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興仁幼兒園創新課程:從菜園出發,讓孩子成為學習主人

格式
pdf
大小
4.25 MB
頁數
20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4-20,离现在 4 18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新北市2020年「幼教之光」特色幼兒園計畫 

 

主題名稱:灑下一把希望的種子﹏興仁的「興」希望 

 

 

 

 

                                                         
壹、 方案緣起與動機 
 
    一、追求創新的教學

  體察教育脈動,積極創新轉型 

 

     

有鑑於 106 年課程大綱的正式啟航,學界與實務界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發展

優質的幼兒教育有賴於課程與教學為核心。然而,這些年來,一直陳舊於傳統單

向的知識傳遞教育,老師處於教學的主體,孩子被動地接收老師既定授予的知

識,曾經苦思,如何改變陳舊的教學現狀,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孩子,真正看到孩

子學到可以帶著走的能力, 107 學年是學校轉型的關鍵時期,由於楊順宇校長的

任職,積極引導老師重新思考學校課程在地化資源,

成立課程研討小組

,致力引

領園內老師邁向

創新的教學

,並

改善學習區的空間規劃

,從校園開闢的菜園開

始,我們終於踏出教室,學習彎下腰來,一起親手體驗這塊塵封已久的泥土,翻

轉課程與教學的新視野。

 

 

二、豐富的在地資源

  整合興化店在地教學資源 

 

    

台灣清朝末期至日治時代前期,興化店地區俗稱為「興化店庄」,於 1920

年,該庄改制為「興化店」,

當中有

牛埔子

、車路腳、頂田寮等聚落組成,人口較

為分散,多以農村為主的型態,有豐富的頂田寮溪生態,學校周邊

緊鄰著許多阿

公、阿嬤自己種植的菜園,帶著孩子走出教室,

牛埔有機農場

的踏查歷程,親近

農友使用

生物防治方法

除蟲、

守護著環境

的情懷,

感受愛惜著大地和生命

得的永

續經營,進一步的

認識自己的家鄉

喜愛自己的家鄉

認同在地文化

。 

background image

 

  

三、以自然探究為主軸

  探究菜園生態、學習感恩付出 

 

   

 從皮亞傑的理論而言,幼兒對於自然學習的觀點,認為知識的產生是個人藉

由對周遭環境或事物的探索與操弄,將舊有知識透過同化與調適的建構歷程,逐

漸發展擴大和充實而成。在一次土地公廟的踏查活動,因為路上的一隻蝸牛,孩

子們圍攏爭先恐後好奇的討論著…,昆蟲是吸引孩子的自然教具,藉由菜園的無

農藥種植,菜園裡孕育了豐富的生態環境,透過親自飼養,經過失敗的歷程,尋

找解決的方法,終於看到菜蟲的羽化歷程,從

回溯經驗、飼養、觀察、搜尋資訊

與思考

的歷程,激發了

探索自然

解決問題

的能力,

建構對植物與昆蟲的新認

,也重新看待昆蟲與菜園的相互依存關係,學習

尊重生命

與善待生命的情懷。 

 

  四、落實統整課程

  融入多面向的學習區情境 

 

     

從幼兒園教保服務實施準則所推動的正常化教學,乃以統整性為原則,結合

幼兒生活經驗與在地生活環境中取材,以自行發展為原則,推動幼兒園教學正常

化的原則下以統整方式實施,自民國 107 年起,楊順宇校長積極引領老師在

學習

空間的多樣性與規劃

,並符應貼近幼兒

生活經驗及在地生活環境中取材

,以生活

化的方案-「灑下一把希望的種子-興仁的『興』希望」,

融入學習區的多元學習面

向,統整六大核心素養

,達到全人發展的目的。 

             

 

 

 

興仁附幼-

熱鬧的菜園

慶豐收 

background image

 

貳、課程發展歷程 

 

   

幼兒園自民國76年創辦1 個班以來,課程與教學實施以單元模式為主,民國87年增

班1班,隨後由於少子化之故,班級數隨之減班,招生人數也處於未滿額的狀態,這

兩年透過楊順宇校長積極推動

課程轉型和空間的活化

,致力推動

輔導機制、增能研

習、班群對話與資源共享原則

,全力推動更好的教保品質,在兩年內積極於

課程、教

學、空間等三面向追求創新

,呈現新樣貌。 

 

 

 
 
 
 
 
 
 
 
 
 
 
 
 

參、方案課程架構 

    (一)

實施期間:108學年度一整學年

。 

    (二)

實施對象:興仁附幼櫻花班中、小班幼生

。 

    (三)

實施流程: 

       整個課程大致分為四個執行階段,並將主題延伸至各個學習區的多元建構! 
 

