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113學年度第一學期六龜區龍興國民小學五年級藝術(分科)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五年級團隊
一、課程架構圖:
二、課程理念:
秉持「自發、互動、共好」的課程理念,從生活情境中引領學生親近藝術,主動觀賞並發掘藝術的內涵,經由適切的活動與人互動,分享藝術的觀點與經驗,建構藝術詞彙與創作表現中發展應有的核心素養,並能整合和運用所學,提升藝術的美感知能,以形塑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三、先備經驗或知識簡述:
1.已認識C大調、24拍子、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附點四分音符。
2.已知樂曲欣賞的方法,並能使用簡單的音樂語彙表達聆聽的感受或想法。
3.了解近大遠小的視覺差異。
4.有拍照取景的經驗。
5.已有用手勢表達情緒與溝通的經驗。
6.有偶戲表演的經驗。
四、課程目標:
1.認識降記號、F大調音階、八分休止符、音程。
2.認識電影歌曲、藝術歌曲及鋼琴五重奏,並感受樂曲不同文化風格。
3.高音直笛學習降Si音指法、斷奏與非圓滑奏的運舌法。
4.欣賞琵琶樂曲和古箏樂曲。
5.欣賞不同民族慶典與儀式的服飾,找出慶典的代表色彩。
6.欣賞各國國旗的設計典故與配色後,為學校設計運動會旗。
7.欣賞藝術家如何運用色彩表達,運用工具進行調色練習。
8.感受色彩營造的空間氣氛,並運用設計思考進行房間改造。
9.從仰角、俯角觀察物件,並比較視覺效果的差異。
10.賞析藝術家透過不同視點,展現作品的多元面貌。
11.了解藝術作品中運用透視法營造遠近空間效果,並實際運用。
12.了解「透視」在風景畫中的運用,製作隧道書。
13.觀察不同「景別」所呈現的視覺效果,製作立體小書。
14.熟悉肢體的運用。
15.現代偶戲的認識與操作。
16.布袋戲的認識與欣賞。
17.布袋戲的製作與表演。
18.為生活物件述說故事和留下紀錄。
19.擷取物件的紋樣,簡化為視覺元素,設計紋樣,應用於生活用品。
20.認識相聲藝術。
21.了解故事的基本構成要素,撰寫故事大綱並合力演出。
22.透過音樂故事的欣賞,感受多元藝術之美。
五、教學策略建議:
引導學生主動接近藝術,建立對藝術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上著重引導學生多方蒐集資訊,建立自己的藝術檔案。也希望藉此擴充學生的美感經驗,提高藝術欣賞的能力。
六、學習策略建議:
1.重述重點
2.連結
3.觀察
4.記錄
5.推論
6.資料蒐集
7.分析
8.詮釋
9.歸納
10.摘要
11.創作
12.發表
七、參考資料:
1.高中藝術領域課程輔助教學參考手冊3-基礎設計:丘永福藝術館出版民國九十五年
2.直笛樂園第一冊文:黃世雄宏宇出版社民國八十六年
3.親子名曲欣賞文:邵義強祥一出版社民國八十六年
4.水彩技法文:楊恩生藝風堂出版社民國八十八年
5.世界美術全集11文:楊涵編光復書局民國七十七年
6.童畫藝術系列24文:王蘭編糖果樹文化民國八十九年
7.戲劇與行為表現力文:胡寶林遠流出版社民國八十八年
8.我的看舞隨身書文:李立亨天下文化書坊民國八十九年
9.學習鄉土藝術活動文:何政廣東華書局民國八十八年
八、課程計畫:
1.認識降記號、F大調音階、八分休止符、音程。
2.認識電影歌曲、藝術歌曲及鋼琴五重奏,並感受樂曲不同文化風格。
3.高音直笛學習降Si音指法、斷奏與非圓滑奏的運舌法。
4.欣賞琵琶樂曲和古箏樂曲。
5.欣賞不同民族慶典與儀式的服飾,找出慶典的代表色彩。
6.欣賞各國國旗的設計典故與配色後,為學校設計運動會旗。
7.欣賞藝術家如何運用色彩表達,運用工具進行調色練習。
8.感受色彩營造的空間氣氛,並運用設計思考進行房間改造。
9.從仰角、俯角觀察物件,並比較視覺效果的差異。
10.賞析藝術家透過不同視點,展現作品的多元面貌。
11.了解藝術作品中運用透視法營造遠近空間效果,並實際運用。
12.了解「透視」在風景畫中的運用,製作隧道書。
13.觀察不同「景別」所呈現的視覺效果,製作立體小書。
14.熟悉肢體的運用。
15.現代偶戲的認識與操作。
16.布袋戲的認識與欣賞。
17.布袋戲的製作與表演。
18.為生活物件述說故事和留下紀錄。
19.擷取物件的紋樣,簡化為視覺元素,設計紋樣,應用於生活用品。
20.認識相聲藝術。
21.了解故事的基本構成要素,撰寫故事大綱並合力演出。
22.透過音樂故事的欣賞,感受多元藝術之美。
起訖週次 | 起訖日期 | 主題 | 單元名稱 | 學習重點 | 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 教學目標 | 教學活動重點 | 教學節數 | 教學資源 | 評量方式 | 議題/議題實質內涵 | 跨領域/跨領域協同教學 | |
學習表現 | 學習內容 | ||||||||||||
第一週 | 8/26-8/30 | 第一單元音樂寶盒 | 1-1真善美的旋律 | 1-Ⅲ-1 能透過聽唱、聽奏及讀譜,進行歌唱及演奏,以表達情感。 2-Ⅲ-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分享美感經驗。 | 音E-Ⅲ-1 多元形式歌曲,如:輪唱、合唱等。基礎歌唱技巧,如:呼吸、共鳴等。 音E-Ⅲ-3 音樂元素,如:曲調、調式等。 音A-Ⅲ-2 相關音樂語彙,如曲調、調式等描述音樂元素之音樂術語,或相關之一般性用語。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演唱歌曲〈多雷咪(Do Re Mi)〉。 2.練習放鬆且均勻的演唱長音。 3.認識降記號。 | 第一單元音樂寶盒 1-1真善美的旋律 【活動一】習唱〈多雷咪(Do Re Mi)〉 1.發聲練習:複習腹式呼吸、練習長音。 2.拍念節奏及歌詞。 3.曲式教學:討論歌曲結構,第1、2段節奏型相同;第3、4段之節奏型相似,故曲式可以寫成AABB'。 4.認識降記號:找一找課本中哪裡有出現降記號?提醒學生看到降記號,要唱低半音。 | 1 | 電子教科書 筆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一週 | 8/26-8/30 | 第三單元繽紛世界 | 3-1繽紛的慶典 | 1-Ⅲ-2 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2-Ⅲ-5 能表達對生活物件及藝術作品的看法,並欣賞不同的藝術與文化。 3-Ⅲ-1 能參與、記錄各類藝術活動,進而覺察在地及全球藝術文化。 | 視E-Ⅲ-1 視覺元素、色彩與構成要素的辨識與溝通。 視A-Ⅲ-3 民俗藝術。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欣賞不同民族慶典與儀式的服飾。 2.找出慶典的代表色彩。 | 第三單元繽紛世界 3-1繽紛的慶典 【活動一】繽紛的慶典 1.教師提問:「在這些慶典的服飾中,觀察它們的色彩,你發現什麼?」請學生思考並回應。 2.教師提問:「這些色票的顏色和你討論出來的一樣嗎?這些顏色出現在慶典中的什麼地方?」請學生思考並回應。 3.教師歸納:人類會在重要的慶典、儀式中,使用它們認為重要的、神聖的、有重大意義的色彩,以表示對這個活動的重視。 | 1 | 電子教科書 不同民族國家的服飾或圖片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 ■線上教學 |
第一週 | 8/26-8/30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 5-1雙手的進擊 | 1-Ⅲ-4 能感知、探索與表現表演藝術的元素、技巧。 1-Ⅲ-7 能構思表演的創作主題與內容。 2-Ⅲ-3 能反思與回應表演和生活的關係。 | 表E-Ⅲ-1 聲音與肢體表達、戲劇元素(主旨、情節、對話、人物、音韻、景觀)與動作元素(身體部位、動作/舞步、空間、動力/時間與關係)之運用。 表E-Ⅲ-3 動作素材、視覺圖像和聲音效果等整合呈現。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觀察力與專注力的培養。 2.模仿能力的培養。 3.建立團隊合作。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5-1雙手的進擊 【活動一】認識各種手勢的意義 1.教師引導生活中的各種手勢,各有不同的意涵,或表達不同的情緒,教師請學生示範課本圖片的各種手勢,請學生輪流發表,說一說手勢代表的意義。 2.請學生分組討論,除了這些手勢,生活中還會利用哪些不同的手勢來表達情緒或想法?請學生輪流上臺發表。 | 1 | 電子教科書 題目紙條 鉛筆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二週 | 9/02-9/06 | 第一單元音樂寶盒 | 1-1真善美的旋律 | 1-Ⅲ-1 能透過聽唱、聽奏及讀譜,進行歌唱及演奏,以表達情感。 2-Ⅲ-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分享美感經驗。 | 音E-Ⅲ-1 多元形式歌曲,如:輪唱、合唱等。基礎歌唱技巧,如:呼吸、共鳴等。 音E-Ⅲ-3 音樂元素,如:曲調、調式等。 音A-Ⅲ-2 相關音樂語彙,如曲調、調式等描述音樂元素之音樂術語,或相關之一般性用語。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演唱歌曲〈小白花〉。 2.創作三拍頑固節奏。 | 第一單元音樂寶盒 1-1真善美的旋律 【活動二】習唱〈小白花〉 1.教師介紹電影《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的劇情。 2.教師播放歌曲〈小白花〉,並提問:「你覺得有跳舞還是走路的感覺?你還聽過哪些三拍子的曲子?」 3.引導學生呼吸練習並習唱〈小白花〉。 4.將學生分成三組,每組創作每小節三拍的頑固伴奏,各組推派同學到黑板寫出節奏。 5.教師提問:「教室裡有哪些物品可做樂器伴奏呢?」請學生回答並歸納。 | 1 | 電子教科書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紙筆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二週 | 9/02-9/06 | 第三單元繽紛世界 | 3-2繽紛的慶典 | 1-Ⅲ-2 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2-Ⅲ-2 能發現藝術作品中的構成要素與形式原理,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2-Ⅲ-5 能表達對生活物件及藝術作品的看法,並欣賞不同的藝術與文化。 | 視E-Ⅲ-1 視覺元素、色彩與構成要素的辨識與溝通。 視A-Ⅲ-3 民俗藝術。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國旗猜一猜。 2.教師歸納世界各國國旗在色彩運用上的配類型。 | 第三單元繽紛世界 3-2色彩搜查隊 【活動二】色彩搜查隊 1.教師播放各國國旗圖照,學生快速辨識並說出這面國旗所採用的色彩名稱。 2.教師提問:「各國國旗為什麼選擇這樣的顏色?這些國旗在配色上各有什麼特點?」教師歸納學生的答案。 3.認識奧運會旗。 4.校園巡禮,找出學校代表色彩,並用彩色筆、色鉛筆或水彩,紀錄在課本為學校設計校旗。 | 1 | 電子教科書 各國國旗圖照 彩繪用具 鉛筆 課本附件或圖畫紙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 |
