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林園高中附設國中 七年級 108 上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自然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pdf
621.21 KB
5 頁
Joseph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
高雄市立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08學年度 1學期 年級 1次段考 ( 自然科) 試題卷
班級: 姓名: 座號:
◎本試卷共(4)頁
一、 單一選擇題
1.唾液隨著食物進入小腸後,唾液澱粉的活性會降低,原因為何? ()酸鹼性改變 ()光線 ()溫度 ()水分不足
2.下列有關人體組成層次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胃為器官,包含皮膜組織與肌肉組織等 ()心臟、肝臟、肺臟與腎
臟皆屬於器官的層次 ()食道、胃、小腸與大腸,四個器官聯合形成完整的消化系統 ()人體包含了許多器官系統,
如消化、呼吸與循環系統等
3.為什麼放在冰箱外的食物比放在冰箱內的食物容易腐敗?
()冰箱內缺乏光線 ()冰箱內沒有細菌 ()冰箱內溫度低,酵素活性低 ()冰箱外溫度高,酵素活性低
4.有關生物體內的物質與能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醣類是生物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 ()動物體內的脂質可以產生能量,也具有保溫效果
()食物中的各種養分皆能在生物體內轉換產生能量 ()植物無法運動,故不需消耗能量
5.下列何種器材在裝取液體後,可直接在酒精燈上加熱? ()培養皿 ()量筒 ()玻片 ()試管
6.有關生物圈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為海平面上下各一萬公尺的範圍內
()生物圈內的環境都差不多,因此可以孕育出豐富的生命
()生物通常有著不同的外觀和構造,能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
()生物圈的範圍含有陸地及水域,也包含了大氣
(1)
7.請問要讀取量筒中的液體刻度時,應該在左圖(1)的何位置觀察才正確?
()
A ()
B ()
C ()以上皆可
8.下列關於洋蔥表皮細胞、風車草葉片下表皮與口腔皮膜細胞構造的比較,何者不正確?
風車草
保衛細胞
洋蔥
表皮細胞
口腔
皮膜細胞
()細胞核
()細胞質
()葉綠體
×
()細胞壁
×
9.下列物質和組成生物體相關構造的配對,何者正確?
()纖維素:植物的細胞壁 ()鐵和磷:骨骼 ()醣類:肌肉 ()維生素
A:血紅素
10.細胞是生物的基本單位,請問主要是什麼因素會造成大鯨魚與小蝦米之間體型的差異?
()細胞的大小 ()細胞與細胞之間的間隔大小 ()細胞製造分泌物的多寡 ()細胞的多寡
11.下列何者可維持地球表面溫度,而且可以降低隕石對地球撞擊的影響? ()陽光 ()空氣 () ()以上皆可
12.下列草履蟲與新月藻的比較,何者不正確? ()草履蟲和新月藻皆屬於單細胞生物 ()一個新月藻就可以表現所有的
生命現象 ()草履蟲與新月藻皆有代謝作用 ()草履蟲與新月藻皆需要細胞分工合作,才能表現完整的生命現象
13.下列何者不是進入實驗室應遵守的安全守則? ()實驗廢水應全部丟至水槽沖掉,不需要特別處理 ()實驗桌面及地
面應保持乾淨,不可有積水 ()使用藥品前,應先看明標籤,以免誤用 ()實驗前應先預習活動操作步驟
14.要將點燃的酒精燈火熄滅,怎樣才是正確的方法? ()用口吹熄 ()用抹布蓋熄 ()以燈罩蓋熄 ()以水澆熄
15.下列哪一種物質不能以擴散作用的方式進出細胞? ()氧氣 ()清水 ()二氧化碳 ()澱粉
16.將澱粉溶液與酵素甲放入試管後混合均勻,定時測量試管內澱粉的濃度,結果如左圖(2)
可知試管內澱粉的濃度會隨時間而改變,有關此結果的敘述何者正確?
