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1
,离现在 6
年 2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新北市 2019 年「幼教之光」特色幼兒園計畫
主題名稱:遊汐物語
壹、 發展背景
本校創立於民國 81 年,位處汐止區大尖山下,因為汐止區四面
環山,基隆河流經於此,因此境內有許多好山好水,景緻優美,自
然生態十分豐富,
早期周圍山區產茶並擁有豐富的
煤礦,讓先民得
以發跡,當地因此興起許多大家族,也成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而這許多的人文歷史與古蹟,都見證了現今繁華的汐止風貌。
如今汐止外來人口漸多,社區意識薄弱,許多居民對當地的認
知較欠缺外,也因環境的快速變遷,而導致生活方式備受影響。有
鑑於此,希望能藉由校園本位課程的推動來提升孩子對在地文化的
認識,並
培養愛護家鄉『土地』的情懷
,並透過傳承的力量將汐止
在地文化的美好傳遞給更多的人們!
貮、方案緣起與目的
某天孩子的假日分享,孩子向教師提出一個充滿趣味卻挑戰性
的請求,教師也接受並承諾這項有意義的任務─師生一同走出教室
「走進水返腳」。踏進才發現,原來我們居住的汐止是如此迷人,多
元的文化、豐富的生態、溫暖的人情,但卻也從中發現一些疑惑,
就讓我們陪著孩子一同去探究,
憑藉我們這份真誠「愛汐止」的心
意,盡心給予「善的力量」吧!
一棵棵種籽讓我把你栽下 一滴滴汗水潤濕了土壤
用雙手耕種美麗夢想 讓所有人純真地笑
灑下信念陪伴你成長 注入勇氣盼你生意盎然
一顆顆
心
璀璨光芒 一念念
善
編織出希望
手牽手守護著它
讓朦朦的天空透亮 還大地綠水模樣
改編:生命協奏曲
2
一、推動在地化課程
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
近幾年來在地化課程的推動,一直是秀峰努力的方向,而運用
在地文化環境來發展可供孩子實踐、傳遞、創造在地文化的課程,
能做到「以孩子為主體」,並貼近他們的生活經驗,因此在地化課程
的優點除了能夠增進孩子對在地人、事、物的認識之外,在課程活
動與社區生活相互結合的過程中,更能讓孩子主動、積極並且樂在
其中的學習(林思騏、郭力平,2016)。
二、落實食農教育
孩子『親手作』而學習
隨著社會中餿水油事件的發酵,加上之前塑化劑、毒澱粉等食
品添加物問題層出不窮,以及農產品被檢出過量農藥、抗生素等事
件的不斷發生,因此,讓孩子能
重新連結餐桌到農場,建立健康的
飲食、農業生產方式的食農教育
,更顯出其重要性。
食農教育是一種體驗教育的過程,孩子可以經由與食物、飲食
工作者、動植物、農民、自然環境和相關行動者互動之體驗過程,
認識在地的農業、正確的飲食生活方式和其所形成的文化,以及農
業和飲食方式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
三、拓展社區資源
強化孩子與社區間的互動
透過校外學習的機會,讓孩子實際走進社區,藉由踏查的過程
及當地耆老、專家的介紹,瞭解汐止當地古往今來的演變與歷史遺
跡,並建立與社區良好的互動關係,在相關成果活動時邀請鄰里居
民共同蒞臨參與,將學校、家庭與社區串連在一起。
四、精進核心素養
培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孩子透過實地踏查的經驗,運用感官知覺認
識生活環境中的各項訊息,增添了對訊息的靈敏度與細微度,並學
習使用多元的方式進行表達溝通,主動關心「汐止在地」的文化與
自然環境,從中衍生歸屬感與喜愛,讓孩子與情境結合並在生活中
3
培養出能夠實踐力行的特質,正是適應現在生活與未來挑戰的核心
素養(未來 Family,2018)。
五、延伸校本課程
在地課程永續發展
結合本校一~六年級縱貫式校本課程─「汐止風情」為架構,
因應幼兒園課程大綱與能力指標,擬定教學計畫,讓校本課程能向
