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7
,离现在 2
年 14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A&H/20230224/Vica Lin
新北市林口區南勢國小【名畫失竊記】教案設計
設計者/教學者:林維佳老師
一、設計動機與理念
大部分的藝術欣賞,都會安排在單元裡的引起動機、或動手創作之前,前者
讓孩子在欣賞完藝術作品之後,才引入真正要學習的重點;後者則是讓孩子在創
作前,有比較多元的資料來刺激創意、想法。因此藝術欣賞往往是暖身課程,藝
術家和藝術品對於孩子來說,是需要記憶的知識,而且它的相關知識很龐雜而令
人挫折。筆者有一個難忘的教學經驗:把課本中曾出現過的藝術作品放給孩子
看,孩子的反應是:「這是那個誰的….….那個誰的畫…..我忘了他的名字……」或「這
是梵谷的畫」,藝術欣賞變成記憶力考驗。筆者不禁想:這些作品對於我們這所邊
陲小學的孩子們,意義是什麼?
藝術教育中,藝術欣賞看起來是看看藝術品,實則是解決問題、批判思考、
創意開發等這些能力的基礎。在資訊極易取得的時代,要增加對藝術品、藝術
家、藝術史的認知,並非難事;而僅僅只是接受資訊,無法與藝術產生互動對
話,等於落掉了藝術最重要的部分。
因此透過課程設計,以藝術品為媒材,讓孩子在賞析作品的過程中,一方面
建構起這些重要的能力,二方面也學習到藝術原理原則,是藝術課的重要方向。
而佐藤學提倡的學習共同體中有幾個重要概念--小組學習、伸展跳躍,也符合筆
者對於藝術欣賞學習歷程的期待。所以在這個教學法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系列遊
戲式的藝術欣賞課程。
本單元的設計理念:學生藉由協同學習、小組討論的方式,在藝術尋寶過
程,重整對於藝術的認知,舉凡藝術創作的材料、藝術史、藝術表現方式及手
法、主題與內容,進行自主思考的藝術鑑賞。
因此設計了讓孩子扮演偵探角色,任務是尋找失竊的名畫,教師提供一些線
索,這些線索都是從藝術欣賞五個面向切入,線索中會融入藝術專有名詞,孩子
必須透過小組合作去理解線索、對照作品、討論、找出答案。
二、單元架構
A&H/20230224/Vica Lin
欣賞作品
<南街殷賑>
從
五個面向
鑑賞藝術品
了解藝術家
的創作法寶
任務:
尋找失竊名畫
運
用
A&H/20230224/Vica Lin
三、活動設計
領域/科目
藝術
設計者
林維佳
實施年級
五年級
總節數
共 2 節,80 分鐘
單元名稱
名畫失竊記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表現
2-Ⅲ-2 能發現藝術作品中
的構成要素與形式原理,並
表達自己的想法。
2-Ⅲ-5 能表達對生活物件
及藝術作品的看法,並欣賞
不同的藝術與文化。
3-Ⅲ-3 能應用各種媒體蒐
集藝文資訊與展演內容。
核心
素養
B 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藝
-E-B1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
意觀點。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藝
-E-B3善用多元感官,察覺感知
藝術與生活的關聯,以豐富美感
經驗。
C 社會參與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藝
-E-C3
體驗在地及全球藝術與文化的
多元性。
學習內容
視 E-Ⅲ-1 視覺元素、色彩
與構成要素的辨識與溝通。
視A-Ⅲ-1 藝術語彙、形式
原理與視覺美感。
視A-Ⅲ-2 生活物品、藝術
作品與流行文化的特質。
視P-Ⅲ-1 在地及全球藝文
展演、藝術檔案。
視 P-Ⅲ-2 生活設計、公共
藝術、環境藝術。
議題
融入
議題/學習主題
國際教育激發跨文化的觀察力與反思力
實質內涵
彰顯國家價值
國
E1 了解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特質。
