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學測國文試題分析:閱讀理解難度提升

pdf
294.98 KB
2 頁
HP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03 年學測國文考科試題分析 連艾寧
今年的學測國文考題,較有爭議的為選擇題第 21 題,此題為一般閱讀測驗卷常見之引文,
輿論認為出題粗糙以及 18 題解說標題提供之關鍵詞有誤導之其他題目並未引起太大的爭議,
但考題難度仍屬中間偏難。難度提高原因在於「閱讀理解」的題目多達 13 題,且選文文理敘述
層次曲折複雜,文意頗深,但加上選項頗具誘答力,判讀難度大為提高。
今年的學測國文考題跟往年一樣,單題 15 30 分、多選 824 分,非選題各佔 9分、18
分、27 總分為 108 ,級距 5.9 題數固定文白比例分配平均,這是大考中心歷年來
努力達成的目標但從測驗目標來看,命題分配則異於過去考題此次未考字音文法結構,往
年會出現 12題的文學常識、體裁及論孟、諸子思想的判讀理解,今年則完全未出題,這讓努
力熟讀論孟章句思想、熟背國學常識的同學頗感失望與困惑。
雖然文白比例分配平均「部頒 40 篇古文」的出題比例實在偏少此次出現的選文有〈左
忠毅公軼事〉〈訓儉示康〉〈台灣通史〉〈桃花源記〉〈蘭亭集序〉〈岳陽樓記〉指喻〉〈燭
之武退秦師〉〈師說〉〈典論論文〉〈赤壁賦〉〈虬髯客〉〈世說新語〉〈出師表〉,然而除了
〈出師表〉為非選題第二題文章分析佔 18 分,其他篇章則被設計合併為字形、字義、重組、修
辭題的選項佔分僅有 10 分之多古文四十篇總佔分約 28 雖然不多但亦足以影響總級分。
課本常見的選文〈劉姥姥逛大觀園〉〈范進中舉〉〈髻〉〈一桿稱仔〉〈散戲〉〈十一月的白芒
花〉,亦考文意判讀。
今年學測國文出題上另有二個特色值得一述一為出題活潑在題幹及選項中同時文言文
及語體文並列出題,如第 14822 ;二是出現頗多新聞時事、媒體之用語如第 223 題,
出題方式用語頗為活潑但未看新聞不了解時事發展並不影響作答 2題選自夏鑄九教授〈正
視歷史教育莫做古蹟殺手〉一文以樂生院做為題材可見出題老師之用心期望培養同學關心
時事關懷弱勢之能力並突破狹義的文學閱讀素材希望同學能多元閱讀進而培養深度的人文
素養。
非選擇題出題的評鑑目標是多元的考題亦具層次第一題文章解讀以錢穆〈品與味〉為素
材、第二題文章分析則出自〈出師表〉,首先同學得具有閱讀理解、綜合歸納之能力,第一題要
從選文中統合歸納文中分述的古人「清賞」、今人「觀光」的意境差別,而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引
文中王維鳥鳴山更幽」左思「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的孤高心境才能正確詮釋「清賞」
之內涵,第二小題問「人品亦化成商品」的意思 ,據以分析的文句為「古以窈窕乃成淑女,今
則儘時髦,儘摩登,投入人群中活躍以供人玩賞為己樂解題的關鍵在古之「窈窕」仍指性
格貞靜,「淑」指的「和善美好」,兩詞皆指內在道德心性,自與「時髦」「摩登」產生意義之對
而此段語體文之選材及觀念之釐析實皆須建立在對古典詩詞文意的理解能力的基礎之上。
而第二題選自〈出師表〉則頗令人詫異,因為過去曾考過翻譯題此次從「謙遜原則」重新
分析〈出師表〉,顯現的是出題老師期待同學們不僅要具有理解古文之能力、了解文章核心概念
進而反思批判甚而要具以現代生活思維重新詮釋經典的能力作者的寫作目的文章布局結
構乃至於細微的語氣變化,同學們亦要有分析、掌握之能力。
第三題引導作文題目為「通關密語」,此題頗為簡單,主要是希望同學表述遇到人生考驗,
你用何種信念座右銘鼓勵自己通過難關然而同學在解題時易受引導文句所述的「阿里巴巴」
「烹飪高手」「演員」情境歧義所干擾,致使無法掌握作文主題。故此題的題幹文意脈絡並不嚴
謹,有誤導同學判讀之嫌。
此次學測國文頗具難度同學在平時學習時要利用教材選文訓練文意理解歸納分析
清觀念的能力更要多元閱讀培養敏銳而具深度的人文涵養使能理解學測國文日益艱深的選
材。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