第二週 | 9/02-9/06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 5-1雙手的進擊 | 1-Ⅲ-4 能感知、探索與表現表演藝術的元素、技巧。 1-Ⅲ-7 能構思表演的創作主題與內容。 | 表E-Ⅲ-2 主題動作編創、故事表演。 表A-Ⅲ-3 創作類別、形式、內容、技巧和元素的組合。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從日常生活中取材,選取幾個簡單的動作,並讓大家猜猜看。 2.讓各組用合作的方式,運用手變出一樣物品或畫面。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5-1雙手的進擊 【活動二】雙手變變變 1.教師提問:「若沒有物品,單從手的動作你能看出表演者正在做什麼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2.將學生分組,教師引導同學想像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做出手指比1的動作,什麼樣的情況下會比2,以此類推到5。 3.讓各組用合作的方式,用手變出一樣物品或畫面,使用部位不限於手掌,可延伸至整個手臂,身體其他部位也可以幫忙,再輪流上臺表演讓大家猜。 4.教師提問:「誰的表演讓你印象最深刻?哪一組的表演最有趣?為什麼?」引導學生思考並討論。 | 1 | 電子教科書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品格教育】 品E3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 ■線上教學 |
第三週 | 9/09-9/13 | 第一單元音樂寶盒 | 1-1真善美的旋律 | 2-Ⅲ-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分享美感經驗。 3-Ⅲ-1 能參與、記錄各類藝術活動,進而覺察在地及全球藝術文化。 | 音E-Ⅲ-1 多元形式歌曲,如:輪唱、合唱等。基礎歌唱技巧,如:呼吸、共鳴等。 音E-Ⅲ-3 音樂元素,如:曲調、調式等。 音A-Ⅲ-2 相關音樂語彙,如曲調、調式等描述音樂元素之音樂術語,或相關之一般性用語。 音A-Ⅲ-3 音樂美感原則,如:反覆、對比等。 視E-Ⅲ-1 視覺元素、色彩與構成要素的辨識與溝通。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欣賞〈寂寞的牧羊人〉。 2.感受歌曲不同的文化風格。 | 第一單元音樂寶盒 1-1真善美的旋律 【活動三】欣賞〈寂寞的牧羊人〉 1.教師介紹電影《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中,〈寂寞的牧羊人〉是女主角和孩子們一起表演懸絲戲偶時演唱的歌曲, 並播放電影片段帶領學生欣賞。 2.教師說明歌詞「雷伊噢雷伊噢雷伊呵」是虛詞,歌詞並沒有特別意義。演唱時聲音共鳴會在胸腔和頭腔間不斷轉換,又稱為約德爾唱法。 3.偶戲內容介紹。 4.教師以「ㄌㄨ」音範唱全曲,再逐句範唱,讓學生逐句模唱,熟悉曲調後再加入英文歌詞演唱。 | 1 | 電子教科書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國際教育】 國E6 體認國際文化的多樣性。 | |
第三週 | 9/09-9/13 | 第三單元繽紛世界 | 3-2色彩搜查隊 | 1-Ⅲ-2 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2-Ⅲ-2 能發現藝術作品中的構成要素與形式原理,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2-Ⅲ-5 能表達對生活物件及藝術作品的看法,並欣賞不同的藝術與文化。 | 視E-Ⅲ-1 視覺元素、色彩與構成要素的辨識與溝通。 視E-Ⅲ-3 設計思考與實作。 視A-Ⅲ-1 藝術語彙、形式原理與視覺美感。 視A-Ⅲ-2 生活物品、藝術作品與流行文化的特質。 視P-Ⅲ-2 生活設計、公共藝術、環境藝術。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認識奧運會旗。 2.為學校設計校旗。 | 第三單元繽紛世界 3-2色彩搜查隊 【活動二】色彩搜查隊 1..認識奧運會旗。 2.校園巡禮,找出學校代表色彩,並用彩色筆、色鉛筆或水彩,紀錄在課本為學校設計校旗。 | 1 | 電子教科書 各國國旗圖照 彩繪用具 鉛筆 課本附件或圖畫紙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 |
第三週 | 9/09-9/13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 5-2手偶合體來表演 | 1-Ⅲ-4 能感知、探索與表現表演藝術的元素、技巧。 1-Ⅲ-7 能構思表演的創作主題與內容。 2-Ⅲ-7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3-Ⅲ-1 能參與、記錄各類藝術活動,進而覺察在地及全球藝術文化。 | 表E-Ⅲ-1 聲音與肢體表達、戲劇元素(主旨、情節、對話、人物、音韻、景觀)與動作元素(身體部位、動作/舞步、空間、動力/時間與關係)之運用。 表E-Ⅲ-2 主題動作編創、故事表演。 表A-Ⅲ-3 創作類別、形式、內容、技巧和元素的組合。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將手變成偶。 2.運用物品結合雙手展現創意。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5-2手偶合體來表演 【活動一】認識戲偶種類 1.介紹戲偶種類及特色。 2.帶領學生做物件偶的表演練習。 3.各組上臺表演給大家看,讓大家猜猜答案是什麼。 4.教師提問:「手和物品結合表演難的地方在哪裡?與同學合作一起合作操作物件偶要注意什麼?」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並分享心得。 | 1 | 電子教科書 各式戲偶種類的圖片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四週 | 9/16-9/20 | 第一單元音樂寶盒 | 1-2藝術的瑰寶 | 1-Ⅲ-1 能透過聽唱、聽奏及讀譜,進行歌唱及演奏,以表達情感。 1-Ⅲ-2 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2-Ⅲ-4 能探索樂曲創作背景與生活的關聯,並表達自我觀點,以體認音樂的藝術價值。 | 音E-Ⅲ-1 多元形式歌曲,如:輪唱、合唱等。基礎歌唱技巧,如:呼吸、共鳴等。 音E-Ⅲ-4 音樂符號與讀譜方式,如:音樂術語、唱名法等。記譜法,如:圖形譜、簡譜、五線譜等。 音A-Ⅲ-1 器樂曲與聲樂曲,如:各國民謠、本土與傳統音樂、古典與流行音樂等,以及樂曲之作曲家、演奏者、傳統藝師與創作背景。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演唱歌曲〈野玫瑰〉。 2.認識藝術歌曲。 3.認識舒伯特。 | 第一單元音樂寶盒 1-2藝術的瑰寶 【活動一】習唱〈野玫瑰〉 1.聆聽歌曲:專心聆聽,感受曲調律動。 2.介紹歌曲背景:音樂家舒伯特因讀到歌德的詩篇,深受感動,譜曲而成。 3.提示曲譜中特殊記號的位置,複習升記號與延長記號的意思。 4.認識藝術歌曲。 | 1 | 電子教科書 筆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 |
第四週 | 9/16-9/20 | 第三單元繽紛世界 | 3-3給點顏色瞧瞧 | 1-Ⅲ-2 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1-Ⅲ-6 能學習設計思考,進行創意發想和實作。 2-Ⅲ-2 能發現藝術作品中的構成要素與形式原理,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 視E-Ⅲ-1 視覺元素、色彩與構成要素的辨識與溝通。 視E-Ⅲ-3 設計思考與實作。 視A-Ⅲ-1 藝術語彙、形式原理與視覺美感。 視P-Ⅲ-2 生活設計、公共藝術、環境藝術。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體驗色彩的視覺效果與感受。 2.完成服裝配色。 | 第三單元繽紛世界 3-3給點顏色瞧瞧 【活動三】給點顏色瞧瞧 1.請學生發表:為什麼第一組左邊的色彩組合讓人感覺清涼?為什麼右邊感覺溫暖? 2.教師將上述結果延伸到服裝搭配:如果想要給人活潑朝氣的感覺,要穿哪一組配色的服裝? 3.製作服裝搭配翻翻書。 4.教師針對活動做出結論:色彩可以表達抽象的感覺,包含觸覺、視覺、味覺、心理感受。 | 1 | 電子教科書 彩繪用具 鉛筆 剪刀 尺 8開圖畫紙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人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品德教育】 品E1 良好生活習慣與德行。 | |