國
E2 發展具國際視野的本土認同。
尊重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國
E5 發展學習不同文化的意願。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社會
教材來源
⚫
自編
⚫
世界名畫
教學研究
◆藝術鑑賞步驟
採取費德曼的藝術批評方法:描述、分析、解釋、判斷
描述:描述對藝術品首次經驗所能理解的普遍特質,也就是立即的感
知。
分析:闡明作品中藝術元素的交互關係,即色彩、線條、形狀、質感、
空間等要
素在整個畫面中的作用,並分析美的形式原理。
詮釋:根據先前的觀察,解釋作品所蘊含的意義、情感、氣氛及創作思
想
A&H/20230224/Vica Lin
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並解釋作品的意義
判斷:對作品中各項特質加以辨識,決定部分與整體關係之合適性。
◆鑑賞的五個面向(改編自艾斯納(Eisner)
經驗情感:
「你有什麼感覺、感受?」
「你想到什麼?」
表現手法:藝術元素、形式原理、圖像象徵
主題內容:
「作品在說什麼、表達什麼?」
「請擬定一個題目」
「藝術家想
說什麼?」
材料:
「材料是什麼?有什麼特性?」
「藝術家如何使用這種材料?」
作者與背景:
「是誰創作的?」
「是怎樣的年代、時空背景?」
「這件作品在那時候可能造成影響?」
學習目標
1.學習從幾個面向去鑑賞藝術品:情感經驗、材料、表現手法、主題內容、作者背景
2.能與同學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3.欣賞台灣與其他國家的藝術作品
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引導內容及實施方式(含時間分配)
學習評量
備註
第一節藝術偵探的眼光
活動一藝術品在說話
一、讓學生看作品郭雪湖的<南街殷賑>
˙口頭評量:
學生能觀察作
品,並回答看
到的作品內
容、自己的感
受。
投影機
電腦
作品<
南街殷
賑>圖
片
A&H/20230224/Vica Lin
二、學生任務:這張畫在說什麼?
針對以下問題,逐一討論
˙你有甚麼感覺、或感受?
˙藝術家用了什麼方式表現,使你有這種感覺?
˙藝術家用了什麼材料來創作?
˙畫中出現幾種文字、生意?
˙作品中呈現什麼年代、地區?
三、藝術解密
(一)教師從學生的答案歸納出藝術鑑賞的幾個面向:
經驗情感、表現手法、主題內容、材料、作者與背景
˙你有甚麼感覺、或感受?(情感經驗)
˙藝術家用了什麼方式表現,使你有這種感覺?(表現手
法)
˙藝術家用了什麼材料來創作?(材料)
˙畫中出現幾種文字、生意?(主題內容)
˙作品中呈現什麼年代、地區? (作者與背景)
(二)教師可補充介紹藝術家郭雪湖
1、瞭解畫家生平及繪畫風格。(附件)
2、思考畫家與藝術品的價值與啟示。
˙口頭評量:
學生能觀察作
品,並回答看
什麼。
˙學習單:
學生運用五個
藝術鑑賞面向
來鑑賞這張畫
附件學
習單
作品
經驗
情感
作者
背景
材料
表現
手法
主題
內容
A&H/20230224/Vica Lin
活動二藝術家的法寶
一、表現手法—
(一)教師說明「表現手法」是藝術家用來說話、表達的方式。這些
手法中常常運用了藝術元素、形式原理
1.藝術元素:色彩、線條、形狀、質感、空間等要素
教師提問:
「你在畫面中看到什麼?」記錄學生答案,逐步引
導歸納出藝術元素。
2.形式原理:對稱、反覆(連續)、漸層、韻律(節奏)、秩序、均
衡(平衡)、調和、比例、對比、統一
教師逐一揭示圖片,請學生配對:
「這張圖片表現了哪一種藝
術表現的形式?」
3.圖像象徵:隱藏在圖像背後的意義,屬於當時社會的、文化的
脈絡下的意義。
第二節尋找失竊名畫
˙口頭評量:
學生能觀察作
品,思考作品
符合哪一種形
式,並嘗試回
答。
˙口頭評量:
學生能觀察作
品,思考作品
符合哪一種形
式,並嘗試回
答。
波
洛克
作品、
拉圖爾
<樂師
間的爭
吵>
圖片資
料取自
網路。
(可調
整)
A&H/20230224/Vica Lin
活動三:藝術偵探尋寶,GO!
