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105 學年度第二學期堵南國民小學五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計畫表
課程架構圖:
課程理念:
以人、自然、社會、文化的互動為主題,統合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的學習內容,希望帶領學生留意觀察生活情境,以藝術的途徑表達自己的感受,並且加深對文化的理解與關懷。
先備經驗或知識簡述:
1.歌曲聽唱,並配合節奏進行身體律動。
2.線畫技法。
3.水彩技法。
4.肢體律動。
課程目標:
1.欣賞管弦樂曲中的故事及角色與樂器的配對。
2.認識管弦樂團及樂器的分類。
3.演唱東西方歌曲,感受不同的風格,探索詮釋與表現的方法。
4.演唱福佬、客家與原住民歌曲,感受本土歌謠之美。
5.欣賞與演唱各族群民歌,探索民歌與人們生活文化的關係。
6.認識自然民歌與創作民歌。
7.了解東西方文字的演變。
8.認識文字藝術造形的千變萬化。
9.創作具個人風格之文字設計。
10.能留心生活環境周遭的景物空間。
11.能欣賞藝術裡的空間,並能理解藝術家創作空間的方式。
12.探討東、西方不同風格的建築,欣賞建築中的空間及建築家的創意。
13.認識一點透視、兩點透視,運用基本透視圖法設計建築物外觀與室內空間。
14.透過建築物模型和設計圖,學習建築設計及延伸創作。
15.利用冰棒棍和現成物創作出理想的建築或夢想的樂園。
16.了解慶典的文化與藝術內涵。
17.欣賞與展現廟會的特殊人物、活動與現象。
18.表現對自然的感覺與印象。
19.培養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20.愛護自然環境,感受自然之美。
五、教學策略建議:
引導學生主動接近藝術,建立對藝術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上著重引導學生多方蒐集資訊,建立自己的藝術檔案。也希望藉此擴充學生的美感經驗,提高藝術欣賞的能力。
六、參考資料:
1.直笛樂園第一冊文:黃世雄宏宇出版社民國八十六年
2.親子名曲欣賞文:邵義強祥一出版社民國八十六年
3.臺灣原住民音樂之美文:吳榮順漢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民國八十八年
4.水彩技法文:楊恩生藝風堂出版社民國八十八年
5.世界美術全集11文:楊涵編光復書局民國七十七年
6.圖騰藝術史文:岑家梧地景出版社民國八十五年
7.小小紙藝家4文:張輝明三采文化民國八十八年
8.童畫藝術系列24文:王蘭編糖果樹文化民國八十九年
9.戲劇與行為表現力文:胡寶林遠流出版社民國八十八年
10.我的看舞隨身書文:李立亨天下文化書坊民國八十九年
11.學習鄉土藝術活動文:何政廣東華書局民國八十八年
七、課程計畫:
學習總目標:
1.欣賞管弦樂曲中的故事及角色與樂器的配對。
2.認識管弦樂團及樂器的分類。
3.演唱東西方歌曲,感受不同的風格,探索詮釋與表現的方法。
4.演唱福佬、客家與原住民歌曲,感受本土歌謠之美。
5.欣賞與演唱各族群民歌,探索民歌與人們生活文化的關係。
6.認識自然民歌與創作民歌。
7.了解東西方文字的演變。
8.認識文字藝術造形的千變萬化。
9.創作具個人風格之文字設計。
10.能留心生活環境周遭的景物空間。
11.能欣賞藝術裡的空間,並能理解藝術家創作空間的方式。
12.探討東、西方不同風格的建築,欣賞建築中的空間及建築家的創意。
13.認識一點透視、兩點透視,運用基本透視圖法設計建築物外觀與室內空間。
14.透過建築物模型和設計圖,學習建築設計及延伸創作。
15.利用冰棒棍和現成物創作出理想的建築或夢想的樂園。
16.了解慶典的文化與藝術內涵。
17.欣賞與展現廟會的特殊人物、活動與現象。
18.表現對自然的感覺與印象。
19.培養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20.愛護自然環境,感受自然之美。
起訖週次 | 起訖日期 | 主題 | 單元名稱 | 對應能力指標 | 教學目標 | 教學活動重點 | 教學節數 | 教學 資源 | 評量 方式 | 重大 議題 | 十大基本能力 |
一 | 2/13 | 管弦樂說故事 | 彼得與狼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 ●欣賞管弦樂曲《彼得與狼》。 | 音樂 【活動一】欣賞管弦樂曲《彼得與狼》 1.說明《彼得與狼》的故事與作曲背景。 2.播放由管弦樂團演奏的《彼得與狼》教學影片,學生安靜聆賞音樂及旁白解說。 3.全班分七組,分別代表彼得、小鳥、鴨子、貓、大野狼、爺爺、獵人與槍聲等七種角色。教師用鋼琴彈奏(或播放各種角色的主題音樂),學生聽辨樂器的音色,模仿角色的動作回應。 | 1 | 1.教學CD 2.教學DVD | 1.觀察 2.學生互評 3.互相討論 | 【環境教育】 1-3-1能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一 | 2/13 | 有趣的字 | 文字大觀園 | 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 ‧東西方文字賞析。 | 視覺 【活動一】東西方文字介紹與賞析 1.語言與文字的產生是為了交流思想、傳遞信息。但是,語言一瞬即逝,既不能保存,也無法傳遞到較遠的地方,而且,人的大腦記憶容量有限。於是,以前的人發明了原始的記事方法-「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 2.介紹西方文字的產生。 3.東方文字賞析。 | 1 | 1.東西方文字圖片 | 1.問答 2.教師觀察 3.應用觀察 | 【家政教育】 3-3-3從事與欣賞美化生活的藝術造型活動。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一 | 2/13 | 熱鬧的慶典 | 慶典嘉年華 |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3-3-11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 3-3-12運用科技及各種方式蒐集、分類不同之藝文資訊,並養成習慣。 【休業式】 | 1.了解慶典的類型與意義。 2.認識世界各國具文化特色的慶典活動。 | 表演 【活動一】慶典嘉年華 1.請學生們以分組競賽的方式寫下知道的慶典,歸納出慶典的定義,並補充說明世界各國的慶典。 2.腦力激盪:請學生們想想,曾經看過、聽過或參加哪些慶典?將全班分成兩組,並將黑板分成左右兩區,請兩組學生分別上臺,在三分鐘的時間內寫下知道的慶典名稱。教師檢查每組列出的各種慶典,將不屬於慶典的活動刪去後,計算成績,寫出較多慶典名稱的一組獲勝。 | 1 | 1.各國節慶資料 | 1.觀察 2.學生互評 3.互相討論 | 【人權教育】 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資訊教育】 4-3-2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及檔案傳輸等。 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二 | 2/20 | 管弦樂說故事 | 彼得與狼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 1.認識管弦樂團。 2.了解管弦樂團的組成。 3.分辨《彼得與狼》中的樂器該屬於四大類哪一類。 | 音樂 【活動二】認識管弦樂團1.