 

核心素養 

 

體驗種菜 

探究植物.昆蟲 

學習區創作 

社區踏查 

統整學習 

認同在地文化 

溝通表達.美感

探究自然護生

探索植物成長 

核心素養 

教學策略 

統整學習 

課程目標 

background image

 

 

 
 
 
 
 
 
 
 
 
 
 
 
 
 
 
 
 
 
 
 
 
 
 

 

 
 
 
 
 
 

 

 
 
 
 
 
 
 
 
 
 

 

 
 

 
 

 

課程理念 
 
 
 
 
 
 
 
 
 

興仁附幼願景 

探索、創新、感恩、合作 

 
 
 

體驗種植經驗 
觀察植物成長 
 
 

 

 

 

 

 

 

探索昆蟲習性 
愛護生命情懷 
 
 
 
 
 
 
 
 

統整學習 
美感創作 
 
 
 
 
 
 
 
 

課程目標 

 
 
 
 
 
 
 
 

感恩分享 
溝通合作 
 
 
 
 
 
 
 
 

活動內容 

 
 
 
 
 
 
 
 

一、一起種菜趣 
1.種菜初體驗 
2.菜菜怎麼了? 
3.種菜小秘訣 
4.種菜達人 
5.菜菜長多高?

 

 

二、菜園踏查趣 
1. 不一樣的土 
2. 蟲蟲大作戰 
3. 種菜趣 
4. 菜菜住哪裡 
5. 阿嬤的菜園 

 

四、創意菜園 
主題融入學習區
創作(美勞區.積
木區.鬆散素材
區.自然觀察區.
語文區.烹飪區) 

 

五感體驗 
 
 
 
 
 
 
 
 

探索自然 
 
 
 
 
 
 
 
 

美感創作 
 
 
 
 
 
 
 
 

感恩表達 
 
 
 
 
 
 
 
 

三、菜園的訪客 
1.哇!蚯蚓 
2.青蛙和蟾蜍大
不同 
3.菜園的洞洞菜 

 

評量方式-

六大核心素養

 

 
 
 
 
 
 
 
 

實施成效 

 
 
 
 
 
 
 
 

家長回饋與分享    
家長主動入班協助    
協同教學者回饋與建議  
幼兒成果發表會   
融入社區資源 

 
 
 
 
 
 
 

實作評量   作品分享   口頭發表   學習單   
訪談與討論   成果發表會 

 
 
 
 
 
 
 
 

主題名稱 

灑下一把希望的種子-興仁的「興」希望 

、成果發表會 

 

課程發展架構圖 

background image

 

肆、資源整合與空間活化 

 

 

 

 

 

 

 

            淡水區興仁國小環境規劃平面圖 

興仁附幼學習區規劃
圖 

 

 

 

木工區 

塗鴉區 

科學遊戲區 

團討區 

語文區 

烹飪區 

積木區 

六形六色 

自然觀察區 

作品展示區 

美勞區 

益智區 

菜園 

摘採菜園的大 A 菜 

切菜口訣

:手指彎彎

握刀柄,前後切切切 

 

幫菜施肥 

 

蔬菜湯:先製作

烹飪

步驟圖

再操作。 

background image

 

 

伍、方案實踐歷程 

 

 

 

 

 

 
 
 

   

決定進行「熱鬧的菜園」這個主題後,校長積極的配合主題,以

貼近孩子生活經驗

為起點

,在校長宿舍門前開闢了一米菜園,孩子們第一次走入菜園,把菜園當成沙坑

開心的玩起了泥巴,開學之初,面對新生又是小班的孩子,對老師而言顯然是個挑

戰,因為玩泥巴比種菜這件事有趣多了,雖然走出了教室,

原本計畫讓孩子種菜的初

體驗

,卻也提供老師對於

課程內容與教學策略再次修正的契機

。 

 
 
 
 

2.菜菜怎了? 
 
 

   

 

經過了一番努力,終於順利種下了菜苗,孩子期待小菜苗能夠長的高高壯壯的,來到

菜園時,卻發現許多菜苗垂下了葉子,孩子進行討論為什麼菜苗的身體軟趴趴?菜苗

怎麼成長?透過這個問題,孩子開始討論… 
 
  
 
 
 
 

 

 

菜苗的根露在外面,
沒有喝到水 

 

發現菜苗歪歪斜斜的 

 一起種菜趣 

 

 

學習指標:社-2-2  同理他人,並與他人互動 

一起種菜趣 

一、一起種菜趣 
 

二、菜園踏查趣 

四、創意菜園

 

三、菜園的訪客 

種菜初體驗! 

