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眼鏡活動:通過毛根製作學習10以內數的合成與分解

格式
doc
大小
107.5 KB
頁數
7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4-06-25,离现在 11 12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E1教學活動設計

搭配教材:E數學繪本 / P2~P9

學習領域:合成分解、認識圖形、

序列關係

活動1創意眼鏡

活動目標:

˙增進10以內各數量合成與分解的概念。

˙學習運用毛根創作眼鏡。

引起動機:

1.老師戴上太陽眼鏡出現,引起注意,詢問幼兒有沒有發現老師有何不同?

2.分享生活中去過眼鏡行的經驗?為什麼去那裡?再描述有一位黑貓小姐想要買最流行的太陽眼鏡,我們陪他一起去逛眼鏡行。

活動過程:

1.老師講述或播放多媒體教學光碟裡的數學繪本E1〈魔法眼鏡〉的故事,配合內容及故事圖做討論與練習,請幼兒指認、點數。

  1. 第一家鼴鼠先生的眼鏡行:鼴鼠拿出了哪些形狀、顏色的太陽眼鏡?各有幾副?合起來又有幾副?

  2. 第二家河馬先生的眼鏡行:比起第一家多了哪些形狀的太陽眼鏡呢?10副太陽眼鏡可以怎麼分?

  3. 第三家是誰開的店呢?原來這家店有一副魔法眼鏡。告訴幼兒:「我們也要動手做一副魔法眼鏡,才能跟著黑貓小姐去看看。」

2.拿出各色毛根,介紹毛根可彎折的特性,引導幼兒設計自己想要的眼鏡形狀,再用毛根折出屬於自己的魔法眼鏡。

3.請幼兒戴上魔法眼鏡,一起進入故事裡的森林迷宮,狐狸婆婆用七巧板拼成了什麼?用了哪些形狀?

4.請幼兒拿出七巧板練習排排看。

5.請大家用自己的魔法眼鏡瞧一瞧,故事裡狐狸婆婆問黑貓小姐的問題,該怎麼回答呢?先用手指在書上走看看,再回答。

6.謝謝幼兒幫忙黑貓小姐。

可延伸學習經驗:

請幼兒輪流走秀,展示毛根創意眼鏡作品,說說大家的眼鏡作品分別是什麼形狀。

學習指標

˙--2-1-3 運用十以內的合成

與分解整理數量訊息。

˙--2-2-1 運用各種視覺藝術

素材與工具的特性,進行創作。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多媒體教學光碟、泡

棉七巧板。

˙配合學具:七巧板。

˙毛根


搭配教材:E數學繪本 / P9

學習領域:認識圖形

活動2:三角形躲貓貓

活動目標:

˙發現生活中的三角形。

˙運用肢體創作、組合三角形。

˙運用剪刀剪出不同大小的三角形。

引起動機:

˙老師將泡棉七巧板散放,請幼兒幫忙找出其中的三角形,數一數有幾個。

活動過程:

1.老師展示數學想想掛圖或播放多媒體教學光碟,引導幼兒觀察哪些物品裡也躲著三角形呢?請幼兒走到掛圖前,用手指頭畫出掛圖中的三角形給大家看。

2.教室裡的三角形

在教室走動觀察,哪裡躲著三角形?發現時記得不要

說出來,最後再請幼兒輪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3.身體的三角形

(1)老師問:「身體的三角形躲在哪裡呢?」先請幼兒找

一位好朋友互相觀察對方,身體上有發現三角形嗎?

或是身上穿的衣服有沒有三角形的圖案?

(2)老師說:「我們可以用身體創造三角形喔!」引導幼

兒運用肢體創造出三角形,例如:兩手伸出拇指與食

指組合出三角形。鼓勵大家嘗試變換肢體動作表現出

三角形,再變化成兩個人、三個人或更多人如何合作

創造出三角形。

4.色紙裡的三角形:

(1)摺摺看:先用一張色紙試試看,如何能摺出三角形

呢?繼續再摺,能摺成不同形狀或多小的三角呢?鼓

勵幼兒探索。

(2)剪剪看:提醒使用剪刀的安全事項,再配合數學

DIY內容,發下大三角形色紙(或由正方形色紙請幼兒

剪成兩個大三角形)。引導幼兒練習從一個尖尖角隨

意剪直線,剪出越來越小的三角形。

可延伸學習經驗:

˙活動中剪的三角形可用來練習大小排序,或做形狀貼

畫。


學習指標

˙--1-1-5 覺知物體的形狀會

因觀察角度的不同而不同。

˙--3-1-1與他人合作展現各

種創意姿勢與動作的組合。

˙--2-2-1 敏捷使用各種素材

或器材。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多媒體教學光碟、E1數學想想掛圖、泡棉七巧板。

˙色紙、剪刀。



搭配教材:E1評量本 / 第一週P1~P5

學習領域:合成分解

活動3逛街去

活動目標:

˙學習數的合成,加強數字與量的對應。

˙學習依指令拿取物品正確的數量。

引起動機:

1.邀請幼兒假裝跟老師去逛街買東西。

2.展示學數學掛圖,問幼兒:「這是什麼店呢?」

活動過程:

1.配合掛圖內容,先逛逛眼鏡店,數一數所買的紅框和藍框眼鏡各有多少副?並請幼兒拿出和數量相符的ㄇ型積木。

2.算一算紅框眼鏡和藍框眼鏡合起來共買了幾副?請幼兒再拿出數字卡。從中了解數字( )( )合起來是數字( )的意義。

3.由老師說出接下來逛的店(如文具店),並用數字卡表示要買的數量,幼兒須分別從教室中拿取該物品進行點數及合成。例如:文具店買蠟筆、玩具店買積木。

4.遊戲可變化為由幼兒決定逛的店及買的內容及數量。

學習指標

˙--2-1-3 運用十以內的合成

與分解整理數量訊息。

˙--1-1-3 理解互動對象間接

的請求與拒絕。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E1第一週學數學掛圖

˙配合學具:ㄇ型積木、數字卡。

˙教室中各類物品。



搭配教材:E1評量本 / 第一週P1~P5

學習領域:合成分解

活動4越來越多人

活動目標:

˙增進對數量合成的概念。

˙增進團體互動與合作。

引起動機:

˙老師將一張報紙攤開,再越摺越小,摺至只能站兩個人的大小。讓幼兒觀察這張報紙上面能站幾個人呢?

活動過程:

1.點數報紙上站幾個人,還有空間可以再站幾個人?請幼兒思考:「原來幾個人?增加幾個人?一共幾個人?」

2.配合遊戲的進行,在布題掛圖1的算式位置用水性筆寫上數字和加法符號、等於符號。

3.將報紙打開,透過原本上面站的人數,加上後來再站上的人,練習數的合成。

4.報紙上越站越多人時,請大家保護彼此,別掉出報紙外。

可延伸學習經驗:

˙反向進行遊戲,報紙由大變小,站在上面的人數也由

多減少,練習數的分解。

學習指標

˙--2-1-3 運用十以內的合成

與分解整理數量訊息。

˙--2-2-3 考量自己與他人的

能力和興趣,和他人分工合作。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布題掛圖1

˙水性筆、報紙(也可用巧拼地墊

設定範圍)。


搭配教材:E1評量本 / 第二週P6~P10

學習領域:合成分解

活動5分分看

活動目標:

˙學習10以內的各種分法。

˙學習發表操作教具的過程和結果。

引起動機:

˙展示學數學掛圖,問問幼兒:黑貓小姐來到河馬先生開的眼鏡店,她又買了多少眼鏡呢? 幾付不適合?

活動過程:

1依學數學掛圖內容引導幼兒4人一組,排列ㄇ型積木及

練習分解。

2.請幼兒將2個紙偶放在腳座上,問問幼兒:「10個積木分給兩個紙偶,可以分成幾個和幾個?」請每組說說自己的分法並用算式記錄下來。

3.找出和上次不同的分法,分好後用算式記錄下來。

4.老師也可用布題掛圖出題,如:A紙偶拿走8個積木、B紙偶拿走2個,請幼兒操作積木進行數的分解。

可延伸學習經驗:

˙豆工:10有哪些分解方式?用豆子黏貼出各種答案。

學習指標

˙--2-1-3 運用十以內的合成

與分解整理數量訊息。

˙--2-3-2說出簡單的因果關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E1第二週學數學掛圖、大型紙偶卡、布題掛圖1

˙配合學具:ㄇ型積木、紙偶卡、

腳座。

˙水性筆。


搭配教材:E1評量本 / 第二週P6~P10

學習領域:合成分解

活動6下水餃

活動目標:

˙學習辨認數字,並進行數量對應。

˙運用肢體創作煮水餃的過程,激發想像力。

引起動機:

˙老師說「好想吃水餃喔!我們來玩煮水餃的遊戲。」

活動過程:

1.在地上放兩個呼拉圈,每次請十位幼兒當水餃。

2.老師拿出兩張合起來是10以內的數字卡,代表兩鍋水餃的數量。幼兒須依數字代表的數量,跳到鍋中,假裝下水餃了,數一數兩鍋一共下了幾個水餃。

3.用紙偶卡玩客人點餐遊戲,分別點不同數量的水餃。

4.為增加樂趣,可請幼兒依情境,如:水滾了,用肢體表現水餃翻滾的樣子。

5.最後一起假裝吃水餃,換下一組進行遊戲。

可延伸學習經驗:

˙在紙上畫兩個鍋子,用黏土搓10顆湯圓,兩個鍋子放

上不同數量的湯圓,練習分解。

學習指標

˙--1-1-2 運用點數蒐集生活

環境中的訊息。

˙--3-1-1 與他人合作展現各

種創意姿勢與動作的組合。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大型數字卡、大型紙

偶卡。

˙呼拉圈兩個(或用紙剪出兩個大

圓形當鍋子)


搭配教材:E1評量本 / 第三週P11~P15

學習領域:認識圖形

活動7:形狀大不同

活動目標:

˙辨識七巧板中的形狀。

˙運用形狀板排列出圖形。

引起動機:

˙請幼兒觀察學數學掛圖上有哪些形狀,觀察與發現每

個形狀有什麼不一樣?狐狸是由幾片形狀板拼組的?

