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認識與製作統計圖表教學設計

格式
doc
大小
268 KB
頁數
13
上傳者
mm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4-06-02,离现在 21 14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中年級教學活動設計‧第四組

教學科目

數學科

教學對象

三年級

教學單元

認識並製作統計圖表

教材來源

康軒版

教學日期

民國

設計者

張玉娟、盧斐雯、許敏玲、

陳雅芬、許家瑛

時間

節次

各節教學重點

每節四十分鐘,共二節。

第一節

1.能將資料作分類與整理、認識生活中常見的一維統計圖表。

2.經由簡單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學會將統計出
的數字,轉變為長條圖表,並能解讀長條圖。

第二節

1.能完成長條圖。

在大學修過統計的學生可能都還忘不了對那統計的多變化一籌末展,認為統計是一科很難的學問,但實際是我覺得,可以透過有趣的教學設計來建構小學生的統計概念進而學會製作統計圖表,使簡單的統計圖表變的很實用且學起來非常好玩的,不但不會讓學生覺得學習有困難,反而會讓他們覺的有趣,並且可以將所學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非常適合小學生學習。課程設計可以以學習單來引導學生建構統計的概念,使他們不容易忘記所學習的知
識,且可以與日常生活來配合,加深他們的印象,這樣以後碰到有關統計的
知識,就不會覺得害怕而不想學習。

能夠透過有趣的活動設計,使小學三年級的小朋友喜歡統計並進而建構自己的一套完整統計圖表知識,包括能將資料作分類與整理,並說明其理由、認識生活中常見的一維統計圖表、會製作長條圖並從中獲取有意義的資料、能解讀長條圖的各種變形、最後能解釋生活中各種的長條圖所帶來的資訊。使小朋友在未來遇到較複雜的資料時可以將資料製作成統計圖表,使自己及別人可以一目了然,或在生活中見到這些統計圖表時可以用最短的時間獲取最有用的資訊。

外部需求分析:

教育部對國小數學課程標準有所改變,就統計方面在829月所公佈的課程標準如下:

一年級:紀錄活動的內容、簡化紀錄、讀簡易的表格

二年紀:將資料整理誠紀錄表,把紀錄表整理成統計圖表、讀統計圖表

三年級:用畫記將資料整理成統計圖表、畫長條圖、讀長條圖

四年級:讀折線圖、畫折線圖、讀時刻表與節目表

五年級:在生活情境中,了解平均數與眾數的意義、求平均數和加權平
均數。

六年級:從遊戲中了解機率的初步概念、讀圓形圖、長條百分圖、畫圓
形圖、長條百分圖。

而教育部在八十九年四月時對數學領域做了新的公佈,對於數學的統計有新的學習階段及教學方法、評量等,有了新的課程標準,對於統計的學習也會有新的需求,包括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的關係、及實施要點內容有「80%學生能夠學會」、「學習階段」、「電腦與電算器」、「教學」和「評量」等五部份的說明。

內部需求分析:

統計是一種根據數學理論發展出來的知識理論系統。統計知識不但有助於我們設計蒐集資料的計劃,也可以幫助我們分析、整理蒐集到的資料,並從蒐集到的資料來推論那些未被蒐集資料的情形。我們可以粗略將統計方法分為「描述統計」和「推論統計」兩大類。小學生主要是在描述統計上,「描述統計」的功用是藉著一些簡單明瞭的圖、表或數字,表現出資料的分布特性,其步驟為1.蒐集資料2.整理資料3.呈現資料4.解釋資料。統計是能與學生實際生活有直接關聯的題材,是每一個小朋友都要學習的知識,課程設計應以如何引起學習動機,使學生主動參與而了解了統計的概念,是統計課程的重點所在。

教學對象是以國小三年級的學生為主。以下是在學習統計圖表時所需的先備知識,老師要先確定小朋友是否具有這些先備知識,才可進行教學,或看看小朋友哪些地方有所不足,加以補強,使小朋友可以完整的吸收統計圖表的概念。因為統計圖表的先備知識在小學一、二年級時學過了,所以可以使用對預備技巧的測試,包括了口頭問答如知不知道什麼是長方形,2630哪一個數字較大,會不會用是量長度等問題,可以順便喚起同學的舊經驗,或是編寫測試題,可以了解全班的學習狀況。試題的編寫可以有30以內的加法、30以內比較數字的大小、長方形的認識、了解面積的意義、比較長方形面積的大小、會用尺量長度、比較長短、除了實測外還會估測等測試題目。來了解每一位小朋友的學習情況,並幫助在之前學習較不好的同學。


圖如下:





















































