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立○○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調整方案(特教班)

格式
doc
大小
58 KB
頁數
3
上傳者
2009-02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6-06-22,离现在 9 12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課程調整方案設計者:朴子國中邱惠姿


嘉義縣立○○國民中學○○○學年度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調整方案

班級類型:集中式特教班 教學節數:每週五節

教學對象:特教班全班 ○小組:第 組 教師:邱惠姿

項目

學生現

況分析

學生姓名

年級

障礙類別

障礙程度

學習需求綜述

A黃○玲

智障

中度

  1. 無法歸納資料的相關性及因果性。

  2. 對生活常用自然概念,如聲音、電流等科學知識的概念薄弱。

  3. 運用科學知識以進行推測的能力薄弱。

  4. 對科技產品、電器物品的認識與操作尚待加強。

  5. 無法實際運用學過的知識正確判斷與抉擇。

  6. 欠缺規劃流程和留意關鍵因素的能力。

  7. 無法實際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8. 鮮少有創意表現,多半維持固定模式。

  9. C生因無口語能力,且認知約相當於2-3歲,課程中主要期待該生可遵守課堂規則,積極參與實作。

B吳○靜

智障

中度

C黃○玲

智障

中度

D陳○儀

智障

中度

E侯○吟

智障

中度

F楊○珺

智障

中度

學生IEP

學年目標

領域主項目﹑參照之能力指標及共同學年目標

【過程技能】

1-3-4-3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

1.能由自己觀察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看法。

【科學認知】

2-3-5-2藉製作樂器瞭解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音量大小、音色好壞等,知道樂音和噪音的不同。

2.能辨別音量大小及控制音量,察覺聲音若太大會製造噪音,讓人感到不適。

2-3-5-5知道電流可以產生磁場,製作電磁鐵,瞭解地磁、指北針。發現有些「力」可不接觸仍能作用,如重力、磁力。

3.會安全地使用電器用品。

【科學本質】

3-3-0-3發現、運用科學來作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

4.能收看簡單氣象預報。

【科技發展】

4-3-2-3認識資訊時代的科技。

5.能認識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用品。

【科學態度】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作最佳抉擇。

6.能學習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思考智能】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7.在實作中能體會細心規劃的重要。

【科學應用】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8.能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設計與製作】

8-3-0-1能運用聯想、腦力激盪、概念圖等程序發展創意及表現自己對產品改變的想法。

9.能運用創意表現在自己的作品上。

個別差異調整:

1.期使C生在老師及同儕協助下,積極參與自然之實作練習,透過實作過程強化須學習的概念和經驗。

(C生認知功能上受限較多,故在需要實作能力之課程內容中,教導該生能配合他人指導並積極參與實作練習。)

教學

內容

調整

教學

重點

105學年單元主題與教學重點:

  1. 「電」力全開─認識電流的原理與常用電器的操作。

  2. 地球的怒吼─認識台灣常見的災變型態及愛護環境的方式。

  3. 好玩的氣象預報─認識簡單大氣現象並瞭解氣象預報的重要概念。

  4. 「音」緣際會─認識聲音的原理和活用相關知識。

  5. 就是「愛規劃」─學習規劃、執行、檢討的能力。

教材

採用自編教材。

教學

資源

配合

自編自然科學習單、作業單、教學PPT、網路資源(自然教學網站與媒材)、課外自然教學資源、簡易之自然科教具、自製自然科教學教具與實驗器材。

教學歷 

程調整

1.以直接教學法為主。

2.全體學生採取工作分析、分組教學(教學站)的模式進行自然實驗操作。

3.對於C生特別將學習歷程和時間分段,以每15分鐘為一段段落,轉換其

學習注意力,以維持其在課堂中專注力。

教學環 

境調整

1.依據學生能力和特質進行分組,進行小組教學和分組競賽,提升學習

的動機和士氣。

2.安排於自然情境進行教學和實作練習,讓學生實際將所學知識加以類化。

3.調整學生課堂座位,安排C生座位於離老師最近的位置,以利隨時提供

該生口語提示。其他學生按<AB><CD><EF>順序依序安排座位,由後者擔任小組長,於組內從事提醒和協助的角色。

評量方 

法調整

1.課程本位評量、實作評量。

2.提供C生指認之作答調整。

備註



26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