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110學年度公開授課共同備課紀錄表

格式
docx
大小
23.6 KB
頁數
4
上傳者
Administrato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12-02,离现在 3 32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基隆市110學年度學校辦理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 共同備課紀錄表

教學時間:1101129() 教學班級:601 教學領域: 社會領域

教學單元: 第五單元第1-戰後經濟的重建 第1

教 學 者: 嚴心梅 觀課教師:________楊承哲_________ 觀察前會談時間:40分鐘

  1. 教材內容:

南一版(六上)社會課本教材-第五單元第1-戰後經濟的重建

本單元以時序性的方式,闡述臺灣經濟長期以來所面臨的問題與變革,以及如何改善現今所面臨的經濟困境。

  1. 學習目標:

1.理解戰後初期臺灣面臨的經濟困境及解決之道。

2.解析美援的原因,並能歸納其對臺灣經濟建設發展的影響。

3.與同學討論,提出個人的看法,並能針對接受外援方案的優點及缺點或爭議,表

達價值觀點及認同程度。

  1. 學生經驗:

1.五年級社會已學過臺灣歷史各分期的內容,五下「太陽旗下的臺灣」、「中華民國

臺灣」 等單元學習日治時期的政經發展和戰後臺灣的政治情形,是本單元

的先備知識。

2.本單元經由認識臺灣經濟從戰後到現今的情勢,了解臺灣經濟長期以來的變革,

可做為六下探討國際議題的基礎。

  1. 教學活動

1.運用Nearpod網站彙整課文教材簡報,透過「預覽課文Q&A」活動,讓學生對課文有基本的概念與了解。

2.藉由觀看 「戰後動盪與民國40年代的臺灣」影片,運用即時問答功能,搭配小白

板讓學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的經濟所面臨的困境、造成的原因及當時

政府提出的解決政策。

3.觀看影片-「美援來啦!被遺忘的臺灣」,透過小組討論與發表,了解美援的背景

、原因及其對臺灣經濟發展與建設等各層面帶來的影響。

4.透過討論生活情境--「若家中經濟發生困境,需長期倚賴親戚外援之優缺點」

讓學生思考臺灣美國之間,長期以來在國家外交關係的發展上是否也受制於經

濟地位與利益考量。

5.思考並表達對美援政策認同程度: 100(非常同意非常不同意)之級距,用

貼紙貼在相對位置上,表達學生個人對美援的認同程度,並邀請學生表達觀點。

5.請同學分享在課程中所學到的收穫與省思。

  1. 觀察的工具和觀察焦點:

觀察工具:觀課紀錄表

觀察焦點:請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表現、討論的參與度和發表的積極度,或是學生的學習困難。

六、教學評量方式:

1. 學生用書寫白板的方式即時回答問題。

2. 學生能參與討論、完成小組發表意見的任務。

七、回饋會談時間和地點:110.11.29 /多功能教室

授課教師簽名: 觀課教師簽名:


基隆市仁愛國小辦理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

觀 課 紀 錄 表

觀課時間:110.11.29   觀課班級:601    教學者:嚴心梅

教學領域:六上社會領域    教學單元:第五單元第1-戰後經濟的重建(1)


1.學生上課狀況

(1)學生投入課堂學習程度如何?

學生透過欣賞影片,舉小白板回答問題,並且透過個人思考後撰寫便利貼,之後進行小組分工合作的討論互動,最後組內分享和全班分享的教學流程,每位學生都積極投入各項學習活動且樂在其中。

(2)學生有干擾課堂行為嗎?情形如何?

學生沒有干擾課堂行為的情況


2.學生分組討論情形

  1. 小組間互動情形如何?(熱絡程度、參與程度)

小組互動情形非常熱絡,看得出事前有進行異質性的分組,每位組員也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完成,所以當老師提醒時,每位組員就會完成自己在小組中的任務。就算有比較內向的孩子一時無法完成,小組中熱心的組員也會協助提醒,互相幫忙。每位學生都非常認真積極的參與小組討論活動,沒有離題討論或是消極不參與的情況發生。

(2)小組討論是否聚焦本次課堂?

小組討論都有聚焦在本次課程主題,台灣戰後的經濟狀況及美援主題,並且透過引導與思考,能深入了解美援背後的意義與對台灣後續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而可以舉一反三的去討論接受援助的價值判斷。

(3)小組討論內容深度?

小組討論內容相當深入,不管是課本的文本提問,或是回應老師的引導問題,小組都能進行深層的思考,並且能去了解事件背後代表的意義,以及進行學習遷移的思考接受援助的優缺點。皆有達成老師希望帶給學生的價值思考之學習目標。

3.知識學習的情形

  1. 學生在課堂中哪一個部分感到興趣?

學生不管是補充教材的影片,或是舉牌回答,或是針對美援成因的小組討論,學習經驗遷移到真實生活的討論,還有觀點光譜的活動參與,都表現認真投入的態度和高度的興趣。


(2)學生在學習中有沒有困難之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數都能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與節奏,只是有一兩位學生會因為撰寫便利貼速度較慢,而在老師進入下一段的教學流程時還想要把便利貼填寫完成。

另外,也有一兩位學生討論時比較無法進行深入探討,還有組員都能給予提醒與協助,讓小組討論不會因此失焦。

(3)真正有效的學習發生在什麼情境?

