


























    影片、第二節PPT













    水墨媒材工具、PPT
























































    影片、第三節PPT










    水墨媒材工具

    PPT





















































    影片、第四節PPT







    水墨媒材工具

    PPT



















































    水墨媒材工具







    觀察評量、口頭評量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口頭評量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口頭評量、觀察評量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口頭評量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口頭評量














    觀察評量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口頭評量

  2. 實際教學運用後的修改與教學省思

這次結合社區的藝術領域課程,讓學生們展現了很多我們沒有看見的能力,原以為學生可能會無法完成水墨創作,畢竟控制毛筆與墨水的濃、淡不是那樣的容易。透過禪繞畫與工作分析,一步一步帶學生一筆一畫練習繪圖的手感與技巧,沒想到原本很衝動的學生,都能慢慢學習穩定,將圖畫出來。同時,也很擔心學生在創作中,會不知道自己要畫什麼內容,所以結合其它領域的課程學習,將自己和家鄉的生活經驗進行更深的認識與複習,當學生具備了這些生活經驗與感受,我們在繪畫時,添加了很多的引導式語句,學生就能較符合主題,將他所想的畫出來,有些學生還會滔滔不絕跟我們分享,他畫的代表是什麼。最後,我們在班級前面的走廊辦了水墨畫的作品展覽,歡迎全校師生一起參觀,並邀請社區的藝術家到班上進行交流,讓學校的教育跟社區更加緊密。



伍、附件:

附件一:教學PPT,共四堂教學PPT

附件二:教學成果照片與說明


3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