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
敢問。」
子曰:「 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根據文意,孔子的教育方式最適合用下列何者形容?
(A)教學相長(B)循循善誘(C)因材施教 (D) 舉一反三。
12 ( ) 下列選項皆引用了《論語》的句子,何者引用不當? (A)「殺雞焉用牛刀」,所以做任何決定時,不要只顧眼前的利益
而忘了潛藏的危險性 (B) 凡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正是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C) 弟弟個
性急躁,我常勸他:「小不忍,則亂大謀」要他不要衝動,以免將來後悔莫及 (D) 我跟你理想、志趣不同,無法共同做
事,所謂 :「 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看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13 ( ) 下列選項中分別有一組出自《論語》與西方的勵志格言,請問何者文意不同?
(A)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即使斧頭細小,只要盡力多砍,終能砍倒最堅硬的橡木 (B)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
也/我遇見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是我的老師,因為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東西 (C)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如果習慣
於說空話,最可敬的人也會失掉尊嚴 (D)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書籍是老年人的益友,也是青年人的良師。
14 ( ) 「她們總是披著一身淡淡的夜色便開始工作」這句的修辭法,與下列哪個選項不同?
(A)這些街道和巷弄才可以經常保有一張清潔的容顏 (B)屋頂上的雨水滴落下來,卻理直氣壯的在簷下匯成一道水流
(C)而有一些事,卻像夏日的小河、秋天的落葉,像春花,也像秋草 (D)馬托不會活在陰暗的洞穴裡,用鹹淚醃漬自己
的生命。
15 ( ) 〈那默默的一群〉一文啟示讀者,應努力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並培養服務人群的責任心。下列選項的意旨何者與此
不同?
(A) 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們要獨善其身 (B) 我情願變成一支點燃的蠟燭,照耀人們前進(C) 認真於工作是高貴的,
高貴就是勤勉於事業(D) 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更豐富的生命意義。
16 ( ) 下列文句「 」中的語詞,何者以疊字替換後,會導致句意不通?(A)古寺牆壁上「斑駁」的落漆,可見證時間的流
逝——斑斑駁駁(B) 媽媽瞧見書桌上「零落」的試卷與作業,不由得火冒三丈——零零落落(C)了解他話中的深意後
,我才「明白」他對我的關懷——明明白白(D)他歷經無數「風雨」,終於完成目標——風風雨雨。
17( )老師送給平南的小綠綠們一段話:「人生方程式:『加』多一點認真負責,『減』少一點怨天尤人,『乘』機不斷努
力向上,『除』去所有不良習慣。」請問,以下何者的解讀不符合此方程式原意?(A)凡事皆先反求諸己,抱怨自然消
失無蹤(B) 努力再努力,就能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C)掌握時機,追求利益,創造更多的財富(D)揮別過去,改掉
惡習,讓生活多采多姿。
18( )「群群的山巒如部部豐厚的卷冊/迤邐復迤邐,連綿復連綿,在時間的長河中裸其奧義,隱其真髓,於大地之上/我
,乃是一個飢餓了很久的,讀者。」(張騰蛟)此話的涵義為何?(A)作者讀書的意志,堅定如山(B) 作者對山有一
份深厚的情感(C)作者因樂在讀書而廢寢忘食 (D)作者生活困頓,並流離失所。
19( )中文裡的同音詞俯拾即是,寫作時要留意,才能使文意表達精確。下列何句中的同音詞完全表達正確?(A)他只有高
中畢業的「學歷」,自學多年後,終於以高中同等「學力」考上大學(B)這幾年「一斑」公司的年終獎金銳減,經濟不
景氣的情況可見「一般」(C)到不熟悉的海域,「切記」貿然下水,以確保安全,此點請大家「切忌」(D)正在學
習階段的我們,應「自詡」為一位謙虛求教的人,千萬不可「自許」所知已甚多。
20(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小妍想上網搜尋確定此詩作者是否為賀知章
,她應輸入哪一個關鍵字,才能最快找到作者是誰?(A)絕句(B)唐詩三百首(C)賀知章(D)二月春風似剪刀。
五、閱讀測驗:10%
拄拐杖的小男孩 簡媜
那還是個檸檬綠的夏天,我們興奮地站在指定的那棵大樹下排隊等校車。這是第一天,小朋友臉上的表情透露其年級;一
個鬈髮的韓國小男生牽著媽媽的手一路哭過來,不用猜,一年級。
接著,所有人的眼光被他吸引,一個拄拐杖的小男孩。
他從最遠的那區宿舍村走來,銀色陽光照著瘦小身影,兩根拐杖之間是歪歪斜斜的步伐,臉上戴眼鏡,背著書包。他的媽媽
推輪椅走在後面。
距離一箭之遙,隊伍這裡有人喊他,他的小拐杖滑得快起來,但腳的速度跟不上手的意志,改以聲音回應同伴的招呼。
他未加入排隊,站在隊伍旁邊。我因此看到他有一張開朗的美國小男孩的臉,牙齒未長齊,左耳戴著助聽器。媽媽也是溫和
強壯的樣子。他們各與朋友聊著。草地上,小朋友排隊,七八個媽媽話家常。
校車來了。小男孩先上,媽媽收好輕便輪椅遞給女司機,彼此笑著招呼很熟悉的模樣。其他小朋友一一上車之後,巴士開
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