知識性的問題在舉牌活動中正確率幾乎都能達到100%,至於情意與技能部分的學習,可以從小組中的討論過程與結果中得知,學生了解臺灣與美國之間,長期以來在國家外交關係的發展上是否也受制於經濟地位與利益考量,並且透過觀點光譜能闡述自己的意見,將相關知識透過思考與討論,實踐真正有效的學習。


4.綜合建議

社會領域的歷史如果缺乏了學生的生活經驗連結,可能會比較難以吸引學生的目光與學習動機,但是只要透過事前用心設計課程以及歷史「以古鑑今」的特色,也可以充分發揮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能進行有趣又有學習成效的教學活動。內容精彩豐富且教學流程節奏清楚明快,只是在想多給學生發表意見機會和有效掌握課程時間,可以是教學者思考該如何有效掌握其中的平衡點。




觀課人員:

(修改自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2018)出版之觀課實務手冊p.7071)

基隆市仁愛國小辦理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

議 課 紀 錄 表

觀課時間:110.11.29  觀課班級:601 教學者:嚴心梅觀課者: 楊承哲

教學領域:六上社會領域   教學單元:第五單元第1-戰後經濟的重建(1)

觀課後會談時間:110.11.29

從這堂課我學到重要的事

1.我學到透過原來網路上的補充教材影片的介紹和線上教學軟體的交錯應用,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意願。

2.透過這堂課程的共備與觀課,讓我學到原來透過有組織的小組合作分工討論,可以有效刺激學生進入推理探究的思考階段,甚至能將歷史事件的教學內容提升到綜合分析的思考層次,也能符合十二年國教的素養導向教學,讓學生透過學習策略將類似觀念透過模擬的生活情境狀況去思考與分析,了解當時事件的成因與後續影響。

3.透過小組的討論過程,可以培養學生擁有尊重他人意見的情意,並且有效表達自己意見的技能,也可以促進學生包容多元意見的想法。

從觀察學生行為推論學生表現的原因

  1. 從學生可以閱讀課文發現問題的過程中,可推知學生平常應該有一些閱讀策略技能培養的經驗,所以多數學生能掌握課本所揭示的重點。

  2. 從學生上課能勇於討論與發言,可以推知師生上課氣氛融洽自然,學生並不會因擔心答錯而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反而可以在小組內和班級間暢所欲言又不會失焦。

有效的(或建議調整的)教學策略

1.影片補充和及時提問-有效引起學生學習動機與增進學習興趣。

2.小組討論及分享-培養學生發表與聆聽的能力並且尊重包容他人意見的態度。

3.設計高層次的提問-有效提升學生的思考層次,並且可將學習經驗遷移到實際生活中。

4.觀點光譜-讓學生可以透過學習後的成果,進行價值判斷與意見表達。

教師議課

教學省思

學習心得

1.透過這一堂課的議課過程,才知道原來任課教師自己在上課時,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且又能掌握好時間,是需要經驗的累積與不斷的練習。例如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經驗、平常就有勇於發言的情境營造及使用何種的教學引導模式,都在這一堂課充分的展現出來,使我更了解未來教學前的備課需要注意的細節有哪些。

2.透過這一次的觀課,讓我省思到原來教師習慣於幫學生複述的教學流程,是否是必要的,還是可以省略的部分,該如何改善學生可能原本聲音就不大,再加上戴著口罩發言導致過於小聲的問題,例如使用無線麥克風方便發表學生傳遞分享。若能有效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或許老師不一定要複述學生的發言內容,只須要確認、追問或歸納即可。

3.透過許教授分享的課程教學四步驟,從導入到開展,進而伸展跳躍,最後進到利用活動來評量學習成效,可以了解這會是一種成功課程的鷹架模式,可以提供類似課程的設計參考。

4.小組發表踴躍且融洽的原因在於平日教學師師生互動中就已營造出安全的環境,讓學生放心說,不會有心裡的壓力與負擔。另外學生之間平常的課程互動就養成尊重平等的氛圍,讓學生能做到包容同學意見的多元觀點。最後是學生能養成聆聽別人並且摘要重點的能力,這都是需要平日上課一點一滴透過老師不斷的帶領,才能讓如此良好又有效的學習氛圍成為學生學習的常態。

其他回饋

謝謝嚴老師的認真用心授課,謝謝社會領域前輩葉老師的說課,謝謝彭校長陪著我們一起共備,給了我們素養導向教學的架構概念與融入新課綱的精神於教學中,最後要謝謝參與的海大許籐繼教授給我們清楚的學理架構分析,也謝謝海大教育學程社會科教材教法的後輩們,因為你們的學習,才讓我們有機會透過共備,有機會在課堂中具體實踐符合新課綱精神的社會領域課程教學。

授課教師簽名: 嚴心梅 觀課教師簽名: 楊承哲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