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7
,离现在 3
年 8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第 23 屆中小學及幼兒園
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
轉變或創新
「紙」想這樣玩
財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浸信會懷恩堂附設臺北市私立懷恩幼兒園
李姝吟 陳方儀 陳雅婷
摘要
紙在日常生活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處都能接觸到紙,無論是常見的廣
告紙、衛生紙、影印紙、圖畫紙,還是特別的瓦楞紙、宣紙、皺紋紙,孩子們只要拿
到紙,就成為天生的創作家,畫、撕、剪、貼、揉等樣樣來,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
紙更是不能缺少的物品。
紅班有 27 位大班孩子,都是在懷恩幼兒園就讀二~三年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強,對生活中的事物充滿好奇,喜歡動手操作,喜歡圍在老師身邊觀察。孩子們的學
習就只想玩,遊戲是他們最感興趣的,孩子非常喜歡拿紙來創作,因此選擇「紙想這
樣玩」主題,分為「紙的特性」
、
「和紙玩遊戲」
、
「不是箱子」三個主要的活動,從紙
的探究到創作,從平面到立體,從個人到小組。
「讀詩」是紅班的生活的日常,孩子們有寫詩的經驗,在和紙有密切的互動後,
孩子們將作品中的感覺,用文字表達出來,竟蹦出令人驚艷的詩書。在整個主題中,
不論是個人或是小組,孩子們都能玩出創意、玩出感覺、玩出協同合作,就是只想這
樣玩。
關鍵字:紙、紙箱玩具、童詩創作
- 1 -
壹、課程緣起
一、緣起
紙是在教室當中,是孩子常會拿到的素材,在美勞區有許多的色紙、圖畫紙
可以自由的摺、撕、畫,在每天的例行性活動唸日曆,孩子們將撕下來的日曆紙
看成寶物似的,敬說:
「那張可以給我嗎?」
,於是從回收筒中撿起來創作;教室
裡出現一只箱子,原本老師要拿來收納物品,就有孩子馬上躲進箱子裡玩(
圖 1
)
;
教室添購了一個木製大白板,拆掉的包裝的瓦楞紙片時,瑩拿著拆掉的一小片說:
「可以給我玩嗎?」
,小小一張的瓦楞紙片,被孩子拿來當成
鋸子扮演。看到孩子們這麼喜歡玩紙,因此選擇了「
『紙』想
這樣玩」為主題,希望透過這個主題,讓孩子們能夠玩出更豐
富與不一樣的內容。
懷恩幼兒園是教會附設的,孩子們常接觸聖經中的詩篇、詩歌等,加上唐詩、
唸謠、兒歌等,詩對於師生來說並不陌生,老師們帶領孩子大量閱讀童詩,班級
經營中讓師生沈浸在充滿詩的環境,孩子對於文字和音韻的組合非常熟悉,教師
更運用「童詩創作策略」引導孩子說出像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詩已經是懷
恩的日常,不論經營任何的主題,我們都希望能夠持續和詩產生互動。
二、課程目標與期待
日常中既平常又隨處可見的紙,如何經營成有探究性、創作性的主題課程,
於是我們將重點放在「動手操作」
、
「想像創作」與「協同合作」
,在輔以「童詩」
的聯想創作,我們期待讓這次玩紙的過程,讓孩子有一個全新的感受。
1、探索紙類的特性並整理想關訊息。
2、運用組合及變化各種動作,享受肢體遊戲的樂趣。
3、運用紙類素材進行創作。
4、樂於接觸多元的藝術創作,回應個人的感受。
5、培養同儕討論與合作的能力。
- 2 -
貳、課程架構
一、課程設計
在思考課程時,是以讓孩子從動手操作中,瞭解紙的特性,開發肢體想像
創作和紙玩遊戲,然後再透過小組的協同合作,將孩子有興趣的紙箱變成好玩
的物品,在課程上以「紙的特性」
、
「和紙玩遊戲」
、
「不是箱子」三個為主軸。
二、詩的日常
閱讀是紅班孩子很重要的活動,除了繪本之外,我們還讀詩,懷恩幼兒園是
教會幼兒園的背景,讓師生沈浸在充滿詩的環境中
,對文字的敏感度也比較高,詩
的帶入並非是為了造就孩子為小詩人,而是為了放慢腳步,以孩子的角度,感受
和體驗生活中的美好。
我們不只讀和主題有關的詩,在轉銜時間也會善用時間唸首詩給孩子聽,每
天中午除了床邊故事外,也會讀一首詩,下午起床後同一首詩再讀一次,並稍作
討論,每週一次的親子共讀也加入一首詩單,請爸媽陪著朗讀,除此之外也會和
利用音韻、節奏和孩子玩遊戲,讓詩成為懷恩孩子的日常。
參、探究歷程
一、紙的特性
(一)紙的總類和用途