介紹《彼得與狼》各角色所代表的樂器:⑴弦樂四重奏:彼得。⑵長笛:小鳥。⑶雙簧管:鴨子。⑷單簧管低音區的斷奏:貓。⑸低音管:爺爺。⑹三支法國號:大野狼。⑺定音鼓和大鼓:獵人槍枝的射擊聲。 2認識管弦樂團。由管樂器、弦樂器、擊樂器組成之樂團,稱之為「管弦樂團」,或「交響樂團」。其中管樂器又分成「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兩類。 | 1 | 1.教學CD 2.教學DVD | 1.觀察 2.學生互評 3.互相討論 | 【環境教育】 1-3-1能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二 | 2/20 | 有趣的字 | 文字大觀園 | 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 ‧認識中國書法之美。 | 視覺 【活動二】中國書法藝術介紹與賞析 1.漢字源於圖畫,由原始的圖畫演變而成。其似畫非畫,似字非字,我們稱為圖畫文字。圖畫文字經過了三千多年的逐漸演變,由象形文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至現在的電腦字體。 2.中國文字各個時期演進發展出各種不同的字體,經由書法藝術的表現形成中國文字造形的獨特風格。 | 1 | 1.各種書法作品圖片 | 1.問答 2.教師觀察 3.應用觀察 | 【家政教育】 3-3-3從事與欣賞美化生活的藝術造型活動。 | |
二 | 2/20 | 熱鬧的慶典 | 慶典嘉年華 |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3-3-11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 3-3-12運用科技及各種方式蒐集、分類不同之藝文資訊,並養成習慣。 | 1.了解資料蒐集的方法。 2.了解各國慶典的文化意涵及其慶祝方式。 | 表演 【活動二】蒐集慶典資料 1.將學生分成約6~8人一組。 2.教師準備各國節慶名稱的籤條,例如:賽夏族矮靈祭、義大利威尼斯面具節、美國復活節、美國聖誕節、泰國潑水節、泰國水燈節、德國啤酒節、中國中元節、日本女兒節等。每組抽出一個慶典,並不要跟其他組分享自己抽到的內容。 3.下次上課,把抽到的節慶,利用5∼10分鐘介紹給班上同學。 | 1 | 1.鈴鼓 2.音樂CD | 1.觀察 2.學生互評 3.互相討論 | 【人權教育】 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資訊教育】 4-3-2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及檔案傳輸等。 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三 | 2/27 | 管弦樂說故事 | 彼得與狼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 1.演唱〈歡樂歌〉。 | 音樂 【活動三】習唱〈歡樂歌〉 1.帶領學生拍念歌曲最後兩小節歌詞,指譜安靜聆聽。 2.發聲練習 3.討論歌曲調號、拍號、節奏型,找出曲調、節奏相似的樂句。 4.拍念節奏:隨歌曲拍念節奏。 5.習唱歌詞:全班隨琴聲習唱歌詞,或師生輪流以兩小節逐句對唱的方式,反覆練習。 | 1 | 1.教學CD 2.教學DVD | 1.觀察 2.學生互評 3.互相討論 | 【環境教育】 1-3-1能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三 | 2/27 | 有趣的字 | 文字大觀園 | 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 1.認識現代的文字藝術風貌。 2.認識書法家李錫奇。 | 視覺 【活動三】現代的文字藝術 1.提問:「你看到了哪些藝術的形式?它們的內容表達的是什麼?」 2.引導學生回答,針對有到見解的學生給予鼓勵,引發其他學生發表欲望。 3.李錫奇介紹:「大書法」系列是李錫奇創作生涯中,最為典雅、精緻、也是最富文學氣質的一段時間。李錫奇創作時先捨去字義,只取字形的形態,之後甚至連字形也捨棄,只留下「字」的筆意與氣勢。 | 1 | 1.視覺教學DVD | 1.問答 2.教師觀察 3.應用觀察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 |
三 | 2/27 | 熱鬧的慶典 | 慶典嘉年華 |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3-3-11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 3-3-12運用科技及各種方式蒐集、分類不同之藝文資訊,並養成習慣。 | ‧了解小組報告的模式。 | 表演 【活動三】ShowTime 1.請各組利用討論的報告內容、資料蒐集方式、呈現方法等,把抽到的節慶,利用5∼10分鐘介紹給班上同學。 2.請同學們給予回饋,報告內容是否清楚?呈現方式是否令人印象深刻?你對哪個部分最有興趣?又哪裡需要改進? 3.教師對於報告內容可以酌量補充說明,對報告方式也可給予意見。 | 1 | 1.鈴鼓 2.音樂CD | 1.觀察 2.學生互評 3.互相討論 | 【人權教育】 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資訊教育】 4-3-2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及檔案傳輸等。 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四 | 3/06 | 管弦樂說故事 | 彼得與狼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 1.認識漸強、漸弱力度記號,並詮釋歌曲。 | 音樂 【活動三】習唱〈歡樂歌〉 1.認識漸強、漸弱記號。 2.感受強弱:反覆聆聽歌曲第一、二樂句,引導學生注意曲調的強弱變化。 3.認識漸強漸弱符號:學生查看歌曲第一、二樂句譜例上方的新符號。 4.引導學生依照歌曲的漸強漸弱記號及力度記號來表現歌曲,並以愉快的心情唱出歌詞的意境。 | 1 | 1.教學CD 2.教學DVD | 1.學生互評 2.教師評量 |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 |
四 | 3/06 | 有趣的字 | 文字大觀園 | 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 1.認識文字的各種應用。 2.學習處處留心身邊事物。 | 視覺 【活動四】生活中的文字應用 1.參閱課文與圖例。 2.介紹生活中的文字,讓學生觀察與體會到日常生活中有趣的設計。 3.介紹文字在平面設計的應用,進行創意思考與探討。 4.進行分組小活動,各組創意發想出一組獨特的創意文字符號,進行猜謎活動,然後各組公布答案,並發表設計理念,最後由同學互評,並請教師提供建議。 | 1 | 1.生活中文字應用的圖片 | 1.問答 2.教師觀察 3.應用觀察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