()此試管中已完全沒有澱粉
()酵素甲與澱粉反應後,會產生維生素
()澱粉濃度下降,可能是酵素甲將其分解所致
()隨著反應時間愈長,酵素甲則愈來愈少
2
17.下列有關酵素的敘述,何者正確? ()酵素的主要成分是醣類
()活性大小與溫度的高低有關
()必須在生物體內才能進行反應
()進行代謝反應後會迅速分解
18.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在於:生物可以表現生命現象。葉媽媽家的倉鼠昨晚生了
4
隻小倉鼠,
請問這是屬於生命現象中的哪一種? ()代謝 ()生長 ()感應 ()生殖
19.下列有關植物組成層次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種子和果實屬於器官 ()葉片中的表皮細胞與保衛細胞等構成表
皮組織 ()葉屬於營養器官,花則屬於生殖器官 ()根、莖與葉聯合形成器官系統
20.小虎在觀察玻片標本的實驗中,留下一段紀錄:「這些細胞扁平,排列緊密,形狀有規則,呈現一格一格的樣子……
,請問這段文字可能是描述下列哪一種細胞? ()洋蔥表皮細胞 ()口腔細胞 ()神經細胞 ()肌肉細胞
21.請問提出「細胞學說」的是 ()英國的虎克 ()德國的許旺和許來登 ()美國的愛迪生 ()荷蘭的雷文霍克
22.下列有關虎克對細胞觀察的敘述,何者正確?
()虎克使用放大鏡來觀察軟木薄片,並發現細胞
()蜂窩狀的小格子是由完整的細胞所組成
()虎克是第一位描述細胞的科學家
()若以人的口腔細胞為觀察標本,亦可得到相似的結果
23.關於細胞置於各種不同濃度的鹽水中會發生的改變,何者正確? ()動物細胞置於清水中時,細胞會變小
()植物細胞置於低濃度食鹽水中時,細胞會脹破 ()動物細胞置於高濃度食鹽水中時,細胞會萎縮
()植物細胞置於高濃度食鹽水中時,細胞會變大
24.仙人掌的葉呈針狀,主要目的是 ()減少水分蒸散 ()增加光合作用速率 ()儲存養分 ()增加水分吸收面積
25.我們攝取食物可獲得各種養分,其中無法在生物體內產生能量的是?
()醣類 ()蛋白質 ()脂質 ()維生素
26.當洋蔥細胞由右邊的甲圖變為乙圖,細胞內水分應該會如何變化?
()
()
()
()
27.醫生建議便祕的小柯多攝取纖維素。請問下列哪種食物含有大量纖維素? ()乳酪 ()瘦肉 ()蔬菜 ()米飯
28.下列有關實驗的變因,何者不正確? ()實驗時,各種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稱為變因
()實驗中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其操作變因必須不同
()控制變因是指實驗組和對照組需保持相同的因素
()必須先提出結論,才能分析得知實驗中的應變變因為何
29.小榕正在吃蘋果,小翰想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在生活上,便對小榕說:「你利用口腔器官來嚼碎植物營養器官蘋果」。
請問小翰所說的這句話對嗎? ()錯的,口腔屬於組織,不是器官
()錯的,蘋果屬於生殖器官
()錯的,口腔與蘋果都是屬於組織
()完全正確
(3)
30.左圖(3)是人體內某種代謝作用的示意圖,請根據圖示,判斷下列何項敘述最合理?
()物質丁和戊是比物質甲小的分子
()此反應屬於合成反應
()物質甲和乙皆為丙酵素的受質
()甲物質必須有丙的作用才能形成丁和戊
3
二、 題組
(4)
※左圖(4)為物質通過細胞膜的示意圖,其中甲、乙、丙分別為不同的特定物質進出細胞的通道。
請依圖中代號回答下列 31~33 題:
31.圖中的
最可能為下列哪一種物質? ()蛋白質 ()氧氣 ()葡萄糖 ()礦物質
32.圖中的
最可能為下列哪一種物質? ()葡萄糖 ()澱粉 ()蛋白質 ()二氧化碳
33.甲、乙、丙通道主要成分為何? ()脂質 ()萄糖 ()礦物質 ()蛋白質
(5) (6)
※左圖(5)及圖(6)為兩種顯微鏡的示意圖,試以代號回答下列 34~37
34.觀察時若發現視野中的光線過暗,應調整圖(5)的哪一個構造?
() () () ()
35.以圖(5)顯微鏡的高倍率物鏡觀察玻片標本,若發現影像模糊不清
,應調整哪一個構造? () () () ()
36.在載玻片上寫「p」字後,放在圖(6)的顯微鏡下觀察,則所看到的
影像為下列何者?(不考慮放大倍率)
()p ()q ()b (
d
37.在載玻片上用油性筆寫上CG」如右圖(7) ,請問在圖(5)顯微鏡下看到的狀況應該為何?
(7)
()
()
()
()
※小楊老師要同學觀察綠豆種子生長過程。有人問:「怎樣才能讓綠豆快點發芽?」小藍說:「可能要有水分及適當的光
照和溫度吧!」於是小藍用綠豆進行四組實驗,其處理情形及結果如附表所示(+表示有、-表示沒有)。請問:
組別
處理情形
7
天後的發芽率
照光
泡水
溫度
30
90
30
80
30
0
20
0
38.小藍說:「可能要有水分及適當的光照和溫度吧!」這句話屬於科學方法中的哪一步驟?
