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遇到問題,就是引發教學的契機
一、接新班之前做家訪,家長即請求老師:「我家小孩偏食,尤其不吃青菜,
偶爾要他吃,就會吃上一兩個小時;麻煩老師......」深感"食"的教
育必須從小落實,更需家庭教育的配合。
二、開學之後才剛要打營養午餐,有孩子就叫道:「我不喜歡吃玉米,我家
鄰居種很多玉米,我看了就不想吃......」;另有一些孩子打了很多,
但是最後卻倒掉,餐後廚餘剩得很多。孩子們知道在地的農特產是家
鄉的珍寶嗎?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餓死嗎?"食在均衡"、"食在需要"
是迫切要教的課題。
三、連續兩天兩個不同的孩子肚子痛。一個請他多喝水,蹲了很久的廁所,
終於"清淨"自在,繼續上課。另一個痛得哭泣,家長帶回去看醫生,
通便之後,就能唱能跳了!原來教孩子吃得健康,"食"在重要。
尤其現在傳染病肆虐,更深刻體會到必須教導孩子均衡飲食,促進健
康,食用在地食材,珍惜食物,感恩惜福。
理念:本課程希望透過各項教學活動,建立學生正確飲食的習慣,選吃在地
食材,懂得感恩惜福。
一、經由體驗食物的誘惑會造成不正確的選擇,再觀賞影片,了解均衡飲
食的重要及六大類食物的營養,再借由討論發現自己不良的飲食習慣,
設立一個改善的目標並立下約定,化為行動。
二、實際農作。讓學生們觀看簡報,了解在地的農特產(玉米、桑葚、西施
柚),及玉米的種類、種植過程,並配合校訂課程探查玉米生長情形,
動手拔草澆水,體驗農作的辛苦。
三、由動手做玉米濃湯,體驗煮菜者的辛勞;再品嘗在地食材所做美食;
;觀看貧病饑餓的影片,體悟幸福;最後創作感恩卡片,表達感謝。
而教學成敗的最重要關鍵是家庭教育的配合,所以各節的延伸活動,
均需配合家長檢核或互動,期能透過親師生合作,使學童從小養成均衡飲
食習慣,食用在地食材,感恩惜福,體悟"食"在~好"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