四 | 3/06 | 熱鬧的慶典 | 搖頭擺尾舞獅陣 |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3-3-11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 3-3-12運用科技及各種方式蒐集、分類不同之藝文資訊,並養成習慣。 | 1.了解陣頭的產生和宗教的相關性。 2.了解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關係。 | 表演 【活動一】影片欣賞與討論 1.民間宗教儀式中常見各種藝陣加入,其意義各有不同。藝陣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文陣」及「舞陣」。車鼓陣、歌仔戲、牛犁陣、番婆弄等屬於「文陣」;而獅陣、龍陣、高蹺陣、布馬陣、宋江陣、鬥牛陣、跳鼓陣、八家將、十二婆姐陣等屬於「武陣」。 2.為什麼會有民間陣頭的產生?這些陣頭的目的為何?在其他的宗教是不是也有相關的活動?你還看過哪些陣頭的表演? | 1 | 1.教學DVD | 1.觀察 2.學生互評 3.互相討論 | 【人權教育】 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五 | 3/13 | 管弦樂說故事 | 彼得與狼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1.習唱〈快樂的向前走〉。 2.認識22拍號 | 音樂 【活動四】習唱〈快樂的向前走〉 1.邊聆聽歌曲邊拍手或踏步,感覺二拍子律動。 2.進行二部合唱時,需仔細聆聽別人歌聲,調整自己音色。 3.認識22拍號:先複習24、34、44等拍號,再解釋22拍子意義。 4.習唱歌詞:全班隨琴聲分別習唱一、二部的歌詞,或師生輪流逐句對唱的方式,反覆練習。 | 1 | 1.教學CD 2.教學DVD | 1.學生互評 2.教師評量 | ||
五 | 3/13 | 有趣的字 | 文字藝術師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畫、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1.介紹文字繪形設計,並實際創作。 2.介紹文字設計的繪製工具。 | 視覺 【活動一】文字藝術師 1..書寫工具:分為硬筆與軟筆兩類;顏料:常使用廣告顏料、水彩、彩色墨水等。 2.硬筆書寫時,需注意要和紙面約呈45度角,建議先以鉛筆打稿再書寫。 2.平筆下筆時,要將筆毛壓到中鋒部分,是最好控制的運筆法。 3.毛筆書寫較無規範,可用傳統毛筆的握筆法使用筆尖書寫,也可用鉛筆握筆法使用筆肚書寫味。 | 1 | 1.視覺教學DVD | 1.問答 2.教師觀察 3.應用觀察 | ||
五 | 3/13 | 熱鬧的慶典 | 搖頭擺尾舞獅陣 |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3-3-11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 | ‧了解獅陣中舞獅的起源與種類。 | 表演 【活動二】介紹舞獅 ‧舞獅起源眾說不一,較為可靠的說法是:中國本身沒有獅子,到了漢朝時,才首次有少量真獅子從西域傳入,當時的人模仿其外貌、動作作戲,至三國時發展成舞獅;南北朝時,隨佛教興起而開始盛行。到了唐朝,舞獅是大型宮廷舞蹈表演的一種。當時的「太平樂」亦稱為「五方獅子舞」,出於天竺與獅子國等國。白居易的詩中描述獅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獅,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作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可見當時的舞獅跟今日我們所見的已十分相似。 | 1 | 1.教學DVD | 1.觀察 2.互相討論 | 【人權教育】 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六 | 3/20 | 管弦樂說故事 | 熱鬧的市集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1-3-4透過集體創作方式,完成與他人合作的藝術作品。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 1.習唱〈鳳陽花鼓〉。 2.認識三連音、八分休止符。 3.探索歌曲的表情與詮釋的方法。 | 音樂 【活動一】習唱〈鳳陽花鼓〉 1.師生共同討論歌曲的調號、拍號速度及節奏型。 2.隨琴聲習唱歌詞,並提示要順暢的換氣,輕快唱出〈鳳陽花鼓〉的曲趣。 3.隨歌曲以拍膝、拍手、拍手的動作,表現三拍子的律動。 4.與八分音符時值相同的休止符叫做八分休止符。 5.三連音在一拍中平均唱奏三個音。 | 1 | 1.教學CD 2.教學DVD | 1.學生互評 2.教師評量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
六 | 3/20 | 有趣的字 | 文字藝術師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畫、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1.學習各種文字設計的繪製方法。 2.在了解美術字知識和漢字結構的基礎上,練習書寫筆畫、筆順的方法。 | 視覺 【活動一】文字藝術師 文字設計可大約分成幾類: 1.筆畫變化:改變筆畫的粗細求得變化,或者改變筆畫的形狀求得變化。 2.字形變化:即改變字體的外形。 3.結構變化:將某些筆畫進行誇大、縮小、移位來求得新穎的效果。 4.文字圖像化:根據某些事物的實際形象來裝飾對應的字體。 5.立體:利用透視畫出字的三維空間感。 | 1 | 1.視覺教學DVD | 1.問答 2.教師觀察 3.應用觀察 | ||
六 | 3/20 | 熱鬧的慶典 | 搖頭擺尾舞獅陣 |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3-3-11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 | ‧了解獅陣中舞獅的起源與種類。 | 表演 【活動二】介紹舞獅 ‧中國的舞獅主要分南獅、北獅兩種: 1.北獅的造形酷似真獅,獅頭較為簡單,而獅身披金黃、橙、紅色毛。舞獅者的衣服、褲子、鞋都會披上毛, 2.南獅又稱醒獅,係源於廣東,原稱「瑞獅」,因廣東話的「瑞」與「睡」之音相似,方改稱為「醒獅」,且以廣東地區最流行,故一般人習慣稱之為「廣東獅」。 | 1 | 1.教學DVD | 1.觀察 2.互相討論 | 【人權教育】 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七 | 3/27 | 管弦樂說故事 | 熱鬧的市集 |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 1.欣賞管弦樂團演奏《波斯市場》。 2.能哼唱各段音樂的主題曲調,並表演音樂情境。 | 音樂 【活動二】音樂欣賞《波斯市場》 1.發表每段樂曲描繪的情境及感受。 2.全班分成四組,分別代表管弦樂團中的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敲擊樂器,教師播放《波斯市場》樂曲時,引導各組仔細聆聽,並在黑板上寫出屬於各組類別的樂器。 2.分五組,分別代表樂曲中駱駝商隊、乞丐、公主、魔術師與玩蛇者、酋長等六種角色,依各段樂曲、速度,輪流出列表演,表現樂曲的情境。 | 1 | 1.教學CD 2.教學DVD | 1.動態評量 2.學生互評 | 【環境教育】 1-3-1能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七 | 3/27 | 有趣的字 | 文字藝術師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畫、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1.學習美術字的基本書寫方法與美化方法。 2.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與表現力,提高學生學習美術字的興趣。 | 視覺 【活動二】動手做做看 1.美術文字設計作品主要進行的步驟(1)畫格子:拿到一張圖畫紙先規畫出要寫出的字數,按比例畫分位置。(2)布局:首先要了解字體的組織結構和基本筆畫的特點。根據每個字的組合結構,畫分各部分的比例,再用鉛筆將要表達的文字描繪出來。 2.教師引導學童參閱課文作品,並請學童發表對作品的感想。 | 1 | 1.視覺教學DVD 2.8開粉彩紙 | 1.問答 2.教師觀察 3.應用觀察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 |
