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學年統測國文參考答案(程式碼4-00-C)

pdf
636.93 KB
7 頁
User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14學年度科技校院四年制與專科學校二年制
統一入學測驗公告參考答案
考科代碼:4-00-C
別:共同科目
科:國文
題號
答案
題號
答案
題號
答案
題號
答案
題號
答案
題號
答案
1
A
11
D
21
C
31
D
41
51
2
C
12
D
22
A
32
A
42
52
3
D
13
B
23
D
33
A
43
53
4
D
14
A
24
C
34
A
44
54
5
B
15
B
25
D
35
B
45
55
6
C
16
B
26
D
36
A
46
56
7
C
17
D
27
C
37
B
47
57
8
B
18
A
28
B
38
C
48
58
9
A
19
B
29
C
39
49
59
10
B
20
C
30
D
40
50
60
選擇建功‧1‧尊榮一生
114 學年度技術校院四年制與專科學校二年制統一入學測驗
國文試題解析
試題分析
114 學年度統一入學測驗國文科試題整體設計結合基本語文能力與素養導向要求涵蓋
形音義判讀、白話與文言閱讀、資料整合分析與時事議題閱讀,題材多元且緊扣當代社會脈
動。
各部分內容與難易度說明:
1. 字音字形、語詞文法(選擇題第 18題)
初期題組涵蓋錯別字辨識、語詞意義判斷、修辭與語法運用。題目設計以基本能力為主,
大多能憑既有知識答題,難度屬基礎至中等。
2. 篇章結構、語意連貫(第 916 題)
題目涉及句意連貫、邏輯推理與語句排列包括生活化素材(如《魷魚遊戲》情境)、短
摘要等。答題需理解前後關係與文意承接,難度中等偏高,考驗思考速度與語感。
3. 單篇閱讀理解(第 1724 題)
白話與文言兼具選材如《一桿稱仔》《不如意的過年》《壯夫縛虎》白話文篇幅增加,
敘述細緻而繁複;文言文量相對減少但理解難度偏高。部分題目需掌握隱含意涵與文本主
旨,難度中上。
4. 多文本閱讀與資料整合(第 2538 題)
後段試題結合不同文本素材進行資料比對與資訊歸納,如女性科學家事蹟、台灣遠洋漁業
現況、冷鏈物流發展等。題型包括:
(1)圖表判讀。
(2)資料推理與比較。
(3)歷史情境推敲。
整體要求學生進行跨文本整合與細節辨識,難度中等偏高,對閱讀速度與推理能力有較
高要求。
寫作測驗
主題為「人際邊界」要求學生從自身經驗出發,結合觀察與反思自由命題進行敘述與
論述。題目生活化,易於引發共鳴,結構完整、內容具體者可得高分。
綜合難易度評估
1. 基本能力題量維持素養導向比例明顯增加約三分之二題目需整合資訊推理或歸納。
2. 白話文閱讀量與難度同步提升篇幅長敘述細節繁瑣對耐心與閱讀理解能力要求提高。
3. 文言文比例下降但理解難度不減:如《壯夫縛虎》等篇需從細節推敲主旨與人物心態。
4. 跨文本資料分析比重加重多題結合不同領域資料(歷史科普社會經濟)要求快速比
對與概念統整。
選擇建功‧2‧尊榮一生
5. 題材緊扣時事與社會現象例如引用《魷魚遊戲》、冷鏈物流、類出國航班等時事案例
加閱讀真實感與應用層次。
6. 寫作題目貼近日常經驗,符合技職體系學生表達能力需求。
整體而言114 年統測國文科試題難度評為中等偏高預估整體平均分數將較去年略微下
46主要失分風險集中在中後段的閱讀素養題與資料整合推理題高分考生若能兼顧
閱讀細節與整體推論,仍能穩定取得佳績。
------------------------------------------------------------------------------------------------------------------------
本屆統測國文試題整體難度中等偏高,考卷涵蓋傳統文言文閱讀、現代文理解、語文運
用、修辭判讀、時事應用與寫作表達等。選擇題部分,約有三分之一屬於概念明確、可快速
作答的題型,但其餘則需要深入理解、比較、推論,增加作答時間與難度。寫作測驗則要求
結合理論與自身經驗,需具備較高層次的思辨與組織能力。考題結合時事與社會現象:例如
「類出國航班」「遠洋漁業」「冷鏈物流」等素材,反映命題委員積極引入近年社會話題,
考驗學生閱讀新興文本的能力。強化批判思維與推理能力,如多題需要從文本細節推論角色
心態作者意圖(如巡警與查大人焦奇擊貓故事),並且要求學生辨析內隱訊息(如諷刺手
法的類型)跨領域素養題增加將文學歷史社會科技議題融合如婆羅洲華人公司史、
臺灣遠洋漁業發展,體現跨科際閱讀與理解的趨勢。
還有多題採用「細節陷阱」若僅粗略閱讀容易失分,要求考生具備細心與耐心比起傳
統只重文學鑑賞今年的命題更強調資訊整合思辨推實際應用明顯朝素養導向靠攏。
建議未來考生除基本語文能力外,須加強:文意細讀與推論思考的訓練時事與社會知識的涉
獵,提升理解新興文本的能力。
寫作組織與論證的表達技巧,尤其是能從日常經驗出發,展開深度思考。
另外,平時可透過多閱讀各領域文章(科技、歷史、經濟、社會現象)提升跨領域閱讀
素養。
1.