     

第一次帶孩子菜園,孩子看到菜

園,

玩泥巴比種菜玩得更開心!

種菜這

件事 比想像 中更具挑戰! 於是

調 整課

事先挖好洞

在讓小櫻花直接栽種。 

 

發現問題-菜苗歪歪、斜斜的 

    

孩子發現菜苗站的歪歪的、斜斜

的、葉子皺皺的,還有看到根都跑出
來了!葉子乾乾的沒有喝水!歪歪斜
斜的菜苗讓孩子有些沮喪,孩子

努力

想原因及解決的方法

。 

五、成果發表會 
 

(一)

種菜初體驗 

(二)

菜菜怎麼了? 

學習指標:認-1-2 蒐集自然現象的訊息 

background image

 

 

 

 
 
調整教學-練習種菜的小口訣 

    

雖然學校四周有豐富的菜園生態,但是經過了種菜的初體驗後,發現孩子並沒有

種菜的經驗,而且

缺乏規劃組別

,孩子鬆散的種在菜園的各個角落...,

無法明確的

辨別蔬菜的種類

,原來在師生都缺乏舊經驗下進行種菜是一件極大的考驗,於是

重新

調整

課程和方法,重新思考種菜的方法並討論出

種菜口訣

﹏  

 

 1.2根手指頭挖挖洞 

 

     2.菜菜站在洞洞裡  

   

3.蓋好棉被 

    4.再澆水 

 

  

 
 
邀請經驗豐富的亭妤阿嬤來教我們怎麼種菜! 

     

學校附近有很多阿公、阿嬤的菜園,決定邀請阿嬤教我們種菜,

阿嬤介紹了種菜

的工具、如何使用工具和安全守則

,從種菜的過程發現了問題,開始找答案,透過阿

嬤的說明和示範,再次釐清種菜的方法,一起去菜園重新再試一次囉!

。 

 
 
 
 
 
 
 
 

 
 
 
 
 
 
 
 
 
 

 

 

 

 

 

 

阿嬤介紹種菜
的工具和方法 

阿嬤介紹紅蘿
蔔的種子 

阿嬤示範種菜
的洞洞要挖多
深 

孩子來種菜
囉! 

 

巧恩發現了出現
蝸牛的蹤跡! 

  學習指標:語-2-2  以口語參與互動 

學習指標:身-2-1  安全應用身體操控動作,滿足自由活動
及與他人合作的需求 

建立新概念:洞要挖深深的、大

大的 

      

經過討論,發現洞洞太小了!

經過思考調整、修正、再嘗試的歷
程,孩子有了一些體會,終於讓菜菜
順利站好。

 

分析:經過失敗的經驗,開始尋求解
決的方法、修正和嘗試,建立了對種
菜有新的概念。

 

(三)種菜小秘訣

 

(四)

種菜達人 

background image

 

 
 
 
可以使用那些測量工具呢? 

    

孩子體察小菜苗的葉子慢慢變大,討論

如何紀錄,並使用那些工具紀錄菜的成

,一開始,孩子對測量未建立概念,所以老師提出可以

用筷子來量量看,再說明測

量的工具不可以變來變去

,需要固定的形狀,例如用筷子、用線、用毛根…,禹陞說:

那可以

用積木來量量看啊!

老師說,可是

積木沒有刻度和數字

,不知道會是多長?

恆:那可以用尺來量量看

啊!我哥哥都會用尺來量東西!於是孩子到菜園進行測量~

 

照片

 

 

 

 

 

紀錄

 

 

 

 

 

工具

 

用竹筷子測量

 

用毛根測量

 

用方塊積木測量

 

用尺測量

 

 
 
 
 
 
 
 
 
 
 

     由於政府推動每日一道有機蔬菜政策,提供了附近的有機農場作為每日供菜的

來源,於是參訪了鄰近的合作廠商-

牛埔有機農場

,盧阿姨示範如何種菜、為了

保護

大地並提供健康的蔬菜

不灑農藥保護動物及土壤

,說明如何抓到蟲,在農場裡所見

所聞,結合孩子們在校的種植經驗,有了新體會。 

 
 
  
       
 
 

二、 菜園踏查趣 

 

 

學習指標:認-2-3  整理文化產物訊息間的關係 

學習指標:認-1-2 蒐集自然現象的訊息 

菖祐發現顏色不一樣土的! 
阿姨說

培養土是黑黑

的,

一般的土是咖

啡色

的,培養土有小樹枝,摸起來

鬆鬆

軟軟

的,很乾淨沒有污染,不含病菌、

害蟲、雜物及雜草種子

適合用來種種

,所以種菜的時候會倒下來! 

