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停看聽:國小藝術與人文教學設計

格式
doc
大小
239.5 KB
頁數
14
上傳者
chang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0-05-01,离现在 15 17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九十九年度藝術教育教材教案徵選







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

主題:音樂停看聽









自編教學設計

壹、主題名稱

音樂停看聽

貳、課程說明

一、教學領域或科目:音樂統整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

二、教學對象和時數:六年級 / 160分鐘

三、教學設計理念

〈音樂停看聽〉是根據翰林版藝術與人文六上之第一單元「藝術點線面」教材內容進行延伸設計,將課程目標融合《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中的內容標準七:「評論音樂作品和音樂表演」,希望學生能達到評論音樂作品和音樂表演之能力。課程設計架構上則以學科取向音樂教育(DBME)為基礎,期盼學生不只能學習音樂的本質價值,更能進一步培養音樂創作(創作和表現能力)、音樂歷史(理解音樂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音樂批評(識別和分享能力)和音樂美學(理解音樂之價值與本質,理解音樂之美)的能力(謝素月,2005130)

四、教學方向

本教學單元主要以音樂中的「曲式」為統整課程發展的核心,先經由聽覺與視覺學習輪旋曲式的結構,接著認識音畫的呈現方式,透過視覺強化結構感,進而加入動覺使學生在思考過後能以肢體作出整合性的統整,達到感官與認知的結合。

整體教學活動以音樂開始、視覺藝術加強、表演藝術做結束,內容加入評論和反省之步驟,逐步引導學生具備反思與評論的音樂能力。




參、課程大綱



















肆、課程架構圖


、課程教學內容目標總表


領域名稱

音樂

表演藝術

視覺藝術



課程總目標

  1. 能欣賞異國音樂作品特色(理解音樂的歷史與文化)

  2. 能明白輪旋曲曲式(理解音樂之價值與本質)

  3. 能依照音樂進行圖畫與肢體創作(創作和表現能力)

  4. 能在綜合發表時包容不同意見發揮團隊合作精神(識別和分享能力)



對應分段能力指

1-3-11-3-21-3-3


1-3-42-3-62-3-8


2-3-93-3-11





基本能力

*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欣賞、表現與創新

*表達、溝通與分享*主動探索與研究

*規劃、組織與實踐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學習活動評量表

主題

節次

評量方式

評量目標

音樂


2

隨堂回答


學習單

1.能描述故事大意和角色之間的關係

2.能說出作曲者

3.能了解輪旋曲的曲式和特色

視覺藝術


1

創作想法

創作作品

學習單

1.能說出創作的理念

2.能在聆聽音樂後,畫出具有音畫特質之作品

表演藝術


1

肢體語言

觀賞態度

小組互評

1.能做出配合音樂特色之肢體律動

2.包容不同意見發揮團隊合作精神

3.能欣賞別人的作品並表達自己的審美經驗


柒、單元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主題

音樂停看聽

教學年級

六年級

教學單元

自編

教學時數

四節/ 一百六十分鐘

分段

能力

指標



範圍

音樂

視覺藝術

表演藝術

探索與表現

1-3-11-3-21-3-3


1-3-42-3-62-3-8


2-3-9 3-3-11


審美與理解

實踐與應用

教學資源

教師:《卡門》故事繪本及CDppt、圖卡、音樂圖畫學習單

學生:課本、彩色筆

教學目標

1.能理解《卡門》的故事大綱

2.能說出歌劇《卡門》的作曲者

3.能欣賞〈鬥牛士進行曲〉並發表感受

4.能說出「輪旋曲」的基本結構

5.能知曉「輪旋曲」會重複樂段的特色

6.能明白音樂在圖像上的呈現方式

7.能發揮想像力創作出自己的音畫

8.能說明自己音畫的創作理念

9.能欣賞他人的作品

10.能對他人作品提出評論與建議

11.能透過肢體表達音樂

10.能在活動中包容不同意見

11.能發揮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活動內容

教學活動內容

教學時間

教學資源

第一節

1.利用繪本介紹比才歌劇作品《卡門》的故事大綱 (詳見補充教材)


2.介紹作曲家比才的生平 (詳見補充教材)


