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立平南國中 110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段考七年級國文科試卷
命題範圍:翰林版第二冊 L 4~L 6 語(二) 成語 13~15
班級: 座號: 姓名:
P.1
一、解釋 ( 每題2分,共 10 題,總分為 20 分 )
*題目直接印在答案卷上
二、生字 ( 每題1分,共 10 題,總分為 10 分 )
*題目直接印在答案卷上
三、成語配合題 ( 每題2分,共5題,總分為10分 )
*參考選項:填英文字母代號
A、病入膏肓 B、罄竹難書 C、迷途知返
D、九牛一毛 E、大腹便便 F、以貌取人
G、摩肩接踵 H、忠言逆耳 I、從善如流
J 、兼聽則明
1. 四十歲了,忙於事業而無暇運動,如果再不知節制飲食,那
麼( )的身材將是難以避免。
2. 媽祖繞境的地方,街上祈福人( ),把整條街擠得水洩不通。
3. 媽媽希望弟弟能夠( ),不要再流連於網咖了。
4. 他( ),連國內外最有名的醫生,都束手無策了。
5. 雖然( ),但是為了你好,該說的話我還是會說。
四、選擇題 ( 每題2分,共 18 題,總分為 36 分 )
1. 下列有關「小詩」的敘述,何者錯誤?(A)為現代詩中
篇幅極短的詩作(B)其內容限定為詠物(C)字數要在一
百字以內(D)行數要在十行以下。
2. 根據石虎是我們的龍貓一文,下列說明何者正確?(A)
作者除了發現問題,也提出保育石虎具體可行的方案
(B)山林開發有益於維護石虎的生活環境(C)文中列舉
多樣生物,凸顯淺山生態的多樣性(D)篇名將石虎與龍
貓連結,是因為兩者外型有相似之處。
3. 出獄歸家一詩中,哪個詞語是全詩的轉折之處?(A)此
生(B)反似(C)誰知(D)舉目非。
4. 2004 年曾掀起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懷素自敘帖真偽之論
戰。請問此帖是以哪一書體所寫成的?(A)隸書(B)楷
書(C)行書(D)草書。
5. 關於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前四句內容,下列何者並未
提及?(A)同行者只有一人(B)急欲返鄉的匆忙(C)杜
甫所在的地點(D)情緒激動的原因。
6. 「牠像現實世界裡的龍貓,幫我們為淺山鑲嵌了一顆璀
璨的寶石。」請問:作者為什麼以「龍貓」比喻石虎?
(A)具娛樂性經濟價值(B)外貌十分相像(C)活動習性
相仿(D)提醒人們愛護自然。
7. 下列「」中的量詞,何者使用有誤?(A) 一「片」雪白
(B) 一「隻」魚尾紋(C) 一「道」題目(D)一「場」遊
戲。
8. 下列選項中的文句,何者語句最通順?(A)健行的人皆
知,一進入桃竹苗丘陵,彷彿好像抵達異國世界(B)淺
山殘存的小面積次生林,最常招致引來工廠開發和道路
開拓(C)假若三義能以石虎為核心,可以形成新的生態
旅遊景點(D)台灣因緯度和多山之故,創造了多樣類型
種類的淺山環境。
9. 下列詞語,何者用字完全正確?(A)從容的屈線(B)跳版
與水面之間(C)與整座天空拔河(D)延著河堤。
10.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有關這兩句詩的分析,
下列何者正確?(A)兩句詩寫登樓所見的壯闊景象,予
人恢弘雄偉之感(B)前句寫景,後句抒懷(C)前句以仰
視角度寫白晝將逝,乃想像之筆(D)後句以俯視角度寫
黃河奔騰入海,屬親眼實見。
11. 左列四幅書
法作品及其所用字體的配對,何者正確??(A)甲:楷
書(B)乙:行書(C)丙:小篆(D)丁:隸書。
12. 「從容」一詞可以改為「從從容容」,意思不變,卻給
人更舒緩悠閒的感受。下列哪一個詞語也是類似的情
形?(A)描畫(B)陶醉(C)遊戲(D)匆忙。
13. 如果要上網找杜甫的資料,除了直接輸入人名外,下列
哪一個關鍵字詞也可以查到?(A)詩仙(B)詩俠(C)詩
佛(D)詩聖。
14.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詞性與其他三者不同?(A)
石虎現在不易「記錄」(B)對這一環境的動植物生態「欠
缺」完整認識(C)發現石虎的「蹤跡」(D)細膩地「關
切」淺山所代表的意義。
15. (甲)隸書(乙)甲骨文(丙)篆書(丁)行書 (戊)楷書。上述各
項依字體的演變順序加以排列,下列何者正確?(A)
(甲)(丙)(乙)(丁)(戊) (B) (乙)(丙)(甲)(戊)(丁) (C)
(乙)(丙)(甲)(丁)(戊) (D) (乙)(甲)(丙)(丁)(戊)。
16.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用法最恰當?(A)一遇到
不如意的事就「縱酒」,未免太消極(B)西風吹起,天邊
殘雲「漫卷」(C)她在開心工作,常常「涕淚」滿衣裳(D)
他憤怒地和朋友白日「放歌」。
17. 風箏一詩,其「風箏」是寄託什麼的象徵?(A)自由(B)
希望(C)喜悅(D)愛情。
18. 下列「」中的詞語經替換後,何者文意不變?(A)意味
著過去的環境很「適合」牠們→適應(B)石虎的行跡「隱
密」→隱約(C)以此做為生態保育的「題材」→題本(D)
結合「周遭」淺山步道→周圍。
五、閱讀測驗 ( 每題2分,共 9題,總分為 18 分 )
1. 周國平:「喜歡談論痛苦的往往是不識愁滋味的少年,而飽
嘗人間苦難的老年貝多芬卻唱起了歡樂頌。」有關這句話
的解讀,下列何者最恰當?(A)人的一生從少到老無不充
滿了苦難(B)老年人做事較年輕人來得沉穩幹練(C)飽經
風霜的人懂得以微笑面對困境(D)少年常誇大痛苦以博取
他人的關懷。
2. 「天才是不足恃的,聰明是不可靠的,順手揀來的偉大科
學發明是不可想像的。」這段文字最可能是在傳達下列何
者的重要性?(A)務實(B)想像力(C)創造力(D機會。
3. 「打牌時,拿到什麼牌不重要,如何把手中的牌打好最重
要」這句話予人何種啟示?(A)隨時掌握最好的時機,爭
取良好的表現(B)多做公益事業,自有好的回報(C)用心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