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平南國中 八年級 111 上學期 語文領域 國文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16.12 KB
頁數
4
作者
莉雯 張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11-28,离现在 2 33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桃園市立平南國民中學 111 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國文科八年級試卷
班級: 座號: 姓名:
一、 國字注音:(每題一分,共十分)
1、歸「ㄐㄧㄡˋ」2、童山「ㄓㄨㄛˊㄓㄨㄛˊ」(二個字全對才給分) 3「ㄋ一ㄢˊ」稠 4、蹓「ㄉㄚ˙」
5「ㄓㄨˋ」立 6、山「崖」 7「凜」冽 8、乾「癟」 9、窗「櫺」 10「謾」罵
二、 注釋:(每題二分,共二十分)答案請寫在答案卷上
三、 成語:請填入代號(每題一分,共十)
(A)無出其右 (B)海清河晏 (C)蚍蜉撼樹 (D)十室九 (E)瞠乎其後 (F)道不拾遺
(G)望塵莫及 (H)尋章摘句 (I)居安思危 (J)分庭抗 (K)民不聊生 (L)生靈塗炭
1 俄烏戰爭何時才能結束?兩國百姓都期待著能早日見到_____的到來。
2 經過一年多的嚴格訓練,我終於能夠與上屆冠軍_____一較長短。
3 那個村莊經過一場瘟疫後,從此______,只剩下幾戶人家。
4 他寫作向來喜歡在前人名著中_____,看似炫耀他的博學,實則拾人牙慧。
5 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是文壇上的兩大奇葩,造詣高深,其他詩人只能_____了。
6 王羲之在書法上的苦心孤詣,自古以來,______
7 戰國時代列強爭霸,長年戰事不斷,舉世_____
8 單靠一人之力想要改變他的想法,正有如______,起不了作用的。
9 他表現得太優異了,讓其餘參賽者______,個個自嘆弗如
10 這個國家的社會治安很好,人人_____,家家夜不閉戶。
四、 選擇題:(每題二分,共四十四分)
1.( )崇恩寫國字注音的練習卷時,下列那個國字注音的組合是寫對了
(A)」貶—ㄅㄠ (B)彩「劵」--ㄩㄢˋ (C)「ㄇㄢˊ」跚—蹣 (D)「ㄕㄢ ㄕㄢ」來遲—珊珊
2.( )惠宇讀文章時,一不小心唸錯了一個字,請問下最那個字音是她需要糾正的?
(A)鼓「噪」--ㄗㄠˋ (B)苦「悶--ㄇㄣ (C)「芎」林鄉—ㄑㄩㄥ (D)「鮮」有聞—ㄒㄧㄢˇ
3.( )下列組的字義,何者相同?
(A)煙「突」/ 曲「突」徙薪 (B)淤泥「而」不染 /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C)僅次「於」黏在膠紙上 / 不汲汲「於」富貴 (D)「暴」露 / 「暴」食「暴」食
4.( )下列選項中「之」的詞性與其他不相同?
(A)眾惡「之」,必察焉 (B)水陸草木「之」花
(C)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D)予獨愛「之」出淤泥而不染
5.( )家鈞練習用狀聲詞的詞語造句,但其中有句未使用狀聲詞,請問是下列何者
(A)我家的小妹妹最近在「牙牙」學語 (B)火一點著,木炭就「必必剝剝的燒燃起來
(C)在窗外聽到一群麻雀「吱吱喳喳」叫個不停 (D)清幽的山林,聽到「涓涓」的流水聲,令人身心舒暢
6.( )下列那個選項是使用了「形象化」的修辭技巧?
(A)最痛苦的分手,總有快樂的理由 (B)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C)晚景的溫存就這樣被我偷嚐了不少 (D)新的落花立刻修補了我踩過的地方
7.( )聖諺假日和家人去逛花市,店家為了招覽客人,請客人找出詩句所描述的對象,請問聖諺那個配對有誤
(A)眾芳搖落獨鮮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梅花
(B)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菊花
(C)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D)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豔,獨占人間第一香--蓮花
8.( )下列「」中的慣用語,何者正確?