!回到學校後,進行培養土育苗! 
 
 

 

省思: 

     

同儕鷹架與示範鷹架

 

孩子嘗試不同的測量工具時,老師發現許多

缺乏測量的準確度

,例如

毛根

容易被彎折

影響高度的準確度、

筷子插在土裡面

沒有再歸零

固定

立基點上…,透過討論,禹恆提出

用尺來測量

,就可以知道菜苗的高度,所

以老師示範用尺來測量小朋友的高度,並且

放在 0 的起點上

,以及知道刻

度,孩子在紀錄表上

畫出了 12 塊積木

的概念。 

 

 

(五)

菜菜長多高 

(一)不一樣的土 

background image

 

 
 

     牛埔有機農場主人盧伯伯為了大地永續經營,不傷害土裡面的生物,不灑殺蟲

劑、不灑農藥、不施化肥,每週拔草,連菜園的菜蟲都採用

生物防治方法栽種

,農場

主人告訴了大家防治菜蟲的

方法

。 

 
 
 
 
 
       

 

 
    

    

   

牛埔有機農場主人很貼心地幫忙照顧孩子種的菜,

待菜菜長大後農場盧伯伯會

將孩子們種的菜送到學校

,親自品嘗自己栽種的新鮮蔬菜,孩子也更加體會食物

的珍貴而愛惜食物。 

 
 
 
 
 

 
 
 

      參訪牛埔有機農場之後,孩子對於捕蟲籠很感興趣,於是禹恆

在積木區做了一

個捕蟲籠

,孩子們也紛紛的討論農場的蔬菜,於是老師撥放場勘拍攝的照片再次回溯

孩子的地圖經驗,經過討論出

蔬菜的成長位置

,也延伸了新的概念,成為期末成果發

表會上闖關的課題。 
 
 
 

 

 

(二)蟲蟲大作戰

 

學習指標:社-3-6 關懷生活環境,尊重生命 

學習指標:認-1-2  蒐集自然現象的訊息 
學習指標:身-2-1  安全應用身體操控動作,滿足自由活動及與他人
合作的需求 

(三) 種菜趣

 

 

 

(四)菜菜住哪裡

 

學習指標:認-1-2  蒐集自然現象的訊息 

 

 

捕蟲籠和香水捕蟲籠 
發現問題! 
禹恆:好奇怪的籠子啊! 
禹陞:奇怪!樹上為什麼掛著寶特瓶 
瓶子外面有好多蟲蟲啊! 
盧阿姨:為了不噴灑農藥,當菜蟲攻
擊菜菜的時候,會使用

自製的捕蟲

,上方有一個風扇,蟲會跑進洞

口,就被風扇吹進籠子裡面。 
在寶特瓶香水噴上蟲蟲愛吃的香水,
吸引蟲蟲靠近,就抓住菜蟲囉! 

網室栽種 
農場阿姨細心說明,為了
防止菜菜被菜蟲攻擊,會

用網子蓋一個房子給菜菜

,就不會被菜蟲攻擊了 

 

 

介紹菜苗 

示範如何種菜 

 

舊經驗種菜口訣 

一起合作澆澆水 

 

參訪後的經驗延伸學習 

孩子們討論牛埔有機農場的
位置圖,種植蔬菜的種類、
以及

蔬菜的生長在棚架、地

上和土裡的不同位置

 

 

background image

10 

 

 

   孩子分享家裡阿嬤種的菜,於是我們參訪了校園旁的

阿嬤

有機菜園,

介紹自己菜

園的菜和工作

,阿嬤說,

每天很早就到菜園拔草、澆水

,菜園裡種的菜都是自己吃所

以不灑農藥,所以會有許多蝸牛吃掉阿嬤的菜,還有菜蟲很多,所以會

用網子把菜網

,以免

被蟲吃光了菜

,分享的許多菜讓孩子帶回教室。

 

 
      
        

 

 
 
 
 

 
 

 

 

 

    

種菜前整地.鬆土時發現多蚯蚓、蝸牛,孩子們興奮的大叫,我們訂將蚯蚓、蝸

牛請進了教室,展開了對動物的觀察﹏ 
 
 
 
 
 
 
 
 

 
 

  一隻大蟾蜍跑進了菜園,引發了孩子們好奇與探索,發現問題時進行了研究!菜園

裡發現了蟾蜍,於是我們一起

到校園生態池觀察

,發現了像狗的叫聲-貢德氏赤蛙,

孩子們開始探究

貢德氏赤蛙和青蛙的差異

。 

 
 
 
 
 
 
 
 

走!一起去菜園 

阿嬤的菜園 

    

觀察從菜園裡發
現的蚯蚓 

 

 

社區活動中心
的菜園 

阿嬤的菜園 

孩子的發問 

蚯蚓沒有腳,怎麼走路? 

