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單,是否需要修正。
(2)水稻順序拼圖遊戲
按照貢寮水梯田的水稻順序。由基礎組學生排出稻子成長過程的圖
片順序,並由進階組學生以文字說明該階段成長特色。
(二)學習成果
1、就議題而言,可以搭配在地文化、認識家鄉、認同家鄉產業和生態保育
等,輔以實際體驗,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2、就參與實體課程的學生來說,學生熱烈參與的動機高,除了比較能完成
自己的任務之外。討論時,教師也能直接觀察到學生討論的情形,並及時
給予學生回饋或引導。
3、就參與線上課程的多數學生來說,本次教學儘管安排分組討論,惟當初
使用 jamboard 設計學習單時,並未獨立建檔。因此五組學生是在同一個
檔案作業,需要自己「翻到」各自組別的頁數。期間我們觀察到,有學生
自己加頁數或在他組學習單上塗鴉。對此,教學團隊在事後檢討時一致認
為,除了明確說明「遊戲規則」,輔導學生建立自我管理意識,在 6月9
日(星期四)的公開課,為每一組設計 jamboard 的學習單。
透過基礎組和進階組落實差異化教學,除了各司其職,並共同完成學習
單。是類學習模式,有助於為學生創造不同的學習機會,增進學習動機,幫助
每一位學生發揮其潛能。
二、 教師、 校長(6月9日主題:秋收冬藏、4F 活動分享)
(一)教學實施
1、事前準備:
(1)因應全面線上課程:考量受疫情影響而暫停實體課程,教學團隊決定 6
月9日(星期四)公開課採用教育部版 Google Meet,俾實施分組討
論。同時,在公開課的前一週和前一天進行測試,反覆演練。
(2)擬定公開課流程:於公開課前一天設定各組 jamboard 權限,寄發電子
郵件通知。請組長在當日中午事先登錄 Google Meet、jamboard,並確
認組員在上課前皆已上線就位。
2、實際情形:多數學生能配合上開準備事宜,惟仍未養成如翻轉教室──
事前預習──的習慣,故各組在課堂始進入 jamboard 的學習單。加上 5
月公布分組名單不久即暫停實體課程,學生間的縱向聯繫機會減少,以致
討論的熱度有限。
(二)學習成果
1、學生普遍在 5月12 日(星期四)安排的「挲草體驗活動」,習得貢寮水
梯田「夏季即採收並進入休耕期」的事實。
2、但是學生對於秋冬休耕期間的水梯田觀察和保育價值,在接觸、體驗活
動次數有限下,難有感受和肯認的動機。建議爾後可安排相關導覽解說或
參訪體驗──誠如本校作為葦草蘭復育學校即安排學生親身參與栽植,學
生自然能有感而發。
3、透過 4F──Facts、Feeling、Finding、Future──引導學生分享所見所
聞、所感所思,我們發現以下特色。
(1)學生在知識面的習得內容有限,可能因安排的講授、體驗時數有限。
(2)不過,在 4F 的有序輔助問答下,學生普遍在情意層面萌生真摯情感。
例如,從踩進水梯田泥巴的那一瞬間或事後清洗腳部的麻煩等,體會到
農事耕耘的辛勤。兼容期待與務實,對於未來的事情儘管無法確定,但
懷著感恩的心,盼望貢寮水梯田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