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瑞祥-正義聯盟
教學設計理念說明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人類的生活方式產生了許多變化,國與國之間相互依存,也相互影響,關係越來越緊密,甚至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身為全球的世界小公民,我們應該對世界有所認識,學習尊重不同的族群文化,增加對國際關係的理解,培養出與世界互助、互信、互賴的世界觀。透過課程的設計與教學,希望帶領孩子認識身處的環境與世界,看到不同群體的需要,發展出理解、尊重與關懷的情操,並願意身體力行,作出改變創造更公平、正義、美好的世界。
二、教學活動設計
領域名稱 (統整領域) | 社會、語文領域 | 設計者 | 六年級教學團隊 | |||
實施年級 | 六年級 | 總節數 | 9節(依實際授課週次調整節數) | |||
單元名稱 | 正義聯盟 | |||||
設計依據 | ||||||
核心素養 | ||||||
總綱核心素養 | 領綱核心素養 | |||||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社-E-A2 敏覺居住地方的社會、自然與人文環境變遷,關注生活問題及其影響,並思考解決方法。 社-E-B1 透過語言、文字及圖像等表徵符號,理解人類 社-E-C1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理解並遵守社會規範,參與公共事務,養成社會責任感,尊重並維護自己和他人的人權,關懷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 社-E-C2 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關係,養成尊重差異、關懷他人及團隊合作的態度。 國-E-B1 理解與運用國語文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體察他人的感受,並給予適當的回應,以達成溝通及互動的目標。 國-E-C1 閱讀各類文本, 從中培養是非 判斷的能力,以 了解自己與所 處社會的關係, 培養同理心與 責任感,關懷自 然生態與增進 公民意識。 | |||||
核心素養呼應說明 | ||||||
環顧生活週遭,不難發現我們的社區、國家、乃至世界各國,人與人、族群與族群、國與國之間多少存在一些問題,透過單元設計,讓孩子有機會透過觀察並察覺地球村發生的問題,發揮想像力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解決方式,讓世界變得更好,並在小組合作中學習尊重他人,與團隊成員合作以達成社-E-A2、社-E-B1、社-E-C1、社-E-C2、國-E-B1、國-E-C1的核心素養。 | ||||||
學習 重點 | 學習表現 | 【社會領域】 1a-Ⅱ-1 辨別社會生活中的事實與意見。 1b-Ⅲ-1檢視社會現象中不同的意見,分析其觀點 與立場。 2a-Ⅱ-2表達對居住地方社會事物與環境的關懷 2a-Ⅲ-2 表達對在地與全球議題的關懷。 2c-Ⅲ-2 體認並願意維護公民價值與生活方式。 3a-Ⅱ-1 透過日常觀察與省 思,對社會事物與環 境提出感興趣的問 題 3c-Ⅲ-1聆聽他人意見,表達自我觀點,並能與他人討論。 3d-Ⅱ-1探究問題發生的原因與影響,並尋求解決問題的可能做法。 【語文領域】 1-Ⅲ-3 判斷聆聽內容的合理性,並分辨事實或意見。 1-Ⅴ-3 能辨別聆聽內容的核心論點、議論立場及目的,並加以包容與尊重 2-II-4 樂於參加討論,提供個人的觀點和意見。 2-Ⅲ-7 與他人溝通時能尊重不同意見。 | 學習 內容 | 【社會領域】 Aa-Ⅲ-1 個人可以決定自我發展 的特色,並具有參與群 體社會發展的權利。 Aa-Ⅲ-2規範(可包括習俗、道 德、宗教或法律等)能導 引個人與群體行為,並維持社會秩序與運作。 Aa-Ⅲ-3個人的價值觀會影響其行為,也可能會影響人際關係。 Aa-Ⅲ-4 在民主社會個人須遵守社會規範,理性溝通、理解包容與相互尊重。 Af-Ⅱ-1 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可能產生衝突、合作 和創新,並影響在地的生活與文化。 Af-Ⅲ-1 為了確保基本人權、維護生態環境的永續發 展,全球須共同關心許多議題。 Af-Ⅲ-3個人、政府與民間組織 可透過各種方式積極參 與國際組織與事務,善盡世界公民責任。 Ba-Ⅱ-1 人們對社會事物的認識、感受與意見有相同之處,亦有差異性。 Ba-Ⅲ-1 每個人不同的生活背景 與經驗,會使其對社會事務的觀點與感受產生 差異。 Bc-Ⅲ-2 權力不平等與資源分配不均,會造成個人或群體間的差別待遇。 【語文領域】 Ba-Ⅲ-1 每個人不同的生活背景與經驗,會使其對社會事務的觀點與感受產生差異。 Cc-Ⅴ-2 各類文本中所反映的矛盾衝突、生命態度、天人關係等 文化內涵。 6-Ⅲ-2 培養思考力、聯想力等寫作基本能力。 | ||
議題 融入 | 所融入之學習重點 | 【人 權 教 育】 人 E2 關心周遭不公平的事件,並提出改善的想法。 人 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人 E7 認識生活中不公平、不合理、違反規則和健康受到傷害等經驗,並知道如何 尋求救助的管道。 【閱讀教育】 閱 E7 發展詮釋、反思、評鑑文本的能力。 【國際教育】 國 E10 認識世界基本人權與道德責任。 國 E11 體會國際弱勢者的現象與處境。 國 E12 觀察生活中的全球議題,並構思生活行動策略。 | ||||
