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度中和國小公開觀課教案
課程名稱 | 長條圖與折線圖 | 融入學科領域 | 數學、社會 | ||||
教材來源 | 康軒版數學 | 教案設計者 | 王真璞 | ||||
實施年級 | 602 | 授課時間 | 110年10月22日 | ||||
教學 | 教學設計以生活為中心,搭配六年級學生的身心與思考型態的發展歷程,提供適合學生能力與興趣的學習方式。學習活動讓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討論,明確表達想法,進而能整理生活中的資料,繪製長條圖並報讀;能整理有序資料,繪製折線圖並報讀。 | ||||||
學科核心素養對應內容 | 總綱 |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
領綱 | 數-E-A1 具備喜歡數學、對數學世界好奇、有積極主動 的學習態度,並能將數學語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數-E-A2 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 與相對關係,在 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數-E-A3 能觀察出日常生活問題和數學的 關聯,並能嘗試與擬訂解決問題 的計畫。在解決問題之後,能轉化數學解答於日常生活的應用。 數-E-B1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數-E-B2具備報讀、製作基本統計圖表之能力。 數-E-C1具備從證據討論事情,以及和他人有條理溝通的態度。 數-E-C2 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想法。 | ||||||
學科 學習重點 | 學習表現 | d-II-1 報讀與製作一維表格、二維表格與長條圖,報讀折線圖,並據以作簡單推論。 d-III-1 報讀圓形圖,製作折線圖與圓形圖,並據以簡單推論。 | |||||
學習內容 | D-4-1 報讀長條圖與折線圖以及製作長條圖:報讀與說明生活中的長條圖與折線圖。配合其他領域課程,學習製作長條圖。 D-5-1 製作折線圖:製作生活中的折線圖。 | ||||||
學生 先備知識 | 1.能將資料做分類,並整理成統計表。 2.能報讀生活中的統計圖。 | ||||||
學科單元 學習目標 | 1.能整理生活中的資料,繪製成長條圖並報讀。 2.能報讀及整理有序資料,繪製成折線圖並報讀。 | ||||||
與其他領域/學科的連結 | 翰林版社會六上第三單元P.46-47 | ||||||
議題融入 (無則免填)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科技教育 ■資訊教育 □能源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教學策略 | 講述、問答、實作、作業習寫 | ||||||
教學資源及器材 | 1.附件5 2.小白板 3.白板筆 | ||||||
教學流程 | |||||||
教師 | 學生 | 時間 | 評量方式 | ||||
第一節 【活動一】繪製長條圖 1.引起動機: 播放動畫英國霍亂的救星—史諾醫生。 2.透過課本情境,說明並引導學生將統計表的資料繪製成長條圖。 3.介紹並利用省略符號改變長條圖的呈現。 4.透過課本情境,繪製變形的長條圖並觀察。 5.總結,提醒課後上因材網觀看影片並閱讀分析資料,從而練習並解出因材網上面各項題型。 | 第一節 【活動一】繪製長條圖 1.引起動機: 學生觀賞史諾醫生的動畫:史諾醫生透過繪製地圖,來佐證霍亂的起因。 2.依據課本季節統計表情境,繪製成長條圖。 3.依據課本情境,能在刻度不夠畫時,用省略符號代表省略部分的刻度,進而繪製變形的長條圖。 4.依據課本情境,能觀察長條圖,並回答問題。 5.能掌握繪圖的重點並回答問題,課後進行因材網線上練習與作業習寫。 | 5分 10分 10分 10分 5分 | 1.實作評量 2.口頭問答 3.數學習作 4.線上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