- 3 -
紙的總類很多,我們以孩子的舊經驗出發,請他們找出教室裡面常常有的
紙張,老師拿出海報紙請孩子們做記錄(
圖 2
)
,孩子們在教室的美勞區找到最
常使用的圖畫紙和色紙,接著又發現皺紋紙,元馬上說:
「這是上次做康乃馨的
紙。」在語文區找到海報的書面紙,大家陸陸續續找到許多不同的紙,剪一小
塊下來貼帶海報上(
圖 3
)
,透過觸摸感受紙的質地,透過眼睛觀察紙的紋路,
經過討論記錄下他們的觀察(
圖 4
)
圖畫紙—C26:適合畫水彩。C23:白白的比較好畫畫。
書面紙—C26:可以做海報。C01:畫起來很漂亮。C21:有很多顏色。
色
紙
紙—C06:有些會反光。C04:一面畫彩色筆,比較亮的不適合、可以摺紙。
牛皮紙—C22:拉不破。C24:常見一種顏色。C01:摸起來很粗。
棉
紙
紙—C18:邊會毛毛的。C22:摸起來毛毛、粗粗的。C21:可以做卡片。
衛生紙—C09:擦東西、清絜。C18 碰水就爛掉。C26 摸起來很柔軟。
瓦楞紙—C17:有波浪形。C07:有紋路。C04:再加一層紙就變硬紙板。
皺紋紙—C21:看起來皺皺的。C22:很有靭性,不容易拉斷。C01:很柔軟。
圖 2 討論紙的種類
圖 3 在教室找到不同紙,剪下來貼在海報。
圖 4 分享觀察結果
探究紙的種類後,讓孩子思考「紙的功用」
,但是孩子當時的想法並不多,
除了畫和摺外,似乎說不出什麼內容,我鼓勵孩子多留意身邊有關紙的物品,經
過了一週,我改變問話的方式,以「紙可以拿來做什麼?」提出討論,孩子們想
到很多內容,而且能夠將內容分類歸納,並且給一個標題,孩子們用自己的話,
說出了紙的用途,像原本他們認為紙拿來「畫」
,後來將摺紙、做作品加入變成
是「創作」
,而故事書、繪本、課本原本是拿來「看」
,在引導後變成「學習」
,最
後歸納紙可以「創作」
、
「裝東西」
、
「清潔」
、
「學習」四大項。
(二)紙的吸水力實驗
瞭解紙張特性後,在統整孩子經驗時,孩子們對討論了紙的特性,敬第一個
想到就說:
「紙碰水會軟軟的。」
,認為紙是可以泡水的,所以孩子們要做有關泡
水的實驗(
圖 5
)
,他們決定要進行衛生紙、宣紙 、色紙、圖畫紙、瓦楞紙五種
- 4 -
不同紙的泡水實驗,於是提供科學區杯子和紙,孩子們自己裝水進行實驗,觀察
那一種紙最快軟掉。原本科學區的泡水活動進行還不錯,孩子專注觀察,但是後
來幾次卻變成在玩水、擠水,桌上與地上都是水(
圖 6
)
,於是我提出來討論說:
「科學區的泡水實驗有什麼發現?」
,樂無耐說:
「全部到後來都爛掉!」慕說:
「因為他們不知怎麼玩。」
,經過這次失敗的經驗,於是大家又重新討論方法,
決定要做吸水力的實驗,
怡:一個一個紙去吸。
媞:一張一張泡,每個都數 50 秒,大家的時間都是一樣。
敬:看紙吸的水最多就是最厲害。
馨:五張紙,那要五隻手拿?
溪:可以全部一起泡,最後拿出來看,就知道誰最會吸收。
師:我可以提供一條厚紙板。
宇:把一張一張紙貼上去就可以一起吸。
師:紙吸水的高度,放乾後看得出來嗎?
敬:用有顏色的水。
圖 5 最初泡水實驗
圖 6 實驗變成玩擠水
圖 7 重新進行實驗
圖 8 吸水力學習單
於是老師提供了厚紙板和顏色水的材料,孩子們將五種紙條貼在厚紙板上對
齊,就可以同時五種紙一起進行吸水的實驗(
圖 7
)
,並且在心中默數他們決定的
50 秒,等待紙差不多乾了,貼在學習單上(
圖 8
)
,並依照紙張吸水的高度,並依
實驗結果貼上 1~5 數字,1 是最會吸水,其次是 2 依序到 5。
孩子們完成紙張吸水力的學習單時,同桌的孩子發現,自己所實驗出來的結
果和隔壁的孩子不太一樣,老師提問:
「要怎麼樣知道大家的實驗結果?」
,元:
「畫表格」
,於是在白板上先設計一個表格(
圖 10
)
,上面的項目是實驗的五張紙,
下面的格子就子自行填上實驗的數字結束,寧和怡接著提出來改善表格,讓每個
人的實驗結果一條一條列出來,全班 27 人就要 27 列,並在上面寫上各自的數字
結果,這表格看起來不錯,老師:「大家都寫上數字,要怎麼看才知道
- 5 -
哪一張紙吸水最快?」,仁上台將原本 27 列變成五列,因為只有 1~5 的分數,
敬:
「不要寫數字,用點點,每個人在海報的數字上貼點點。」
。孩子們設計了不
同的表格,大家投票決定後,結果要用仁和敬所設計的表格。老師協助孩子一起
在海報上畫出他們所設計的表格(
圖 9
)
,並提供圓型的
貼紙,讓孩子(
圖 11
)
,大家貼完之後,看到衛生紙和宣
紙在第一排的數量最多,之後是瓦楞紙,色紙和圖畫紙
則是五種紙中吸水力較差的,孩子們在這個實驗中,遇
到一點困難,透過不斷的修正,最後獲得結果。
(三)紙的承托力實驗