七 | 3/27 | 熱鬧的慶典 | 搖頭擺尾舞獅陣 |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3-3-11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 | ‧了解舞獅表演的基本步法。 | 表演 【活動三】獅陣的步伐介紹 1.舞獅的步伐是在模仿獅子的神態、行進的方式,甚至是配合著打擊樂器,展現獅子動作。請同學想一想,這些基本步伐跟真正獅子的動作有什麼相似之處?又有什麼不同呢? 2.請有意願的同學試著做做看這些動作。 3.舞獅基本步伐教學。 | 1 | 1.教學DVD | 1.觀察 2.互相討論 | 【人權教育】 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八 | 4/03 | 管弦樂說故事 | 笛聲飛揚 |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直笛演奏《波斯市場》中〈乞丐的叫聲〉、〈美麗的公主〉兩段主題曲調。 | 音樂 【活動一】直笛演奏《波斯市場》 1.教師在黑板分別呈現《波斯市場》B、C兩段主題曲調的基本節奏型,並引導學生拍念。 2.全班分數組,輪流吹奏兩段曲調。 3.指導學生吹奏B段曲調,用有精神的進行曲速度演奏,C段曲調則用溫柔而圓滑的表情來吹奏,讓B、C二段曲調形成對比。 | 1 | 1.教學CD 2.教學DVD | 1.動態評量 2.學生互評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
八 | 4/03 | 有趣的字 | 文字藝術師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畫、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1.能發表並欣賞同學的作品。 2.認識文字設計在各種宣傳品上的重要性。 | 視覺 【活動二】動手做做看 1.教師說明文字的可讀性:文字的主要功能是在視覺傳達中,向大眾傳達作者的意圖和各種資訊,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考慮文字的整體訴求效果,給人以清晰的視覺印象。因此,設計中的文字應避免繁雜零亂,使人易認,易懂,切忌為了設計而設計。 2.討論並認識文字的組合:文字設計的成功與否,不僅在於字體自身的書寫,同時也在於其運用的排列組合是否得當。 | 1 | 1.視覺教學DVD 2.8開粉彩紙 | 1.問答 2.教師觀察 3.應用觀察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 |
八 | 4/03 | 熱鬧的慶典 | 搖頭擺尾舞獅陣 |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3-3-11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 | ‧介紹臺北慶和館醒獅團 | 表演 【活動四】介紹臺北慶和館醒獅團 ・臺北慶和館醒獅團成立於1977年,原名艋舺青山宮醒獅團,由創團人王斗吉先生與一群熱愛傳統技藝的前輩成立。在1990年由現任團長王永雄先生正式將該團更名為臺北慶和館醒獅團。醒獅團以「推展傳統鼓藝文化,提升傳統藝陣新風貌」以及「創新鼓藝表演型態,發揚臺灣文化揚國際」為宗旨,不但秉持傳統的舞獅與鼓藝,更結合著創新的風格,豐富演出內容。 | 1 | 1.教學DVD | 1.觀察 2.互相討論 | 【人權教育】 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九 | 4/10 | 我的家鄉我的歌 | 寶島風情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 ‧演唱閩南語民歌〈丟丟銅仔〉。 | 音樂 【活動一】習唱〈丟丟銅仔〉 1.引導學生指譜安靜聆聽,或隨歌曲輕擺肢體,感受二拍子的律動。 2.隨琴指譜視唱曲調,注意節奏和音程的準確反覆練習,注意換氣的地方。 3.習念歌詞:依歌曲節奏習念閩南語歌詞(注意咬字清晰及句尾押ㄡ、ㄞ、ㄛ韻的正確發音和收尾音)。 4.習唱歌詞:全班隨琴聲習唱歌詞,或輪流以一句對唱的方式,反覆練習。 | 1 | 1.教學CD 2.教學DVD | 1.動態評量 2.學生互評 3教師評量 | 【家政教育】 3-3-1認識臺灣多元族群的傳統與文化。 | |
九 | 4/10 | 奇幻空間 | 有趣的空間 | 2-3-6透過分析、描述、討論等方式,辨認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的特徵及要素。 2-3-7認識環境與生活的關係,反思環境對藝術表現的影響。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 1.觀察討論生活中各種不同的空間。 2.培養敏銳的觀察力,並體察人與空間的關係。 3.認識平視、仰視、俯視等不同視角形成的空間表現。 | 視覺 【活動一】生活中的空間 1.教師展示教學相關圖片或請學生觀察課本第48∼49頁中的圖例,先以大自然中獨特且有趣的空間為例,引導學生思考空間的特質與趣味性,例如:特殊的地理景觀、自然物的空間,接著再從人造物空間、建築的造形空間等,引導學生發現空間變化的奇妙。 2.空間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請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回想,自由發表生活中所看過的獨特空間。 | 1 | 1.課本圖片 | 1.問答 2.教師觀察 3.應用觀察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 |