苓瑄:哇!蚯蚓沒有腳耶! 
宥辰:蚯蚓沒有腳,可是可以走,
好奇怪喔! 
苓瑄:蚯蚓的身體常常的,很多
線,會動來動去的! 
宥辰:為什麼蚯蚓住在土裡面? 
苓瑄:因為要吃土啊! 

貢德氏青蛙和盤古蟾蜍大不同 

孩子們提問:這是青蛙嗎?走訪

校園生態

找答案囉~ 

透過

影片

和尋找

書籍

資料的發現: 

行動方式:青蛙跳得快、蟾蜍爬的慢 
皮膚:青蛙光滑、蟾蜍粗糙,身上有疣 
肚子:青蛙較小、蟾蜍較大 
腳:青蛙後腿粗、蟾蜍後腿短 
小寶寶:蟾蜍較黑 

 

問題與研究 

1.蚯蚓為什麼身體一節一節
的?

負責伸展或收縮

,可以在

土裡移動  
2.多少個環節?大約 80-100

體節

 

3.蚯蚓吃甚麼?土裡的

養分

 

4.住在菜園裡的好處:幫忙

,便便可以提供菜菜的

營養

 

 

走訪校園生態池尋找
貢德氏赤蛙的蹤跡 

菜園的蟾蜍 

(五) 阿嬤的菜園

 

學習指標:社-1-6-1 認識生活環境中文化的多元現像

 

三、菜園的訪客 

學習指標:認-1-2 蒐集自然現象的訊息 

(一) 哇!蚯蚓 

(二) 青蛙和蟾蜍大不同 

學習指標:認-1-2 蒐集自然現象的訊息 

background image

11 

 

 

 

  發現稍稍長大的小白菜葉子上出現許多的洞,孩子好奇地找原因,終於在

紫色高麗

菜上發現了菜蟲

,孩子好奇的問?於是我們決定帶回教室飼養,討論菜蟲怎麼養?菜

蟲吃甚麼?住哪裡?需要甚麼工具?放假怎麼辦?經過

三次的飼養

中終於

成功羽化

! 

 
 
 
 
 
 
 

    
 
 
 
 
 

 
 
 
 
 
 
                                                 
      

 
 

 

 

 

 

 

 

 
            
 
 
 
 
 
 
 

 

 

 

 

      蛹 

3.菜蟲羽化了! 

金翅夜蛾 

 

小白菜上出現了洞洞 

 

紫色高麗菜上的菜蟲 

一起來養菜蟲 

發現菜蟲死掉了 

菜蟲為什麼死掉? 

巧恩:菜蟲不吃地瓜葉 
仁裕:飼養箱裡沒有菜蟲愛吃的菜 
菖祐:因為菜蟲挑食,所以餓死了 
苓瑄:因為菜蟲生病了。 
禹陞:菜蟲和大便住在一起,住的地方太髒了!  
佑翔:心碎了!請菜蟲到別的地方吃東西! 

分析:孩子以舊經驗思考推測菜蟲死掉的原因,
拋出自己觀察的觀點,並提出解決的方法。在飼
養過程中,討論飼養的疏忽造成了菜蟲死亡,老
師也覺察到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體會生命的脆
弱以及對生命的尊重。 

 

學習指標:認-1-2  蒐集自然現象的訊息   

金翅葉蛾羽化了 

紫色高麗菜葉子下發現的菜蟲,經過 2 次飼
養失敗的經驗,因為

給錯食物

,還有

假日沒

有餵食

,導致

食物不足

...等原因而死亡! 

第 3 次飼養約 2 週,令人驚訝! 
牠的名字:金翅夜蛾 
蛹至成蟲的時間:大約 10 天 
牠是蝴蝶嗎?不是蝴蝶,是蛾-金翅葉蛾 
和蝴蝶有什麼不一樣?