下延伸永續發展,並增進孩子學習的深度與廣度。
參、計畫實施內容
一、實施期間:107 年 10 月 1 日至 108 年 6 月 28 日
二、實施對象:3~5 歲孩子
三、課程目標:
(一)認識汐止的歷史文化與蒐集、整理各類關於汐止的訊息
(二)透過親手作,強化對汐止土地的「愛與善」付諸實踐
(三)拓展社區資源,強化孩子與社區間的連結
四、課程資源:
(一)家長資源:志工家長協助教學參訪、家長藉由親子學習單參與
(二)公共資源:
(1)人力資本─耆老胡伯伯、文史工作室黃祖明老師、種菜達人張
爺爺、羽淳阿嬤。
(2)文化資本─忠順廟、媽祖廟
(3)自然資本─基隆河畔、秀峰國小教育農場、羽淳阿嬤的菜園
(三)秀峰團隊資源:
(1)教學組─課程設計與討論
(2)總務組─教學資源添購與安排
(3)活動組─安排校外教學與社區參訪
(4)行政組─協調各組進行統籌與計畫
4
肆、方案架構與統整
5
伍、 實施流程教學內涵
週一例行活動─假日分享,總是孩子們最踴躍、期待的時光…
和諺:
「放假我跟爸媽到基隆河旁散步和星光橋賽跑喔,拍很多
漂亮照片,我自己拍的喔!你看…(拍攝角度較低,是從孩子的高度
所拍)」,哇!贏得孩子的讚嘆聲。鈺淇:「我知道星光橋是跨過基隆
河的橋,中正老街旁的基隆河有一個碼頭喔!」舜博:「老師~也可
以帶我們去基隆河畔散步、拍星光橋嗎?」
。孩子:「這樣我們還可
以回家說給爸媽聽耶!」
。孩子們誠懇的臉龐,實在不捨拒絕,更想
伴隨孩子一同去探索汐止美麗的人事物…
一、汐說從頭~漫遊水返腳老故事中
故事是這麼說的…
語-2-3 敘說生活經驗
古時水返腳在基隆河畔開發下,形成村落,更因為基隆河因潮
汐漲潮到此的情形下,加上汐止天氣與土質適合種茶於是茶繁榮了
汐止,居民因碼頭、交通便利便在中正街上賣茶賺錢後起大厝,後
因茶葉沒落而改挖煤礦賺錢開始了汐止經濟上的繁榮,煤礦火車冒
著煙載著煤就開始了火車運煤。
耆老胡伯伯說故事
認-1-3 蒐集文化產物的訊息
孩子故事越聽越有興致,於是邀請汐止在地的耆老胡伯伯跟我
們說更多關於汐止以前連老師都不知道的故事。胡伯伯:「汐止有間
很重要的媽祖廟它位在中正老街與基隆河畔上,為什麼它很重要
呢?因為媽祖會庇佑著往返基隆河上的船隻安全,鄉親們也乞求保
佑賺大錢。還有呀~以前娶新娘時也要坐船渡過基隆河跟現代娶新
娘坐漂亮車是不一樣的呢!」。芯宸:
「阿嬤也有帶我去那間媽祖廟
拜拜耶!祈求我健康長大」胡伯伯:「不只如此,煤礦也是汐止重要
的一部分,挖煤礦幫助大家賺到錢,但也讓我們的空氣變不好。」
澤儀:
「張老師說過他爸爸以前就是挖煤礦的喔!」
。奕新:「我想把
礦坑的故事說給大家聽,請大家珍惜資源,就不用挖礦破壞我們的
家」。聽完故事後,孩子都感同身受─現在住的汐止真的好不一樣!
遊在汐止
6
二、跟著小腳走進水返腳~紀錄水返腳
隨著故事開啟孩子的討論,
看到孩子們熱切關心的情景,
更堅定陪孩子走出教室
「走進水返腳」。
第一站:基隆河畔
社-3-6 關懷生活環境尊重生命
基隆河畔就像是孩子的遊樂場,時常散步、騎腳踏車、追跑於
此,經由汐止的故事也瞭解到水返腳的興起與基隆河有很大關聯。
宣如:
「上次伯伯有說過,船會經基隆河來賣茶葉呢!」邵陽:
「那
以前的河水一定很多,可是現在怎麼變這麼少呀?」杰夏:「你們看
基隆河上有座像國王權杖的橋,它是星光橋喔!」,姿雁:「橋晚上
會閃閃發亮像彩虹一樣很漂亮。」
孩子發現問題
*煤礦黑漆漆的
*燒煤炭時,煙也是
黑的而且會飄到空中
*是不是會造成空氣
汙染?
孩子開始討論...
*空氣會髒髒的
*髒到看不到路
如果吸到黑色的煙:
*臉會黑黑的
*鼻子會打噴嚏
*身體會生病
孩子的成長
*要隨手關燈
*冷氣不要開太冷
*礦工也不用辛苦
挖煤礦,也不會有
爆炸的危險。
出發前~討論要如何記錄所看到的水返腳
錄影
用畫畫
拍照
建構在教室裡
孩子發現問題
*基隆河畔上的銅雕
壁上介紹
汐止常出現
鳥類,可是現在怎麼
都變少了?
孩子開始討論...
鳥類可能變少的原因:
*有人調皮把鳥抓走
*牠們住的家被破壞
了嗎?
*還是鳥的食物變少
了?