活動過程:

1.老師拿出泡棉七巧板,並請幼兒從學具七巧板中拿出和老師一樣的形狀板,觀察該形狀的特徵。

2.配合E1評量本P13內容,用兩個三角形做各種組合,想像排出來的圖案像什麼?

3.漸漸增加形狀板數量,老師從泡棉七巧板中隨意抽選三片,幼兒再試著拿出一樣的形狀排排看。七巧板數量可陸續增加到七個,創作更多的圖形變化。

可延伸學習經驗:

˙老師運用泡棉七巧板先排列圖形,再請幼兒試著判斷

需要哪些形狀板,組合出和老師一樣的圖形。

學習指標

˙--1-1-5 覺知物體的形狀會

因觀察角度的不同而不同。

˙--2-2-2運用線條、形狀或色

彩,進行創作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E1第三週學數學掛圖、泡棉七巧板。

˙配合學具:七巧板。


搭配教材:E1評量本 / 第三週P11~15

學習領域:認識圖形

活動8:形狀聯想大接龍

活動目標:

˙透過形狀聯想,加深對形狀的概念。

˙學習念謠並替換其中的語句。

引起動機:

˙請幼兒圍坐一個圈,展示形狀圖卡,說出圖卡中的形

狀名稱,說明這些形狀等一下會變身喔!

活動過程:

1.一次選一張形狀圖卡,從老師開始傳,示範念謠「圓圓

的、圓圓的是○○」,○○處為對圓形聯想的答案,

例如:漢堡、西瓜、月亮等。念完後將形狀傳給下一

位,拿到圖卡的人要進行形狀聯想並念出來。

2.其他形狀圖卡同上面方式進行聯想及念謠,例如「方方

的、方方的是□□」、「三角的、三角的是△△」。

可延伸學習經驗:

˙製作學習單,在同一張紙上畫出數個○□△,引導幼

兒把對形狀的聯想畫出來。


學習指標

˙--1-1-5 覺知物體的形狀會

因觀察角度的不同而不同。

˙--1-2-1辨認兒歌與童詩的

韻腳。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圓形、正方形、三角

形圖卡。

搭配教材:E1評量本 / 第四週P16~P19

學習領域:序列關係

活動9:森林迷宮

活動目標:

˙學習分辯顏色找出正確路徑。

˙運用肢體表現動物的動作。

引起動機:

˙以第四週學數學課本頁面描述故事:動物們一起去郊遊,卻在森林迷宮中迷路了,該怎麼辦呢?

活動過程:

1.老師先以布題掛圖2-路徑圖、路徑顏色卡、大型紙偶卡排列路徑與位置,帶領幼兒練習。

2.動物迷宮

(1)引導幼兒運用肢體表現動物特徵,再進行迷宮遊戲。

(2)利用地墊接排不同顏色的迷宮路線。老師出題指示,

如:○○要去找★★,該走哪個顏色路線?幼兒須

判斷路徑,並以肢體表現動物的動作前進。

3.藉由多次練習,再進行E1評量本P16~19的內容。

可延伸學習經驗:

˙引導幼兒運用ㄇ形積木與紙偶卡,布置森林迷宮,用

所設計的迷宮出題考同伴。

學習指標

˙--1-1-6 以自己為定點,辨識

物體與自己位置間的上下、前

後、左右的關係。

˙--3-1-2與他人共同檢視問

題解決的過程。

˙--3-1-1與他人合作展現各

種創意姿勢與動作的組合。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E1第四週學、布題卦圖2、路徑顏色卡、大型紙偶卡。

˙各色地墊。


搭配教材:E1評量本 / 第四週P16~19

學習領域:序列關係

活動10:跳圈圈

活動目標:

˙學習依指示的顏色路線前進。

˙學習跳的動作,增進大肌肉發展。

引起動機:

˙設置起點和終點,老師請幼兒幫忙用呼拉圈排列成長

長的路線,引起幼兒對活動的好奇。方式為:兩個兩

個併排,例如:藍色和紅色,若第一組為紅色在左邊,

下一組為紅色在右邊,讓路線中同一顏色的呼拉圈交

錯錯開。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在起點排隊,輪流出發,老師每次指示不同顏色的前進路徑,例如:請「走」紅色。

2.幼兒須依指定路徑,用「雙腳跳」或「單腳跳」的方式跳到正確顏色的呼拉圈中前進,直到終點。

可延伸學習經驗:

˙將呼拉圈顏色增加至三種或四種,依同樣方式進行。

學習指標

˙--1-1-3 理解互動對象間接

的請求與拒絕。

˙--2-1-1在合作遊戲的情境

中練習動作的協調與敏捷。


教學資源

˙呼拉圈。


7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