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統計與折線圖表教學設計

格式
doc
大小
325 KB
頁數
12
上傳者
bea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4-06-02,离现在 21 14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TKUAMP第五組






mathematics




數學科-中年級統計教學教案



老師:林宜臻

學生:TKUAMP第五組

系級:淡江大學國小學程三



2002/5/30

15

3








「統計與折線圖表」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名稱

統計與折線圖表教學

適用年級

四年級

教學節數

2堂課

教學準備

教學評鑑表、教學紀錄表、6張折線海報圖、布偶

設計者

淡江大學國小教育學程-TKUAMP第五組

賴韋秀、許瓊文、張維潔、蘇鈺瑋、許閩先、簡秋燕

一、分數除以整數的本質概念

()數學結構

  • 統計學的內涵──搜集資料、分析與組織資料、呈現資料、解釋資料

統計適用來研究數據現象的,透過數據的現象以解決人類的問題意義,數學統計是學習資料處理的過程,從搜集對象的選擇,到搜集方式的確定,從原始資料的記錄、分類、整理到以可讀性較高的圖表格式呈現。

  • 統計量──是應用所有母群體的特性和數據的一種函數

統計量即是統計結構中的一種統計測度,的現象,統計圖即是將統計量以更簡明易讀的方式呈現,即是本單元的折線圖、長條圖。


  • 統計圖製作的步驟及原則

  1. 統計圖的製作有一定步驟,即先規劃圖的範圍與結構,如:全圖的邊界、圖身的範圍等。

  2. 規劃全圖的內容,如:標題、尺度(若原有數據數字位數很多,可彈性調整單位量)等。

  3. 決定橫、縱軸尺度點及指導線。

  4. 畫出座標點及圖示線,而其設計原則即應具備正確性、合理性、簡明性、適切性及美觀性。


()認知結構

  • 統計教材設計為一連串的反覆性教學活動

「長條圖」則從讀圖、填圖到自行決定組距的作圖經驗,「折線圖」則更進而察覺到原始資料與統計圖表間的關係性與適切性,並透過折線圖的讀圖與作圖活動,以獲得透過統計量的變化關係預測未來的經驗。


  • 省略符號的運用

由於資料種類的日益龐雜,資料數量的逐步擴充,如何適當的將資料簡化或省略無意義資訊等均成為統計活動中重要的一環。



  • 折線圖的意義

長條圖的最大特色是容易透過圖象清楚看出資料的大小關係,且即使改變其長條的次序,也不改變其本質;然而,折線圖則不然,若改變其順序,則往往失去了原來的本意了。


  • 折線圖的畫法

折線圖的作圖應包括下列步驟:

  1. 標題的設定:標題是圖表的靈魂,看了標題才能理解圖表的用途。

  2. 項目的選定:項目是依調查的內容和需要而定。

  3. 縱軸、橫軸的決定:此為自變項與應變項的選擇,如:小謹欲觀察一天中氣溫的變化情形,而選定橫軸表示時間的先後,縱軸表示溫度的高低。

  4. 尺度的決定:應配合需要,且應從零開始,以超過資料的最大數為最高尺度,尺度的級距應為12510100等簡單數或其倍數。

二、概念的發展

  1. 文獻探討

    1. 兒童統計概念的基礎發展模式依序為:(1)輪廓運思期;(2)排序運思期;(3)造類運思期;(4)子類內造數運思期;(5)子類和量合併運思期;(6)子類和量序對運思期。教學過程中對資料集的量化、圖表化和機率分配模型化都應以學習和獲得資料結構的統計知識為導向。(蘇國樑,民88)。


    1. L.J.Savage曾說:「(1)統計包含兩件事:了解資料及獲得更容易理解的資料(2)統計是關於不確定性……..機率分析似乎是一種工具,用來處理不確定性的工具。」David Moore曾寫道:「統計思維(statistical thinkging)的要素是(1)過程中變異是隨處存在的;(2)過程中資料的需求性(3)心中應存有會產生變異資料的想法(4)變異的量化(5)變異的解釋。」(蘇國樑,民88)。


    1. 統計資料泛指物理世界中的某一類被人意圖加以考察事物的某些屬性,被人有意地就事物的接觸而記錄下來。這組資料的每個記號皆是明確的,這組資料就是次料。若經過整理,分析再形成的資料也是資料,可將最初紀錄的稱原始資料,圖表是為資料的有效呈現而設計的(朱建正)


    1. 幼兒經由物體影像的暫存而長留再變成記憶,進而能由物體外表來分辨與比較物體的相同、相似、與相異。統計的初期概念是建立在資料分類,再依其資料分類繪製出統計圖,概念的發展是循次漸進,由淺至深,且由非抽象到抽象(蘇國樑,民88)。


    1. 統計作圖的步驟:非抽象階段-資料分類、點計、紀錄、長條圖

抽象階段-由圖轉成數值、百分數圖、機率

  1. 學生的先備經驗

本課程設計之教學對象為國小四年級下學期的兒童,屬感覺動作期至具體運思階段,兒童於先前時已接觸過資料的分類整理,一、二維表格的報讀,及將分類資料繪成圖表並解讀。兒童已其備之能力有:

D-1-1 能將資料做分類與整理,並說明理由。

D-1-2 能報讀生活中的一維表格。

D-2-1 能報讀生活中分類資料的統計圖表。

D-2-2 能將分類資料整理成長條圖,並抽取長條圖中有意義的資訊加以解讀。

D-2-4 能解讀現成資料之長條圖。


  1. 兒童迷思概念與教材分析

    1. 學童分不清楚長條圖與折線圖的正確使用時機。長條圖使用於集中量,折線圖使用於離散量,而且折線圖能預估數量之間的變化,但長條圖無此功用。

    2. 學童在讀與畫長條圖時,易疏忽其橫軸、縱軸的意義,尤其容易忽略縱軸的數字變化。

    3. 學童在畫折線圖時,分不清楚何種狀況下該不該從橫軸與縱軸的0(0,0)起點開始連線畫折線圖。

    4. 學童在讀折線圖時,對於上升的直線中若有一段呈現平的直線出現,學童較無法解讀其變化情形。

    5. 在長條圖的讀與繪畫中,也著重長條圖的製作過程與解讀長條圖的內容涵義。

    6. 在折線圖的讀與繪畫中,也著重折線圖的製作過程與解讀折線圖的內容涵義。

    7. 在繪製長條圖時,即使改變其長條圖的次序,也不改變其本質;然而,折線圖則不然,若改變其順序,則往往失去了原來的本意了。

    8. 學童在第四冊第六單元已學過(1)由整理資料做成紀錄表(2)認識、繪製及報讀簡易統計圖表。在第五冊第十二單元已學過(1)由畫記整理資料(2)做統計圖表(3)繪製及報讀簡易長條圖。本冊本單元的長條圖、折線圖著重於(1)認識、繪製及報讀統計長條圖(2)認識、繪製及報讀統計折線圖。之後在第十二冊第十單元會學到(1)認識、報讀及繪製統計圓形圖(2) 認識、報讀及繪製長條百分圖。

三、處理的特色

本活動設計先以學生已接觸過的長條圖,導引至折線圖的學習,一方面喚起學生的舊經驗,一方面也藉此將兩種統計圖表作連接與比較,讓學生能夠了解兩種統計圖表的使用時機。

至於在作圖方面,也讓學生透過觀察的方式,找出關鍵字,並組合其作圖流程,加強學的印象,了解折線圖中個要項的意義。





能力指

具體目標

D-2-4能解讀現成資料之長條圖。


1.能解讀現成資料之長條圖。

2.能了解直條圖的使用時機。


D-3-5能將有序資料整理成折線圖,並抽取折線圖中有意義的資訊加以解讀。


1. 能解讀現成資料之折線圖的意義。

2. 能了解折線圖中順序不能改變的意義。

3. 能了解折線圖的使用時機。

4. 能了解折線圖作圖的要點。

5. 能了解省略符號的應用,和數量的預估。

6. 能繪製折線圖。


D-3-6能解讀各式各樣的折線圖。


1.能解讀含兩筆以上資料的折線圖。






統計圖表?

折線圖?

統計………………


教學活動流程(第一節)

具體目標

活動主題及進行方式

主要活動與問話

教學

資源

能力指標

*能夠解讀長條圖。                     *能解讀現成資料之折線圖的意義。




複習長條圖的重點,並讀出長條圖所代表的意義。

老師複習

小組討論

班級檢討













  • 從長條圖中加以延伸出折線圖,並觀察折線圖所代表的意義。

老師引導

小組觀察

小組討論


引起動機:

兩位老師首先利用布偶自我介紹,接下來說明今天所要教的主題。

教師佈題→複習長條圖並讀出其意義

老師將班上擲球選手的擲球成績畫成下面的長條圖:

小威

小平

小玲

小力

小安

老師請小組討論出這個長條圖的代表意義:

  • 長條圖的名稱:擲球成績記錄

  • 橫軸和縱軸所代表的意義:

橫軸:選手的姓名

縱軸:所擲出的長度單位

  • 縱軸的每個間隔所代表的意義:每個間隔為5公尺的長度

老師加以延伸→折線圖的應用

老師接著將其中一個擲球選手小威前一個星期(~)擲球所練習的成果畫成下面的折線圖:



布偶



長條圖海報


















折線圖海報











D-2-4




















D-3-5

                     *能了解折線圖中順序不能改變的意義。            *能了解長條

班級檢討

老師講解












  • 說明繪製折線圖時所須注意的要點,以及從折線圖中可觀察出的情形。

老師引導

小組觀察

小組討論

班級檢討

老師講解







  • 說明長條圖和折線圖的使用時機,以及兩者之間的不同。

老師接著請各組小朋友觀察這個折線圖,並說出

它所代表的意義:

  • 折線圖的名稱:小威擲球練習記錄

  • 橫軸和縱軸所代表的意義:

橫軸:星期幾(一~ 五)

縱軸:所擲出的長度單位

  • 縱軸的每個間隔所代表的意義:每個間隔為5公尺的長度

老師針對小組的說明,再加以補充解說:

  • 從折線圖中可看出小威在星期二以後,練習所擲出的長度越來越長,因此折線圖可看出小威所進步的情形(哪一天進步最多?並推測其進步的原因→老師指導其擲球的技巧。哪一天擲的最遠?)