孩子的成長
*到河邊不要騎摩托
車,不然會破壞動物
原本居住的家。
*鋤草不要用農藥,
要不然鳥吃的食物會
有農藥,這樣子鳥生
病死掉,鳥類就會越
來越少了...。
7
孩子用各種方式~紀錄水返腳
語-2-5 運用圖像符號
第二站:百年古蹟─忠順廟
認-2-3 整理文化產物訊息間的關係
文史作者黃祖明老師介紹汐止忠順廟故事:「以前居民會恭請保
儀大夫到農田巡視,祈求豐收」
,禹樂:「我阿公有和我說過祂的故
事,說祂能幫忙趕走田裡的害蟲」,黃老師:
「對啊!那時的人會將
祂的神像放在小轎上抬扛繞行田園小徑,祂踩踏過附近的害蟲都會
死掉喔」,澤儀:
「所以
保儀大夫是農作物的保護神
耶!」
,奕新:
「那我們也求祂保佑我們菜園裡的地瓜葉不要被蟲吃光光」。孩子的
笑聲中,繼續討論著跟故事與生活周遭相關聯的情形…。
黃祖明老師詳細地和我
們介紹忠順廟,孩子也
認真用照相機紀錄下來
孩子誠懇地向保儀大夫
許願著,希望神明能聽
到孩子小小的心願
孩子畫下的忠順廟
石燈、廟前鳥居
用
照
片
、
影
像
、
繪
畫
、
積
木
建
構
等
,
來
記
錄
著
屬
於
孩
子
眼
中
的
水
返
腳
。
碼頭
大壁雕
河
草
白鷺鷥
建構基隆河畔的設計圖
基隆河畔銅雕壁、跨基隆河星光橋立體建構,而且
還標示禁止汽車、摩拖車到星光橋以免破壞生態。
喬恩:用錄影方
式錄下專家的解
說回家可以跟家
人分享。
照
片
祖明:用望
遠鏡觀察基
隆河畔的生
態。
用學習單紀錄所看到的基隆
河
8
第三站:庇佑中心─媽祖廟(濟德宮)
語-2-2 以口語參與互動
可辰:「我來幫大家介紹濟德宮,因為爸爸常帶我來拜拜,還會
說媽祖的故事給我聽。媽祖廟都會面向著河川,因為媽祖會保佑船
隻平安、農作物豐收…」
。
祖寧:「這桌上有放紅龜粿,跟忠順廟拜的一樣,而且看起來好
好吃喔~」亦新:「這也是紅龜粿?它怎麼是綠色的?」廟公:
「這
是艾草仔粿呀!」
。孩子好奇地問:
「草可以做粿?」
廟公:「當然可
以,那是用艾草做的,而且剛好廟旁就有種,我帶你們去看,你們
聞聞看,艾草有一種味道跟萬壽菊放在一起就可以做防蚊液喔」。於
是,熱心的廟公阿伯不只帶我們去看廟旁的艾草,還將供桌上的紅
龜粿、草仔粿分享給這一群認真學習的汐止囝仔當禮物…。
「神明桌上就是媽祖,胡
伯伯上次有說祂能保佑大
家平安、農作物豐收!」
可辰:
「請大家跟著我走,
我可以當小導遊向大家介
紹媽祖廟呦~」
孩子發現問題
*一位阿嬤在廟前的
菜園整理空心菜
(噴~噴~噴...)
孩子:「阿嬤,請問
你在噴什麼呢?」
阿嬤:「
農藥呀
,這
樣菜才會長得漂亮,
就能賣掉賺錢囉!」
孩子開始討論...
祖寧:「哇!這樣我
們吃菜時,會不會吃
到農藥呀?」
郁淇:「我們會不會
跟蟲一樣死掉呢?」,
雨希:「我們可以求
保儀大夫幫幫忙呀!」
孩子的成長
虹靚跟好朋友牽手害
羞地走到阿嬤面前說:
「
阿嬤你可以不要噴
農藥嗎?這樣我們人
吃了也會生病喔!
」
阿嬤:「阿嬤會改進
的,謝謝你們告訴我,
下次我就知道了!」
孩子成功踏出第一
步,從自身做起勇敢
保護我們的環境。
9
一、 廟公阿伯的禮物~百年草仔粿
草仔粿初體驗
語-2-3 敘說生活經驗/認-1-3 蒐集文化產物的訊息
今天,我們將廟公阿伯送的禮物帶進班上品嚐,孩子們對這個
具有特殊造型的草仔粿感到十分好奇,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研
究”了起來。辰諭:「這個粿聞起來香香的」品皓:
「為什麼顏
色看起來不太一樣?有深綠色還有淺綠色的耶!」炘昊:「好像有包
草在裡面」信予:「上面好像有印圖案,有的有印但有的沒印」筱
憶:「裡面有包餡料嗎?我以前吃過紅龜粿,是紅豆口味的」心寧:
「我有吃過包菜脯的」旭妍:「我們趕快把它切開來吃吃看吧!」
研究過外觀之後,孩子們開始進行品嚐,Q 軟的外皮加上甜、
鹹二種口味,內餡則包滿了紅豆、芋頭以及菜脯米等餡料,吃進嘴
裡的同時感受到的是滿滿的古早味與幸福滋味,實在令人難忘!