第四週 | 9/16-9/20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 5-2手偶合體來表演 | 1-Ⅲ-4 能感知、探索與表現表演藝術的元素、技巧。 1-Ⅲ-7 能構思表演的創作主題與內容。 2-Ⅲ-7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 表E-Ⅲ-1 聲音與肢體表達、戲劇元素(主旨、情節、對話、人物、音韻、景觀)與動作元素(身體部位、動作/舞步、空間、動力/時間與關係)之運用。 表A-Ⅲ-3 創作類別、形式、內容、技巧和元素的組合。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製作簡易的襪子偶。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5-2手偶合體來表演 【活動二】偶來演故事 1.教師展示成品給學生看,並講解襪子偶的基本製作方式。 | 1 | 襪子偶成品 襪子 不織布 厚紙板 白膠或保麗龍膠 剪刀 裝飾材料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 |
第五週 | 9/23-9/27 | 第一單元音樂寶盒 | 1-2藝術的瑰寶 | 1-Ⅲ-2 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2-Ⅲ-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分享美感經驗。 | 音E-Ⅲ-1 多元形式歌曲,如:輪唱、合唱等。基礎歌唱技巧,如:呼吸、共鳴等。 音E-Ⅲ-4 音樂符號與讀譜方式,如:音樂術語、唱名法等。記譜法,如:圖形譜、簡譜、五線譜等。 音A-Ⅲ-2 相關音樂語彙,如曲調、調式等描述音樂元素之音樂術語,或相關之一般性用語。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演唱歌曲〈鱒魚〉。 2.認識F大調音階。 | 第一單元音樂寶盒 1-2藝術的瑰寶 【活動二】習唱〈鱒魚〉 1.視唱曲譜:隨旋律指譜視唱曲調,需要特別注意弱起拍子的開頭與十六分音符的平均長度。 2.複習降記號。 3.認識F大調音階。 4.練習聽辨C大調與F大調音階。 | 1 | 電子教科書 筆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紙筆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五週 | 9/23-9/27 | 第三單元繽紛世界 | 3-4藝術家的法寶 | 1-Ⅲ-2 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2-Ⅲ-2 能發現藝術作品中的構成要素與形式原理,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2-Ⅲ-5 能表達對生活物件及藝術作品的看法,並欣賞不同的藝術與文化。 | 視E-Ⅲ-1 視覺元素、色彩與構成要素的辨識與溝通。 視A-Ⅲ-1 藝術語彙、形式原理與視覺美感。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欣賞藝術家如何運用色彩表達。 | 第三單元繽紛世界 3-4藝術家的法寶 【活動四】藝術家的法寶 1.觀賞不同季節的玉山照片,教師先不揭示季節,讓學生觀察後發表:「說說看,這是什麼季節的玉山?」 2.教師提問:「這三張是由不同藝術家所描繪的玉山,畫面中你看到什麼?它們在表現什麼?給你怎麼樣的感覺?」 3.引導學生找出這每張玉山作品的主要配色並與同學互相欣賞對照。 | 1 | 電子教科書 課本附件 剪刀 黏貼工具 彩繪用具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品德教育】 品E1 良好生活習慣與德行。 | |
第五週 | 9/23-9/27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 5-2手偶合體來表演 | 1-Ⅲ-4 能感知、探索與表現表演藝術的元素、技巧。 1-Ⅲ-7 能構思表演的創作主題與內容。 2-Ⅲ-7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 表E-Ⅲ-1 聲音與肢體表達、戲劇元素(主旨、情節、對話、人物、音韻、景觀)與動作元素(身體部位、動作/舞步、空間、動力/時間與關係)之運用。 表A-Ⅲ-3 創作類別、形式、內容、技巧和元素的組合。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製作簡易的襪子偶。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5-2手偶合體來表演 【活動二】偶來演故事 1.教師提問:「襪子偶製作過程中有什麼要特別注意的?」讓學生分享,教師進行歸納。 | 1 | 襪子偶成品 襪子 不織布 厚紙板 白膠或保麗龍膠 剪刀 裝飾材料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紙筆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 |
第六週 | 9/30-10/04 | 第一單元音樂寶盒 | 1-2藝術的瑰寶 | 2-Ⅲ-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分享美感經驗。 3-Ⅲ-3 能應用各種媒體蒐集藝文資訊與展演內容。 | 音E-Ⅲ-1 多元形式歌曲,如:輪唱、合唱等。基礎歌唱技巧,如:呼吸、共鳴等。 音E-Ⅲ-4 音樂符號與讀譜方式,如:音樂術語、唱名法等。記譜法,如:圖形譜、簡譜、五線譜等。 音A-Ⅲ-2 相關音樂語彙,如曲調、調式等描述音樂元素之音樂術語,或相關之一般性用語。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欣賞鋼琴五重奏〈鱒魚〉。 2.認識五重奏中的樂器編制有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 第一單元音樂寶盒 1-2藝術的瑰寶 【活動三】欣賞〈鱒魚〉 1.聆聽歌曲:專心聆聽,感受曲調律動,引導學生聯想樂曲情境。 2.教師說明〈鱒魚〉的故事內容。 3.請學生發表樂曲中出現的樂器有哪些,補充並說明各段變奏負責演奏的樂器與組合。 4.教師提問:「〈鱒魚五重奏〉曲調或速度有什麼不同?會讓你聯想到什麼?」請學生討論並分享。 | 1 | 電子教科書 筆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六週 | 9/30-10/04 | 第三單元繽紛世界 | 3-4藝術家的法寶 | 1-Ⅲ-2 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2-Ⅲ-2 能發現藝術作品中的構成要素與形式原理,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2-Ⅲ-5 能表達對生活物件及藝術作品的看法,並欣賞不同的藝術與文化。 | 視E-Ⅲ-1 視覺元素、色彩與構成要素的辨識與溝通。 視A-Ⅲ-1 藝術語彙、形式原理與視覺美感。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體驗色調引發的感受。 2.運用工具進行調色練習。 | 第三單元繽紛世界 3-4藝術家的法寶 【活動四】藝術家的法寶 1.教師揭示兩張美國藝術家伍德的作品〈美國式哥德〉並向學生說明:「這兩張作品裡有一張是藝術家的真跡,你發現這兩幅作品有什麼不同嗎?」學生自由回答。 2.教師更深入引導學生比較兩張作品。 3.教師說明色調:單一色彩的明度高低與彩度強弱稱為色調。也就是單一個色彩的明暗、強弱、深淺、濃淡等變化。 4.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並發表:「你想表現怎麼樣的向日葵?」請學生拿出預備的彩繪用具,完成附件「向日葵」。 | 1 | 電子教科書 課本附件 剪刀 黏貼工具 彩繪用具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品德教育】 品E1 良好生活習慣與德行。 | |
第六週 | 9/30-10/04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 5-2手偶合體來表演 | 1-Ⅲ-4 能感知、探索與表現表演藝術的元素、技巧。 1-Ⅲ-7 能構思表演的創作主題與內容。 2-Ⅲ-7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 表E-Ⅲ-1 聲音與肢體表達、戲劇元素(主旨、情節、對話、人物、音韻、景觀)與動作元素(身體部位、動作/舞步、空間、動力/時間與關係)之運用。 表A-Ⅲ-3 創作類別、形式、內容、技巧和元素的組合。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利用簡單的襪子偶表演。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5-2手偶合體來表演 【活動二】偶來演故事 1.引導學生練習操偶。 2.兩兩一組,想一小段簡單對話,練習用偶對戲,各組自行發揮創意,表演時間不要超過一分鐘。 | 1 | 襪子偶成品 襪子 不織布 厚紙板 白膠或保麗龍膠 剪刀 裝飾材料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 |
