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公共藝術去旅行:國語素養導向教學教案

格式
docx
大小
31.63 KB
頁數
3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11-03,离现在 0 35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基隆市113學年度公開觀課素養導向教學教案


領域/科目

國語

設計者

文世豪

實施年級

六年級

教學節次

_5_節,本次教學為第2

單元名稱

跟著公共藝術去旅行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表現

1-III-3 判斷聆聽內容的合理性,並分辨事實或意見。

2-III-1 觀察生活情境的變化,培養個人感受和思維能力,積累說話材料。

5-III-1 流暢朗讀各類文本,並表現抑揚頓挫的變化。

6-III-2 培養思考力、聯想力等寫作基本能力。

核心

素養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學習內容

Ad-III-2 篇章的大意、主旨、結構與寓意。

Bb-III-3 對物或自然的感悟。

Cc-III-1 各類文本中的藝術、信仰、思想等文化內涵。

議題

融入

實質內涵

【家庭教育】

E13 熟悉與家庭生活相關的社區資源。

【戶外教育】

E2 豐富自身與環境的互動經驗,培養對生活環境的覺知與敏感,體驗與珍惜環境的好。

【閱讀素養教育】

E9 高年級後可適當介紹數位文本及混合文本作為閱讀的媒材。

所融入之學習重點

1.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

2.美感教育與藝術欣賞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綜合課、藝術與人文

教材來源

自編與翰林版六上國語教科書

教學設備/資源

電子書、大電視、PowerPoint檔案、自製海報、公共藝術照片

學習目標

在聆聽過程中,能確實掌握聆聽的方法,進一步掌握內容要點

能掌握課文主旨,進行判斷並提出自己的觀點。

能透過對美的覺察,發掘社區住家附近的美好事物。

能透過小組合作學習與討論,將公共藝術的觀點呈現於校園。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備註

  1. 課前準備

  1. 學生已上過一堂本課的課程,內容為本課生字的學習,包括字音字型與字義的理解。

  2. 學生已預習過本課課文,對文章有初步的概念。


  1. 引導活動

  1. 介紹公共藝術

  1. 詢問同學什麼是公共藝術?公共藝術的定義為何?

  2. 老師說明與介紹公共藝術的含意。

公共藝術的說明:公共藝術指的是在公共空間內展示、通常面向大眾開放的藝術創作。這些作品的目的在於促進社區參與,反映文化特色,並且讓觀賞者可以無需付費自由欣賞。公共藝術可以包含雕塑、壁畫、裝置藝術、地景藝術、光影設計等多種形式,也可能是短暫的展覽或永久的裝置。

  1. 展示公共藝術的實際作品影像檔

  1. 老師利用PowerPoint檔展示公共藝術的影像畫面,增

加學生的實體概念。

  1. 展示作品包括:雕塑:自由女神像、壁畫:台南「藍

晒圖文創園區」、彩虹眷村、裝置藝術:杜拜相框、LOVE裝置藝術,地景藝術:雙心石滬、光影設計:高雄 美麗島車站。


  1. 發展活動

(一)課文概覽與整理

  1. 請學生思考自己住家社區有無類似具有美感的公共藝術裝置。

  2. 學生分享自己看過藝術作品及日常生活中藝術與生活結合的經驗。

  3. 教師引導學生預測「跟著公共藝術去旅行」的課文內容。教師在黑板上整理學生的想法,呈現出預測的大意。

  4. 教師播放課文朗讀音檔,請學生注意聆聽,並試著掌握重點。

  5. 教師引導學生將課文發展流程整理於黑板,並進行課文大意整理。

  6. 比較一下學生預測的大意與實際的課文大意異同。

(二)小組合作學習-校園環境美化與設計

1. 分組討論公共藝術與校園的結合。

1)教師展示校園地圖

2)請各組討論選一個校園地點,並進一步討論這個地方

的美。

3)請各組討論這個地方放置公共藝術的可能性。

2. 設計一個校園中可以放置公共藝術裝置的點,並介紹。

1)請各組討論這個地點如何設置一個公共藝術,增加它

的獨特性。

2)各組將想法記錄在老師發的海報表格上。想法重點包

括公共藝術的型態?公共藝術代表的意義?公共藝術

的象徵性?是否有與學校特色連結?

3)各組將小海報張貼於黑板上,供所有同學檢視與參

考。



  1. 統整活動

1. 請所有同學選出自己支持的那一組,並說明理由。

1)教師選出3個同學分享自己的選擇。

2)老師也分享自己所選的組別。

2. 教師結論公共藝術的價值所在。

1)團體凝聚力:公共藝術若在學校則鼓勵學生參與、交

流,甚至可以成為學校的文化與精神中心。在學校空

間中,這些作品可以反映學校特色、學生的創意,有

助於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2)學校知名度:知名的公共藝術作品能夠吸引大量居

民,進而提升學校的知名度。

3)教育價值:公共藝術能引發學生對特定議題的關注,

提供學習和反思的機會。例如,有些公共藝術作品會

探討環保愛地球、行別平等的議題,啟發學生思考現

代社會問題,激發對公共議題的關注。

4)環境美化:公共藝術可以有效改善公共空間的視覺效

果,甚至能夠美化校園景觀、改變校園的氛圍,讓校

園更具吸引力。









7’



















10’















15’




















8’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學習態度





小組互動表現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