口齒留香的秘密
認-2-3 整理文化產物訊息間的關係
吃完草仔粿後大家進行討論,孩子十分踴躍的發表自己吃完草
仔粿的感覺。依凌:「我吃到有包菜脯米,吃起來鹹鹹脆脆,我很喜
歡」恩綺:「我喜歡紅豆口味,加上 QQ 的皮,吃起來很像麻糬!」
炘昊:
「我喜歡 QQ 的外皮,吃的時候還能聞到香香的葉子味道~」
筱憶:
「為什麼草仔粿裡會有葉子的味道呢?」品皓:
「可能是因為
它叫草仔粿,所以才會有草仔(葉子)的味道吧!」孩子:「哇~應該
是這樣喔!」品皓的一句話讓全班同學豁然開朗,大家再回頭看看
桌上的草仔粿,才發現原來草仔粿裡的葉子才是真正的主角。
食在汐止
孩子透過五感對草仔
粿進行觀察與研究
草仔粿初體驗讓孩子們難
忘傳統米食的美好滋味
孩子邊吃邊品嚐,豐富
的餡料就包在其中
10
究竟放在草仔粿裡面的是什麼葉子呢?孩子們的好奇心在此刻
被觸發了,許多人立刻到語文區尋找相關的資料。此時「香香的、
綠綠的、可食用」的植物成為全班孩子們搜查的重點,經過好一陣
子終於傳來好消息,炘昊大聲說道:「我找到了,書上說“艾草”和
“鼠麴草”可以用來做草仔粿喔!」
代代相傳的印記
美-2-1 發揮想像並進行個人獨特的創作
接著孩子們還觀察到粿上的印記,仔細瞧瞧
竟然還有烏龜、桃子以及「壽」字,品皓:
「阿
嬤拜拜時有跟我說過,烏龜代表長壽,希望吃到
的人長命百歲!」旭妍:
「我阿公說神明最喜歡
桃子,所以都會拜壽桃來感謝神明保佑」即使
過了百年,粿上始終刻畫著人們對天地的感恩與
祝福,孩子們也透過創作將祝福繼續傳遞下去。
草仔粿口齒留香的祕密
即將被揭開
孩子在
美勞區
運用黏土做草仔粿
傳統造型粿
創意造型粿
孩子的草仔粿黏土作品
孩子在語文區的植物
書籍中尋找與食用
植物相關的資料
我們找到藏在草仔
粿裡的祕密囉~
我們要繼續把祝福傳下去!
孩子發現問題
*為什麼草仔粿裡
會
有葉子的味道呢?
*粿印有特別的圖案
孩子開始討論...
*可能因為它叫草仔粿,
所以才會有草仔(葉子)
的味道吧!
*有烏龜和桃子圖案
孩子的成長
*從書中找到
艾草
和
鼠麴草
可以用來做草仔粿
*理解到以前的人會善用食
材,發揮創意做出美味料理
*人們乞求長壽並謝神
11
二、 食農小尖兵出發~
植物去哪了?
認-1-2 蒐集自然現象的訊息
因為孩子發現草仔(葉子)是“草仔粿”的主角,想對草仔有更
多了解,便邀請住在汐止山上的敏足老師為大家解感惑。敏足老
師:「我從小就住在汐止,以前汐止真的有很多地方都在種菜,但現
在都蓋滿房子。還有呀~以前小時候隨手都可以採野菜吃,清明節
的時候還可以採鼠麴草、艾草做草仔粿吃,真的好吃又好玩呢!」。
孩子們都想知道到底食用的野菜和野草長什麼樣
子?在我們生活周遭能否找到?因此,孩子也拜託敏
足老師教導認識食用野菜的特徵與秘密,希望到時能
憑藉自己的力量找到它們的蹤跡。
孩子們對敏足老師提到「以前汐止種菜的地方很多,但現在都
蓋滿房子」這件事抱著一顆好奇心。剛好學校旁也陸續在蓋新房
子,所以孩子們想探究─到底學校裡的植物在哪裡?