第七週 | 10/07-10/11 | 第一單元音樂寶盒 | 1-3小小愛笛生 | 1-Ⅲ-1 能透過聽唱、聽奏及讀譜,進行歌唱及演奏,以表達情感。 1-Ⅲ-8 能嘗試不同創作形式,從事展演活動。 2-Ⅲ-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分享美感經驗。 | 音E-Ⅲ-1 多元形式歌曲,如:輪唱、合唱等。基礎歌唱技巧,如:呼吸、共鳴等。 音E-Ⅲ-2 樂器的分類、基礎演奏技巧,以及獨奏、齊奏與合奏等演奏形式。 音E-Ⅲ-3 音樂元素,如:曲調、調式等。 音E-Ⅲ-4 音樂符號與讀譜方式,如:音樂術語、唱名法等。記譜法,如:圖形譜、簡譜、五線譜等。 音A-Ⅲ-1 器樂曲與聲樂曲,如:各國民謠、本土與傳統音樂、古典與流行音樂等,以及樂曲之作曲家、演奏者、傳統藝師與創作背景。 音A-Ⅲ-2 相關音樂語彙,如曲調、調式等描述音樂元素之音樂術語,或相關之一般性用語。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認識降Si音的指法。 2.習奏〈練習曲〉、〈祝你生日快樂〉。 | 第一單元音樂寶盒 1-3小小愛笛生 【活動一】直笛習奏降Si音 1.教師提問:「你能吹奏降Si音嗎?」教師說明降Si音的指法為「0134」,並示範吹奏,學生模仿。 2.習奏〈練習曲〉。 3.習奏〈祝你生日快樂〉。 4.練習交叉指法。 | 1 | 電子教科書 高音直笛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七週 | 10/07-10/11 | 第三單元繽紛世界 | 3-5小小室內設計師 | 1-Ⅲ-2 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1-Ⅲ-6 能學習設計思考,進行創意發想和實作。 2-Ⅲ-2 能發現藝術作品中的構成要素與形式原理,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2-Ⅲ-5 能表達對生活物件及藝術作品的看法,並欣賞不同的藝術與文化。 | 視E-Ⅲ-1 視覺元素、色彩與構成要素的辨識與溝通。 視E-Ⅲ-3 設計思考與實作。 視A-Ⅲ-1 藝術語彙、形式原理與視覺美感。 視P-Ⅲ-2 生活設計、公共藝術、環境藝術。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感受色彩營造的空間氣氛。 2.探討空間功能與用色。 | 第三單元繽紛世界 3-5小小室內設計師 【活動五】小小室內設計師 1.教師請學生觀察課本左頁的兩張客廳照片,請學生討論與發表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課本右頁的三張室內空間照片,找出空間的主要顏色。 3.教師引導思考這些顏色和圖說所提示的關聯,會有什麼影響?為接下來的設計思考埋下伏筆。 | 1 | 電子教科書 課本附件 剪刀 彩繪用具 黏貼工具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 |
第七週 | 10/07-10/11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 5-3掌中戲真有趣 | 2-Ⅲ-7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3-Ⅲ-1 能參與、記錄各類藝術活動,進而覺察在地及全球藝術文化。 | 表A-Ⅲ-2 國內外表演藝術團體與代表人物。 表P-Ⅲ-1 各類形式的表演藝術活動。 表P-Ⅲ-3 展演訊息、評論、影音資料。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布袋戲簡介。 2.認識布袋戲臺結構。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5-3掌中戲真有趣 【活動一】戲臺與戲偶 1.布袋戲簡介。 2.教師提問:「觀察布袋戲臺的結構,你看到哪些?」教師歸納:傳統布袋戲臺稱為『彩樓』,布袋戲就在彩樓上進行表演。 | 1 | 電子教科書 戲臺模型或圖片 布袋戲偶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八週 | 10/14-10/18 | 第一單元音樂寶盒 | 1-3小小愛笛生 | 1-Ⅲ-1 能透過聽唱、聽奏及讀譜,進行歌唱及演奏,以表達情感。 1-Ⅲ-2 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1-Ⅲ-8 能嘗試不同創作形式,從事展演活動。 2-Ⅲ-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分享美感經驗。 | 音E-Ⅲ-1 多元形式歌曲,如:輪唱、合唱等。基礎歌唱技巧,如:呼吸、共鳴等。 音E-Ⅲ-2 樂器的分類、基礎演奏技巧,以及獨奏、齊奏與合奏等演奏形式。 音E-Ⅲ-3 音樂元素,如:曲調、調式等。 音E-Ⅲ-4 音樂符號與讀譜方式,如:音樂術語、唱名法等。記譜法,如:圖形譜、簡譜、五線譜等。 音A-Ⅲ-1 器樂曲與聲樂曲,如:各國民謠、本土與傳統音樂、古典與流行音樂等,以及樂曲之作曲家、演奏者、傳統藝師與創作背景。 音A-Ⅲ-2 相關音樂語彙,如曲調、調式等描述音樂元素之音樂術語,或相關之一般性用語。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習奏〈永遠同在〉。 | 第一單元音樂寶盒 1-3小小愛笛生 【活動二】.習奏〈永遠同在〉。 1.教師介紹〈永遠同在〉的曲調是由木村弓創作,覺和歌子填詞。 2.〈永遠同在〉曲調中有許多降Si音,以及降Si和La音或高音Do音的連接,教師可先將這兩個連接音。 3.介紹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 4.分組輪流上臺表演。 | 1 | 電子教科書 高音直笛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八週 | 10/14-10/18 | 第三單元繽紛世界 | 3-5小小室內設計師 | 1-Ⅲ-2 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1-Ⅲ-6 能學習設計思考,進行創意發想和實作。 2-Ⅲ-2 能發現藝術作品中的構成要素與形式原理,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2-Ⅲ-5 能表達對生活物件及藝術作品的看法,並欣賞不同的藝術與文化。 | 視E-Ⅲ-1 視覺元素、色彩與構成要素的辨識與溝通。 視E-Ⅲ-3 設計思考與實作。 視A-Ⅲ-1 藝術語彙、形式原理與視覺美感。 視P-Ⅲ-2 生活設計、公共藝術、環境藝術。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了解設計思考的過程,運用設計思考進行房間改造。 | 第三單元繽紛世界 3-5小小室內設計師 【活動五】小小室內設計師 1.教師提問:「如果讓你自己設計房間,你會將室內刷成什麼顏色、配什麼顏色家具?為什麼呢?」讓學生互相分享。 2.教師請學生欣賞梵谷的房間,觀察其配色,學生自由發表。 3.教師說明活動:「你是一位室內設計師要將梵谷的房間重新配色。」並提問:「請問你在設計之前,要注意什麼事呢?要如何了解新房客的喜好?」學生自由發表。 4.教師歸納學生答案,引導進入設計思考流程,並解釋其意義。 | 1 | 電子教科書 課本附件 剪刀 彩繪用具 黏貼工具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 |
第八週 | 10/14-10/18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 5-3掌中戲真有趣 | 2-Ⅲ-7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3-Ⅲ-1 能參與、記錄各類藝術活動,進而覺察在地及全球藝術文化。 | 表A-Ⅲ-2 國內外表演藝術團體與代表人物。 表P-Ⅲ-1 各類形式的表演藝術活動。 表P-Ⅲ-3 展演訊息、評論、影音資料。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認識布袋戲偶的結構。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5-3掌中戲真有趣 【活動一】戲臺與戲偶 1.教師提問:「戲偶結構包含哪些部分?」學生發表觀察到的部分,教師依序說明並歸納。 2.布袋戲偶,俗稱「布袋戲尪仔」,一尊完整的布袋戲偶,大體而言可以區分成三個部分:即「身架」、「服裝」、「頭盔」(或稱頭飾)。 3.介紹戲偶的手稱為「尪仔手」、足部稱為「尪仔腳」等及戲偶的結構。 | 1 | 電子教科書 戲臺模型或圖片 布袋戲偶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九週 | 10/21-10/25 | 第二單元聲音共和國 | 2-1山海風情 | 2-Ⅲ-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分享美感經驗。 2-Ⅲ-4 能探索樂曲創作背景與生活的關聯,並表達自我觀點,以體認音樂的藝術價值。 | 音A-Ⅲ-1 器樂曲與聲樂曲,如:各國民謠、本土與傳統音樂、古典與流行音樂等,以及樂曲之作曲家、演奏者、傳統藝師與創作背景。 音A-Ⅲ-1 器樂曲與聲樂曲,如:各國民謠、本土與傳統音樂、古典與流行音樂等,以及樂曲之作曲家、演奏者、傳統藝師與創作背景。 音P-Ⅲ-1 音樂相關藝文活動。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演唱歌曲〈卡布利島〉。 2.認識八分休止符。 | 第二單元聲音共和國 2-1山海風情 【活動一】習唱〈卡布利島〉 1.習唱〈卡布利島〉,引導學生感受歌曲拍子的律動,並在第一拍的地方「嗯」一下表示停半拍。 2.教師提問:「八分休止符出現過幾次,分別出現在樂譜的哪些地方?」讓學生試著比較八分音符與八分休止符。 3.教師任意組合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與八分休止符節奏,讓學生分組上臺拍奏。 | 1 | 電子教科書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九週 | 10/21-10/25 | 第四單元變換角度看世界 | 4-1上看、下看大不同 |
| 視E-Ⅲ-1 視覺元素、色彩與構成要素的辨識與溝通。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引導學生從仰角、俯角觀察物件並比較視覺效果的差異。 2.運用三角形當作輔助線,畫出仰視、俯視的視覺效果。 | 第四單元變換角度看世界 4-1上看、下看大不同 【活動一】上看下看大不同 1.教師請學生觀察課本中的圖片,並分享自己的感受。 2.察覺「仰視」會讓物體產生巨大的視覺效果,而「俯視」可以發現某些構成形式或美感線條。 3.教師提問:「以仰角、俯角來觀察物體,看起來的感覺如何呢?描繪物體呈現的效果有何差異呢?」引導學生討論後發表。 4.教師鼓勵學生平時抬頭往高處或低下頭觀察周遭的景物,發覺不同的視野與感受。 | 1 | 電子教科書 相關圖片 鉛筆或原子筆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九週 | 10/21-10/25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 5-3掌中戲真有趣 | 2-Ⅲ-7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3-Ⅲ-1 能參與、記錄各類藝術活動,進而覺察在地及全球藝術文化。 | 表A-Ⅲ-2 國內外表演藝術團體與代表人物。 表P-Ⅲ-1 各類形式的表演藝術活動。 表P-Ⅲ-3 展演訊息、評論、影音資料。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認識布袋戲的角色種類。 2.介紹新興閣掌中劇團。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5-3掌中戲真有趣 【活動二】布袋戲的角色 1.教師歸納布袋戲的角色大致可分為生、旦、淨、末、丑、雜、獸七大類。 2.教師詳細介紹布袋戲的角色的種類。 3.教師介紹新興閣掌中劇團介紹。 4.欣賞新興閣掌中劇團演出片段。 | 1 | 電子教科書 新興閣介紹影片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多元文化】 多E6 了解各文化間的多樣性與差異性。 | |