一、藝術尋寶的背景:
新聞快報:
「美術館失竊了一批藝術品,流落到跳蚤市場,這些
藝術品沒有留下任何照片,只能藉由美術館館所提供的線索去尋
找。請各位藝術偵探發揮敏銳的觀察力、領悟力,把它們找出
來。」
二、說明藝術偵探尋寶的遊戲規則:
˙以組為單位,大家通力合作、討論、分享、提供意見
˙每組 8-10 張作品,失竊作品混在其中
˙依照美術館人員所提供的線索,按步驟進行篩選,找出哪一張是
失竊的作品。
三、尋寶 GO~GO~GO
(一)發下線索包,內有失竊名畫的 3 個線索提示,這些線索是從五
個鑑賞切入點所看到的特徵。
(二)各組 8 張畫,每位偵探手中至少負責兩張畫,根據線索對照畫
是否符合,向夥伴提出見解,有爭議或疑慮可以和組員討論。避
免都由某人獨斷分析判斷。
(三)討論這張作品的媒材、表現手法、主題內容、經驗情感、 作
者,分析說明這張作品,務必使所有偵探可以理解。
活動四:尋寶鑑定報告
一、小組報告
(一)小組報告鑑定結果。每組輪流上台,展示自己所找到的名畫。
(二)小組說明線索在作品中的呈現情形,並解釋這些線索所提及的
藝術用語。
(三)同組組員可幫忙補充。
二、總結歸納
(一)教師針對小組鑑定名畫的過程給於增強鼓勵。
(二)對於五個面向若有定義不清楚、疑問處,進一步澄清。
˙觀察評量:
學生在小組中
參與討論的情
形。
˙小組報告:
報告小組答
案、說明線索
與答案間的關
聯
線索包
(信
封,內
裝三張
線索紙
條)
失竊名
畫圖片
(附
件)、
其他名
畫圖片
(附件)
教學設備/資源:
⚫
電腦、投影機、藝術品圖卡
教學方法
:
⚫
任務導向的協同學習,採 3-4 人小組討論,配合教師講述。
附錄:
⚫
失竊名畫八幅資料表
⚫
小組任務作品 65 件資料表
⚫
學習單
四、教學成果與省思
(一)學習成果
A&H/20230224/Vica Lin
˙學生在藝術鑑賞活動中,進行觀察、提出看法、進行討論與思辯。
˙學生對於任務式學習活動參與度、主動性高。
˙學生能小組合作與討論中,進行較面向、多高層次的思考。
˙透過郭雪湖「南街殷賑」的欣賞與討論,對於台灣的歷史發展、族群文化融合,有較全面的
理解。
˙透過尋找失竊名畫的過程,鑑賞其他國內外藝術作品,藉由比較其內容、藝術元素、形式原
理,而跳躍式學習。
˙學習從經驗情感、表現手法、主題內容、材料、作者與背景等五個面向進行欣賞、描述。
(二)省思
˙由於教具的平面限制,僅能以平面作品作為主題進行教學。
˙可以將南街殷賑課程擴充,更深入探討當時日治時期的文化發展,包含原住民、日本藝術表
現。
A&H/20230224/Vica Lin
附件:郭雪湖簡介
郭雪湖為台展三少年之一(另外兩名為林玉山、陳進),生於台北大稻埕,二歲時喪父,由
母親獨立撫養長大。1917 年九歲於日新公學校被導師發現繪畫才華後,1924 年十六歲由母親
引領向蔡雪溪拜師,入雪溪畫館學藝,
「雪湖」即是蔡師取名。日後更在日籍畫家鄉原古統的
鼓勵下,堅持專職藝術創作。郭雪湖童年時在大稻埕成長,對於大稻埕在歷史與美學觀的雙重