因此,小偵探們在校園展開找尋植物的任務。霈俽:「我們發現
學校的教育農場、花園、植物園區、生態園區有比較多的植物」若
芯:「我們的教育農場有種好多植物與蔬菜耶」健恩:
「老師,那不
就是艾草嗎?」旭妍:「真的耶~聞起來還有有香香的味道呢!」
整體而言,相對建築物植物出現的比率非常稀少,孩子十分失
落但不放棄,更
將探究的心帶出校園
,走在路上也細心留意植物生
長的地方,並回教室和大家分享。妍熙:「雖然學校裡的植物很少,
但比我住的社區還多」怡菲:「我在小公園只有看到一些植物」
。
敏足老師教我們認識野菜:有些野菜有毒不能亂吃喔!
學校的生態園區有豐富
的花、草、樹木
建築物相對多,因此孩
子十分高興在水溝蓋
旁找到小草的蹤跡!
我們的教育農場還有一位厲害
的種菜達人─張爺爺,爺爺總
親切地解答我們的疑問。
12
來種艾草囉!
社-3-6 關懷生活環境,尊重生命
上次孩子們在教育農場發現了艾草之後,連續好幾天班上都收
到許多家長送來的艾草幼苗,原來是孩子回家後和家人分享了在農
場裡的大發現,讓家長也主動的參與這次的種艾草行動。所以孩子
決定到農場種艾草,大家頂著烈日小心翼翼的將手裡的幼苗放入土
中,並細心的為幼苗澆水,在種植的過程中,張爺爺也從旁教導我
們以有機不傷害土壤的方式進行栽種,不但讓孩子體會農夫耕種的
辛苦,也
建立了愛護土地以及珍惜食物的觀念
。
禹睿:「農夫種菜好辛苦,以後我再也不會丟掉飯裡的青菜了」
一一:
「青菜好不容易才長大,挑食不吃的話青菜會很難過的」
。
快樂採收趣─孩子們的豐年祭
情-2-1 合宜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等待幼苗長大的過程讓孩子們深刻體會到生命的可貴,每天孩
子們都會擔任小農夫,輪流到農場裡巡視艾草的生長情況並澆水,
今天是個令人期待的採收日子,一大早孩子們準備好工具前往
孩子發現問題
*這樣放進土裡幼苗
就會活嗎?
*我們還可以給它們
什麼照顧?
孩子開始討論...
*要澆水,不然幼苗
會渴死
*幼苗要施肥,它們
才有營養長大
*要曬太陽,它們就
會有滿滿的能量
*可以給它們快樂
孩子的成長
*同理心─農夫種菜
好辛苦,如果丟掉,
他們的努力就浪費了,
一定會很傷心。
*珍惜─種的青菜好
不容易健康長大,我
們要謝謝它們的努力,
所以要更愛它們。
孩子將艾草幼苗種到土
裡,在照顧幼苗的過程
中感受生命成長的喜悅
孩子將種植的經驗延
伸到學習區,運用積
木搭建班上的小菜園
種籽
自動灑
水器
小幼苗
13
農場,看到親手栽種的艾草長得又高又茂密,
十分有成就感,大家為此還舉辦了一場小型的
豐年祭,班上擁有原住民血統的義峰開心的帶
領全班跳了一段舞蹈,慶祝艾草大豐收!
三、 食育小學堂「粿然好吃!」
食育小學堂開張─一起來做草仔粿
身-1-2 模仿各種用具的操作
剛採收下來的艾草香氣一下就散發在整間教室中,孩子們迫不
及待的洗淨艾草並備妥各式材料,準備要大展身手來做草仔粿囉!
看見一群小廚師穿梭在教室和洗手台間,仔細的完成清洗、擦
乾葉子的步驟,並在義工家長的協助下,和好米糰,接著我們把最
重要的艾草川燙後打成汁,倒入米糰中進行入色,一旁的孩子們目
不轉睛的仔細觀看,品皓:
「哇!我終於知道草仔粿的顏色怎麼來的
了」。從
土地到餐桌上的食育素養由此展開
,在親手做草仔粿的過程
中不但讓孩子們了解到前人的智慧、傳統的記憶與食物的美味三者
密不可分的關係,
烹調的過程中也引進天然與健康的概念
,讓食物
呈現出最天然的味道,讓孩子們感受健康飲食的真正內涵。
草仔粿大變身─我們的願望草仔粿
美-2-1 發揮想像並進行個人獨特創作
製作草仔粿的過程中,孩子們除了將傳統滋味放入其中以
外,也展開許多創意的思維,姿宥:「我想把草仔粿做成小豬的
樣子,因為今年是豬年」思宇:
「我要把很多的幸運放進去,讓
吃到的人都能幸運一整年!」炘昊:「我要做烏龜造型,讓吃的
孩子們為艾草舉辦了一場豐年祭,
從中表達出對生命以及成長的喜悅
孩子用清水洗淨艾
草,十分認真與用心
蒸草仔粿時所用的月桃葉
也是取自教育農場呦!