九 | 4/10 | 熱鬧的慶典 | 搖頭擺尾舞獅陣 |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畫、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1.了解製作獅頭的方式。 2.能創意發想替代的材料與工具。 | 表演 【活動五】製作舞獅的創意發想 1.和全班同學討論,上周請同學帶來的材料,可以如何組合成一個獅頭。 2.將全班分成3∼4人一組,每組討論這組現有的材料如何組合成一個獅子? 3.教師提問:這些組合還有什麼可能性?例如:布塊可以當獅子的身體,或是妝飾鬃毛;紙蛋糕盤可以當耳朵也可以當眼睛。 | 1 | 1.鈴鼓 | 1.觀察 2.學生互評 3.互相討論 | 【人權教育】 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資訊教育】 4-3-2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及檔案傳輸等。 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十 | 4/17 | 我的家鄉我的歌 | 寶島風情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期中評量週】 | ‧配合歌曲即興伴奏。 | 音樂 【活動一】習唱〈丟丟銅仔〉 1.全班分數組,輪流模擬不同聲響或樂器,練習為〈丟丟銅仔〉歌曲頑固伴奏。 2.即興伴奏:引導學生依課文第23頁下方,選用不同的樂器或創作不同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3.分組表演 ⑴全班分數組,每一組自由分數人,輪流使用所選用的樂器或創作的節奏,為歌曲伴奏。⑵師生互評 | 1 | 1.教學CD 2.教學DVD | 1.動態評量 2.學生互評 3教師評量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
十 | 4/17 | 奇幻空間 | 有趣的空間 | 2-3-6透過分析、描述、討論等方式,辨認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的特徵及要素。 2-3-7認識環境與生活的關係,反思環境對藝術表現的影響。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期中評量週】 | 1.觀察討論生活中各種不同的空間。 2.培養敏銳的觀察力,並體察人與空間的關係。 3.認識平視、仰視、俯視等不同視角形成的空間表現。 | 視覺 【活動一】生活中的空間 1.引導學生了解視點不同所形成的視覺表現,引導學習運用不同視角的觀察來欣賞空間、探索空間的樂趣。 2.引導學生觀賞第51頁中的圖6,加深學生對透視的了解。 3.學生發表後,教師歸納說明,使學生更加了解以不同「角度」的觀察產生不同的「透視」圖像,同時導入景物深度、近大遠小等增強立體感之繪畫構圖的概念。 | 1 | 1.課本圖片 | 1.動態評量 2.學生互評 3教師評量 | ||
十 | 4/17 | 熱鬧的慶典 | 搖頭擺尾舞獅陣 |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畫、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期中評量週】 | 1.了解製作獅頭的方式。 2.能創意發想替代的材料與工具。 | 表演 【活動五】製作舞獅的創意發想 1.請各組利用時間將獅子做出來。提醒學生在頭的內部,請製作兩個把手,讓舞獅頭的同學方便操作。 2.製作流程(舉例說明)(1)以臉盆當獅的臉,測量臉型大小後,在彩色卡紙剪下獅臉。(2)利用各種材料製作五官,例如:不織布、保麗龍球、色紙等。(3)將毛線編織,作成獅鬃,黏在獅臉四周。4.將長條布或絲巾黏在獅頭上,當作獅身,完成了 | 1 | 1.鈴鼓 | 1.觀察 2.學生互評 3.互相討論 | 【人權教育】 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十一 | 4/24 | 我的家鄉我的歌 | 寶島風情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 1.演唱客家民歌〈撐船調〉。 2.認識臺灣民歌。 | 音樂 【活動二】習唱〈撐船調〉 1.引導學生指譜安靜聆聽,或隨歌曲輕擺肢體,感覺二拍子的律動。 2.視唱曲譜:引導學生隨琴指譜視唱曲調。 3.全班隨琴聲習唱歌詞,或師生輪流以一句對唱的方式,反覆練習。 4.依照適當的速度和力度表情記號演唱歌曲,以愉快的心情唱出歌詞的意境。 | 1 | 1.教學CD 2.教學DVD | 1.動態評量 2.學生互評 3教師評量 | 【家政教育】 3-3-1認識臺灣多元族群的傳統與文化。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十一 | 4/24 | 奇幻空間 | 換個角度看空間 | 2-3-6透過分析、描述、討論等方式,辨認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的特徵及要素。 2-3-7認識環境與生活的關係,反思環境對藝術表現的影響。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 1.能欣賞藝術裡的空間,並能理解藝術家創作空間的方式。 2.透過觀察、聯想,欣賞藝術作品的空間運用,提升藝術鑑賞能力。 3.培養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 | 視覺 【活動一】藝術裡的空間 1.透過藝術家運用「空間」創作的作品,使學生提升創意與視覺美感。 2.引導學生認識3D地景藝術的創作特色、創作方法及欣賞要點。 3.介紹《最後的晚餐》的聖經故事內容及達文西創作此畫的獨特之處,畫中運用嚴謹的透視和精密的計算,使空間格外平穩堅固,處處彰顯耶穌(中心位置)的重要性,其空間表現耐人尋味。 | 1 | 1.教學DVD | 1.動態評量 2.學生互評 3教師評量 | ||
十一 | 4/24 | 熱鬧的慶典 | 搖頭擺尾舞獅陣 |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畫、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1.能操作自製獅頭。 2.能設計動作並表演。 | 表演 【活動六】我的獅子 1.請各組寫下三種情緒或動作的籤。 2.將全班的籤放在桶中,每組抽出一個動作。 3.給各組兩分鐘練習時間,之後請各組派出一組人操作舞獅,表演出籤條上的動作,並請同學們猜猜看這是什麼意思。 4.第一次表演,教師可以指定不能發出聲音,只能有動作。 5.若依然猜不出來,則可以依序加入聲音、臺詞、其他角色等。 | 1 | 1.鈴鼓 | 1.觀察 2.學生互評 3.互相討論 | 【人權教育】 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資訊教育】 4-3-2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及檔案傳輸等。 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十二 | 5/01 | 我的家鄉我的歌 | 寶島風情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 ‧欣賞〈高山青〉。 | 音樂 【活動三】欣賞〈高山青〉及〈阿里山之歌變奏曲〉 1.〈高山青〉是臺灣家喻戶曉的歌曲,早年是第一部國語劇情電影「阿里山風雲」的主題曲。 2.引導學生隨音樂以踏足拍手,踏拍出強弱拍。 3.視唱曲譜:引導學生隨琴指譜視唱曲調,注意節奏和音程的準確,圓滑線的順暢,反覆練習。 | 1 | 1.教學CD 2.教學DVD | 1.動態評量 2.學生互評 3教師評量 | 【家政教育】 3-3-1認識臺灣多元族群的傳統與文化。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十二 | 5/01 | 奇幻空間 | 建築中的空間 | 2-3-6透過分析、描述、討論等方式,辨認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的特徵及要素。 2-3-7認識環境與生活的關係,反思環境對藝術表現的影響。 2-3-8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2-3-9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審美經驗與見解。 | 1.透過觀察、聯想,欣賞建築的美感。 2.認識各種不同建築的表現方式。 3.認識獨特建築的特色及其與環境的關係,啟發創意與生活美學。 4.了解建築師的創作構想及建築作品表現的形式、內容及意涵。 | 視覺 【活動一】建築中的空間 1.教師出示獨特的建築作品圖片,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2.比較課本第54頁圖1、2的建築作品中,你發現了什麼?帶給你什麼不一樣的感覺? 3.引導學生觀看課本第55頁的圖片, 介紹建築師貝聿銘及其代表作品,教師提問:「貝聿銘的建築有什麼特色?帶給你什麼樣的感覺?建築師想要傳達的理念是什麼?」 | 1 | 1.教學DVD | 1.動態評量 2.學生互評 3教師評量 | 【環境教育】 2-3-1了解基本生態原則,以及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十二 | 5/01 | 熱鬧的慶典 | 搖頭擺尾舞獅陣 |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畫、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1.能操作自製獅頭。 2.能設計動作並表演。 | 表演 【活動六】我的獅子 1.請各組再抽第二支籤,這次,將這個動作╱情緒放入一個事件中,讓這頭舞獅合理的產生這種情緒。例如:籤:嚎啕大哭情境:這隻獅子叼著一根肉骨頭,觀察環境後把骨頭藏好才睡覺。這個肉骨頭卻在他睡夢中被小老鼠偷走……。 2.接著請兩組或三組合併,每隻獅子再抽一支籤,抽到後要編一個故事把這兩/三隻獅子的情緒╱動作編進去,最後演出來。 | 1 | 1.音樂CD | 1.觀察 2.學生互評 3.互相討論 | 【人權教育】 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資訊教育】 4-3-2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及檔案傳輸等。 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十三 | 5/08 | 我的家鄉我的歌 | 寶島風情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3-3-11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 | ‧欣賞〈阿里山之歌變奏曲〉。 | 音樂 【活動三】欣賞〈高山青〉及〈阿里山之歌變奏曲〉 1.播放〈阿里山之歌變奏曲〉片段,學生自由發表各段的感受。 2.邊聆聽樂曲,邊以肢體動作表現各段樂曲的特色。⑴主題:模仿原住民的舞步,如踏併步拍手等。⑵變奏一:左右左、右左右踏足或雙手搖擺(三拍律動)。⑶變奏三:除主題曲調是以規律拍踏足拍手表現外,裝飾曲調可引導學生隨意自由創意表現 | 1 | 1.教學CD 2.教學DVD | 1.觀察 2.教師考評 3.口頭詢問 4.操作 5.動態評量 | 【家政教育】 3-3-1認識臺灣多元族群的傳統與文化。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十三 | 5/08 | 奇幻空間 | 小小建築師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欣賞建築立體模型與建築設計圖的表現技巧與方式,加深了解空間設計的藝術。 | 視覺 【活動一】空間設計 1.教師出示各種建築的模型或設計圖,引發學生學習動機與創意思考。 2.配合課本第56頁中的圖例,教師說明建構立體空間(或建築物)的步驟與方法,與學生一同討論課本上的圖例,並請學生討論、發表。 3.教師發給每生一張八開圖畫紙,請學生將自己要創作的建築物,先用基本透視圖法畫出其外觀。 | 1 | 1.教學DVD 2.八開圖畫紙 | 1.動態評量 2.學生互評 3教師評量 | 【環境教育】 1-3-1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及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 |
十三 | 5/08 | 熱鬧的慶典 | 搖頭擺尾舞獅陣 |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畫、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1.能認識與舞獅相關的傳統樂器。 2.能集體創作出一小段故事,並搭配樂器演出。 | 表演 【活動七】舞獅與樂器 1.教室中或身邊有什麼可以發出聲音的東西?請每組找出三樣。 2.兩或三隻舞獅一組的方式演出上次的故事,試著把這些樂器及發聲物品搭配進演出中。 3.請同學討論看看,這樣的演出跟上次的演出有什麼不同?加進了聲音,是否對表演有幫助? 4.請同學聽完CD,編一個可以搭配音樂氛圍的故事,約兩分鐘即可。 | 1 | 1.音樂CD | 1.觀察 2.學生互評 3.互相討論 | 【人權教育】 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資訊教育】 4-3-2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及檔案傳輸等。 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十四 | 5/15 | 我的家鄉我的歌 | 童年的回憶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 1.演唱民歌〈外婆的澎湖灣〉。 2.認識校園民歌。 | 音樂 【活動一】習唱〈外婆的澎湖灣〉 1.以〈外婆的澎湖灣〉第33至36小節為發聲譜例,以半音逐次往上或往下移調練習。 2.視唱曲譜:引導學生隨琴指譜視唱曲調,注意節奏和音程的準確。 3.討論詞意並簡介歌曲背景:共同討論歌詞意涵,引導學生自由發揮。 4.隨琴聲習唱歌詞,並反覆練習。 5.介紹「校園民歌」。 | 1 | 1.教學CD 2.教學DVD | 1.動態評量 2.學生互評 | 【環境教育】 1-3-1能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 九、主動探索與研 究 |
十四 | 5/15 | 奇幻空間 | 小小建築師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1.學習運用基本透視圖法,畫出平面空間設計圖。 2.能將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做出理想中的建築或夢想的樂園。 | 視覺 【活動二】動手做做看 1.依照設計圖,以冰棒棍完成建築模型。 2.引導學生思考還可以使哪些材料來裝飾作品,讓作品更有變化。請學生自由發表後,教師歸納介紹其他材質的使用方法,例如:吸管、碎布、紙張、竹筷、砂石等,鼓勵學生創意思考,多應用生活中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比較各種材料的特性與應用的效果。 | 1 | 1.教學DVD 2.熱熔槍 3.冰棒棍 4.裁切墊 | 1.動態評量 2.學生互評 3教師評量 | 【環境教育】 1-3-1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及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十四 | 5/15 | 熱鬧的慶典 | 我們的舞獅祭 |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畫、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1.