 

2.孩子對於菜蟲的研究 

(三) 菜園裡的洞洞菜 

1.發現了洞洞菜 

background image

12 

 

 
 
 

 

 
 
 

 
 
 
       
 
 
   
 

        名稱 
差異 

蝴蝶 

蛾 

幼蟲吃的東西 

花蜜 

菜葉 

覓食的時間 

白天 

晚上 

觸角形狀 

長管型,像吸管 

有毛狀,像羽毛 

翅膀的習性 

停下來時翅膀合起來 

停下來時翅膀打開 

身體形狀 

瘦瘦長長的 

短短胖胖的 

 
 
 
 
 
 
 

 

 

4.探究與解決問題 

 

蝴蝶和蛾不一樣 

     利用標本的觀察和討
論,比較蝴蝶和蛾的不同,
發現在身體結構、習性、食
物上有差異,並將孩子理解
的認知圖像記錄在經驗圖表
上。 

 

觀察標本 

 

5.概念形成:孩子用圖像符號紀錄蛾和蝴蝶的不同 
 

尋找書本相關知識 

 

 

 

 

身體形狀 

羽毛 

覓食的時間 

翅膀的習性 

省思 
    發現菜園的洞洞菜,孩子發現的菜蟲,從

飼養的失敗過程

,探究菜蟲的

死亡原因

重新

體會照顧昆蟲的方法

,經過 3 次的飼養過程,體驗菜蟲的

羽化和成長

,進一步的

究、比較昆蟲的差異

,用圖像符號紀錄學習的概念,也懂得對照顧動物的

責任

尊重生

。 

background image

13 

 

 
 

   

                        

 
  

        

校園的散步時間,孩子們在小園內撿拾的落葉、樹枝、果實、瓶蓋和石 
頭…等天然素材,成為美勞區創作的不同素材,貼近孩子生活經驗,感受各種材質、
色彩、質地進行創作。 

 
 
 
 
 
 
 
 
 

合作畫:戲劇背景-熱鬧的菜園、胖國王的城堡和人類的腸胃道 

   學期初,依據主題課程進行菜園的相關作品;學期中,配合學末

戲劇-「熱鬧的菜

園」成果發表會

美勞區則調整為戲劇背景創作區

,以「熱鬧的菜園」文本內容為戲

劇架構。 

 

 
 
 
 
 
        
 
 

 
 

      

以菜園為主題,孩子以方形積木組合了在菜園的小朋友和蔬菜造型。

 

 
 
 
 
 
                                                        
       
 

       

修改

 

 

修改

 

 

 

 

 

 

利用貝殼、瓶蓋、
毛球組合成為美麗
的菜園。 
 

利用小麥黏土進
行豌豆造型。 

利用樹枝、樹葉、
果實、蓪草、編織
成好餓的菜蟲 

 

熱鬧的菜園-
櫻桃蘿蔔 

健康的腸胃道 

胖國王的城堡 

 

利用校園樹枝、樹
葉、瓶蓋做的菜蟲
和蛾。 

四、創意菜園:主題融入學習區創作 

 

(一)美勞區 

同儕鷹架學習

 

亞瑋:開學初,做了一隻

長頸鹿機器人灑水

,有長長的脖子、尾巴和 4 隻腳,經過分

享與討論﹏ 
侑芯:發現長頸鹿

重心不穩

,因為腳太細、

太小

容易跌倒

,應該加裝積木讓

腳變大才不

會跌倒

。 

菖祐:建議

增加遙控器

,可以在別的地方遙

控長頸鹿

比較方便

。 

學習指標: 美-2-1發揮想像並進行個人獨特的創作 

學習指標:認-1-3  蒐集文化產物的訊息 

遙控器 

重心不穩 

加裝底座 

加裝底座 

(二)積木區 

background image

14 

 

 
 
 
 
 
 
 
 
 
 
 
 
      

      

         配合一年一度兒童節,孩子選擇了種子-「魔豆」作為禮物,帶回家後細心

照料觀察與紀錄,由於盆栽已不敷栽種,巧恩將魔豆移植到菜園,碩大的果實令孩子

驚訝! 