在探索紙的特性中,慕提到:「瓦楞紙再加一層紙就變成硬紙板。」那時並
非每位孩子都聽得懂,加上孩子們對於紙箱很有興趣,所以透過紙的承托力實驗,
希望孩子能解瞭解紙的另一個特性。於是透過小組活動,每一組二個黏住的積木
(橋墩)和一塊小積木,每個人一張白紙,試著利用紙張放在橋墩上撐
起小積木。各組剛開始時,會將紙平放在橋墩上,結果都掉下去,
(
圖 12
)
,根本
無法撐住小積木,接著大家開始改變紙的形狀,有小組將紙旁邊摺起來像橋型(
圖
13
)
,有小組把紙變成很多個山洞,就像栱橋(
圖 14
)
,還有把紙捲起來聯想到木
棍(
圖 15
)等,大家瞭解到改變紙的形狀,就讓紙變得更有力氣。
圖 12 平放的紙沒力
圖 13 摺起兩邊
圖 14 山洞形的栱橋
圖 15 捲起來變硬了
圖 10 孩子上台設計畫出表格,
圖 11 依學習單的貼點
圖 9 孩子的表格設計
- 6 -
一次的承托力實驗,孩子們想了很多方法,在大家同
心合力下,都讓紙張成功的撐起一塊積木,第二次的實驗,
各組的紙張只剩一張,並且積挑戰二塊積木,孩子們嘗試
第一次實驗的方法,發現有些不適合,原本摺起兩邊的孩
子,就再多摺幾摺,成功撐起兩塊積木(
圖 16
)
,大家開始紛紛仿效,平常很常
到摺紙區操作的馨說:
「我會摺扇子,摺過來又摺過去。」(
圖 17
)
,結果大家都
成功了,師:
「為什麼軟軟的一張紙,可以撐起比它重很多的積木?」慕:
「因為
把紙摺一摺就像瓦楞紙的波浪,加一層紙就變成硬紙板(瓦楞紙板),就有力氣
了。」,他們認為波浪形的紙,就是力氣的來源。後來在扮演區的孩子中,發現
瓦楞紙箱中,就有那一層的波浪(
圖 18
)
,難怪紙箱的紙板比較堅固、可以耐重。
圖 16 撐起二塊積木
圖 17 紙摺成像紙扇的形狀,更有力氣。
圖 18 發現紙箱波浪
二、和紙玩遊戲
(一)白報紙變變變
白報紙是跟幼兒園合作的麵包店提供的資源,是專門舖在麵包下面吸油的紙,
和書面紙不同,質地較薄、毛細孔較大,很適合拿來玩肢體的遊戲。每位孩子拿
著一張白報紙,想像報紙可以變成什麼,剛開始時,孩子們想到的都他們在學校
扮演區最常做的事,如當成野餐墊、帳蓬、被子(
圖 19
)
,接著包在身上當衣服、
捲起報紙變成望遠鏡(
圖 20
)
、尾巴……..,後來孩子將白報紙撕成條(
圖 21
)
,變
成了頭髮、掃把、裙子等,再將紙條撕成碎紙,大家撕好後,將所有的小紙屑集
合起來,抓一把往上一灑,就好像是下雪了(
圖 22
)的感覺。在活動中孩子每變
化一種造型,老師馬上記錄在白板上,孩子們不受約束,想變什麼就變什麼,大
家肢體很放得開,白板到後來寫得滿滿滿,大概創作了快 40 種的玩法。一張白
報紙,讓孩子發出持續不斷的笑聲,原來不需要昂貴的玩具,就可以讓孩子感受
各組想到承托力的方法
- 7 -
的好玩、創意和快樂。活動最後除了將撕碎的白報紙打包收好,發給孩子學習單,
將活動中印象最深刻的記錄下來。
圖 19 白報紙當被子
圖 20 變成望遠鏡
圖 21 白報紙撕成條
圖 22 灑紙花下雪了
(二)白報紙的小組遊戲
白報紙變變變的遊戲,是屬於個人的創意肢體活動,孩子們平常在學習區已
經有很多個人活動機會,想另外藉由小組的創作,增進彼此間溝通協調的能力,
於是一桌給一張大的白報紙,每人給一張 A3 的影印影紙,讓孩子分組一起討論,
想出什麼好玩的遊戲,必須要全組的幼兒都能夠
一起參與的。 各桌的幼兒很認真的在思考可以玩
的遊戲,但是大家似乎遇到瓶頸,想不出來,我覺
得是孩子們考慮太多,正當老師想要介入引導時,
這時某一組,在討論時就把白報紙捲成棒子,影印紙揉成球,揮著捧子,一看就
知道是在打棒球,於是請該組的孩子出來示範,孩子們馬上就說出是在玩打棒球
的遊戲(
圖 23
)
,之後再讓各組重新回去討論,這時大家似乎開始有想法,討論
變得很熱烙。讓孩子引導孩子,效果出奇的好,各組想出來的遊戲都很特別,有
小組把紙當成車子在送貨物(
圖 24
)
,還有將紙捲來在打紙球的撞球(
圖 25
)
,有
一組將紙摺成山洞,在打高爾夫球(
圖 26
)
。
圖 23 打棒球
圖 24 小貨車送貨物
圖 25 打撞球
圖 26 高爾夫球
(三)重新變回一張紙
老師提著一大袋的紙,是報紙的遊戲結束後,剩下許多撕碎或揉皺的白報紙,
老師問孩子:
「這些紙不送去資源回收,還怎麼樣再利用?」這時元說:
「可以做
- 8 -
成新的紙?」師:
「你有看過嗎?」元:
「我以前有去過紙廠,做過手抄紙。」元
分享了他的手抄紙經驗,我們他透過網路搜尋相關的圖片,瞭解手抄紙的製作過
程。 圖 27 幼兒討論手抄紙作法後操作步驗
老師提供了製作手抄紙的器具,讓孩子拿著器具摸擬操作並討論(