意象。郭雪湖於 1930 年描繪迪化街城隍廟附近商店林立,人潮來往的熱鬧景象,是一幅比人
還高的膠彩畫。畫家以富於黃土、紅、藍、綠等色系為其色調,配上複合式的建築、招牌與市
井人物,饒有鄉土民俗風味。
附件:失竊名畫
作
者
作品題目
主題內容
手法
年代
媒材 風格
線索
寫
生
想
像
民
俗
寫
實
抽
象
寫
意
王
時
敏
仙山樓閣
◆
◆ 1665
水墨
寫生,色彩的層次、筆觸
都很細膩,畫面具有層層
深入的延伸性,布局精心
安排
廖
繼
春
有香蕉樹
的院子
◆
◆
1928
油彩
印象
派
寫生
整張畫面調和、有安寧感
生活寫照
塞
尚
靜物
◆
◆
1895-1900 油彩
印象
派
寫生
色彩層次豐富、整體色彩
調合
筆觸明顯
梅
丁
衍
靜物
◆
1976
版畫
絹版
畫
色彩飽和度高
色彩安排呈現對比
主題安排成不等邊三角形
莫
內
乾草堆
◆
◆
1891
油彩
印象
派
寫生
色彩的層次很細膩
對於光線的觀察和描寫很
深入
洪
瑞
麟
礦工頌
◆
◆ 1965
水彩
反映社會型態
畫面充滿張力
光線與陰影的處理富有戲
劇性
A&H/20230224/Vica Lin
蒙
德
里
安
百老匯爵
士樂
◆
◆
1942
油彩
抽象
主義
色彩簡化
追求純粹
畫面以造型秩序來安排
馬
格
利
特
人的命運
之一
◆
◆
1933
油彩
空間錯置
色彩運用的對比
整體色調調和
附件:小組任務作品
流
水
號
組
別
作者
作品題
目
主題內容
手法
年
代
媒材 收藏
風
格
備註
寫
生
想
像
民
俗
寫
實
抽
象
寫
意
1 綠
安斯基
維茲
發光
◆
◆ 1965 油彩
歐
普
歐普藝術(Op Art),乃視覺的藝術(Optical Art)之簡
稱,這種風格的其他名稱還有:視網膜藝術(retinal
art)與知覺抽象(perceptual abstraction)。常常在完全
「靜止」的「平面」中,產生不可思議的「立體感」及
「運動」錯覺。
規律、抽象、
2 綠 馬諦斯
紅色的
和諧
◆
◆ 1908 油彩
列寧格
勒米塔
希博物
館
野
獸
派
畫面中呈現某種明顯的對比
(色彩+面積上的對比)
色彩鮮明大膽,畫面盈滿、
富於裝飾
3 綠 莫內
乾草堆
◆ ◆
1891 油彩
印
象
派
寫生,色彩的層次很細膩,
對於光線的觀察和描寫很深
入
4 綠
馬格利
特
人的命
運之一
◆
◆
1933 油彩
私人
超
現
實
色彩+面積上的對比
5 綠 林風眠
霸王別
姬
◆
◆
1959
1
油彩
私人
歷史故事,幾何塊面,名暗
塊面對比
6 綠 袁金塔
小小稻
草人
◆ ◆ 1991 水墨
景物,水墨設色,色彩+面
積上的對比
7 綠
王時敏
仙山樓
閣
◆ ◆ 1665 水墨
寫生,色彩的層次、筆觸都
很細膩,
畫面具有層層深入的延伸
性,布局精心安排
A&H/20230224/Vica Lin
8 綠 陳其寬 潮
◆
◆ 1985 版畫
石版,用色簡單,色彩面積
上的對比
9 黑 畢卡索
三個樂
師
◆
◆ 1921 油彩
立
體
派
塊面組成、運用色彩的明暗
對比、有一種幽默感