第十週 | 10/28-11/01 | 第二單元聲音共和國 | 2-1山海風情、 | 1-Ⅲ-1 能透過聽唱、聽奏及讀譜,進行歌唱及演奏,以表達情感。 2-Ⅲ-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分享美感經驗。 2-Ⅲ-4 能探索樂曲創作背景與生活的關聯,並表達自我觀點,以體認音樂的藝術價值。 | 音E-Ⅲ-1 多元形式歌曲,如:輪唱、合唱等。基礎歌唱技巧,如:呼吸、共鳴等。 音P-Ⅲ-2 音樂與群體活動。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演唱歌曲〈山谷歌聲〉。 2.感受拍子的強弱。 3.認識二部輪唱。 | 第二單元聲音共和國 2-1山海風情 【活動二】習唱〈山谷歌聲〉 1.聆聽〈山谷歌聲〉,教師先用「啦」範唱全曲,再逐句範唱,讓學生逐句模唱;熟悉曲調與歌詞後再跟著伴奏音樂演唱。 2.教師提問:「和同學二部輪唱時要注意什麼?」說明二部輪唱注意事項。 3.教師引導學生用〈兩隻老虎〉和〈小星星〉來輪唱,引導學生感受對方的歌聲,並和諧的唱和。 4.分組演唱歌曲,並票選表現最佳與最具團隊合作的一組。 | 1 | 電子教科書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十週 | 10/28-11/01 | 第四單元變換角度看世界 | 4-2移動的視角 | 2-Ⅲ-5 能表達對生活物件及藝術作品的看法,並欣賞不同的藝術與文化。 | 視A-Ⅲ-2 生活物品、藝術作品與流行文化的特質。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從不同視點觀看,覺察視覺效果的變化。 2.賞析藝術家透過不同視點展現作品的多元面貌。 | 第四單元變換角度看世界 4-2移動的視角 【活動二】移動的視角 1.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台北101大樓的圖片,說說看分別從平視、仰視、俯視看到的效果有什麼不同? 2.分組交流觀看視點移動的趣味。 3.教師提問:「在陳其寬〈趕集〉的作品中有哪些視角?察覺哪個部分是從平視的角度繪製的?哪個部份可360度轉一圈觀看?哪個部分必須倒過來看?」 | 1 | 電子教科書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十週 | 10/28-11/01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 5-3掌中戲真有趣 | 2-Ⅲ-7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3-Ⅲ-1 能參與、記錄各類藝術活動,進而覺察在地及全球藝術文化。 | 表A-Ⅲ-1 家庭與社區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故事。 表A-Ⅲ-2 國內外表演藝術團體與代表人物。 表P-Ⅲ-1 各類形式的表演藝術活動。 表P-Ⅲ-3 展演訊息、評論、影音資料。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認識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 2.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演出影片欣賞。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5-3掌中戲真有趣 【活動三】不一樣的布袋戲 1.介紹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 2.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演出影片欣賞。 3.教師提問:「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的特色是什麼?與傳統布袋戲有什麼不同?」請學生分享,教師歸納傳統兩者的異同與特 色。 | 1 | 電子教科書 紙筆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多元文化】 多E6 了解各文化間的多樣性與差異性。 | |
第十一週 | 11/04-11/08 | 第二單元聲音共和國 | 2-1山海風情 | 1-Ⅲ-1 能透過聽唱、聽奏及讀譜,進行歌唱及演奏,以表達情感。 2-Ⅲ-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分享美感經驗。 2-Ⅲ-4 能探索樂曲創作背景與生活的關聯,並表達自我觀點,以體認音樂的藝術價值。 | 音A-Ⅲ-1 器樂曲與聲樂曲,如:各國民謠、本土與傳統音樂、古典與流行音樂等,以及樂曲之作曲家、演奏者、傳統藝師與創作背景。 音E-Ⅲ-2 樂器的分類、基礎演奏技巧,以及獨奏、齊奏與合奏等演奏形式。 音P-Ⅲ-1 音樂相關藝文活動。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欣賞〈十面埋伏〉、〈戰颱風〉。 2.認識樂器琵琶、古箏。 | 第二單元聲音共和國 2-1山海風情 【活動三】欣賞〈十面埋伏〉、〈戰颱風〉 1.介紹琵琶並欣賞〈十面埋伏〉。 2.介紹古箏並欣賞〈戰颱風〉。 3.教師提問:「琵琶和古箏的聲音有什麼特色?」引導學生發表聽完樂曲的感受,並記錄下來。 | 1 | 電子教科書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多元文化】 多E6 了解各文化間的多樣性與差異性。 | |
第十一週 | 11/04-11/08 | 第四單元變換角度看世界 | 4-3透視的魔法 | 1-Ⅲ-2 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2-Ⅲ-2 能發現藝術作品中的構成要素與形式原理,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 視E-Ⅲ-1 視覺元素、色彩與構成要素的辨識與溝通。 視A-Ⅲ-1 藝術語彙、形式原理與視覺美感。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 | 1.比較物件在平面空間和立體空間的大小、位置差異。 2.了解藝術作品中運用透視法營造遠近空間效果。 3.應用近大遠小的方式呈現遠近距離感。 | 第四單元變換角度看世界 4-3透視的魔法 【活動三】透視的魔法 1.教師提問:「藝術家如何透過平面繪畫表現立體空間?」請學生觀察秀拉的〈大傑特島的星期日下午〉,比較近處的人物大小和遠處有什麼差別。 2.請學生用鉛筆畫出來,並找出遠處的地平線,這幾條線條接起來後,會發現交會在一個點,這個點即是「消失點」。 3.「如何透過地平線與消失點表現遠近距離?」掌握近大遠小的原則,練習將課本中的路燈、街道景象。 4.學習中外名畫中藝術家表現空間的方式,並加入現今生活的元素、自己的創意,彩繪一幅具有透視空間感了畫作。 | 1 | 電子教科書 圖畫紙 鉛筆 橡皮擦 彩繪用具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十一週 | 11/04-11/08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 5-3掌中戲真有趣 | 3-Ⅲ-1 能參與、記錄各類藝術活動,進而覺察在地及全球藝術文化。 3-Ⅲ-5 能透過藝術創作或展演覺察議題,表現人文關懷。 | 表A-Ⅲ-3 創作類別、形式、內容、技巧和元素的組合。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設計並製作布袋戲偶。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5-3掌中戲真有趣 【活動四】屬於我們的布袋戲 1.分組編劇。 2.3∼4人一組,各組討論要如何運用戲偶之間的動作及對話,將故事內容「演」出來,並將編好的故事臺詞都記錄下來成為劇本,故事中每一位學生都要分 配到角色。 3.讓學生欣賞不同造型的布袋戲偶,請學生畫下自己想要的布袋戲偶設計圖,包含服裝道具。 | 1 | 電子教科書 簡易布袋戲偶成品 剪刀 白膠或保麗龍膠 鉛筆 簽字筆 不織布 養樂多罐 西卡紙 裝飾材料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十二週 | 11/11-11/15 | 第二單元聲音共和國 | 2-2慶讚生活 | 2-Ⅲ-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分享美感經驗。 2-Ⅲ-2 能發現藝術作品中的構成要素與形式原理,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2-Ⅲ-4 能探索樂曲創作背景與生活的關聯,並表達自我觀點,以體認音樂的藝術價值。 2-Ⅲ-5 能表達對生活物件及藝術作品的看法,並欣賞不同的藝術與文化。 2-Ⅲ-7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3-Ⅲ-3 能應用各種媒體蒐集藝文資訊與展演內容。 | 音A-Ⅲ-1 器樂曲與聲樂曲,如:各國民謠、本土與傳統音樂、古典與流行音樂等,以及樂曲之作曲家、演奏者、傳統藝師與創作背景。 音E-Ⅲ-2 樂器的分類、基礎演奏技巧,以及獨奏、齊奏與合奏等演奏形式。 音P-Ⅲ-1 音樂相關藝文活動。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音樂 1.欣賞〈水上音樂〉。 2.認識音樂家韓德爾。 | 第二單元聲音共和國 2-2慶讚生活 【活動一】欣賞〈水上音樂〉 1.教師播放〈水上音樂〉,說明此曲的創作動機。 2.教師說明整個曲目由二十幾個小樂章組成,但目前聽到的水上音樂已經過多次改編,與韓德爾當初寫曲的風貌不太相同。 3.教師播放樂曲,請學生聆聽並辨別演奏的樂器音色,或請學生分享感受到音樂的畫面。 | 1 | 電子教科書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多元文化】 多E6 了解各文化間的多樣性與差異性。 | |