圖 27
)如
何製作手抄紙,媞:
「撕一撕紙,放桶子泡水。」師:
「要泡到什麼時候?」慕:
「看紙有沒有透過去。」馨:
「放到果汁機,加水攪拌。」書:
「紙漿倒入盆子。」
沛:
「把木框放在絹板上。」元:
「把絹板放到水裡面撈。」敬:
「把網絹拿起來,
滴乾水。」書:
「把木框拿起來。」怡:
「把報紙放在紙漿上,倒過來放。」瑩:
「把布慢慢放入絹網,吸乾水。」慕:
「網子拿起來,等乾就好了。」
孩子們開始動手製作手抄紙,最先參與的 2~3 位孩子,都是積極主動的,
當他們做完後,看到接下來的孩子不熟悉流程,就會到旁邊提醒幫忙,孩子們相
互幫忙,展現了同學愛。當手抄紙進行約 8 個人時,果汁機因為太老舊卡榫斷裂,
原本以為就要暫停此活動,結果孩子回家傳達後,隔幾天後家長提供了一台新的
果汁機,但是果汁機是個人隨行杯的款式,不像舊式用蓋的,必須旋轉,卡榫(
圖
28
)也有一個特殊的角度,對於這新來的挑戰,孩子們並沒放棄,全程自己完成。
孩子們做完手抄紙後分享心得時,溪:「絹板網子(撈紙漿時)拿起來的時侯
很重,要小心,在打紙漿時水會加太多,盆子就會太多水。」念:
「果汁機加太
多水時,會噴水。」瑩:
「做手抄紙時很好玩。」媞:
「絹板很容易拿反了,網子
要在上面,再放木框。」溪:
「做好的紙要撕下來時要很輕,紙漿很脆弱,如果
- 9 -
太大力,紙會破掉,如果取不下來,就再拿抹布乾一點。」孩子們製作一張手抄
紙後,因為有經驗了,所以他們又繼續再製作一張有顏色手抄紙,並在紙漿中丟
入一些乾燥花瓣做裝飾。
孩子們體驗到豐富玩紙經驗後,老師特別找了一首
有關紙的詩,有意圖想引起他們對紙能有更不一樣的感
受,在讀完討論的過程中,倢:
「紙是人的情緒的垃圾筒」
溪:
「紙身上有很多字,想一想就是知識。」怡:
「它就變成書」齊:
「人把風景畫上去紙上。」念:
「思念想念以前方時候就可以寫信」善:
「摺成一
隻鴿子。」這首詩的帶入並沒有讓孩子對紙有更
深的感受,反而是在討論時都敘述詩的內容,更別提想引發他們寫詩的動機,這
次失敗的經驗,提醒老師,不可操之過及,要等待時機。
三、不是箱子
(一)不是箱子肢體創作
語文區的《不是箱子》
1
繪本,孩子們常常閱讀,繪本內容是描述一個箱子,
在小兔子的手裡就變成各式的物品,簡單的線條和文字,極富創意,深深吸引孩
子們的注意,老師帶領孩子閱讀完繪本後,孩子們有很多的想法,
師:
「聽完不是箱子的繪本你們覺得怎麼樣?」
念:
「小兔子很有創意,可以用箱子變出不同的東西,很可愛,故事很好聽。」
倢:
「兔子可以做出很多東西」
溪:
「非常好玩、很開心,我也喜歡坐箱子上,小時候爸爸幫我用紙箱割一割幫
我做溜滑梯。」
馨:
「小兔子會思考。」
師:
「為什麼你覺得小兔子會思考?」
妍:
「小兔子看箱子,覺得那是別的東西」
慕:
「只有兔子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別人都只認為是普通的箱子。」
敬:
「我覺得小兔子跟我們一樣是小孩,因為我們也玩箱子。」
1
《不是箱子》安東尼特•波第斯著,郭妙芳譯,2007,阿布拉教育文化有限公司。
圖 28 新的打紙漿果汁機
- 10 -
於是老師就提供了各組紙箱,讓孩子思考箱子的玩法,並且請小組以肢體創
作的方式表現出來,各組拿到一只箱子之後,開始討論,「我在裡面當火車的煙
囪」
、
「火車要鐵軌(趴下來當軌道)
」
、
「我要坐在火車裡面(乘客)
」
、
「我等火車」
(圖 29)
。孩子們四~五人一組的肢體創作中,大家會依自己的能力,配合他們想
讓紙箱變成的物品,找出自己能夠做的動作,當他們肢體動作完成定格時,其它
的孩子一看就知道他們把箱子變成什麼。各組的孩子都很有創意,將箱子變成很
多物品,例如: 火車、按摩浴缸、鼓、洗衣機
(圖 30)
、枕頭、牛,手推車、騎
馬、陀螺、飛機、蝸牛
(圖 31)
、客運、房子、旋轉咖啡、扭蛋機
(圖 32)、
烏龜、
船、汽車、雲霄飛車、船。孩子們在討論度和參與度都是百分百,展現出各組的
凝聚力,每一位成員都是關注在屬於他們的箱子,彼此之間相互配合作完成。活
動結束後將各組拍好的照片列印下來,貼學習單上,畫下記錄。
圖 29 有軌道的火車
圖 30 直立洗衣機
圖 31 可載人的蝸牛
圖 32 扭蛋機的洞
(二)不是箱子,是詩書
1、變身小小主角
除了肢體創作經歷《不是箱子》繪本,語文區的小書創作區中區,老師提供
了素材,讓孩子可以仿做繪本,孩子們利用小張的牛皮紙當成書中的箱子,貼在
內頁並畫上圖案
(圖 33)
,A4 的牛皮紙製作封面,創作出一本《不是箱子》小書,
協助孩子將寫故事內容時,幾位孩子所畫的內容都是小兔子在玩箱子,老師問慕:
「你的小書主角不是小兔子,主角是誰?」
,慕指著圖說:
「主角是我,我就畫我
自己。」,於是在作品分享時老師提出來討論,如何製作一本屬於全班孩子的一
本《不是箱子》的繪本,師:「我們全班要怎樣合作製作一本有特色的不是箱子
繪本?」慕:
「我們可以畫自己。」元:
「可是我不會畫自己。」媞:
「我們可以貼
自己的照片。」倢:
「拍自己在玩箱子,請老師拍。」慕:
「拍完洗出來,貼上去
- 11 -
再畫圖。」
圖 33 語文區小書創作
圖 34 孩子先構思箱子想變成的物品,擺好姿勢再拍照。
於是我們找了不同大小的紙箱,孩子們看著紙箱,先思考要讓紙箱變成的物
品,再拿取適合的紙箱,自己設計動作,擺好姿勢後
(圖 34)
,老師協助拍照,每
位孩子心中似乎都有明確的想法,很快就擺好要拍照的姿勢,紙箱當車子的孩子,
會擺出握方向盤的姿勢,紙箱要變成火箭的孩子,努力將身體鑽進紙箱,還控制
紙箱擺出角度不會倒下,有些孩子在紙箱上面,有些坐在外面,也有人抱著紙箱,
孩子心中有著無限的想像,老師在拍照的過程中,對於他們如何透過畫筆畫出心
中所想的意象,心中充滿了期待。
2、手繪故事圖
照片拍好後,直接列印在紙上,孩子們看到自己是主角,顯得特別興奮,
師:
「我們要怎麼樣來在這張紙上畫圖案和上色?」怡:
「書中的兔子、箱子是黑
色的線,都是他(作者)想像的東西。」馨:
「跟書上一樣,選好你要的顏色。」
師:
「各自選色還是全班一樣?」敬:
「我們全部畫藍色。」宥:「上底色時不要
刷到照片。」慕:「不要塗到你畫的圖案,不然全部都是黃黃的,看不出來是畫
什麼。」孩子們取得共識後,開始著手拿藍色的筆畫上線條,大家心中都有想法,
畫的過程中每位孩子都非常專注,大家似乎文思泉湧,沒有聽到有任何人說不會
畫,畫好線條刷底色
(圖 35)
時,一筆一筆慢慢塗,按照討論出來的方式,把自己
畫的物品留白。平時畫圖都簡單畫過去的孩子,在這次畫的過程中,受到老師的
正向鼓勵,愈畫愈有自信,並將作品
(圖 36)
畫得非常豐富。
每位孩子為主角的一張《不是箱子》作品完成了,孩子們在分享作品時,大
家被每一張作品深深吸引,每位孩子都很滿意自己的作品,這一張作品和語文區
所創作的小書不一樣,是由大家討論出一樣的創作方式,讓整個作品能夠聚焦,
- 12 -
具有非常特別的美感作品。
圖 35 照著大家討論的方法上色
圖 36 孩子的作品清晰明亮、內容豐富。
3、運用「童詩創作策略
2
」引導孩子創作
以往在帶領孩子去探索美感事物的經驗後,再將這些感受以文字表達,孩子
創作屬於自己的童詩,再讓孩子們畫上心中所想的畫面。在這次《不是箱子》的
作品中,看到孩子的畫作表達他們豐富的感覺,不就是在引導孩子創作童詩,希
望在他們心中所產生的「畫面」,老師覺得時機成熟了,於是鼓勵孩子每個人以
三、四句短詩來表達自己的作品,不需要明白告訴別人你將箱子變成什麼,只要
讀完短句,就能理解你所畫的內容。
當老師提出寫詩的想法時,很擔心造成孩子的壓力,因為這次是希望全班每位孩
子都要個別詩的創作,藉由與孩子個別的聊天對話過程中,引導孩子說出自己不
是箱子畫作中的感覺,並運用「童詩創作策略」,讓孩子所說出的話,能夠有詩
一般的感覺,輔導教授敏玲老師
3
曾指導我們,孩子詩的創作並不是不能修改,而
是要陪同孩子大量體驗、欣賞詩,就能引導他們創作。正當老師為提出大家寫詩
構想感到憂心時,有位小女孩馬上找老師說她想寫詩,馨是位語文能力佳的孩子,
在春天的主題中寫詩「春天像調皮的小孩,一下子溫暖、一下子涼。」、教室增
設的節氣區,佈置了秋天的詩和情境,她感受到秋天的氛圍,寫出「秋天來了」
,
她看著自己不是箱子的畫作,馬上脫口而出「美麗的太陽,照著房子,發出溫暖
的光芒。」
(圖 37)
經過了馨的分享,孩子們覺得短短的文字,就能感受到箱子就
是溫暖的家。
於是孩子們會陸續找老師寫詩,剛開始時我們會用聊聊天的方式,先釐清孩
2
《童詩創作策略》109 年懷恩幼兒園參加教學卓越「童創新詩,漫步天堂路 」文本。
3
蔡敏玲老師於 2021.8~2022.7 輔導懷恩幼兒園,在閱讀的經營與童詩創作方面給了指導。
- 13 -
子這張圖的創作動機和重點,先從畫的圖案的特色,到引導孩子使用比喻,想像
整張圖給人的意境,最後再精簡文字,一首首小詩就誕生了。每當一位孩子創作
好自己的詩時,就會向全班分享,讓其它孩子可以學習,下列是將全班孩子的作
品加以分類敘述:
(1)聚焦特色
孩子們在創作時,所觀察到的大都是外觀的簡單描述,
老師引導孩子思考,將重點聚焦於該主題最主要的特色上,
仁的作品
(圖 38)
是賽車,師:
「圖中的你在開賽車時做什麼動作? 」仁:
「握住
方向盤。」師:
「接著做了什麼事?」仁:
「踩踏板,才會動,才會加速。」師:
「開到哪裡?」仁指著右上角說:
「開到高上最頂」師:
「開賽車從起點到最後的
地方稱為什麼? 」仁:
「終點。」師:
「要怎樣才能開到終點? 」仁:
「快點開。」
師:
「
『快點開』用其它的字來代替,類似形容你在外面跑步,而且感覺非常快。」
仁:
「衝刺。」孩子決定了他所要的文字和排列方式,最後成為「加速,握住方
向盤;衝刺,到高山終點。」圖
39
的作品中畫了很大的太陽和很多鳥,梓說:
「發光的太陽,飛翔的小鳥,讓我有美好的一天。」圖
40
的作品中,怡強調開
車去上學,在路途當中,一路上都是綠燈,就很快到幼兒園,爸爸就不會遲到,
心情就很好,怡將文字經過精簡後,以「上學途中,一路綠燈,開心的一天。」
為她的童詩。圖
41
的作品中是開消防車滅火,只簡單敘述「火很大,救火車來
救火。」但我們希望文字中不要直接講明是救火車,沛與老師討論二次都沒有進
展,後來老師針對他的畫提出:「房子外面一圈粗粗的線是什麼?」沛:「是火
焰。」師:「是怎麼樣的火焰?」沛:「紅紅的火焰。」師:「那房子上面是什
麼?」沛:「火被熄滅後的白煙。」師:「你做了什麼事才滅火的?」沛:「我
拿著水槍對準它噴水。」最後讓沛選出最重要的文字,經過重新編排和精簡後,
沛決定「紅紅的火焰,對準噴水,一堆白煙。」來詮釋他的作品。
圖 37 溫暖的房子
- 14 -
圖 38 開的是賽車
圖 39 待在房子裡
圖 40 開車去上學
圖 41 開消防車噴水
(2)擬人想像
讓物品模擬為人,並賦予生命,是孩子的特有想像力,在詩的世界裡,我們
鼓勵孩子,大到宇宙,小到螞蟻,任何物品都可以給予生命,珍在她的畫中
(圖
42)
,讓彈著鋼琴的手像是在跳舞,花朵跟著唱歌,形容春天來了,經擬人想像
後,以「跳舞的手指,唱歌的花朵,歡迎春天來。」
圖 42 在花海彈鋼琴
圖 43 在草地彈鋼琴
圖 44 在馬路開車
心也是在彈鋼琴
(圖 43)
,音符、雲朵、草地為畫的重點,想像它們變成有生
命的物品,心說:
「跳舞的音符,唱歌的雲朵,草地上的音樂會。」圖
44
的倢畫
的是在開車,她覺得很吵的馬路,坐在車子裡面,關起車裡的窗戶,引導擬人想
像時老師說:「讓馬路變成像人一樣,會怎麼形容很吵的馬路?」倢:
「馬路在講
話。」師:
「講話會吵嗎?平時你覺得什麼聲音很吵?」倢:
「我在寫功課時,哥
哥一直碎碎唸吵我。」師:
「那你會怎麼做?」倢說:
「我會摀起耳朵不理他。」
師:
「你在開車,馬路又那麼大聲,你會怎麼辦?」倢:
「關起車裡的窗戶,就安
靜了。」精簡文字後倢說「馬路碎碎唸,關起車窗,心就安靜。」
(3)使用比喻
比喻是讓孩子思考將一件事物指成另一件事物,這兩件事物之中具有一些共
同點,用「像」
、
「如」
、
「是」
、
「為」等詞來聯接,在圖
45
的畫中,樂形容自己是
搭火箭上外太空,接著想不出要接什麼詞句,老師指著圖的右下角問:
「這是什
麼東西?」樂:
「是地球。」師:
「為什麼地球這麼小顆?」樂:
「因為我飛很遠。」
師:
「你在外太空地球看起來像什麼?」樂:「彈珠。」
,接著樂再將句子加以形
- 15 -
容修飾為「搭火箭上外太空,遠遠看地球,像亮晶晶的彈珠。」
媞的作品是熱氣球
(圖 46)
,她形容熱氣球飛起來,師:
「可以具體形容它是
怎麼樣飛的方式?」媞雙手十指圍圓,輕輕的往上比,師:
「那你的熱氣球飛到多
高?」媞:
「雲的上面。」師:
「你覺得雲的外表特徵是什麼?」媞:
「白白、軟軟
的。」師:
「什麼東西是白白、軟軟的?」經過引導後,原本不太敢說的她以「慢
慢飄向天空,雲朵像棉花糖,伸手就可以摸到。」作品完成後,媞的臉上似乎有
了自信。圖
47
的作品中,曜:
「我變成機器人。」經,師:
「你會做什麼事?」
曜:
「我會飛上天空,在外太空飛來飛去。」師:
「飛來飛去可以用 2 個字來代替?」
曜:
「飛翔。」師:
「飛翔時身體有什麼感覺?」曜剛剛有聽到媞與老師的對話,
於是曜說:
「像慢慢在飛,飄起來了。」師:
「飄起來的感覺像?」曜:
「像羽毛。」
師:
「羽毛為什麼可以飄起來?」曜:
「很輕。」最後曜將句子加加減減,統整為
「在外太空飛翔,身體飄起來,像羽毛一樣輕。」
圖 45 飛上太空
圖 46 我搭熱氣球
圖 47 我是機器人
圖 48 在家躲暴風雨
妍的作品畫的是房子
(圖 48)
,強調是暴風雨的天氣,快把房子吹倒了,經過
妍的組合後,成為「雨像箭射下來,風像球滾過來,家是最安全的地方。」
圖 49 騎在大象背上
圖 50 探險結束回家
圖 51 有星星當朋友
比喻的使用,對孩子來說並不困難,但是要提醒孩子,所形容的事物和原本