教學活動流程

具體目標

教學活動主題

與進行方面

主要教學活動與問話

教學

時間

教學資源

能力

指標





















能夠將群體中的物體分類出來。

能夠找出有效率的記錄數字的方法。

瞭解有什麼方法可以更有效率。




能將題目分類、數量化並統計。


能將數據轉成圖形。





能將題目分類、數量化並統計。


能將數據轉成圖形,並能瞭解長條圖的由來。


能正確指出長條圖上的數字及意義。

配合學習單,能直接從統計表格轉變成長條圖。























  1. 對群體中的物體作分類。(理解)

  2. 讓小朋友在遊戲中,找出可記錄物體個數的方法。(分析)

從遊戲中,知道用什麼方法記錄資料最有效率。(分析、評鑑)

將圖數量化並以統計圖表呈現〈知識、分析〉


統計表轉為圖的應用〈觀察、知識〉


將圖數量化並以統計圖表呈現〈知識、分析〉



理解長條圖由來〈觀察、理解〉






實際應用〈評鑑〉












準備活動:

  1. 先將全班分成六小組。請小朋友推派出一位小組長。

  2. 每一組領取一包有黃、紅、藍、綠四種顏色的花片拼(活動一使用)

  3. 將上課所需小人形、水果盤準備就位,並將活動二的題目先繪製於黑板上。

  4. 學習單二


發展活動:

引發動機:

小朋友,大家升上三年級之前一定有學習過將一群體中的物體作分類而且能夠正確數出物體的個數了,接著我們要做一些複習,再帶入今天這堂課的主題,我們要學更好玩的遊戲,可以將表格變成圖表。


活動一

    1. 將之前領取的花片拿出來,我們先依顏色來做分類,向大家提出問題

Q1:問小朋友有哪幾種顏色?數一數,每一種顏色有幾顆?哪一種顏色比較多?用什麼方法可以做出完整且正確的紀錄?小組討論並畫畫看。

要小朋友先發表自己的意見,以問題的方式慢慢引導小朋友,接下來發表每組的紀錄方法。

活動二

Q1:黑板上的屋子裡住著好多人請小朋友幫老師數出男生和女生各有幾人列出表格。~~知道了個數請小朋友分別將男生和女生一一疊在圖表上。

  1. 將所分的類別及數量,以統計表呈現。

將表中的數字進行遊戲,及用遊戲方式帶入長條圖的基礎。


接著將話題轉至另一圖~水果盤。

Q2黑板上的盤子上有好多水果,我們能不能也將它們分類一下,製作出長條圖。

1. 將所分的類別及數量,以統計表呈現。

2. 請學生將水果疊上已標示好的圖中。

  1. 將學生疊好的圖和已事先畫好的長條圖相對照。


活動三

1.請學生寫學習單,讓學生試著自己將統計表格轉換成長條圖,並了解其中的數字及意義。

  1. 講解學習單。






第一節課完












3分鐘









15分鐘













5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2分鐘




道具(花片拼)、小人形、水果盤、學習單

















































































1-1

1-2

1-3












1-5

2-1

2-2

2-3



2-2

2-3

2-4

2-5




2-3

2-4

2-5









2-6





指標碼

詳細內容

1-1

會對群體中的物體分類

1-2

能找出可記錄物體個數的方法

1-3

會找出最快的記錄方法

1-4

會製作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統計一維表格

1-5

能瞭解統計一維表格的意義

2-1

能清楚的將資料做分類並指出數量

2-2

將所分的類別及數量,以統計表呈現

2-3

透過畫記的方式能將數據轉成圖形

2-4

能瞭解長條圖的由來。

2-5

能正確指出長條圖上的數字



























教學活動流程

具體目標

活動主題與進行方式

主要活動與問話

教學資源

時間

能力指標










1.會之前教過的直式長條圖

2.能正確解讀橫式圖表與直式圖表。

3.會依統計表畫出直式 與橫式長條圖

4.能主動思考並說出自己的想法。

1.是否知道其他用來表示數量的表格。

2.正確說明圖表所代表的意義

3.依學習單6來做評量





1.學生能說出日常生活中的長度單位,例如:公分、分厘…

2.能注意到單位的不同。

3.能夠判斷組距的大小。

4.能夠使用較大的組距。

5.能夠看懂使用非以1為單位組距的圖表。

6.能用心觀察。

7.能夠說出共有五種。

8.能讀出糖果的種類。

9.能說出最多和最少的糖果種類。

10.能夠說出找答案的方法。(因為長條圖最長和最短)

11.能說出m&m巧克力有十八個;並說出方法。

12.能說出軟糖有九個;並說出方法。

13.老師再加強指導,強調一格代表2,半格即表示1

14.能說出棒棒糖與軟糖的數量是一樣的。各有九個。










  1. 比較兩種圖表的不同之處

個人思考





小組討論





意見分享




















  1. 注意單位的變化並判斷組距的大小、判斷組距大小的用法


3.綜合之前所學的概念,能完整的學習到長條圖的知識,並應用於生活日常當中。

個人思考


小組討論

意見分享


引發動機:
各位小朋友之前的數學課,我們已經對長條圖有一些些的認識了,對不對?
今天呢,老師要帶著各位小朋友對長條圖作更進一步的了解喔!