(A)每個人都有要自己的想法,不要當一位「鐵公雞」毫無主見。
(B)舒晴真是一位名符其實的「衣架子」,穿什麼都好看。
(C)彥宇在這次游泳比賽中,勇奪冠真是一位厲害的「旱鴨子」
(D)元鉦憑著他精湛「三腳貓」功夫,在跆拳道比賽中表現相當出色。
9.( )關於〈愛蓮說〉一文,下列那個位學生的說法正確?
(A)嘉宸:舉三種花分敘三種人格特質,是一種以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B)天安:以「菊花」為反襯,「牡丹」為正襯,以凸顯蓮的特質。
(C)鈺宸:作者分別從蓮花的外形、特徵及價值說明喜愛蓮花的理由。
(D)文俊:作者心目中的蓮象徵了兼善天下的出世精神。
10.( )周敦頤〈愛蓮說〉細數蓮的特質,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
淨植……。」這些都象徵著君子的德行,其中不包含下列何者?
(A)鄙夷富貴,不阿權勢 (B)潔身自好,不隨流俗 (C)博施濟眾,仁民愛 (D)高風亮節,清譽遠播
11.(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意同於下列論語中的何種風範?
(A)君子成人之 (B)君子之交淡如水 (C)君子坦蕩蕩 (D)君子不重則不威
12.( )下列何者的季節與〈森林最優美的一天〉作者探訪森林時相同,皆為夏季?
(A)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B)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C)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D)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13.( )「也只有像我這樣深入、珍惜大自然的人,才會受到邀請,才能找到這修美麗的祕徑。」此文意與下列何者
最接近?
(A)大自然充滿使人心平氣和的能量 (B)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
(C)美可透過教育的培養,更深化人心 (D)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
14.( )「由遠叫到近,由近叫到遠,一聲急似一聲,竟是淒絕的哀樂。客夜聞此,說不出的酸楚!」這段話所表達
的心境與下列何者最不接近?
(A)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 (B)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C)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 (D)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5.( )下列「」中的字詞,何者不代表顏色?
(A)青紅「皂」白 (B)留蚊於「素」帳 (C)「釉」綠 (D)「黛」青
16.( )關於〈鳥〉一文的說明,何者正確?
(A)本文寫作方式依「現在過去未來」的順序法
(B)作者從鳥的形態及習性來描述鳥類
(C)運用古典詩文,是要展作者學識淵博
(D)以「我不忍看」作結,以首尾呼應的方式來再次凸顯主題
17.( )下列有關句子的說明,何者說明正確?
(A)句子由主語和謂語兩部份構成,其中謂語可以是動詞、名詞及形容詞
(B)敘事句的句型是:主語+賓語+述語
(C)判斷句的「繫詞」一定不能省略
(D)表態句的「表語」通常是動詞
18.( )下列選項的句型結構,何者是正確的?
(A)天下無不是的父---判斷句 (B)兒孫自有兒孫福—敘事句
(C)新開幕的購物中心人潮洶湧—表態句 (D)你是不是沒有認真準備考試—有無句
19.( )「臺灣海峽黑水溝的形成是受地形影響,使水流加速,最快可達每秒四公尺。當湍急的水流帶走水中的沉積
與雜屑海水少了許多反射陽光的雜質使光線能貫穿深處所呈現的色澤就如墨黑般的深藍根據這
段文字,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黑水溝的流速至少為每秒四公尺 (B)黑水溝的水較清澈,透光性較佳
(C)海水的雜質含量與水流速度無關 (D)海水的流速變慢,顏色就會變深
20.( )「樹型直挺高狀的,無一不被畫上記號,陸續走向腰斬的命運。唯獨畸形虛弱的劣木,有的彎曲不直,有的
枝枒過多,有的菌蟲蛀洞有的矮小窄細,幸運地逃過一劫殘喘至今,成了旅客心中敬畏的神木。
段文字所要表達的意旨,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B)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C)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D)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21.( )「古人以喜氣寫蘭,怒氣寫竹,善物之至情,專以意似,不在形求。」下列何者最符合這段話的觀點?