10 黑 莫內
睡蓮,
綠色的
和諧
◆ ◆
1899 油彩
印
象
派
充分運用同色系,風景、光
線變化細膩
11 黑 塞尚
靜物
◆ ◆
1895
-
1900
油彩
印
象
派
寫生,色彩層次豐富,整體
色彩調合
12 黑 夏卡爾 生日
◆
◆ 1915 油彩
超
現
實
夢幻,有人物,有動態感
13 黑
廖繼春
有香蕉
樹的院
子
◆ ◆
1928 油彩
印
象
派
寫生,整張畫面調和、有安
寧感,生活寫照
14 黑 王時敏
仙山樓
閣
◆ ◆ 1665 水墨
風景,水墨,皴法筆觸,墨
色層次豐富
15 黑 李奇茂 小吃
◆ ◆ 2000 水墨
用色單純講究用筆趣味,線
條俐落,反映當時社會生活
方式
16 黑 陳國展 財神
◆ ◆
1985 版畫
金屬凹版畫,線條明顯、黑
白為主,族群的文化寫照
17 黃 拉斐爾
椅中的
聖母
◆
◆
1514 油彩
文
藝
復
興
用某些元素來統一畫面,描
繪細膩而寫實,作品與觀者
產生交流
18 黃 林智信
國劇化
妝
◆ ◆
1975 版畫
膠版畫,色彩鮮明,輪廓線
條明顯、有輕重變化
19 黃
塞尚
靜物
◆ ◆
1895
-
1900
油彩
印
象
派
寫生,色彩層次豐富、整體
色彩調合,筆觸明顯
20 黃 席德進
庭前老
樹
◆ ◆ 水彩
21 黃 達利
永恆的
記憶
◆
◆
1931 油彩
超
現
實
夢幻,帶有靜謐的神祕感,
畫面有景深
22 黃 吳冠中 老重慶
◆ ◆ 1989 水墨
畫面有景深,以某種元素統
一畫面,富於材料本身的趣
味性
23 黃
印第安
納
LOVE
◆
◆ 油彩
同中有異,具藝術的創新
性,採用某種對比手法
A&H/20230224/Vica Lin
24 黃 吳昌碩 紅梅圖
◆ ◆ 1916 水墨
上海
博物
館
線條明顯而有變化,採用某
種對比手法,畫面布局特別
25 藍 克利
有黃鳥
的風景
◆
◆ 1923
不透
明水
彩
表
現
主
義
26 藍 莫內
睡蓮,
綠色的
和諧
◆ ◆
1899 油彩
印
象
派
寫生,色彩的層次很細膩,
對於光線的觀察和描寫很深
入
27 藍 大衛
荷瑞艾
希兄弟
之誓
◆ ◆
1784 油彩
28 藍 盧梭
玩足球
者
◆
◆ 1908 油彩
樸
素
派
有奇特的故事性,色彩調
和,有種樸實的童趣
29 藍 郭雪湖 戎客船
◆ ◆
1935 膠彩
膠彩,主題的色彩鮮明、飽
和度高,畫面描繪精緻
30 藍 吳冠中
林間老
樹
◆ ◆ 1982 水墨 私人
又抽象又具象,表現出材料
的趣味性和變化性,
31 藍 李奇茂 小吃
◆ ◆ 2000 水墨
用色單純講究用筆趣味,線
條俐落,反映當時社會生活
方式
32 藍
梅丁衍 靜物
◆ 1976 版畫
絹
版
畫
色彩飽和度高,色彩安排呈
現對比,主題安排成不等邊
三角形
33 橙
莫內
乾草堆
◆ ◆
1891 油彩
印
象
派
寫生,色彩的層次很細膩,
對於光線的觀察和描寫很深
入
34 橙
康丁斯
基
一些圓
圈
◆
◆ 1926 油彩
抽
象
主
義
35 橙 杜勒
水彩畫
兔子
◆ ◆
1502 水彩
