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仁愛國小111學年度校長公開觀課教學活動設計
教案名稱 | 數位人權:你不可不知的權利與陷阱 | 設計者 | 彭麗琦 |
實施年級 | 5年級 | 教學時間 | 共_1__節,___40___分鐘 |
設計依據 |
人權教育議題 | 學習主題 | 人權重要主題 | 總綱 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E-A2
具備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問題。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E-C1
具備個人生活道德的知識與是非判斷的能力,理解並遵守社會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關懷生態環境。 |
實質內涵 | 人E10認識隱私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
學習目標 | 1認識隱私權理解隱私是基本人權的一部分。(人E10、E-C1) 2探索隱私權與日常數位生活的關係,及數位生活中對隱私權可能的侵害。(人E10、E-A2) 3培養保護自己和他人的數位人權的公民意識,並向他人倡議。(E-C1) |
教材來源 | 修改自教育部國教署中央人權教育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輔導群製作之教學簡報、學習單 |
教學設備/資源 | 修改自編之課堂使用PPT、互動式營幕/筆電/平板/學習檔案1-3
|
學習活動設計 |
|
學習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教材資源/評量方式及基準 |
|
活動一:覺察數位生活與個人資料 教師揭示寶可夢資訊,詢問學生是否曾經玩過?學生自由發表。 教師請學生說說看或猜猜看,若想要在手機下載這款遊戲,需要提供寶可夢公司那些個人資料? 個
別運思:教師揭示寶可夢公司一共向用戶索取28項個人資料。(寶可夢個資項目表檔案置於google
classroom供學生閱覽)先請學生個別想想:
為何要填這些資料? 對方想要知道什麼? 會如何使用這些資料? 你覺得收集這些資料合理嗎?
小組討論:請學生個別思後,再請學生小組分享與討論,教師巡視各組別,了解討論情形。 組間分享:教師請2~3組發表,可視時間調節發表組數。
活動二:探索穩私權與數位生活的關係 個別運思:教師並請學檢視生寶可夢公司向用戶索取的28項個人資料,提問:「有沒有哪一項資料你特別不想被別人知道,為什麼?」 小組分享:請學生二二討論,發表想法。 組間發表:教師選擇幾項調查選擇人數,並邀請學生對全班發表。
電話或聯絡人資訊 相或影片 E-mail或使用者ID 學生自由發表
教師提揭示隱私權的定義,請學生閱讀參考資料(https://eteacher.edu.tw/Archive.aspx?id=272),並請學生閱讀時思考二個問題:
什麼是穩私權? 報導中印象最刻的是什麼?
小組分享報告:學生閱讀完參考資料後,進行小組分享與討論。教師巡視各組別,了解分享報告情形。 教師說明穩私權是基本人權,並提揭示世界人權公約和兒童權力公約有關的關定。 教師提問:網路平台蒐集個資是否侵犯了隱私權?請學生用手以○X表示同意與否。 教師說明:我們在下載遊戲時,按下同意紐就同意遊戲公司蒐集我們的部分個人隱私,但<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中,也規定我們可以在事後請其停止蒐集並使用資料。 教師說明:教師向學生強調,在下載任何APP前,都應該詳閱隱私權設定與同意說明。
活動三:辨識穩私權侵害的可能後果 教師提問:個資隱私被侵害可能產生帶來什麼問題?請學生自由聯想與發表。 教師說明:以下有四個個資穩私被不法利用的案例,請學生辨識是那些個資帶來的生活問題,並說明理由。教師提示答案不限一項個資(案例檔案以PPT檔置於google
classroom) 教師示範作答:學生回答將個資答案以螢光筆標示出即可,教師示範回答方式)
個資不法利用可能項目表 Email、電話、種族、政治或宗教信仰、簡訊內容、相片、影片、聲音、病例、信用卡卡號、購買紀錄、健身資訊、
聯絡人資訊、位置資訊、使用哪些應用程式、瀏覽的網頁、在網路上搜尋了哪些內容  小組討論及作答:小組依教師說明及案例檔案完成作答。 組間發表及共同討論:教師揭示第一個案例,邀請一個組別分享小組討論結果(答案及理由);再詢問調查同意和不同意,請學生用手以○X表示同意與否。並邀請X表示不同意的同學發表意見。 依上述活動,逐一進行案例2~4的組間發表及共同討論。 教師說明:網路公司收集個資的商業理由,及個資對社會發展有利與不利使用的區別,提醒學生因辨識個資同意使用的時機。 教師提問:使用網路有那些方法可以保護數位生活的安全呢?請2~3位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歸納:教師揭示四項數位安全守則,請學生共同朗讀出來。 學生反思:依據上述四項數位安全守則,教師逐一請學生反思是否已經做到?請學生用手以○X表示做到與否。
活動四:倡議「數位人權保障」 教師說明任:教師總結今天的學習認識隱私權及了解生活中人權保障的可能危機,為了保障人權,請小組提出一個保護數位生活安全的行動,來倡議「數位人權保障」。 小組討論與實作:小組討論完成學習單作業。 組間分享及教師評量:請各小組朗讀其倡議內容,教師回饋意見,請學生完成修改。 教師總結今天的學習目標,並鼓勵學生落實數位安全生活守則與行動。
活動五:課後作業評量 佈置與展示:教師將各組學習單佈置於教室,供學生瀏覽反思。 回家作業:學生完成個別「數位人權保障」倡議海報設計(至少二則倡議內容),可以紙本設計掃描、或直接使用電腦設計,作業上傳google
classroom,並鼓勵學生將海報上傳個人,或徵詢家人同意之社群體。
| 8分鐘
12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課後時間 | 課堂使用PPT(附件一)
學習檔案1
學習檔案2 教師觀察。 評量標準:能參與討論,並理解作答方式進行作答。 評量方式:
口語評量。
學習檔案3 學習單與發表 倡議的行動能保護隱私權。
實作評量 完成包含二項倡議行動的海報。 |
|
附件一:


學習檔案一:

學習檔案二:

學習檔案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