3.簡述西班牙音樂風格 (詳見補充教材)


4.撥放《卡門》中著名的〈鬥牛士進行曲〉。


5.請學生發表聆聽〈鬥牛士進行曲〉後的感受。

針對此作品的風格、作曲家讓鬥牛士以什麼感覺呈現在音樂中,此感覺是否符合鬥牛士的形象……作適當的引導,讓學生發表






第二節

1.上課一開始先在黑板貼上圖卡(三張一樣的星星、一張月亮和一張愛心),請學生描述圖片的種類和排列的方式


A B A C A



2.告訴學生這些圖卡可以幫助他們記憶接下來要聽到的曲子,然後拔下圖片,撥放〈鬥牛士進行曲〉,並隨著樂曲片段在黑板依序放上不同的圖片(先撥完一次全曲,接著分ABC段個別播放以加強個別記憶)


3.請學生小組討論並提出為什麼會有三個星星、一張月亮和一張愛心(提示他們不同的圖片代表不同意義)


4.發表後,幫助學生理解不同圖片代表的就是不同的樂段,而這種設計就叫做「輪旋曲」


5.將學生分為三組,分別扮演不同片段的角色,當撥放音樂後,輪到哪段音樂,扮演不同片段的學生便要將手舉起,老師也配合將圖片舉起


6.全班輪完後,接著由老師提問,請學生發表

(1)整首樂曲中,有一個段落重複出現最多次,那個段落叫做什麼?(A)

(2)另外兩個夾在A中間的段落又分別叫做什麼?(BC)


7.老師歸納:

(1)在整首樂曲中,有一個段落會不斷重複,而其他段落不會,這種設計是「輪旋曲」的特色。(提醒:有時候其他段落會多於兩種,這樣子也算是「輪旋曲」喔)

(2)那個不段重複的片段會夾在其他不同片段中(邊寫在黑板上),這種ABACA的設計就叫做「輪旋曲」。


8.講解音畫的呈現方式和優點:

一種將音樂中的變化以圖像來表達的圖畫方式,讓人能透過圖畫瞭解音樂。因為每個人對音樂的感受不同,所呈現的圖形也會有所不同。音畫能讓我們不需經過音符、節奏、調性,就能夠透過圖像在短時間裡面體會音樂的內涵。


9.配合課本聆聽《動物狂歡節》中的〈公雞與母雞〉,引導學生想像情境後畫出圖片,並鼓勵學生用「非動物形式」的圖像畫出(最好利用線條和點)


10.接著利用表1說明課本中《胡桃鉗》之〈俄羅斯之舞〉的例子,解釋音樂圖像與旋律的關係

1

圖像 音樂

圖形大小、高低


聲音的強弱、高低

色彩明與暗

大調與小調

線條長短

拍子長短

曲線、直線、圓弧線

音樂的旋律


11.聆聽〈鬥牛士進行曲〉並依步驟配合張貼在黑板上的音畫,使學生能透過音畫更清楚音樂的走向

(1)第一次由老師指著音畫,帶著學生看一次音畫

(2)接著說明音畫中的各段落是如何呈現。例如炸彈圖像是代表敲鈸的宏亮聲音、彈簧圈圈是三角鐵的聲音、遍佈的幸運草是弦樂描寫鬥牛士走路意氣風發的樣子……等等。






第三節

1.發下學習單並撥放新曲〈威尼斯音樂鐘〉,請學生在心中默算並寫下

(1)重複出現的樂段有幾次

(2)只出現一次的樂段有幾種

(3)這種設計叫什麼

(4)創作出這首曲子的音畫

老師同時隨著段落的出現在黑板上貼上不同圖片


2.請學生將作品全部展示在黑板上,且一一上台說明自己的音畫創作


3.票選出最佳與需改進的畫作並提出評論和建議





第四節

1.再次聆聽〈威尼斯音樂鐘〉


2.複習此曲的曲式結構


3.接著將學生分為三組,請各組分別依照分配到的音樂段落(Viennese Musical Clock)進行自編的律動,可根據音畫的指示來想像動作的大小、身體的擺動等等