36 橙 林風眠 白鷺
◆ ◆
1974 彩墨
37 橙
布勒哲
爾
戶外婚
禮舞會
◆ ◆
1566 油彩
38 橙 席德進 林下屋
◆ ◆ 1979 彩墨
39 橙 廖修平
生活之
二
◆
◆ 2005 版畫
絹
版
A&H/20230224/Vica Lin
40 橙 達利
永恆的
記憶
◆
◆
1931 油彩
超
現
實
夢幻,帶有靜謐的神祕感,
畫面有景深
41 橙 李石樵 避難
◆ ◆
1964 油彩
42 紫
安迪沃
荷
沃荷式
的夢露
◆ ◆
1967 版畫
絹
版
43 紫 馬白水
台中公
園
◆ ◆
1990 水彩
44 紫 秀拉
午後的
大碗島
◆ ◆
1884
-86
油彩
45 紫
康丁斯
基
無題
◆
◆ 1910 水彩
46 紫 陳其寬 暗流
◆
◆ 1966 水墨
47 紫 李唐
山水圖
◆ ◆
南
宋
水墨
48 紫 基里訶 戀歌
◆
◆ 1914 油彩
超
現
實
49 紫
洪瑞麟 礦工頌
◆ ◆ 1965 水彩
反映社會型態,畫面充滿張
力,光線與陰影的處理富有
戲劇性
50 粉 李奇茂 小吃
◆ ◆ 2000 水墨
用色單純講究用筆趣味,線
條俐落,反映當時社會生活
方式
51 粉 李梅樹
河邊清
晨
◆ ◆
1970 油彩
李梅
樹美
術館
52 粉 米勒
拾穗
◆ ◆
1857 油彩
反映生活,用色協調統一,
空間表現出景深漸層
53 粉 孟克
姊姊的
肖像
◆ ◆
1892 油彩
54 粉
馬格利
特
個人的
生活價
值
◆ ◆
1952 油彩
超
現
實
夢境,空間錯置、帶有神秘
感,具有開創性
55 粉 廖修平 窗二
◆
1989 版畫
絹
版
紙
凹
版
56 粉
蒙德里
安
百老匯
爵士樂
◆
◆ 1942 油彩 私人
抽
象
主
義
色彩簡化,追求純粹,畫面
以造型秩序來安排
A&H/20230224/Vica Lin
57 粉 塞尚
聖維克
特爾山
◆ ◆
1895
-
1900
油彩
印
象
派
寫生,色彩層次豐富、整體
色彩調合,筆觸明顯
58 紅 霍貝爾
米德哈
尼斯的
道路
◆ ◆
1689 油彩
59 紅 雷諾瓦 秋千
◆ ◆
1876 油彩
印
象
派
60 紅
馬格利
特
人的命
運之一
◆
◆
1933 油彩
空間錯置,色彩運用的對
比,整體色調調和
61 紅 吳冠中
林間老
樹
◆ ◆ 1982 水墨 私人
又抽象又具象,表現出材料
的趣味性和變化性,
62 紅
安迪沃
荷
二十個
瑪莉蓮
◆ ◆
1962 版畫
泰德
畫郎
絹
版
63 紅 藍蔭鼎
養鴨人
家
◆ ◆
1972 水彩 私人
64 紅 陳其茂 秋郊
◆
◆
1980 版畫
木
刻
套
色
版
65 紅 吳昌碩 紅梅圖
◆ ◆ 1916 水墨
上海
博物
館
線條明顯而有變化,採用某
種對比手法,畫面布局有聚
散
A&H/20230224/Vica Lin
附件:學習單
班級: 組別姓名:
作品
經驗
情感
作者
背景
材料
表現
手法
主題
內容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