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下列何者與田園之秋選中描寫西北雨的降雨情形最類似? (A)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B)耿耿殘燈背
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 (C)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D)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15.在張釋之執法中,張釋之為何與皇帝據理力爭? (A)因為「犯蹕」並不嚴重,罪不致死 (B)張釋之位高權
重,有恃無恐 (C)張釋之認為國君應親民愛民,不宜任意加重刑罰 (D)張釋之認為審判應依據法律,執法
須公正,毋枉毋縱。
16.良馬對中提到良馬「日啗芻豆數斗,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即不受。」其中「然非精潔即不受」較符合下列哪種德行?
(A)禮 (B)義 (C)廉 (D)恥。
17.「太陽又出來了,一片清新的空氣、鮮潔的色彩,彷彿聽見了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第四樂章〈牧羊人之歌〉。」此
段文字中,作者以「聽覺」表達「視覺」印象,下列何者也使用了同樣的手法? (A)呼嘯的摩托車聲劃過寧
靜的黑夜,尖銳地在我耳膜上劃出一道傷口 (B)遠近的炊煙,彷彿是朝來人們的祈禱參差地翳入了天聽 (C)
漫步在夕陽的餘暉裡,晚景的溫存,就這樣被我偷嘗了不少 (D)左右前後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仍然此起彼落。
18. 有關良馬對,何者說明錯誤? (A)作者岳飛,是抗金名將,一闋滿江紅寫盡了人臣的赤膽忠心 (B)文章以
設喻說理的方式,闡述賢才自重自愛的道理 (C)分別從食、飲、跑三方面,比較良馬與劣馬的差異 (D)主
要以對話的形式呈現,以高宗對岳飛的讚許為文章的重心。
19.張釋之執法中,有關人物的對話與態度的配對,以下何者有誤? (A)「且方其時,上使立誅之則已」── 表現
出張釋之輕視百姓性命,皇帝可操生殺大權 (B)「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表現
出漢文帝的憤怒、不滿 (C)「廷尉,天下之平也」── 表現張釋之義正詞嚴、理直氣壯的形象 (D)「民
安所錯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以反詰、期望語氣作結,表現張釋之對皇帝的尊重,讀來不卑不亢,恰如其
分。
20.有關史記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記載黃帝至漢武帝間的歷史 (B)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 (C)
書中分五類,張釋之執法這篇文章應出自「世家」(D)為「四史」之一,此書對於後代的史學和文學都有極大的
影響。
21.哪一個人的作為不值得效法? (A)大明懂得「懲前毖後」 (B)一直「重蹈覆轍」的二明 (C)三明能夠「迷
途知返」 (D)犯錯後「閉門思過」的小明。
22.哪一組成語的關係異於其它三者? (A)明珠暗投/人盡其才 (B)懸崖勒馬/回頭是岸 (C)求賢若渴/握髮
吐哺 (D)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23.下列成語使用何者錯誤? (A)唐太宗將「兼聽則明」視為治國時的金玉良言 (B)這篇文章「振聾發聵」,
喚起了大家對弱勢團體需求的重視 (C)小表妹是阿姨和姨丈的「掌上明珠」 (D)原本以為遺失的皮夾,如
今「珠聯璧合」,又物歸原主了。
24.下列成語,何者沒有「人才受到看重、賞識」之意? (A)伯樂一顧 (B)楚材晉用 (C)千金買骨 (D)
禮賢下士。
25.「陳先生年過半百才開始學習繪畫,□□□□,現已是畫壇上知名的畫家。」句中□□□□宜填入? (A)大材
小用 (B)大器晚成 (C)懷才不遇 (D)從善如流。
四、閱讀測驗:(每題 2分,共 10 題,共 20 分)
1.「機會,憑自己爭取/生命,是自己的畫板/為什麼要依賴別人著色」這段詩句的意思是? (A)人要做自己命運
的建築師(B)對色彩敏銳的人容易成功 (C)宿命難違,只能向命運低頭 (D)不能接受別人善意的幫忙。
2.「提示一:小華下班時不喜歡繞路回家。提示二:小華下班習慣去新明夜市買東西。提示三:小華喜歡吃香香脆脆的
鹽酥雞。提示四:小華喜歡喝冰冰涼涼的飲料。」由以上提示可知? (A)小華上班時順便買鹽酥雞和飲料當早
餐 (B)新明夜市剛好位於小華下班途中 (C)小華喜歡下班時與同事一起去買鹽酥雞和飲料 (D)小華下
班時習慣去新明夜市買東西,並繞到他處買飲料。
3.「老木柴最好燒,老酒最好喝,老朋友最可靠,老作家著作最值得讀。」這句話的涵意是? (A)安於自己的生活,
不要和別人比較 (B)事情本無好壞,是思想使然 (C)經過時間的醞釀,舊事物更添風味 (D)醉過才知酒
濃,愛過才知情重。
4.「鮪魚喜歡較溫暖的海水,常利用洋流洄游。鮪魚的食物來源包括小魚、糠蝦、小型魷魚及小型甲殼類等海中動物。
性喜群居,經常成群結隊穿梭於各海域。紡錘的流線身形,讓鮪魚成為游泳高手,泳速可達 70 公里以上。以黑鮪魚
為例,牠的瞬間泳速甚至高達時速 160 公里。」由以上文字,關於鮪魚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生活海域廣闊,
常在南、北極見到牠們 (B)喜歡獨居,常利用洋流洄游 (C)食物來源多樣,以較小的海中動物為主(D)
體型壯碩,足以嚇阻敵人。
5.史記項羽本紀:「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覇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由此可知,
項羽以為如何成就「覇王之業」? (A)參考古聖先賢的經驗 (B)以武力征戰討伐各地來完成 (C)靠各
路英雄好漢相助 (D)須有優秀的人才輔佐。
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