(A)竹畫代表高貴富 (B)畫蘭竹要飽含情感 (C)畫蘭畫竹各有其難 (D)蘭畫代表吉祥喜氣
22.( )「暇時引讀瑤座前見水華木翠夜裡趣摘章句上有月白風清這段文字主要在描寫下列何種意趣?
(A)閒暇遊逛園林,聆賞天籟之趣 (B)揮毫點染,筆下有無限清風明月
(C)開卷吟誦,書中自有雋雅美景 (D)跋涉山水,遍覽自然風光
五、閱讀測驗:(每題二分,共十分)
() 臺灣狐蝠又名飛蝠是臺灣最大型的蝙蝠牠的身長約二十公分前臂長約十三公分嘴巴突、
耳殼呈橢圓形,沒有耳垂體呈黑褐色或紫褐色,頸部與肩側有一圈乳白或金黃色毛前肢與掌骨指骨之間的
皮膚有飛膜展開時可達一公尺;第一、二指都有爪子,只是第二指的爪子很小沒有尾巴,雙腿間的股間膜不發
達。
臺灣狐蝠多半在冬末春初之際繁殖每次產子數為一至二隻白天倒掛在樹枝上休傍晚才開始活動尋找植
的果實作為食物臺灣狐蝠與小蝙蝠類不同飛行時主要靠視覺與嗅覺探查周遭環境並不具備發射超音波回聲
位的能力。
臺灣狐蝠分布以綠島為主息於原始闊葉林研究顯示臺灣狐蝠於綠島上的族群應為臺灣唯一固有族群
在花蓮、宜蘭、臺東蘭嶼、高雄等地也曾有零星個體的發現紀錄可能是過去受到獵人使用大面積鳥網大肆捕捉
販售的影響加上棲息地被破壞造成狐蝠的食物來源減少致綠島上的臺灣狐蝠數量銳雖然目前人為濫捕、
破壞棲息地的情況並未持續,但島上的狐蝠族群可能已經消失,僅剩極少的個體。
1. )根據本文,下列對於臺灣狐蝠的描述何者正確?
(A)屬於淺色長毛系列的蝠類
(B)四肢間都有發達的飛膜
(C)展開飛膜時的寬度可達身長的五倍
(D)主要棲息地在臺灣本島東海岸
2. )根據本文,下列何者是臺灣狐蝠大量減少的重要原因?
(A)食物來源因環境被破壞而減少
(B)白天誤觸獵人用來捕鳥的網子
(C)狐蝠長大後飛往其他地區定居
(D)棲息地環境改變造成天敵增加。
()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
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
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
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注釋
伯樂:姓孫,名陽,字伯樂,春秋時擅長相馬的人。
駢死於槽櫪之間:與尋常的馬匹一同死在馬槽中。駢,音ㄆㄧˊㄢ,兩馬並行,此指成雙成對。
才美不外見:見,同「現」,展現。
臨:靠近、依傍。
( 韓愈 〈馬說〉)
3.(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駢死於槽櫪之間」是指所有馬匹接連病死於馬槽旁
(B)「才美不外見」指日行千里的美好才能無法展現
(C)「安求其能千里」是指要求牠平安地跑完千里路程
(D)感慨「天下無馬」是指駿馬未受保育,瀕臨絕種
4. 「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這段話是在慨嘆什麼?
(A)無識才之人 (B)奴隸之無知 (C)良馬之難養 (D)名馬之難
5. 〈愛蓮說〉與〈馬說〉的說明,何者說明正確?
(A)〈愛蓮說〉詳細描述蓮花的外形,馬說〉對馬的外形也觀察細膩
(B)〈愛蓮說〉的蓮花是象徵君子,〈馬說〉的千里馬則無象徵的意義
(C)〈愛蓮說〉是抒發個人心志,馬說〉則無情感的抒
(D)兩篇作者所處的時代,正是「說」成為文體之一的時間
【試題結束】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