能規畫一個晚會型式的表演。 2.能理性的討論並分工合作。 3.能執行規畫的內容。 | 表演 【活動一】規畫舞獅祭 1.如果我們要將這些舞獅演出片段集合起來,演給其他班級同學的觀眾看,你覺得可以挑選哪些,或是將哪些表演加強排練呢? 2.將這些表演整理出來,是否能訂出一個舞獅祭的主題?請同學討論適合的演出順序。 3.除了表演節目外,還需要準備哪些東西?還有哪些人會出現在舞臺上?哪些人需要在幕後?這些人的工作為何? | 1 | 1.粉彩紙 | 1.觀察 2.學生互評 3.互相討論 | 【人權教育】 1-3-4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資訊教育】 4-3-2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及檔案傳輸等。 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十五 | 5/22 | 我的家鄉我的歌 | 童年的回憶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 1.演唱〈我們都是一家人〉。 2.認識原住民音樂風格與舞步。 | 音樂 【活動二】習唱〈我們都是一家人〉 1.以〈我們都是一家人〉第7至8小節半音逐次往上或往下移調練習。 2.討論歌曲的調號、拍號、節奏型、速度、換氣的位置、連結線及圓滑線等記號。 3.全班隨琴聲習唱歌詞以兩小節逐句對唱的方式,反覆練習至熟練。 4.用原住民共同舞步以同心圓表現。 | 1 | 1.教學CD 2.教學DVD | 1.學生互評 2.教師考評 3.口頭詢問 4.動態評量 | 【家政教育】 3-3-1認識臺灣多元族群的傳統與文化。 | |
十五 | 5/22 | 奇幻空間 | 小小建築師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1.透過觀察、聯想,學習藝術作品構成的美感。 2.認識各種不同的創作媒材與表現方式。 | 視覺 【活動三】小小建築師 1.教師提問:「說說看,作品有什麼特色?帶給你什麼樣的感覺?換做是你,還可以怎麼做?」。 2.請學生探討作品中的形式與意義。「說說看,作品所要傳達的理念及構想是什麼?作品中環境及房間的布置、色調給你怎樣的感覺?你發現了什麼特別的地方?」 3.引導學生了解各種不同的創作方法,引起創作興趣。 | 1 | 1.教學DVD | 1.動態評量 2.學生互評 3教師評量 | 【環境教育】 1-3-1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及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 |
十五 | 5/22 | 熱鬧的慶典 | 我們的舞獅祭 |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畫、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1.能規畫一個晚會型式的表演。 2.能理性的討論並分工合作。 3.能執行規畫的內容。 | 表演 【活動一】規畫舞獅祭 1.請同學將晚會流程寫下來,並且分配工作。 2.每一組請選出組長,並寫下工作內容,分配組員的工作項目。可分為導演組、演出組、舞臺組、場布組、招待組、音效組、燈光組等。每組執掌內容寫好後要請教師幫忙檢視,只要演出所有事物都被涵蓋在內即可,各組沒有一定的工作內容。演員組也可以擔任其他組別的工作,只要演出時間與工作時間不重疊即可。 4.教師請提示學生過程中請互相支援,並以讓演出完美為最終目標。 | 1 | 1.音樂CD | 1.觀察 2.學生互評 3.互相討論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
十六 | 5/29 | 我的家鄉我的歌 | 笛聲飛揚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 ●直笛二部合奏〈秋蟬〉。 | 音樂 【活動一】直笛習奏〈秋蟬〉 1.複習直笛運舌、運氣及運指的方法。 2.引導全班學生練習吹奏〈秋蟬〉曲調,個別反覆練習至熟練。 3.引導學生隨教學CD或隨教師彈琴哼唱〈秋蟬〉歌詞。 4.以直笛練習吹奏一、二部的曲調。 5.全班自由分數組,進行分組練習,熟練後再輪流上臺表演。 | 1 | 1.教學CD 2.教學DVD | 1.觀察 2.操作 3.自陳法 4.教師評量 | ||
十六 | 5/29 | 奇幻空間 | 小小建築師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1.能欣賞作品並表達內心的感受與想法。 2.培養敏銳的觀察力與豐富的創作能力。 | 視覺 【活動三】創作與欣賞 1.學生欣賞: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大家的作品,讓學生自由發表「最喜歡的」、「最特別的」、「最豐富的」、「繪製最精美的」……作品。師生共同欣賞與討論作品的特色與印製效果。 2.師生共同欣賞與討論作品的特色與印製效果。 3.收拾整理。 | 1 | 1.教學DVD | 1.動態評量 2.學生互評 3教師評量 | 【環境教育】 1-3-1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及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 |
十六 | 5/29 | 熱鬧的慶典 | 我們的舞獅祭 |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畫、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1.能規畫一個晚會型式的表演。 2.能理性的討論並分工合作。 3.能執行規畫的內容。 | 表演 【活動二】表演舞獅祭 1.排練:請學生就各分組內容做好自己分內工作,預先進行演練,並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多加練習。 2.演出:演出建議使用教室或學校視聽室等中小型場地,並建議以年段實施,也提示觀眾看完表演要鼓掌。 | 1 | 1.音樂CD | 1.觀察 2.學生互評 3.互相討論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