老師延伸折線圖的重點

老師將小威擲球練習記錄折線圖作了一些改變:

把星期二和星期四的記錄加以調換。

請小組討論新的折線圖是否有什麼不同呢?若是

這樣畫可以嗎?

不同處:

可以□不可以

理由:

老師加以補充說明折線圖的重點:

  • 折線圖可看出記錄的變化情形。

  • 折線圖中的記錄位置無法加以調換,因為會

影響變化的情形,而不能正確看出變化。

老師接著將班上擲球選手的擲球成績記錄長條圖畫成折線圖,並請小組討論這樣畫是否正確呢?

















折線圖海報

















折線圖海報
















D-3-5



圖與折線圖的使用時機。

老師引導

小組觀察

小組討論

班級檢討

老師講解

小威

小平

小玲

小力

小安

正確□不正確

理由:

老師加以補充說明長條圖和折線圖的使用時機,

以及兩者之間的不同。


~~~~~~~~~第一節完~~~~~~~~

























教學活動流程(第二節)

具體目標

活動主題及進行方式

主要活動與問話

教學

資源

能力指標

*能解讀折線圖的意義。                    *能了解折線圖作圖的要點。

複習折線圖的重點,並讀出折線圖所代表的意義。

老師複習

小組討論

班級檢討














  • 從觀察折線圖延伸討論製圖要點。

老師引導

小組觀察

小組討論

小組報告

綜合講評



教師佈題→複習折線圖並讀出其意義

學生觀察黑板上的折線圖:飛飛每月1日記錄自己的體重如下:

老師請小組討論折線圖所呈現的內容:

  • 折線圖的名稱:體重的變化

  • 橫軸和縱軸所代表的意義:

橫軸:月

縱軸:公斤

  • 縱軸的每個間隔所代表的意義:

每個間隔為1公斤

老師加以延伸→折線圖的作圖要點

請觀察折線圖,找出飛飛畫折線圖的時候考慮了哪些問題?根據下面提供的文字,提出飛飛製圖時的思考流程。

刻度標題間距日期連線

數值橫軸縱軸

解答

  1. 決定標題、記錄日期

  2. 決定橫軸縱軸的意義、刻度和單位

  3. 決定橫軸縱軸的間距

  4. 根據數值標出黑點

  5. 點與點連線成圖



折線圖海報


















折線圖海報


字卡






D-3-5

*能了解省略符號的應用,和數量的預估。

  • 引導觀察不同折線圖,瞭解省略符號的應用和數量的預估。

老師引導

小組觀察

小組討論

班級檢討

老師講解













觀察不同折線圖→折線圖的省略符號與數值預估

胖胖觀察兩張折線圖,發現了一些事情。

甲、小威的擲球練習記錄

乙、飛飛的體重記錄

  • 請你幫胖胖檢查一下,他的發現都正確嗎?

1. 甲折線圖的作圖項目齊全,乙折線圖遺失部分作圖要項。

□不對

理由:

2. 從乙圖中可以預估飛飛明年一月的體重會大

33公斤。

□不對

理由:

3. 從甲圖中可以預估小威下次擲球可以丟超過12公尺。

□不對

理由:





折線圖海報


















D-3-5

D-3-6


*能解讀含兩筆以上資料的折線圖。                           *能繪製折線圖。

引導觀察兩筆以上資料的折線圖,並注意橫軸的起始點歸零問題。


老師引導

小組觀察

小組討論

班級檢討

老師講解
















利用兩節課所學習之概念,由所得資料繪製折線圖。

概念整合

應用與實做


觀察折線圖→折線圖包含兩筆以上資料的讀圖

媽媽拿出小吉小欣的身高記錄,結果和爸爸有一些爭執。

  • 請你幫忙評評理,看看到底誰說的對?

  1. 媽媽小吉一直長得比小欣高,可是爸爸不同意。媽媽說對了嗎?

正確□不正確

理由:

  1. 媽媽說四月份的時候兩個小孩同樣高。爸爸則說是六月份。誰說的對?

媽媽□爸爸

理由:

  1. 媽媽說小吉過了24個月就可以超過80公分,爸爸說小欣也可以。爸爸說對了嗎?

正確□不正確

理由:


思考直線圖讀圖與製圖重點→繪製折線圖

老師發下每個人這學期的數學小考成績表。請找出自己的部分繪製個人的成績折線圖。



~~~~~~~~~第二節完~~~~~~~~



D-3-6





























D-3-5


4

4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