的事物必需要有共同點例如形狀,特徵、感覺等很像。圖
49
的作品中,薰自己
比喻成小巨人「坐在大象背上,我是小巨人,說下雨就下雨。」敬形容自己的家
人是寶藏「探險、尋寶之後,回家發現,家人是我最大的寶藏
(圖 50)
」瑀形容星
星是他的朋友「飛上太空,星星是我的朋友,地球是我住的家
(圖 51)
- 16 -
(4)使用擬聲詞
孩子們遊戲的過程中,最常有擬聲詞的出現,如火車前進時會「嘟嘟」
,學
貓咪爬時會「喵喵 」
,假裝下雨了會
「嘩啦嘩啦」等,這些詞彙都是用來描繪物
體的聲音,圖
52
,
師:
「具體說明你搭雲霄飛車的經驗。」瑩:
「雲霄飛車很快,
咻一下就衝下來。」師:
「過程中有什麼感覺?」瑩:
「好可怕、好緊張。」師:
「你的身體有產生什麼反應嗎?」經過引導後的作品為「咻、咻、咻。,讓我尖
叫,心跳加速。」
善是班上語言發展慢的特殊孩
子,平時幾乎沒有太多的語句,在與
老師討論的過程中,只說「是警車」
就沈默了,師:
「你前面的車子是誰?」善:
「是壞人」師:
「那你在做什麼事?」
善:
「捉壞人」師:
「你開警車時,會發出什麼聲音?」善思考許久說:
「嗚!嗚!」
師:
「你的警車要怎麼開,才能捉到壞人?」善:
「用衝的」後來善將嗚字加成三
個字,變成「嗚!嗚!嗚!向前衝,捉到壞人
(圖 53)
」
,當天回家善告訴媽媽他
有寫詩,而且內容說得很清楚。
(5) 意境呈現
意境對孩子來說是比較深的詞彙,這裡所指的就是能表達出感覺,又讓人體
會到詩中的畫面,念將抱著箱子豎琴,在舞台上演奏,手指撥著弦,台下的觀眾
也感受到她的熱情
(圖 54)
,於是念說
:
「手指在弦上跳檢跳去,觀眾在台上搖來
搖去。」元的畫中
(圖 55),開著潛水艇在海裡,有很多的魚在他的旁邊游,魚兒很快
樂的游,他也感到很快樂,感到很美妙,
元說
:
「潛入水中,魚兒開心的游,無限美
妙。」圖
56
中
頤爬上高山,看到許多的花,聽到鳥叫、蟲叫,感受到大自然的各
種聲音,經過文字的精簡後,頤說
:
「爬上高山,聽鳥兒唱歌,大自然音樂教室。」
則畫的是變形金鋼,他像在敘述故事一樣,有一個帕斯克外星人
到地球來偷拔
樹,變形金鋼發現後,就把他打敗,叫他不可以再偷拔,則將句子精簡後說
:
「帕
圖 52 開雲霄飛車
圖 53 開警車捉壞人
- 17 -
斯克外星人偷拔樹木,變形金鋼阻止他,送他回自己的星球。」
圖 54 在豎琴演奏
圖 55 開潛水艇
圖 56 爬上高山
圖 57 變形金鋼
(6)舒展心中的情緒
孩子的詩,除了表達感覺外,有時還可以釋放出內在的情緒,例如:
寧:
「搭火箭,要去月球。」師:
「搭火箭時看到什麼?」寧:
「地球、月球、火星。」師:
「為什麼星球小小的?」寧:
「因為高度升高,星球就會愈來愈小。」
師:
「那你升高時有什麼感覺?」寧:
「很害怕」
師:
「我覺得你很厲害,飛得很高呀!你是怎麼克服的?」寧:
「勇氣愈來愈多」
。
寧是一位比較慢熟的孩子,對於新事物的嘗試比較僅慎,寧投射自己搭火箭時
的情境,後來用精簡的文字「飛愈高,星球變小,勇氣增加。」表現他畫中的
感受。齊是位喜歡幫忙做事,能力強但是害羞表達情感的孩子,老師看著圖說:
「你在做什麼?」齊:
「自己在爬山」師:
「你自己爬山會
覺得孤單嗎?」齊:
「不會,因為有雲陪我。」師:
「爬上
那麼高的地方有什麼感覺?」齊:
「心情就很開心,感覺很
舒服(雙手做擴胸的動作)」文字經過轉化後,以「腳~往
上走,雲~陪伴我,心~打開來。」來詮釋。澔是位很聽話的孩子,會努力去練
習老師教的事情,澔:
「上上下下的海浪,我不害怕,勇敢往前開
(圖 60)
」約是
位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歡參與社交的孩子,約:
「搭火箭去探險,發現新的星球,
開始新的生活
(圖 61)
」慕是位聰明反應快的孩子,獨生女的她,最渴望的是朋友,
慕:
「當我在太空飛翔,星球陪佯我,讓我不孤單
(圖 62)
」娜是位非常文靜的孩
子,少與他人互動,大都自己玩,娜:
「長長的軌道,載著滿滿的愛,送給媽媽
(圖 63)
」孩子們將自己的情感,由童詩中舒發出來。
圖 58 有勇氣飛向太
空
圖 59 爬上高山
- 18 -
圖 60 船長開著船
圖 61 到太空新生活
圖 62 的太空旅行
圖 63 開火車載著愛
每當一位孩子創作詩後,都會上台分享,當全部人快創作完時,第一位寫詩
的馨主動找老師,說要將詩改成「陽光、花兒、蝴蝶,讓我的房子暖呼呼!」
,
她覺得原本的詩太長了,經過麼多首小詩的欣賞,馨感受詩的能力跟著改變了。
(三)不是箱子,是玩具
孩子們繼續玩紙箱,他們決定要把紙箱拿來做玩具,可以讓大家一起玩,於