第十二週 | 11/11-11/15 | 第四單元變換角度看世界 | 4-4跟著藝術家去旅行 | 2-Ⅲ-2 能發現藝術作品中的構成要素與形式原理,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2-Ⅲ-5 能表達對生活物件及藝術作品的看法,並欣賞不同的藝術與文化。 2-Ⅲ-7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3-Ⅲ-1 能參與、記錄各類藝術活動,進而覺察在地及全球藝術文化。 | 視E-Ⅲ-1 視覺元素、色彩與構成要素的辨識與溝通。 視E-Ⅲ-2 多元的媒材技法與創作表現類型。 視A-Ⅲ-1 藝術語彙、形式原理與視覺美感。 視A-Ⅲ-2 生活物品、藝術作品與流行文化的特質。 視P-Ⅲ-2 生活設計、公共藝術、環境藝術。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視覺 1.賞析藝術家對於景物立體空間的描繪。 | 第四單元變換角度看世界 4-4跟著藝術家去旅行 【活動四】跟著藝術家去旅行 1.教師請學生觀察校園中的一排樹,引導學生發現第一棵樹會遮住第二棵,越後面的樹越遠越看不清楚,感覺越變越小棵。 2.教師提問:「藝術家如何透過透視的構圖形式,描繪家鄉的場景?」教師引導欣賞近景、中景、遠景的景物、色彩有哪些特色? 3.歸結運用多元透視構圖形式可以在平面的繪畫中表現立體的空間距離。 | 1 | 電子教科書 鉛筆 橡皮擦 剪刀 美工刀 黑色簽字筆 書面紙 卡紙 彩繪用具 黏貼工具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戶外教育】 戶E2 豐富自身與環境的互動經驗,培養對生活環境的覺知與敏感,體驗與珍惜環境的好。 | |
第十二週 | 11/11-11/15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 5-3掌中戲真有趣 | 3-Ⅲ-1 能參與、記錄各類藝術活動,進而覺察在地及全球藝術文化。 3-Ⅲ-5 能透過藝術創作或展演覺察議題,表現人文關懷。 | 表A-Ⅲ-3 創作類別、形式、內容、技巧和元素的組合。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表演 1.照角色的特性裝飾戲偶。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5-3掌中戲真有趣 【活動四】屬於我們的布袋戲 1.教師說明布袋戲偶及服裝製作方式,再將時間交給學生進行製作,教師從旁協助同學。 2.自製簡易布袋戲偶。 3.詢問學生是否有需要協助的地方,統整大家共同的疑問,提供協助方法。 | 1 | 電子教科書 簡易布袋戲偶成品 剪刀 白膠或保麗龍膠 鉛筆 簽字筆 不織布 養樂多罐 西卡紙 裝飾材料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十三週 | 11/18-11/22 | 第二單元聲音共和國 | 2-2慶讚生活 | 1-Ⅲ-1 能透過聽唱、聽奏及讀譜,進行歌唱及演奏,以表達情感。 2-Ⅲ-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分享美感經驗。 2-Ⅲ-4 能探索樂曲創作背景與生活的關聯,並表達自我觀點,以體認音樂的藝術價值。 | 音A-Ⅲ-1 器樂曲與聲樂曲,如:各國民謠、本土與傳統音樂、古典與流行音樂等,以及樂曲之作曲家、演奏者、傳統藝師與創作背景。 音E-Ⅲ-1 多元形式歌曲,如:輪唱、合唱等。基礎歌唱技巧,如:呼吸、共鳴等。 音P-Ⅲ-1 音樂相關藝文活動。 音P-Ⅲ-2 音樂與群體活動。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演唱歌曲〈普世歡騰〉。 2.認識二部合唱。 3.認識音程。 | 第二單元聲音共和國 2-2慶讚生活 【活動二】習唱〈普世歡騰〉 1.聆聽〈普世歡騰〉,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曲調與速度,再習唱全曲。 2.教師提問:「為什麼樂譜中有兩種不同顏色的音符?」讓學生討論回答。 3.認識音程。 4.音程遊戲:請8位學生出列並蹲下,分別代表中央Do到第三間Do。教師任意唱出其中兩音,代表這兩音的學生立即站起,全班說出是幾度音程。 | 1 | 電子教科書 筆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十三週 | 11/18-11/22 | 第四單元變換角度看世界 | 4-4跟著藝術家去旅行 | 2-Ⅲ-2 能發現藝術作品中的構成要素與形式原理,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2-Ⅲ-5 能表達對生活物件及藝術作品的看法,並欣賞不同的藝術與文化。 2-Ⅲ-7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3-Ⅲ-1 能參與、記錄各類藝術活動,進而覺察在地及全球藝術文化。 | 視E-Ⅲ-2 多元的媒材技法與創作表現類型。 視A-Ⅲ-1 藝術語彙、形式原理與視覺美感。 視A-Ⅲ-2 生活物品、藝術作品與流行文化的特質。 視P-Ⅲ-2 生活設計、公共藝術、環境藝術。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了解「透視」在風景畫中的運用。 2.運用隧道書的製作展現有空間深度的家鄉景色。 | 第四單元變換角度看世界 4-4跟著藝術家去旅行 【活動四】跟著藝術家去旅行 1.教師引導學生透過家鄉圖片,從近處到遠處依序分析家鄉的景物在畫面的相對位置與距離。 2.製作隧道書。 3.與同學交換作品欣賞並交流看法。 4.教師歸結:運用透視法,將景物分成前、中、後三個層次,在平面的繪畫中表現立體的空間距離。 | 1 | 電子教科書 鉛筆 橡皮擦 剪刀 美工刀 黑色簽字筆 書面紙 卡紙 彩繪用具 黏貼工具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戶外教育】 戶E2 豐富自身與環境的互動經驗,培養對生活環境的覺知與敏感,體驗與珍惜環境的好。 | |
第十三週 | 11/18-11/22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 5-3掌中戲真有趣 | 1-Ⅲ-7 能構思表演的創作主題與內容。 2-Ⅲ-3 能反思與回應表演和生活的關係。 2-Ⅲ-7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3-Ⅲ-4 能與他人合作規劃藝術創作或展演,並扼要說明其中的美感。 | 表E-Ⅲ-2 主題動作編創、故事表演。 表A-Ⅲ-3 創作類別、形式、內容、技巧和元素的組合。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能操作布袋戲偶的基本動作。 2.了解操偶技巧與注意事項。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5-3掌中戲真有趣 【活動五】布袋戲操偶的基本動作 1.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布袋戲偶基本操作動作。 2.教師指導學生伸出慣用手,也就是操作布袋戲習慣的手。 3.練習食指往前往後移動,也就是練習操控戲偶的頭。 4.教師可以從講話、走路、兩個偶對談、追逐,個人、小組或全班同時練習,必要時可以配上音樂進行。 | 1 | 電子教科書 布袋戲偶 簡易布袋戲偶成品 紙筆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十四週 | 11/25-11/29 | 第二單元聲音共和國、 | 2-2慶讚生 | 1-Ⅲ-1 能透過聽唱、聽奏及讀譜,進行歌唱及演奏,以表達情感。 2-Ⅲ-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分享美感經驗。 2-Ⅲ-4 能探索樂曲創作背景與生活的關聯,並表達自我觀點,以體認音樂的藝術價值。 3-Ⅲ-1 能參與、記錄各類藝術活動,進而覺察在地及全球藝術文化。 | 音A-Ⅲ-1 器樂曲與聲樂曲,如:各國民謠、本土與傳統音樂、古典與流行音樂等,以及樂曲之作曲家、演奏者、傳統藝師與創作背景。 音E-Ⅲ-1 多元形式歌曲,如:輪唱、合唱等。基礎歌唱技巧,如:呼吸、共鳴等。 音P-Ⅲ-1 音樂相關藝文活動。 音P-Ⅲ-2 音樂與群體活動。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演唱歌曲〈廟會〉。 2.認識十六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組合節奏。 | 第二單元聲音共和國 2-2慶讚生活 【活動三】習唱〈廟會〉 1.複習附點四分音符與附點八分音符。 2.教師以樂句為單位,範唱〈廟會〉音名旋律,學生跟著模仿習唱。 3.提醒學生在附點四分音符的地方要確掌掌握一拍半的實際拍長。 4.每個人創作一小節的節奏與念詞,4個人湊成四小節為一個小組,各組上臺分享創作的作品。 | 1 | 電子教科書 筆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多元文化】 多E6 了解各文化間的多樣性與差異性。 | |