教材來源 | 1.孩子行動世界大不同之狗大便篇 【下課花路米 12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GVtPIqPcTE 2.2022年愛學網宜蘭縣三星鄉萬富國小-溝神傳奇https://stv.naer.edu.tw/watch/3458463.石頭湯計畫 https://www.google.com.tw/4.世界地球日|你還在浪費食物嗎?一所學校的營養午餐究竟會產生多少剩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MceDHb1FbE5.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2021搶救脆弱兒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RxlKHcBdtg 6.文章-故事的真相 | |||||
教學資源 | 單槍、電腦、文章、學習單 | |||||
校定課程主軸 | ■G全球力■R閱讀力□E樂活力■A品格力□T創新力 | |||||
全球素養 | ■分析批判思考■同理心□互動力□彈性實踐力 | |||||
SDGs | □1消除貧窮□2消除飢餓□3健康與福祉□4教育品質□5性別平等 □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工業創新與基礎建設 ■10減少不平等□11永續城市□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 □14海洋生態□15陸地生態■16和平與正義制度■7全球夥伴 | |||||
學習目標 | ||||||
1. 能主動關注、察覺所處環境的問題及其影響,並思考解決方法。 2. 透過探討生活中的問題及全球議題的課題,察覺身邊的事物與全球息息相關,培養世界公民的素 養。 3. 能學習尊重他人、培養同理心、團隊合作的精神。 4. 培養溝通、反思、觀察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將所學落實於生活中。 | ||||||
表現任務 | ||||||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積極參與討論問題,並能清楚表達個人想法,專注聆聽課程內容,回答教師導引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完成學習單。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教學資源 | 評量 | ||||||||||||||||||||
壹、教學前準備 1.蒐集網路影片資源、相關網站及閱讀文章。 2.課程資料及學習單 貳、正式教學 活動一:我是世界小公民 【準備活動】 引起動機-播放影片: 孩子行動世界大不同之狗大便篇 【下課花路米 12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GVtPIqPcTE 【發展活動】 一、教師導引問題: 1. 從影片中的訊息以及字面上的推論,你覺得生活中有沒有一些問題對自己或他人的影響是很大的? 2. 這些問題是不公義的事情嗎?與我們的權利或義務有關係嗎? 3. 我們是否應該對這些事採取行動? 4. 身為小公民你能做多少努力? 二、教學活動: 1. 教師提供網路相關資料引發學生去思索,發掘生活、校園及社區之外,也想想在「世界」層面,有哪些學生發現的問題 ( 例如童工、全球飢餓問題、戰亂、氣候變遷、北極熊滅絕…… )。*2022年愛學網宜蘭縣三星鄉萬富國小-溝神傳奇https://stv.naer.edu.tw/watch/345846*石頭湯計畫 https://www.google.com.tw/*世界地球日|你還在浪費食物嗎?一所學校的營養午餐究竟會產生多少剩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MceDHb1FbE*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2021搶救脆弱兒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RxlKHcBdtg 2. 觀看完相關影片,請學生分組討論,針對生活環境中,不論是自身、校園、社區、國家或全球議題,蒐集資料,可以是新聞照片,報章雜誌報導文章,網路查找或自己拍攝、繪製的圖片,在課堂中對議題相關的幾個面向進行討論,思考可行的解決方法,並將討論結果記錄在學習單(附件一)上。 老師可對學生提示可參考的方向如下表:
表一.與生活相關的議題參考表 【綜合活動】 1. 完成學習單(一)。 2. 各組上台與全班分享討論內容。 活動二:故事的真相 【準備活動】 文章閱讀-故事的真相(附件二) 【發展活動】 分組文章討論 (附件三):
參考:鏡頭裡,人民飽受飢荒,生命被威脅的痛苦,引發 旁觀者的悲憫與反省,所以,在國際間立刻引起強 烈迴響,同時改變美國政策,促使美國投入大量人 道援助,因此拯救無數生命。
參考:凱文得獎後,很多人觀看照片,也有不同立場。他想知道:照片中的小女孩後來怎麼了?凱文有沒有救她?難道他只顧著拍照,卻將小女孩的生命棄之不顧?這些人多半是用自己的觀點,懷疑並批評凱文。