4.各組進行呈現,並請學生針對他組表現提出感想和建議


  1. 各組依照輪旋曲式合體呈現,老師給予回饋和建議

(結束)


25分鐘



5分鐘


5分鐘




5分鐘










20分鐘








































15分鐘























5分鐘















20分鐘









20分鐘









40分鐘



《卡門》繪本故事、CDppt


ppt


ppt














黑板、圖卡








































翰林課本













黑板










音畫圖

(詳見翰林課本)














音樂

音樂圖畫學習單








黑板









空曠空間



















音樂圖畫學習單 班級

我的音樂圖畫姓名

小朋友,上一節課我們介紹了一種樂段輪流出現的樂曲,現在,讓我們來聽一首用相同方式所作的曲子吧!聽聽看,然後試著寫出下列問題的答案吧!

  1. 聽聽看

這首曲子是由匈牙利作曲家柯大宜(Kodaly)所作,曲名為「威尼斯音樂鐘」,整首曲子描述了各種鐘的聲音,是一首歡樂又輕快的歌曲!

1.請問這首曲子最常重複出現的樂段,總共出現了________

2.請問這首曲子只出現一次的樂段總共有________

3.這種設計叫________

二、運用你的想像力,把聽到的音樂畫成音畫吧!

捌、參考資料

一、中文書籍

梅里美 (1999 )世界音樂童話繪本〈卡門〉比才作品。﹝含CD。台北市:台

灣麥克。

謝素月 (2005 )學科取向音樂教育 ( DBME ) 課程發展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翰林出版社 (2005)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六上課本。台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二、英文書籍部分

Consortium of National Arts Education Associations (1994). 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 Reston, VA: MENC.

Hackett, P., & Lindeman, C. A. (2001). The musical classroom: Backgrounds, models, and skills for elementary teaching (six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三、網路資源

教育部 (2007 )97年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 100學年度實施 )20091220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佚名 ()音樂的家20100107日。取自:

http://www3.ouk.edu.tw/wester/composer/composer021.htm

Kodaly, Z ()Hary Janos Suite: II. Becsi harangjatek (Viennese Musical Clock)201051日。取自:http://www.youtube.com/watch?v=738j9FmhseI















充資料

【卡門故事大綱】

此故事源自法國作家P. Merime的小說,內容描述一個名為卡門的吉普賽女子,長得非常漂亮,她在路上遇見了名為荷西的士兵,想誘惑他,荷西原先不為所動,但後來還是在卡門的魅力和引誘之下愛上卡門,並且因此和長官起衝突,失去軍隊裡的工作,甚至還拋棄了未婚妻,母親也因病去世,可說是家破人亡。

但是不願受拘束的卡門不久就不喜歡荷西而愛上了另一位充滿男性氣概的鬥牛士,荷西見自己為愛人逃兵,而愛人卻移情別戀,在氣憤的情況下,荷西到鬥牛場上找在場邊觀賞的卡門希望她回心轉意,卡門卻拒絕了他,於是荷西一氣之下就用刀子在鬥牛場邊把卡門刺死,故事終以悲劇收場。


【比才生平簡述】

George Bizet (1838-1875) 出生於法國巴黎,父親是聲樂老師,母親是鋼琴家,小比才的音樂天份很早就被發現,四歲開始學習鋼琴。十歲便進入巴黎音樂院隨古諾學習作曲。1855年完成了第一首交響曲,十九歲榮獲羅馬大獎,因而得以前往羅馬留學,一直待到1860(22)

他第一齣歌劇作品為「採珠者」(Les Pecheurs de perles)1863年完成,1875年完成生平中最偉大的傑作《卡門》。但是當時首演並不是很受歡迎,聽眾覺得太過於激情,三個月後,比才就因心臟病去世了,得年37歲。他死後,《卡門》才日漸受到歡迎,演變成今日的重要曲目,可惜他自己卻沒有機會目睹他的成就。


【概述西班牙音樂風格】

西班牙人天性熱情,很愛音樂與跳舞,因此音樂中常帶有熱情奔放、快節奏似跳舞一般的旋律,此外,吉他、鈴鼓與響板更是西班牙音樂中常用樂器。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