()觀察 ()提出問題 ()提出假說 ()討論並提出結論
39.小藍應選擇下列哪兩組進行實驗,並做觀察比較? ()甲丁 ()乙丁 ()乙丙 ()甲丙
40.小藍的實驗證明了綠豆的發芽率和什麼因素最有關係? ()光線 ()水分 ()溫度 ()都沒相關
4
(8)
※宏志以左圖(8)的裝置,探討酵素的作用及影響酵素活性的因素
。甲、乙兩試管放在
37
℃的溫水中,丙、丁兩試管放在
100
的熱水中煮沸
3
分鐘,30
分鐘後,在四支試管內都加入
2mL
的本氏液,並隔水加熱,試回答下列 41~43 題。
41.剛加入本氏液而尚未開始加熱時,甲、乙、丙、丁四支試管的
顏色分別為何? ()藍、紅、藍、紅 ()紅、藍、橙、黃
()紅、藍、紅、藍 ()均為藍色
42.下列哪一個實驗結果較符合實際狀況?(+表示有顏色變化;-表示沒有顏色變化)
()
試管
顏色變化
()
試管
顏色變化
()
試管
顏色變化
()
試管
顏色變化
43.比較哪兩個試管的實驗結果,可推論溫度會影響酵素的作用? ()甲乙 ()甲丙 ()乙丙 ()丙丁
※小晴在甲、乙兩支試管中裝入不同的溶液,然後將碘液加入兩試管內,結果甲顏色改變,乙無反應。接著在乙試管中加
入本氏液後隔水加熱,結果乙試管呈紅色,試回答下列 44~46 題。
44.甲試管反應後,會呈現什麼顏色? ()淡藍色 ()藍黑色 ()橙色 ()紫色
45.由檢驗結果可推知,甲、乙兩支試管中的溶液含有哪些成分?
()-葡萄糖、乙-澱粉 ()-蛋白質、乙-脂質 ()-澱粉、乙-葡萄糖 ()-脂質、乙-蛋白質
46.本氏液與碘液可用來檢驗物質的成分,試比較兩者的處理方式,何者正確?
()兩者均不須加熱 ()兩者均必須加熱 ()前者不須加熱,後者必須加熱 ()前者必須加熱,後者不須加熱
※請在閱讀下列敘述後,回答下列問題:
細胞可依構造的差異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兩大類。原核細胞大小約為
110
微米(μm),由於缺乏核膜,故
不具細胞核,遺傳物質直接與細胞質接觸,這也是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最主要的差別。此外,原核細胞中也缺乏各種由
膜構成的胞器,如液胞、粒線體或葉綠體等。特別的是,原核細胞的細胞膜除了可控制物質進出,亦可將養分轉換為細
胞所需要的能量。在細胞膜外,原核細胞還具有由聚糖構成的細胞壁。科學家將這些沒有細胞核的低等生物,稱為原
核生物,代表者有細菌和藍菌等。真核細胞的大小約為
10100
微米(μm),具有細胞核與各種有膜的微小構造,但
不一定具有細胞壁,科學家將這些具有細胞核的單細胞或多細胞生物,稱為真核生物,代表者包括了植物和動物等。
(9) (10) (11)
47.由上(9) (10) (11)三圖判斷,最可能是口腔皮膜細胞的是? ()(9) ()(10) ()(11) ()以上皆是
48.由上(9) (10) (11)三圖判斷,最可能是風車草保衛細胞的是? ()(9) ()(10) ()(11) ()以上皆是
49.由上(9) (10) (11)三圖判斷,最可能是大腸桿菌的是? ()(9) ()(10) ()(11) ()以上皆是
50.以下關於上圖(11) 細胞內各種構造的敘述,何者錯誤?
()甲是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為細胞生命中樞 ()乙是液胞,為動、植物細胞共有的構造,具儲存的功能
()丙是粒線體,動、植物細胞可產生能量的構造 ()丁是葉綠體使細胞呈現綠色,能行光合作用製造葡萄糖
5
高雄市立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08學年度 1 學期 年級 1次段考 ( ) 答案卷
1~5
ACCBD
6~10
BBCAD
11~15
BDACD
16~20
CBDDA
21~25
BCCAD
26~30
BCDBA
31~35
BADCD
36~40
ABCDB
41~45
DABBC
46~50
DCBAD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