 
 
 
 
 
 
         
 
 
 
 

   
 
 
 
 
 
 
 
 

  
     
 
 

 

鬆散素材區結合積木區 

   

孩子親自到校園撿拾的

天然素

-落葉、楓樹果實、樹枝、摺

紙、瓶蓋

創作

了熱鬧的菜園之後,

孩子發現積木區組合的鹿角 A、蕃
茄和人物,可相互建構,

增添了菜

園的元素

。 

紫色高麗菜 

鹿角 A 

大頭
菜 

紅蘿
蔔 

 

 

 

 

 

魔豆發芽了 

開花結果 

紀錄魔豆的成長 

魔豆成長紀錄 

(三)鬆散素材區 

(四)自然觀察區 

(五)語文區 

教學策略 

1. 運用人物、動物、蔬菜三

個腳色進行文本串聯。 

2. 提供鬆散素材作為背景鋪

排,豐富創編故事情境。 

3. 團討時間分享創編故事內

容。 

4. 將創編故事內容以圖像符

號做紀錄編成故事小書。 

分析:學習敘說包含三個關聯
事件的生活經驗。 

學習指標:語-2-2以口語參與互動 

學習指標美-2-2 運用各種形式的藝術媒介進行創作 

學習指標美-2-2 運用各種形式的藝術媒介進行創作 

background image

15 

 

 
 
 

           

自菜園採收的蔬菜,共同決定要做甚麼料理、如何料理、使用的工具和方

法、如何分配任務,將烹飪的步驟轉化為

符號經驗圖

,作為烹飪的提醒,讓操作經驗

更加

具體與深刻

。在豐收的時期,孩子們提議

把菜帶回

家,孩子

內化學習烹飪的經

驗,親自烹煮、分享家人,學習感恩他人。

 

 
 
 
 
 
 
 

 
 
 
 
 
 
 
 
 
 
 
 
 
 
 
 
 
   成果發表會分為

闖關活動和戲劇表演

的方式呈現,

統整一年的主題

-熱鬧的菜園課

程內容,由

孩子當關主設計題目與活動規則

帶領家長

進行闖關活動。 

 
 
 
 
 
 
 
 
 
 

    

拔菜 

 

第一次收成,孩子做
了小白菜蒸蛋,

分享

給校長

 

 

 

 

蘿蔓打成蔬菜
汁,料理了麵疙
瘩蔬菜湯,

分送

給校長和各處室
主任享用。 

五、 成果發表會 

獨自完成洗菜、
切菜、炒菜、調
味、擺盤,

分享

給阿公

 

語-2-2 以口語參與互動 

 

 










 

設計闖關題目和流程 

 

 

 

 

(六)烹飪區 

學習指標:社-2-3  調整自己的行動,遵守生活規範與活動規則 
 

洗菜 

切菜 

烹煮蔬菜湯 

練習問問題-均衡的營養     練習問問題-蛾和蝴蝶不一樣 

   

(一)成果發表-闖關活動、戲劇表演 

料理絲瓜湯,請

校長

各處室主

任.義工媽媽享

 

 

background image

16 

 

 
 
 
 
 
 
 
 
 
 
 
 
 
 
 
 
 
 
 
 
 
 
 
 
 
 
 
 
 
 
 
 
 
 
 
 
 
 
 
 
 
 

(二)

成果發表會-家長熱烈參與~闖關活動和戲劇表演 

 

菜蟲從卵當中逐漸的
孵化。 
 

 

 

 

 

 

 

由孩子當關主帶領家長做動作及回答問題 

料裡小達人-做和風沙拉分享

家長

家長做動作及回答問題 

開心來種菜-孩子當關主問問題,

家長回答問題

 

孩子當關主問問題,

家長配合做動作

 

 

 

 

 

 

省思 

    成果發表會以方案課程-「熱鬧的菜園

為主軸,經由闖關活動和戲劇的展演,結合種植

烹飪、均衡營養、探索昆蟲的內涵,學習如何與同儕

溝通表達

協調合作

想像創作

感恩分

的能力, 統整了

六大核心素養

的能力。 

櫻花小孩化身為菜園裡
的四季豆 

 

盤古蟾蜍和貢德氏赤
蛙不同 

櫻花小孩種了一顆神
奇的大蘿蔔 

廚師和醫生提醒均衡
飲食的重要 

由楊順宇校長帶領全體小

演員和

全體家長

大合照。 

background image

17 

 

陸、方案績效 

 
 

1.

認同在地資產

-融入社區資源,感受農夫守護大地的情懷,

認同在地資產

。 

2.

探索自然、愛護生命

-探索自然訊息,

啟發探究能力

。 

3.

陶冶美感創意

-利用學習區的

多元素材

,發揮菜園的

美感創作與賞析

。 

4.

感恩傳遞幸福

-運用烹飪技能,於家庭中主動烹煮及分享家人,

涵養感恩心

。 

5.

溝通表達合作

-與他人

溝通合作、解決問題,

共同完成任務

。 

 

 

1.