將艾草煮熟打成汁後,請孩
子來聞一聞這記憶中的味道
14
人都可以長命百歲」
。孩子在創作的過程中,同時把許多美好的
願望加入草仔粿之中,透過食物訴說自己內心的想法,
相信這
股善良的意念能傳達至每位吃到草仔粿的人心中。
食在好幸福
社-3-6 關懷生活環境,尊重生命
今天是個幸福的日子,孩子把用心創作的草仔粿小心翼翼放進
蒸籠裡,準備要為營養午餐加菜,當熱騰騰的草仔粿出爐時,全班
響起一片歡呼聲,因為終於可以嚐嚐自己親手做的草仔粿了!
品嚐草仔粿的過程中充滿了許多驚喜,冠州:
「草仔粿的顏色好
漂亮喔!」俞瑄:「皮真 Q」信予:
「艾草味道好香喔!」。回想起第
一次品嚐廟公阿伯送來的草仔粿,如今孩子們不但
了解到餐桌上的
食物是從何而來,對於食物還多了一份關懷與感恩,透過自己動手
料理食物的過程,也更懂得珍惜飯桌上這得來不易的美味。
孩子用心揉製米糰,並
放入各種口味的餡料
草仔粿製作完成!看起來
好像一顆顆的金元寶
孩子們發揮創意,還做了許
多特別的「願望草仔粿」
我們的願望草仔粿出爐
囉!歡迎大家來品嚐
營養午餐加菜囉!今天
的午餐令大家充滿期待
吃進自己做的草仔粿,喜
悅與感恩之情滿溢在心頭
歡迎大家和我們一起─「食育起步走!」
15
孩子在學校吃到自己動手作的草仔粿後,也很想將這份美味分
享給家人,之妍:「我可以回家教我的家人如何製作創意草仔粿
喔!」信熙:
「可是我們家沒有艾草那要怎麼做呢?」羽淳:「啊!
我阿嬤的菜園種了很多菜,說不定可以找到艾草呦!」。
謝謝羽淳阿嬤的熱情邀約,這天我們就啟程至羽淳阿嬤的菜
園,看看菜園除了是否有艾草外,還會發現什麼其他的秘密吧…
一、 打造幸福農場
得來不易的菜園
社-1-5 探索自己與生活環境中人事物的關係
剛到阿嬤的菜園,安生很驚訝:「菜園竟然在停車場旁邊!」。
躲在都市叢林的旁邊,是一塊不易注意到的菜園,孩子們好奇地討
論著:
「竟然在這個地方有菜園?真的能順利種出菜嗎?」
。
接著,阿嬤和我們熱情打完招呼後就帶著我們參觀她的菜園,
孩子很快就找到思思念念的艾草,不只如此還找到地瓜葉、豆子、
南瓜、香蕉…等。姿君:
「阿嬤,這麼大的菜園都是你在種嗎?」阿
嬤:「這是大家的菜園,是很多人一起種菜的地方喔!」。
經阿嬤進一步的說明我們才得知,這裡本來是一塊荒地,被人
發現後決定要好好照顧這塊地,雖然剛開始什麼都沒有,但在大家
細心地照顧下,除了找土養地,也找儲存水的地方澆水,最後,原
本雜草叢生的荒地竟變成一塊生命力豐富的菜園。
天然菜園不輕鬆
語-2-3 敘說生活經驗/認-2-3 整理文化產物訊息間的關係
若彤:「為什麼菜園這麼多草和蟲呢?」阿嬤:
「因為我沒有灑
農藥和除草劑,所以才有很多雜草和蟲」繪晴:「那為什麼阿嬤不灑
變在汐止
雖然菜園在停車場旁,但
裡面種了好多寶物呢!
阿嬤教我們澆水及戴手套除
草,這樣才不會割到手喔!
現摘的小黃瓜真的好好
吃,又香又甜的~
16
農藥和除草劑呢?」阿嬤:
「如果我們吃下有農藥的菜,除了對身體
不好也會破壞原本的土壤,所以我才沒有使用。雖然這樣種菜會比
較辛苦,但我還是希望家人都能吃到最新鮮健康的食材!」。
回到教室,孩子們開始討論菜園使用農藥、除草
劑與否和身體健康的關係。梓菲:
「阿嬤每次請我陪
她去菜園種菜,我都不喜歡去,因為菜園裡面有很多
蟲,我怕會被蟲咬,也怕被草割到手。但這一次參觀
羽淳阿嬤的菜園後,發現如果灑了農藥,我們就不會
吃到健康的菜。所以,如果以後阿嬤請我去菜園幫
忙,我都會認真去幫忙,因為我也想讓更多人吃到健康的蔬菜!」
動手打造我們的幸福農場
身-2-2 熟練各種用具的操作
鑒於之前種植艾草的舊經驗,又再參觀羽淳阿嬤的菜園後,經
由討論孩子們興起了一些想法,羽庭:
「我們可以在幼兒園找一塊屬
於我們種菜的地方!