十七 | 6/05 | 自然之美 | 探索自然之美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 1.透過觀察和討論,發現自然之美。 2.對生活中美麗的自然景致發表感想。 3.發現藝術家如何詮釋美的景物。 4.欣賞郭雪湖、畢沙羅的作品。 5.了解風景寫生的注意事項。 6.認識寫生用具。 7.了解並使用水彩渲染、重疊法上色。 8.能與同學分享創作的心得。 9.了解水彩的特性、技法。 10.掌握戶外寫生應注意事項。 11.與同學分享水彩創作的心得。 | 【活動一】發現自然之美 1.透過觀察圖片,引導說明,例如:空中變化無窮的雲彩,隨著光線與風吹流動,產生的變化令人驚豔;雄偉峻拔的高山、碧海藍天的景色與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更是經常吸引人們的視覺。 2.鼓勵學生發表亦可分組討論由各組輪流報告,說出不同的「自然之美」生活經驗感受。 【活動二】認識藝術家與藝術作品 1.郭雪湖生平介紹:郭雪湖原名金火,生於大稻埕。參加第一屆「臺展」,與林玉山、陳進被喻為臺展三少年。 2.畢沙羅被稱為「第一位印象主義的藝術家」。1874年至1886年間舉辦八次印象派畫展,畢沙羅是唯一堅持印象派的理念與實踐、從未缺席的畫家。 【活動三】畫畫看,構圖與表現 1.寫生取景時,可以就全景或單一景物來表現,構圖時,注意到近大遠小的空間表現,可利用雙手大拇指與食指交叉,形成長方形圖框,利用簡易的取景框擺在觀察者的眼前,試著選取合適的畫面大小。寫生時應選擇安全的地點,注意天氣的變化,最好是有家長或是教師的陪同。 2.透過圖片或作品,引導學生欣賞並討論作品的主題意境、構圖特色及水彩技法。 【活動四】水彩寫生作品欣賞 1.透過課本的圖片欣賞,引導學生欣賞同學作品,並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察。 2.教師總結學生創作過程中較特殊的經驗與全班分享。 | 3 | 1.視覺教學DVD | 1.操作 2.教師評量 3.學生互評 | 【環境教育】 1-3-1能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
十八 | 6/12 | 自然之美 | 大自然的樂章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1-3-4透過集體創作方式,完成與他人合作的藝術作品。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 1.演唱〈風鈴草〉。 2.一段式曲調創作。 3.創作發表與欣賞。 4.演唱〈夏天裡過海洋〉。 5.直笛二部合奏〈美的旋律〉。 6.欣賞〈降E大調第二號夜曲〉。 7.認識夜曲。 8.認識蕭邦。 | 【活動一】習唱〈風鈴草〉 1.播放〈風鈴草〉,學生隨歌曲自由擺動身體,並說出對歌曲的感受。 2.隨歌曲拍念節奏。 3.全班進行二部合唱練習,要邊唱邊互相聆聽,並唱出優美的音質。 【活動二】一段式曲調創作 1.依課本呈現的節奏型態,填上音高,完成一段式曲調創作。 2.依據五線譜上方的節奏,可先以哼唱或直笛嘗試吹奏出不同的曲調再寫在課本的五線譜上。 3.檢視自己創作的曲調或略作修正。 4.輪流上臺發表。 【活動三】習唱〈夏天裡過海洋〉 1.教師介紹本歌曲是歌劇〈弄臣〉第三幕當中的一首詠嘆調,由於節奏輕快曲調動聽,中文填詞為〈夏天裡過海洋〉這首歌。 2.討論歌曲標示的速度、表情,依稍快板的速度和活潑的表情演唱歌曲。 3.分組或個別表演。 【活動四】直笛二部合奏〈美的旋律〉 1.全班分為二,進行直笛二部合奏。 2.氣息均勻、充分換氣,吹奏時調整聲部的強弱與音準。 3.表演與分享:進行分組練習,熟練後各組輪流上臺表演。 【活動五】欣賞〈降E大調第二號夜曲〉 1.蕭邦生平與音樂風格介紹。 2.夜曲形式介紹:⑴速度:行板。⑵右手始終以花式的裝飾音風格詠唱旋律。⑶左手始終反復相同節奏的伴奏音型。⑷曲調每次再現時都以裝飾的方法變奏,而裝飾的方法不只一種。⑸分辨「圓舞曲」與「夜曲」樂曲。 | 3 | 1.教學CD 2.音樂教學DVD | 1.操作 2.教師評量 3.學生互評 | 【環境教育】 1-3-1能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六、文化學習與國 際了解 |
十九 | 6/19 | 自然之美 | 自然與神話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1-3-4透過集體創作方式,完成與他人合作的藝術作品。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期末評量週】 | 1.了解大自然與神話之間的關聯。 2.大自然特性想像與自然現象人性化。 3.透過各種自然現象的變化,培養想像與創作的能力。 4.了解表演藝術的起源。 5.了解希臘的酒神祭活動。 6.了解藝術表演是取材於生活中。 | 【活動一】神話的起源 1.由於遠古時代的人們對於大自然的敬畏,因此將自然現象人性化及神明化,用神話來解釋大自然的各種現象。 2.發表與分享所蒐集到的神話故事。 【活動二】分組討論與創作神話故事 1.將學生分組,每組4∼6人。 2.給予學生題目,題目內容可以是解釋自然現象的。 3.神話故事發表:(1)各組依序上臺發表。(2)發表時可以指派代表上臺或是整組上臺,如能將故事「演」出來則更佳。 4.分享與討論:(1)根據各組的創作故事,你覺得哪一組比較好?為什麼?(2)發表你對於神話故事的想法。 【活動三】表演藝術的起源 1.表演的起源多與儀式相關,原始儀典中,音樂、舞蹈、化妝、面具服裝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這些亦是形成戲劇的重要元素。 2.主持儀典的祭司,在儀式的進行中,往往穿戴特殊的服飾,運用不同的聲調,身體動作也都異於平時,極富象徵意義。祭司與群眾之間的對立狀態,漸漸形成了「行動區」與「觀眾席」的明顯分界。這就是劇場的雛型,有表演者與觀眾,壁壘分明。等到人類民智開化,能夠從儀典中把戲劇元素自宗教活動中獨立出來,就形成了今天的戲劇表演。 3.各國特殊祭典介紹。 | 3 | 1.神話故事資料 | 1.動態評量 2.教師評量 3.學生互評 4.互相討論 | 【環境教育】 1-3-1能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六、文化學習與國 際了解 |
二十 | 6/26 | 自然之美 | 自然與神話 | 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1-3-4透過集體創作方式,完成與他人合作的藝術作品。 2-3-10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化背景。 【休業式】 | 1.認識桌上劇場。 2.學會製作舞臺和布景。 3.將故事改編成劇本。 4.以桌上劇場的表演形式將這個故事表現出來。 5.認識優表演藝術劇團的發展與創作。 6.欣賞優表演藝術劇團的演出並分享心得。 | 【活動四】桌上劇場的介紹 1.所謂桌上劇場,就是利用箱子、雨傘等物品,當成舞臺在桌上表演的藝術活動,並運用說故事的技巧,以各種形式的偶結合真人演出。看似簡單的表演,卻也包含所有戲劇元素。 2.桌上劇場的特色:符合經濟效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對於表演者及觀眾啟發想像力、資源回收再利用、強調與觀眾的互動。 3.製作舞臺。 【活動五】桌上劇場演出 1.4~6人為一組。 2.開始討論故事。 3.將故事轉換成劇本。 4.各組依序上臺發表。 5.排練⑴根據劇本,分配角色及說故事者。⑵操作角色人物時,請設計人物如何進出場。⑶試試看紙偶可以怎麼動,怎麼配合對白或是旁白來活動。⑷當角色對話與互動時,想想看可以如何走位,讓演出活潑及多樣化。 6.演出⑴請先將舞臺及道具、戲偶放置好,再從容的開始演出。⑵演出前請先介紹故事名稱,讓觀眾做好心理準備。⑶演出時要求流暢,請勿中斷,以免影響觀眾看戲的感覺。⑷演出完畢之後,請迅速收拾,以利下一 組設置舞臺。 7.心得分享與討論。 【活動六】介紹優表演藝術劇團 ‧臺灣的表演藝術團體當中,優表演藝術劇團是一個特別強調融入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演出的團體,其創作作品加入太鼓、武術等,與一般的表演藝術團體有著很大的差異。 | 3 | 1.教學DVD | 1.動態評量 2.教師評量 3.學生互評 4.互相討論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六、文化學習與國 際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