學習經驗內化

:認同孩子內化學習經驗,

涵養對家人的感恩與付出

。 

2.

提升家長參與

:建立良善親師溝通與合作,

支持孩子的學習歷程

。 

3.

認同課程多元

:了解課程的實施與意涵,

支持課程的轉型

。。 

4.

主動支援園務

:家長主動協助園務與班務工作,共同推動

永續發展的行動力

。 

 
 
 
 

 

 

  

 

  

 

家長的回饋

 

孩子的成長與收穫

 

 

  

  

  

  

  

  

 

 

background image

18 

 

 
 
 
 
 
 
 
 
 

1.增進親師間良善互動:邀請種植經驗豐富的家長,增進對課程實施的

了解與認同

。 

2.社區資源及人力支援:透過社區有機菜園的踏查活動,

協助課程的深廣度與執行

。 

 
 
 
 
 
1.

多元體驗活動

:進行種植、實地踏查、烹飪活動,體現

五感體驗深化學習成效

。 

2.

結合菜園生態

:提供自然學習情境,增進對植物與動物豐厚的

觀察與探究體驗

。 

3.

提供多元素材

:運用校園自然物件及多元藝術媒介,豐富

美感創作與展現。

 

5.

融入學習區

:落實統整課程模式,蘊含

六大核心素養

,培養

帶著走的能力

。 

6.

整合在地化資源

:參訪社區資產及人力資源,

深化課程內涵

認同在地文化。

 

 
 
 

1.

課程模式翻轉

:從教師的思維改變為起點,不斷的吸收新知能,更落實為提供

自主

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統整教學模式

。 

2.

活化學習空間

:規劃教室前走廊為獨立學習空間,擴展學習區的設置,提供更多元

的學習元素的同時,亦應

隨著方案的進行轉換學習區

。 

3.

深耕於在地文化認同

:經由社區踏查活動,應更加深化體驗

在地文化的認同

。 

4.

教師專業增能研習

持續邀請專業輔導資源入園輔導

,推動教師專業成長。 

5.

申請專業輔導發展資源

:邀請李文貞教授入園輔導,分享課程規劃、教學經驗,共

創未來永續經營。 
 
 
 
 
 

家長主動入班協助 

   進行一年種植蔬菜主題活動之後,因為家只參與成果發表的過程,新學期有三位
家長主動投入班務工作,協助新學期設置的木工區前置作業、烹飪區的料理活動、
學習單的整理、說故事、環境清潔與餐飲等工作。 

社區的回饋

 

省思

 

老師的收穫與成長

 

background image

19 

 

柒、省思與未來展望 

 

1.

提升學習的內化

:透過五感體驗的經驗,

轉化為行動力

,成為

帶著走的能力

。 

2.

課程創新與永續

:落實主題與學習區的結合和執行,

統整學習素養

的課程。 

3.

落實教師專業增能

:申請專業發展輔導計畫,

成立教師社群

共同備課、

共享資源

提升

專業知能成長

。 

4.

深耕在地文化認同

:延續興仁社區相關課題,深入探究

社區生活及文化

。  

 

 

background image

20 

 

捌、照片:請附相關照片6-8張,並輔以12號文字說明。(每張照片均需說明) 
 

 

 

 

 

辛勤呵護,小心翼
翼幫菜菜施肥! 

採收菜園裡的芹
菜,感受豐收的喜
悅!  

討論料理的步驟、
口訣、溝通、分配
工作完成任務! 

成果發表會闖關活
動,小關主的分享報
告。 

 

 

 

 

統整課程延伸學習
-積木區的建構作
品分享:灑水和灑
種子飛機! 

成果發表會的闖關
活動:小關主的親
自料理「和風蔬菜
沙拉」分享家人。 

成果發表會:戲劇-
「熱鬧的菜園」背
景合作大壁畫! 

成果發表會:戲劇-
「熱鬧的菜園」:胖
國王和料理王阿恆師
的橋段! 

 

玖、參考資料  

1.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教育部(2017)。 
2.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幼兒學習評量手冊,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9)。 

3.周淑慧:具STEM精神知幼兒探究課程紀實-一起創建遊戲樂園,心理出版社(2018)。 

4.周淑慧:面向21世紀的幼兒教育-探究取向主題課程,心理出版社(2019)。 

5.周淑慧:幼兒STEM教育-課程與教學指引,心理出版社(2020) 。 

6.幼兒教育資源網:

 

https://kidedu.ntpc.edu.tw/ezfiles/0/1000/img/138/107-

03.pdf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