」禹叡:「也可以邀請種菜達人張爺爺幫助我們
喔」一一:「真的好期待到時就能將我們的成果分享給更多人呢」
接著,我們展開開墾農場的旅程,你鬆土、我堆土,合作後一
壟一壟的種植區逐漸成形,張爺爺檢查後更給予肯定。耶~幾天烈
日下流汗的成果成功!孩子的小手掌仔細捧著種子就像張爺爺把小
種子粒粒埋進土裡,孩子們:「從今天起,我們會好好照顧茼蒿小種
子,為它澆水、施肥,讓它晒太陽,讓它在我們幸福農場裡長大」
。
沂辰分享回苗栗拔筍
子、剝筍子殼的經驗
孩子發現問題
*菜園很多雜草
*菜園很多蟲
*阿嬤為什麼不噴藥
殺死它們?
要自己那
麼辛苦的種菜?
孩子開始討論...
*噴藥食物會受傷
*吃到這些藥對身體
不好
*會破壞原本健康的
土壤
*空氣也會被汙染
孩子的成長
*以後陪阿嬤去菜園
拔草/抓蟲,這樣阿
嬤就不會那麼辛苦了
*要珍惜天然又健康
的食物
17
不只如此,還進行一項特別的培育計畫─珠蔥,但珠蔥生長較
慢,該怎麼辦呢?於是,我們一起找資料發現“拌米糠”能讓珠蔥
長高,發現祕密後孩子決定畫不只珠蔥還有其他植物的生長圖,記
錄所有植物健康長大的過程。
教室外的植物生長圖被家長發現,引發家長的好奇與探訪,孩
子更有耐心娓娓道來植物的成長過程。期間我們還一起挑戰種豆
子、解決地瓜葉被蟲咬問題、在張爺爺的協助下幫絲瓜搭棚架…
等,幸福農場就在這一群孩子的忙亂與期望中一點一滴的收穫。就
在享受豐收的某天,子安:「要怎麼將我們這麼棒的農場分享給更多
人呢?」可凡:「我們可以創立一個導覽中心然後由我們親自向大家
介紹,就像我們到外面參觀博物館一樣」孩子們都很喜歡可凡提的
這項好建議,於是我們開始為導覽中心作籌備…。
二、 導覽小達人
在孩子們積極投入下,一同分工合作順利將導覽服務中心建構
完成,小導覽員也盡力學習想將最豐盛的一面分享給我們的客人。
小食堂開課囉─小農夫說故事
語-2-4 看圖敘事
雲箏:「我今天要幫大家介紹大冬瓜的成長過程,請問你們知道
鬆土鋪平後,孩子小心
翼翼地種下茼蒿種子
訂下日子,輪流邀請小天
使為小種子溫柔地澆水
孩子仔細畫下茼蒿
種子的觀察紀錄
←觀察泡水發芽的珠蔥
拌米糠讓珠蔥健康長高→
農場導覽中心內還有導覽人員
帶客人去聽植物的成長故事
貼心設置
幸福農場導覽服務中心
孩子細心教導家長
們該如何正確鬆土
↑泡水:
107/11/1
植物生長圖
↓發芽:
107/11/19
18
大冬瓜最怕什麼嗎?」品妍媽媽:
「是怕它太大嗎?」胡煊:「沒錯
如果太重冬瓜就會掉到地上然後壞掉呦!」凱銘爸爸:「那請問怎麼
保護冬瓜呢?」彥宸:「所以我們會幫冬瓜作吊床或者鋪海綿」…。
小食堂開動囉─帶您親手種
身-2-2 熟練各種用具的操作
彧愷:「義峰媽媽我先教妳鬆土這樣種子就有舒服的窩休息。」
恩綺:
「如果鬆土的方法不對,會破壞其他植物的根不能吸收水分然
後死掉喔!」義峰媽媽:
「請問我該怎麼做呢?」依凌:「就像我這
樣,雙手握住工具然後“溫柔”地翻土要小心其他植物的根呦!」
小食堂開遊囉─植物故事行動宣傳車
美-2-2 運用各種的藝術媒介創作
受到大家肯定的幸福農場小農夫們想將這些點滴分享更多人…
禹樂:
「我們可以走出秀峰附幼向大家介紹厲害的幸福農場」星維:
「可是他們沒有進來農場就看不到了。」可昕:「還有每種瓜的葉子
和花長的這麼不一樣真的很難介紹耶」紘維:
「我們可以用我們拍的
照片或畫的圖做介紹」丞芯:「紙這麼大張不好拿吧」奕新:「可以
加輪子呀」於是,雨衣架變身成小農夫的行動宣傳車,幸福出發~
三、小小土地守護者
◆ 吃果籽拜樹頭
認-3-1 與他人合作解決生活環境中的問題
感恩、知足一向是長輩傳承給後人的觀念,在過去農業社會中
,隨著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可以感受到上天與土地所帶給我
們的恩賜,人們也透過各式祭典與儀式來表達敬天謝地的心意,從
中可以看到人與土地的密切關係,前人不斷告訴我們「吃果籽要拜
樹頭」
;但時至今日,由於社會形態轉變,人們離土地愈來愈遙遠
,也漸漸遺忘了這片曾經滋養著我們的無聲土地。
慶幸的是,透過本次主題,孩子們展開一連串與土地親近
的旅程,實際感受到耕秐後的豐收與喜悅,在期待作物收成的過程
中我們遇到了許多問題,但也看見了孩子們為了守護幸福農場而
產生的轉變──
孩子發現問題
*雜草不斷長出來
*農作物引來害蟲及
鳥類該如何解決?