第十四週 | 11/25-11/29 | 第四單元變換角度看世界 | 4-5取景變化多 | 1-Ⅲ-2 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2-Ⅲ-2 能發現藝術作品中的構成要素與形式原理,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 視E-Ⅲ-1 視覺元素、色彩與構成要素的辨識與溝通。 視A-Ⅲ-1 藝術語彙、形式原理與視覺美感。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引導觀察不同「景別」所呈現的視覺效果。 2.分析「景別」的種類與使用時機。 | 第四單元變換角度看世界 4-5取景變化多 【活動五】取景變化多 1.教師提問:「手機在拍照時,畫面有幾條格線?那些格線是做什麼用的?」教師歸納學生的回答。 2.教師提問:「不同的『景別』給你的感受有什麼差異?」引導學生歸納原則。 3.各組發表交流觀察到的景別有何差異性,並分享自己的感受。 4.教師總結:了解幾種景別的種類與用途,往後在生活中拍照或畫圖時,可以善加運用,便能營造出不同的效果。 | 1 | 電子教科書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十四週 | 11/25-11/29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 5-3掌中戲真有趣 | 1-Ⅲ-7 能構思表演的創作主題與內容。 2-Ⅲ-3 能反思與回應表演和生活的關係。 2-Ⅲ-7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3-Ⅲ-1 能參與、記錄各類藝術活動,進而覺察在地及全球藝術文化。 3-Ⅲ-2 能了解藝術展演流程,並表現尊重、協調、溝通等能力。 3-Ⅲ-4 能與他人合作規劃藝術創作或展演,並扼要說明其中的美感。 | 表E-Ⅲ-2 主題動作編創、故事表演。 表A-Ⅲ-3 創作類別、形式、內容、技巧和元素的組合。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認識布袋戲舞臺布置及現場配樂。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5-3掌中戲真有趣 【活動六】練功與演出 1.教師先幫學生們安排教室的空間,利用桌子當作戲臺,讓各組排練之前編排好的內容。 2.在排練過程中,教師控制時間到各組檢視排練狀況,並給予建議及指導。 | 1 | 電子教科書 布置材料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十五週 | 12/02-12/06 | 第二單元聲音共和國、 | 2-3小小愛笛生 | 1-Ⅲ-1 能透過聽唱、聽奏及讀譜,進行歌唱及演奏,以表達情感。 1-Ⅲ-8 能嘗試不同創作形式,從事展演活動。音樂術語、唱名法等。記譜法,如:圖形譜、簡譜、五線譜等。 2-Ⅲ-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分享美感經驗。 | 音E-Ⅲ-1 多元形式歌曲,如:輪唱、合唱等。基礎歌唱技巧,如:呼吸、共鳴等。 音E-Ⅲ-2 樂器的分類、基礎演奏技巧,以及獨奏、齊奏與合奏等演奏形式。 音E-Ⅲ-3 音樂元素,如:曲調、調式等。 音E-Ⅲ-4 音樂符號與讀譜方式,如:音樂術語、唱名法等。記譜法,如:圖形譜、簡譜、五線譜等。 音A-Ⅲ-1 器樂曲與聲樂曲,如:各國民謠、本土與傳統音樂、古典與流行音樂等,以及樂曲之作曲家、演奏者、傳統藝師與創作背景。 音A-Ⅲ-2 相關音樂語彙,如曲調、調式等描述音樂元素之音樂術語,或相關之一般性用語。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複習降Si音的指法。 2.複習斷奏(staccato)與非圓滑奏(non legato)的運舌法。 3.習奏〈拉古卡拉加〉。 | 第二單元聲音共和國 2-3小小愛笛生 【活動一】習奏〈拉古卡拉加〉 1.發音與運舌練習。 2.複習斷奏(staccato)與非圓滑奏(non legato)。 3.完整演奏第一、二行的所有音符,並能根據斷奏和非圓滑奏的不同運舌記號正確演奏。 4.習奏〈拉古卡拉加〉。 | 1 | 電子教科書 高音直笛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 |
第十五週 | 12/02-12/06 | 第四單元變換角度看世界 | 4-6換場說故事 | 1-Ⅲ-3 能學習多元媒材與技法,表現創作主題。 | 視E-Ⅲ-2 多元的媒材技法與創作表現類型。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學會八格小書的摺法與剪裁。 | 第四單元變換角度看世界 4-6換場說故事 【活動六】換場說故事 1.教師示範八格小書的折法。 2.可先在其他紙上畫草圖,封面、封底的圖像盡可能有關連性,並做前後呼應。封面記得預留書名、作者的位置。 3.教師提問:「如何切換不同的場景,透過景別的變化描述一個故事」教師歸納學生的回答。 | 1 | 電子教科書 圖畫紙 黑色簽字筆 剪刀 彩繪用具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十五週 | 12/02-12/06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 5-3掌中戲真有趣 | 1-Ⅲ-7 能構思表演的創作主題與內容。 2-Ⅲ-3 能反思與回應表演和生活的關係。 2-Ⅲ-7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3-Ⅲ-1 能參與、記錄各類藝術活動,進而覺察在地及全球藝術文化。 3-Ⅲ-2 能了解藝術展演流程,並表現尊重、協調、溝通等能力。 3-Ⅲ-4 能與他人合作規劃藝術創作或展演,並扼要說明其中的美感。 | 表E-Ⅲ-2 主題動作編創、故事表演。 表A-Ⅲ-3 創作類別、形式、內容、技巧和元素的組合。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認識布袋戲舞臺布置及現場配樂。 2.欣賞布袋戲的演出。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5-3掌中戲真有趣 【活動六】練功與演出 1.教師先幫學生們安排教室的空間,利用桌子當作戲臺,讓各組排練之前編排好的內容。 2.在排練過程中,教師控制時間到各組檢視排練狀況,並給予建議及指導。 | 1 | 電子教科書 布置材料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十六週 | 12/09-12/13 | 第二單元聲音共和國 | 2-3小小愛笛生 | 1-Ⅲ-1 能透過聽唱、聽奏及讀譜,進行歌唱及演奏,以表達情感。 1-Ⅲ-8 能嘗試不同創作形式,從事展演活動。 2-Ⅲ-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分享美感經驗。 | 音E-Ⅲ-1 多元形式歌曲,如:輪唱、合唱等。基礎歌唱技巧,如:呼吸、共鳴等。 音E-Ⅲ-2 樂器的分類、基礎演奏技巧,以及獨奏、齊奏與合奏等演奏形式。 音E-Ⅲ-3 音樂元素,如:曲調、調式等。 音E-Ⅲ-4 音樂符號與讀譜方式,如:音樂術語、唱名法等。記譜法,如:圖形譜、簡譜、五線譜等。 音A-Ⅲ-1 器樂曲與聲樂曲,如:各國民謠、本土與傳統音樂、古典與流行音樂等,以及樂曲之作曲家、演奏者、傳統藝師與創作背景。 音A-Ⅲ-2 相關音樂語彙,如曲調、調式等描述音樂元素之音樂術語,或相關之一般性用語。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複習直笛的四種基本運舌法。 2.習奏〈新生王〉。 | 第二單元聲音共和國 2-3小小愛笛生 【活動二】練習運舌法並吹奏〈新生王〉 1.斷奏(staccato)的練習。 2.非圓滑奏(non legato)的練習。 3.圓滑奏(legato)與持續奏(portato)的練習。 4.習奏〈新生王〉。 | 1 | 電子教科書 高音直笛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紙筆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 |
第十六週 | 12/09-12/13 | 第四單元變換角度看世界 | 4-6換場說故事 | 1-Ⅲ-3 能學習多元媒材與技法,表現創作主題。 | 視E-Ⅲ-2 多元的媒材技法與創作表現類型。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 1.運用不同的景別創作一本八頁的故事書。 | 第四單元變換角度看世界 4-6換場說故事 【活動六】換場說故事 1.請學生逐頁切換不同的場景,透過景別的變化描述故事。以鉛筆畫好草圖後,即可著色讓圖畫書更具完整性與可讀性。 2.待完成作品後,辦理一場小型書展,供學生進行作品交流。 | 1 | 電子教科書 圖畫紙 黑色簽字筆 剪刀 彩繪用具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紙筆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十六週 | 12/09-12/13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 5-3掌中戲真有趣 | 1-Ⅲ-7 能構思表演的創作主題與內容。 2-Ⅲ-3 能反思與回應表演和生活的關係。 2-Ⅲ-7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3-Ⅲ-1 能參與、記錄各類藝術活動,進而覺察在地及全球藝術文化。 3-Ⅲ-2 能了解藝術展演流程,並表現尊重、協調、溝通等能力。 3-Ⅲ-4 能與他人合作規劃藝術創作或展演,並扼要說明其中的美感。 | 表E-Ⅲ-2 主題動作編創、故事表演。 表A-Ⅲ-3 創作類別、形式、內容、技巧和元素的組合。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欣賞布袋戲的演出。 | 第五單元手的魔法世界 5-3掌中戲真有趣 【活動六】練功與演出 1.分配組別順序,分組上臺呈現,其他同學在臺下欣賞演出。 2.教師帶領學生討論剛剛的演出心得與反饋。 | 1 | 電子教科書 布置材料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紙筆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第十七週 | 12/16-12/20 | 第六單元我們的故事 | 6-1用物品說故事 | 1-Ⅲ-2 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2-Ⅲ-5 能表達對生活物件及藝術作品的看法,並欣賞不同的藝術與文化。 | 視E-Ⅲ-1 視覺元素、色彩與構成要素的辨識與溝通。 視A-Ⅲ-2 生活物品、藝術作品與流行文化的特質。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A2 識設計思考,理解藝術實踐的意義。 藝-E-B3 善用多元感官,察覺感知藝術與生活的關聯,以豐富美感經驗。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介紹五感,引導分享相關人事物的感官記憶。 2.討論並連結記憶中的具體物件和生活中的舊經驗印象。 3.與同儕分享生活物件,並在描述感受的同時,探索回憶軌跡。 4.為生活物件述說故事和留下記錄。 | 第六單元我們的故事 6-1用物品說故事 【活動一】用物品說故事 1.讓學生從視覺之外的感官進行觀察。例如:紅包袋的香味,是除了視覺的色彩印記之外,多數人共有的感官記憶。 2.鼓勵學生分享感官的特別記憶:觀看、聆聽、嗅聞、觸摸、品嘗。 3.引導學生思考從物件的材質和外觀來追溯舊經驗中的記憶。 4.教師請學生討論:對物件有感覺、有記憶的原因有哪些? 【活動二】物件會說話 1.教師引導學生於生活物件的觀察與辨識活動中,細膩描述感受和感動,並在喚醒印象的過程中,鼓勵表達觀點和感想。 2.教師說明「田野調查」是原始資料的蒐集方法,透過現場觀察、採訪紀錄和實況整理,而取得的第一手資料,可引導學生詳實記錄或對家人進行採訪,記錄生活 物件中的小故事。 3.教師總結與歸納本節重點:在生活物件的觀察與分享活動中,描述感受和敘說故事,並進行記錄。 | 3 | 電子教科書 生活用品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 |