發展活動:

活動一

  1. 老師在黑板上畫出之前所教過的一個長條圖,並向同學提出問題。

我們已經學會長條圖的繪畫方式囉!若x軸座標和y軸座標對調時,你們知道要如何畫長條圖嗎?

  1. 先請小朋友回答,老師再將之前的橫式長條圖畫出來,與直式圖表做比較。慢慢引導小朋友了解橫式的圖表和直式的圖表有什麼不同。

小朋友他說的對嗎?

理由

除了他指出來的部份,還有哪些一樣的特質,而我們忘記了呢?

理由


大家仔細觀察,看看這兩個圖有什麼不同?

  1. 請學生分享新發現,了師藉由過程中慢慢引導。

小朋友他說的對嗎?

理由

除了他指出來的部份,還有哪些一樣的特質,而我們忘記了呢?

理由


活動二

  1. 老師先舉出y軸單位和以往不同的長條圖,如:以前都是以個為單位,現在這個圖表是以公分為單位,要小朋友在以後看到圖表時要注意y軸上的單位變化。

  2. 舉出y軸單位為10的圖表,如考試分數,因為數字太大了所以以1為單位時會花很多時間,所以以10為單位,教導小朋友看這樣的圖表。

問一些數字上的問題,使小朋友往後也能看不同數量單位的圖表。

活動三

這張長條圖是小彥的糖果數量統計圖。問題與發表。


小彥的糖果種類有哪幾種呢?

小朋友他說的對嗎?

理由

除了他指出來的部份,還有哪些一樣的特質,而我們忘記了呢?

理由


哪一種糖果最多? 哪一種糖果最少? 你怎麼那麼快就知道呀?

小朋友他說的對嗎?

理由

除了他指出來的部份,還有哪些一樣的特質,而我們忘記了呢?

理由


m&m巧克力有幾

?你怎麼知道的?

軟糖有幾個?你怎麼
知道的?

小朋友他說的對嗎?

理由

除了他指出來的部份,還有哪些一樣的特質,而我們忘記了呢?

理由


哪兩種糖果的數量是一樣多的?各有幾個?

小朋友他說的對嗎?

理由

除了他指出來的部份,還有哪些一樣的特質,而我們忘記了呢?

理由


請小朋友依序讀出黑板上長條圖中糖果的種類及其數量。

小朋友他說的對嗎?

理由

除了他指出來的部份,還有哪些一樣的特質,而我們忘記了呢?

理由


請大家幫忙想這張長條圖的名字(標題)。那這名字要寫在哪呢?

將自己所準備的表格或統計圖表紀錄在學習單上,並回答學習單上的問題









圖表












































圖表

















































學習單


2分鐘









3分鐘






3分鐘





4分鐘







8分鐘











5分鐘














10分鐘
















































5分鐘












N-1-14

S-1-9

S-4-7

C-C-3

C-C-9

C-E-2
























N-1-14

S-1-9

S-4-7

D-2-4

D-2-3

D-2-4









N-1-14

S-1-9

S-4-7

D-2-4

D-2-3

D-2-4

C-C-3

C-C-9

C-E-2









































D-4-6










指標碼

詳細內容

N-1-14

S-1-9

在情境中理解加法和減法的相互關係及加法交換率。

能辨認平面圖形的內部、外部及集輪廓線(周界)

S-4-7

能辨別檢驗兩圖形是否相似

D-2-4


能將分類資料整理成長條圖,並抽取長條圖中有意義的資訊加以解讀。

D-2-3

能解讀長條圖中的各種變形。

D-2-4

能解讀現成資料之長條圖

D-4-6


能自訂主題,蒐集資料,利用統計圖表抽取與主題有關的資訊。

C-C-3

能用一般語言與數學語言說明情境與問題。

C-C-9

能尊重他人解決數學問題的多元想法。

C-E-2

能由解題的結果重新審視情境,提出新的觀點或問題。











表一

下面的長條圖是媽媽買給小彥的糖果數量



















  1. 我的標題名稱是

  2. 我發現它的測量單位是

  3. 他的數目會不會很大?

如果很大,以一格代表數目為1時,要畫好長好長,所以我可以將一格變成數目為,這樣可以很清楚且不用畫好長好長的線。

4.我將我的例子以圖表示(可以是長條圖、直線圖、立體長方圖、橫式長條圖)

班級:姓名: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