孩子開始搜尋...
*訪問社區農夫及有
經驗的長輩
*到圖書館尋找答案
*觀察農場裡的變化
孩子的成長
*以自然友善的方式
改善,多翻動土壤
*懸掛彩色布條驅趕
植物故事行動宣傳車 GO!
19
◆ 守護土地的孩子
社-3-6 關懷生活環境,尊重生命
以自然農法、友善大地的精神來看待問題,讓農場裡的生態頓
時變得豐富了起來,隨處可見蚯蚓、蝸牛、獨角仙…讓人感受到蓬
勃的生命力。而孩子們就像現代保儀大夫般不時穿梭在農場中照
顧、巡視著,炘昊:「我們好像陪著幼苗一起長大了!」筱憶:
「我
一定會好好珍惜這些食物~」就這樣,從最初伸手接受土地的恩賜
到如今轉變成為守護土地的孩子,這片土地不但種出了甜美的果實
還種出一顆顆感恩的心。
從主題課程開展至今,我們將教室搬移到外面,實際帶領孩子
「遊」最親近的陌生人─水返腳,讓孩子擁有進一步認識家鄉的機
會。藉由踏察的過程更建立孩子正確的飲食概念,食農教育就此展
開…。最後期盼這份喜愛環境、土地、生命的食農精神,除了能在
秀峰的孩子心中萌芽,更持續將這份
「愛與善」的種籽繼續散播
,
讓健康生活成為大家的一部份,邀請更多人們一同發芽茁壯!
陸、實施成效
一、孩子的成長
(一)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師生們透過一次次實際踏察、討論、解決
問題的過程,將習得的知識與經驗,換化為守護這塊土地的實力。
(二)親手作體悟更多─從種艾草到做草仔粿的過程都是孩子親手完
成,雖然艱辛,孩子卻也
更能珍惜
這得來不易的幸福,並培養起
結語
我們是小小保儀大夫
友善守護我們的土地
20
「帶得走的能力」
憑藉自身力量將經驗分享給更多人。
(三)秀峰是我們的家─孩子能
深刻感受
到社區人們給予我們無私的
協助,並將這份溫暖永存於心底,更將心比心真誠對待,讓社區中
的人、事、物擁有
緊密的情感支持與交流
。
二、家長的迴響
(一)可昕的媽媽─我竟然不知道我們常去的忠順廟竟然還有這樣的
典故,讓我學到寶貴的一課,謝謝寶儀大夫照顧我們的大地!
(二)睿霖的媽媽─自從在學校學做草仔粿後,漸漸發覺孩子的烹飪
興趣,孩子一起親手作的料理食慾大增,浪費的行為減少許多
(三)芯嫚的媽媽─跟著孩子探索了這次的在地課程後,讓我重新認
識了汐止的美好,讓我更想好好愛護這塊居住十幾年的土地!
三、教師的提升
(一)教師的專業能力─因應課程所進行的自編教材,除了展現資訊
蒐集與運用的能力外,更時常檢視教學策略及課程實施歷程是否結
合在地特色,隨時進行教學省思,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二)新領域的突破─「食農教育」對於園內教師而言是個新穎的挑
戰,但藉由專家的引導與園內教師不斷對話討論,教師們也在這全
新的領域踏出興趣並尋到新領域的教學成就感。
柒、未來展望
(一)孩子─
「食育是全民教育,也是終生教育」
,讓食育成為孩子生
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並從生活中確實學習,進而成為一項好習慣。
(二)家長─積極參與學校活動,陪同孩子一同關懷我們的土地,與
教師交流想法與建議,讓親師生三方共同學習與成長。
(三)教師─食育須隨孩子不同階段的學習特性、需求而調整,因此
教師要不斷精進教學內涵,與孩子一起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捌、參考資料
(一)小小廚房酷食育。 Mini Cook 食育生活工作室。果力文化。
(二)台灣農業推廣學會網站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