第十八週 | 12/23-12/27 | 第六單元我們的故事 | 6-1用物品說故事 6-2說個故事真有趣 | 1-Ⅲ-2 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1-Ⅲ-3 能學習多元媒材與技法,表現創作主題。 2-Ⅲ-2 能發現藝術作品中的構成要素與形式原理,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2-Ⅲ-7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3-Ⅲ-5 能透過藝術創作或展演覺察議題,表現人文關懷。 | 視E-Ⅲ-1 視覺元素、色彩與構成要素的辨識與溝通。 視E-Ⅲ-2 多元的媒材技法與創作表現類型。 視A-Ⅲ-1 藝術語彙、形式原理與視覺美感。 視P-Ⅲ-2 生活設計、公共藝術、環境藝術。 表A-Ⅲ-2 國內外表演藝術團體與代表人物。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A2 識設計思考,理解藝術實踐的意義。 藝-E-B3 善用多元感官,察覺感知藝術與生活的關聯,以豐富美感經驗。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擷取物件的紋樣,簡化為視覺元素。 2.練習反覆、排列的搭配組合。 3.設計紋樣應用於生活用品。 4.學生生活小物創作欣賞。 5.認識相聲藝術與相聲瓦舍。 6.欣賞相聲片段。 | 第六單元我們的故事 6-1用物品說故事 6-2說個故事真有趣 【活動三】紋樣設計師 1.教師提問:「找一找,你的物品有哪些形狀、線條或是質感?」。 2.教師介紹美的原理原則,以點與圓的大小呈現「對比」,將點或圓的不同重複方式呈現「反覆」、「漸層」及「對稱」。 3.請學生互相討論並共同進行發想紋路排列的組合方式。 【活動四】紋東西 1.請學生利用卡紙、剪刀、彩繪工具、色紙,進行生活用品設計。 2.想一想你設計這個物品背後有蘊含著什麼樣的小故事呢?試著寫下來。 3.教師介紹臺灣設計的生活用品實例。 【活動一】認識相聲 1.介紹相聲。 2.教師介紹相聲中的「說、學、逗、唱」。 3.欣賞相聲演出片段影片。 4.分享與討論:透過問答引導學生說出對演出影片的想法,和今天學到哪些關於相聲的知識。 | 3 | 電子教科書 生活用品 課本附件 鉛筆或原子筆 彩繪用具 圖畫紙 卡紙 剪刀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 |
第十九週 | 12/30-1/03 | 第六單元我們的故事 | 6-2說個故事真有趣 | 1-Ⅲ-7 能構思表演的創作主題與內容。 2-Ⅲ-3 能反思與回應表演和生活的關係。 2-Ⅲ-7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3-Ⅲ-4 能與他人合作規劃藝術創作或展演,並扼要說明其中的美感。 | 表E-Ⅲ-1 聲音與肢體表達、戲劇元素(主旨、情節、對話、人物、音韻、景觀)與動作元素(身體部位、動作/舞步、空間、動力/時間與關係)之運用。 表E-Ⅲ-2 主題動作編創、故事表演。 表P-Ⅲ-3 展演訊息、評論、影音資料。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A2 識設計思考,理解藝術實踐的意義。 藝-E-B3 善用多元感官,察覺感知藝術與生活的關聯,以豐富美感經驗。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了解故事的基本構成要素。 2.能將自己所編的故事改寫為故事大綱。 | 第六單元我們的故事 6-2說個故事真有趣 【活動二】故事大融合 1.人、事、時、地、物遊戲:教師先引導同學討論一個故事有哪些要素再進行活動。 2.教師提問:「故事會包含哪些要素?」教師引導學生,寫一個真實發生在自己或周遭有趣好玩的故事,將每個故事中的人、事、時、地、物都列出來。 3.同一組的學生將所有的人、事、時、地、物合起來變成一個故事,並且寫下來,再運用相聲中的說、學、逗、唱將故事呈現出來。 4.各組練習,教師到各組給予指導及建議。 5.各組組織分工清單,並按照清單準備呈現故事所需道具服裝。 6.教師提問:「編故事時困難的地方在哪裡?為什麼?呈現故事的方式有哪些?呈現故事的趣味點時有什麼方法?」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並分享。 | 3 | 電子教科書 五個桶子或盒子 紙筆 呈現所需用品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 |
第廿週 | 1/06-1/10 | 第六單元我們的故事 | 6-2說個故事真有趣 6-3音樂裡的故事 | 1-Ⅲ-1 能透過聽唱、聽奏及讀譜,進行歌唱及演奏,以表達情感。 1-Ⅲ-7 能構思表演的創作主題與內容。 2-Ⅲ-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分享美感經驗。 2-Ⅲ-3 能反思與回應表演和生活的關係。 2-Ⅲ-7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3-Ⅲ-4 能與他人合作規劃藝術創作或展演,並扼要說明其中的美感。 3-Ⅲ-5 能透過藝術創作或展演覺察議題,表現人文關懷。 | 表E-Ⅲ-1 聲音與肢體表達、戲劇元素(主旨、情節、對話、人物、音韻、景觀)與動作元素(身體部位、動作/舞步、空間、動力/時間與關係)之運用。 表E-Ⅲ-2 主題動作編創、故事表演。 表P-Ⅲ-3 展演訊息、評論、影音資料。 音E-Ⅲ-4 音樂符號與讀譜方式,如:音樂術語、唱名法等。記譜法,如:圖形譜、簡譜、五線譜等。 音A-Ⅲ-1 器樂曲與聲樂曲,如:各國民謠、本土與傳統音樂、古典與流行音樂等,以及樂曲之作曲家、演奏者、傳統藝師與創作背景。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A2 識設計思考,理解藝術實踐的意義。 藝-E-B3 善用多元感官,察覺感知藝術與生活的關聯,以豐富美感經驗。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規畫並討論完成分工表。 2.能夠從故事大綱發想並演出。 3.演唱歌曲〈往事難忘〉。 4.認識二分休止符。 | 第六單元我們的故事 6-2說個故事真有趣 6-3音樂裡的故事 【活動三】讀劇會 1.教師提醒一個故事要有一個主題。(例如:誠實、守時、勇敢、說謊的後果) 2.故事的內容大致分為開始、經過、結尾。 3.故事的內容:發生問題,然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4.故事內容長度以3~5分鐘為宜。 5.依據故事內容,進行排演。 6.正式表演。 7.說說看哪一組的表演令你印象最深刻?為什麼? 【活動一】習唱〈往事難忘〉 1.聆聽老師範唱〈往事難忘〉,再次範唱時讓學生用「ㄣ」的鼻音跟唱。 2.複習F大調與44拍子。 3.認識二分休止符。 4.運用節奏樂器或行動載具進行挑戰,拍念即興創作的節奏,聆聽節奏是否正確。 | 3 | 電子教科書 木魚或手鼓 筆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紙筆評量 | 【人權教育】 人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 |
第廿一週 | 1/13-1/17 | 第六單元我們的故事 | 6-3音樂裡的故事 | 1-Ⅲ-1 能透過聽唱、聽奏及讀譜,進行歌唱及演奏,以表達情感。 2-Ⅲ-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分享美感經驗。 3-Ⅲ-5 能透過藝術創作或展演覺察議題,表現人文關懷。 | 音E-Ⅲ-1 多元形式歌曲,如:輪唱、合唱等。基礎歌唱技巧,如:呼吸、共鳴等。 音E-Ⅲ-4 音樂符號與讀譜方式,如:音樂術語、唱名法等。記譜法,如:圖形譜、簡譜、五線譜等。 音A-Ⅲ-1 器樂曲與聲樂曲,如:各國民謠、本土與傳統音樂、古典與流行音樂等,以及樂曲之作曲家、演奏者、傳統藝師與創作背景。 音P-Ⅲ-2 音樂與群體活動。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A2 識設計思考,理解藝術實踐的意義。 藝-E-B3 善用多元感官,察覺感知藝術與生活的關聯,以豐富美感經驗。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演唱歌曲〈可貴的友情〉。 2.複習二部合唱與附點二分音符。 3.欣賞穆梭斯基〈展覽會之畫〉中的〈漫步〉、〈牛車〉、〈雛雞之舞〉。 | 第六單元我們的故事 6-3音樂裡的故事 【活動二】習唱〈可貴的友情〉 1.教師播放〈可貴的友情〉,學生聆聽,並提問:「〈可貴的友情〉讓你聯想起日常生活中哪些印象深刻的故事呢?」 2.學生聆聽後說出歌曲的內容。 3.全班分為二部,分別熟唱第三行曲譜的一、二部曲調。 4.引導學生依中板的速度、曲譜標示的力度記號、歌詞的情境來詮釋歌曲。 5.分組表演:分組表演二部合唱。 【活動三】欣賞〈展覽會之畫〉 1.教師提問:「說說自己聽過哪些樂曲是用音樂來說故事的呢?」 2.教師介紹作曲家穆梭斯基生平。 3.播放〈漫步〉,讓學生想像並以肢體表演的方式,表現在展覽會場中漫步欣賞畫作的情景。 4.一起聆聽主題曲調,可以繼續往後聽聽,聽1~2段其他變奏的〈漫步〉,並請學生發表是否有聽出〈漫步〉曲調。 5.聆聽欣賞〈牛車〉、〈雛雞之舞〉。 6.教師請學生發表聆聽後的感受,並和同學分享。 | 3 | 電子教科書 |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多元文化】 多E6 了解各文化間的多樣性與差異性。 | |
第廿二週 | 1/20-1/24 | 休業式 | 休業式 | 休業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