苦遠遠超過歡樂的程度。」結束了三十三歲的生命? 參考:凱文拍攝照片的善心被誤解,提出了解釋理由,卻 引發更多負面攻擊,而他一直 都是人道主義者, 卻不被諒解,感到孤獨。
「趕走禿鷹、離開戰區」,到「獲得普立茲特寫攝影獎」、「被社會大眾質疑善意」、「解釋拍攝照片經過」,「留下紙條結束生命」,凱文的心情有何變化? 參考: 震驚-悲哀-無奈-喜悅-惶恐-難過-絕望
參考:凱文從小對種族隔離提出抗議,甚至因此在軍中被 排擠毆打,退役後又以攝影專業,從事人道關懷, 想用照片揭露人間的不公、悲慘與苦難,並喚起世 人的關注,他的行事風格從未改變,所有了解凱文 處事態度的親朋好友,都不曾懷疑過凱文當年按下 相機快門時的善意。
參考: 我認為凱文是富有愛心的人。 證據一:爭取種族的平等,不畏同儕排擠。 證據二:組織了「砰砰俱樂部」(The Bang-Bang Club),是人道主義者,以照片喚起世人的關注。 7.課文中,作者想要告訴讀者的主旨是什麼? 參考: 深入了解真相後,能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 評論觀點。 【綜合活動】 1. 各組上台與全班分享討論內容。 2. 教師統整歸納課程重點,讓學生能意識到身為一國國民與世 界公民應該對世界有關懷之心,要能公正客觀的分析評判事情,每個人都有責任使地球村的生活環境更友善、更美好。 (依實際授課週次調整節數) | 1節 3節 1節 1節 2節 1節 | 教學影片 教學影片 學習單 文章 閱讀 學習單 | 聽力與口語溝通 學習單 口頭報告 聽力與口語溝通 學習單 口頭報告 |
附錄(一)教學重點、學習紀錄與評量方式對照表
單元名稱 | 學習目標 | 表現任務 | 評量方式 | 學習紀錄/評量工具 |
正義聯盟 |
議題的課題,察覺身邊的事物與全球息息相關,培養世界公民的素 養。 3. 能學習尊重他人、培養同理心、團隊合作的精神。 4. 培養溝通、反思、觀察以及解決 問題的能力,並將所學落實於生 活中。 |
| 行為觀察 口語發表 學習單 | 學習單/檢核表 |
學習目標 | 能察覺身邊的事物與全球息息相關,培養世界公民的素養。培養溝通、反思、觀察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將所學落實於生活中。 | |||||
學習表現 | 能積極參與討論並完成學習單。 | |||||
評量標準 | ||||||
主 題 | 表現描述 | A 優秀 | B 良好 | C 基礎 | D 不足 | E 落後 |
正義聯盟 | 展現高度興趣參與組內共學,並流暢的討論與發表。 | 樂於參與組內共學,並流暢的討論與發表。 | 樂於參與組內共學,並於分享時大略說出討論內容。 | 參與組內共學,並於分享時大略說出討論內容。 | 未達 D級 | |
評 分 指 引 | 展現高度興趣參與組內共學,並能具體且流暢的發表討論內容。 | 樂於參與組內共學,並能流暢的發表討論內容。 | 樂於參與組內共學,並大略說出討論內容。 | 能約略發表討論內容,但略有不足之處。 | 未達 D級 | |
評 量 工 具 | 檢核表 | |||||
分數 轉換 | 95-100 | 90-94 | 85-89 | 80-84 | 79以下 |
分數轉換:可由授課教師達成共識轉化自訂(級距可調整)。
附錄(三)口頭報告評量表
口頭報告自評/互評表
主題 組別 | 概念完整 | 內容充實 | 表達流暢 | 團結合作 | 總評 |
第一組 |
|
|
|
| |
第二組 |
|
|
|
| |
第三組 |
|
|
|
| |
第四組 |
|
|
|
| |
第五組 |
|
|
|
| |
第六組 |
|
|
|
|
評分標準:一級棒 五張笑臉 普通 四至三張笑臉
附件一
全球化的時代,大家的生活彼此獨立,卻又息息相關。身為一個國家的國民與世界的公民,我們應該對自身的生活環境多一分關心,了解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事?而我們又能做些什麼來改善它,使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們細心留意,就能找到生活環境的一些問題存在,觀察個人生活、校園、在地社區乃至於世界各地,看看你發現了什麼值得探討的問題?並與同學共同討論這樣的問題可以怎麼解決。
一、 我的發現:(圖片呈現)
二、簡述圖片中問題焦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認為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那些?
四、這個問題造成甚麼影響?
五、關於改善這個問題,你覺得
有哪些可行的解決方法 ?
六、關於這個課題我有話說:
附件二
附件三
凱
文獲得普立茲特寫攝影獎的這張「蘇丹小女孩」
照片,為什麼拯救了無數人命? 4.從「看見蘇丹難民」,到「拍攝蘇丹小女孩」,「趕走
禿鷹、離開戰區」,到「獲得普立茲特寫攝影獎」 、「 .
下紙條結束生命」,凱文的心情有何變化? 6. 你認為凱文是個怎樣的人?請從文
中找出兩個證據支持你的看法。
2為什麼凱文得獎後,會有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電
話
質疑他的善意?
故事的真相
7.課文中,作者 想要告訴讀者的主旨
3.文中凱文得獎後,為什麼留下字條:「生活的痛 5. 為什麼文本中會認為「了解凱文處事態度的親
苦遠遠超過歡樂的程度。」結束了三十三歲的生命? 朋好友,都不曾懷疑過凱文當年按下相機快門時
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