是各組的孩子花了二次進行討論,並畫設計圖
(圖 64)
,決定好要製作的內容後,
開始尋找所需要的紙箱和紙板,教室裡提供了很多的割開紙箱和紙板,樂拿著一
片說:「我們想要在瓦楞紙板上挖洞」
,師:
「你們找可以刺洞的工具」孩子找到
之前做燈籠穿洞的錐子,拿錐子刺紙板,連刺一圈後就可以割開
(圖 65)
,然後將
用白膠黏瓦楞紙板圍迷宮,但是沒乾紙板很容易掉,慕:
「用吹風機吹乾比較快
(圖 66)
」每黏完一部份,就會拿著彈珠試試能不能通
(圖 67)
。
圖 64 討論畫設計圖
圖 65 拿錐子戳出洞
圖 66 用吹風機吹乾
圖 67 試試能不能通
製作打地鼠的小組,找紙盤畫圓,然後用錐子刺出大洞
(圖 68)
,5 位成員都
輪流刺,但下只有刺 4 個洞,師:
「你們大家都有分工合作嗎?」瑩:
「薰都沒來,
我們有叫他。」師:
「那你們麼怎麼辨?」瑩:
「他不會的話,我們會幫他」
薰是班上的類自閉症狀特殊生,後來同組的孩子會帶著他,薰參與度也提高了。
圖 68 戳打地鼠地
洞
圖 69 彈珠滾不過
圖 70 加一片紙板
圖 71 畫表格統計進球率
製作彈珠台的小組,黏彈珠滾的彎道和格子時,發現彈珠撥出去後,無法
- 19 -
過彎道
(圖 69)
,只會彈回原點,找出原因後,加了一片一樣彎的紙板
(圖 70)
就
解決問題,後來釘好了竹筷,要規劃彈珠得幾分時,敬:
「我們畫表格,記哪一
排最多球。」小組成員都試玩並記錄後,分享他們的統計結果
(圖 71)
,及分數
的算法,彈珠進愈多的那一排,就貼上 1 分,彈珠愈少的那排,就貼 10 分。
圖 60 滾滾樂貼上草
地
圖 61 拿鋸子鋸紙捲
圖 62 刺放紙捲的凹
洞
圖 63 接接球黏軌道
各組的孩子設計紙箱玩具時,會依他們自己的能力來 設計,轉轉樂組的孩
子中,樂在扮演區有使用鋸子的經驗,所以她就教組員鋸紙捲,各組成員分配
工作,一起協同合作,整間教室非常忙錄,大家都非常專注工作
(圖 60~63)
。
圖 64 練習說明規則
圖 65 搬器材到場地
圖 66 佈置活動場地
孩子們在一連串的活動後,想邀請爸爸媽媽來玩他們的紙箱玩具,經過討論
後,美勞區的紙條編織、語文區的小書、扮演區的紙帳蓬和紙桌子、烤肉架、手
抄紙、不是箱子詩書等相關的作品都想展示,他們開始畫遊戲規則海報,練習各
組遊戲規則說明
(圖 64)
,將所有器材及作品搬到地下室的活動場地
(圖 65)
,自己
佈置活動關卡和展示作品
(圖 66)
,孩子們積極完成,期待家人來參與分享。
期待的成果分享活動終於到了,首先是「不是箱子的詩書」播放
(圖 67)
,我
們將孩子讀詩的聲音也錄進去,在播放的過程中,所有的孩子與家長都非常安靜,
好好品味這一本詩書,家長覺得童詩中充滿了孩子的感受。
圖 67 分享不是箱子詩書
圖 68 各組說明規則和玩法
圖 69 帶家人看自己的作品
接著孩子們上台說明自己組的紙箱玩具製作過程及遊戲規則
(圖 68)
,孩子們
- 20 -
帶著自己的爸媽參觀作品
(圖 69)
,家長們仔細欣賞孩子的作品。孩子們當小小解
說員,告訴爸爸媽媽如何玩他們做的紙箱玩具,家長就像回到童年,和孩子玩得
很愉快,整個會場充滿了笑聲。
(圖 70~73)
。
圖 70 阿媽一起打地鼠
圖 71 爸爸挑戰轉轉樂
圖 72 滾球入洞得分
圖 73 接接球很具挑戰
紙想這樣玩動進行到最後, 孩子們透過回顧畫的分享,讓孩子思考在紙箱
創作和不是箱子詩書的感受,倢:
「我喜歡我的作品,心就安靜那一句,因為我
每天都想安靜,尤其哥哥寫功課很吵,媽媽罵很大聲的時侯。」瑩:
「我看完後
(影片)
,好像真的在搭雲霄飛車,我喜歡讓我尖叫那句,因為我第一次搭的時
候有尖叫。」慕:
「爸爸說每一樣都很好玩,箱子真的可以變成玩具。」
肆、結語
一、孩子的成長
孩子在玩紙的過程中,透過觀察、操作瞭解紙的特性,也利用表格分析結
果;發揮想像力玩紙的肢體遊戲;透過自己的作品,用文字表達內心的感受;
和同儕協同合作設計紙箱玩具,過程中遇到困難、挫折時會尋方法解決,孩子
們在小組的活動中,看到的不是只有自己,而是能夠察覺別人的存在,互相配
合、幫助、學習。
二、教師省思
老師的意圖為了讓孩子能夠有更自主的快樂的學習,所以我們提供了孩子
活動和經驗,讓孩子提升能力,在這次紙的主題,能夠讓延伸這麼多,甚至連
童詩也能夠發揮,是原本沒預期到的,老師深深
有感觸,也創作「不是箱子詩書」的最後一頁作
品,裡面是看著手拿箱子變成的相框,敘說著
「所有回憶,好想永遠,停在這一刻。」珍藏與孩子共同經歷的回憶和學習。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