2.(A) (B)處置 (C)導致 (D)處置
3.(A)類別 (B)類別 (C)人類 (D)類似
6.因簫聲餘音導致潛藏深谷的蛟龍起舞和孤舟寡婦哭泣
9.收藏書畫的人,大多以虛有的名聲為品鑑標準。碰巧聽說有鍾繇、王羲之、顧愷之、陸探
微的作品看到的人便爭相購買,這就是所謂的「耳鑑」又有人看畫的時候用手撫摸作品,
眾人之間流傳說色彩看似立體凸顯,手指觸摸卻是平滑的才是好畫,這種品鑑畫作的方式又
比耳鑑更低下,叫做「揣骨聽聲」
10.甲譯文燭之武推辭說:「臣壯年時還不如他人現在年老了,更是不中用了鄭伯說:
選擇建功‧3‧尊榮一生
「我不能及早任用你,現在危急才來求你,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對你也是不利啊!
燭之武答應了。
乙譯文張良進入營中把項伯說的事全部告訴沛公沛公大驚說「這該怎麼辦?」張良說:
「是誰向你進獻把守函谷關之計策的?」沛公說:「有個淺陋無知的小人勸告我說:『守住函
谷關,不要讓其他諸侯進來,就可以完全占有關中的土地而稱王了。』所以聽了他的話。」
13.(A)甲文路人語氣並不冷靜
(C)「誠實的參」「不幸這個兒童」都來自路人的感受
(D)沒有洩露其受群眾威脅的不安
17.(A)王侯之家才用得起青銅燈
(B)只有銅牛燈可清潔
(C)只有長信燈可調光
19.①閱讀文中「商周時代即有油燈」,故①錯誤
②閱讀文中「不是夾層水多就省油效果強,所以燈盞也不用大了」,可知②錯誤
20.23.譯文
沂州山勢險峻,所以多有猛虎,縣令經常命令獵戶捉捕它。往往反而被虎所吃。有一個
名叫焦奇的,陝西人,投靠親戚沒有遇到,流浪暫時居住在沂州。焦奇一向神勇無比,他夾
著千佛寺前面的石鼎飛騰跳到大雄殿左脊所以稱他為焦石鼎奇知道沂州山嶺多有虎,
每天步行進入大山,遇到老虎總是徒手搏鬥殺死它,背著老虎回家,像這樣是經常事。
一天焦奇進山,遇到兩隻老虎帶著一隻小虎。焦奇性起,連著殺死兩隻虎,左右肩各背
負一隻大虎,並且把小虎活捉然後返回。眾人都躲的遠遠的,而焦奇卻談笑自若。有一個富
人,欽佩他的勇敢,設筳款待他。焦奇在座位上,自己講述他平時捉虎的情形,聽的人都變
了臉色。而焦奇更加誇大其詞,嘴裡大講特講手上指指畫畫,洋洋得意。突然一隻貓,登上
筵席抓食物腥汁淋漓滿座上焦奇以為是主人的貓聽任它大嚼而去主人說「鄰家孽畜,
竟然如此討厭!」不一會兒,貓又來了。焦奇急忙起身出拳打它,座上的菜餚全都打碎了,
而貓已跳趴在窗戶角落。焦奇大怒,又追打它,窗欞全裂了,貓一躍登上屋角,目視眈眈看
著焦。焦更加生氣,伸開胳膊拿出擒拿的動作,而貓嗥的一聲,搖著尾巴邁著慢步,跳過鄰
居家牆而離去,焦奇無計可施,面對著牆呆呆望著罷了。主人拍手大笑,焦奇非常慚愧地走
了。
21.(A)文中並無提及獵戶魯莽行事。
(B)並無提及主人討厭貓勝於虎。
(C)由原文的躍伏…一躍…目眈眈…脫逃成功可以得知。
(D)焦奇真有擒虎本領,並非杜撰。
選擇建功‧4‧尊榮一生
22.「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鮮,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這句話的意思是裝牛之鼎,不能用
來烹小魚,千斤之弩,不能用來射鼷鼠。啟示人們尺有所長,寸有所短。能打虎的人不一定
能縛貓,反之亦然。也要避免大材小用,應揚長避短,使人各盡其才。
文旨接近(A)不斫柱以為椽:即不要砍掉大柱子來當架瓦的小方木條。意謂不大材小用。
(B)幸於始者怠於終:比喻在事物的起頭興致勃勃,但卻不能有恆的堅持到底。
(C)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比喻自己受制於人,處於任人擺弄的境況。
(D)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隨世俗而進退轉移,指與世浮沉、順應自然。
23.(A)分述驗票之人職責,屬於並列句。
(B)比較本土煤與西洋東洋之煤,屬於比較句法。
(C)一死生、齊彭殤均為莊子齊物之論的看法,認為宇宙間的是非得失、物我有無、生死壽夭
等一切事物,都應同等看待。屬於映襯句法。
(D)旦視而暮撫……已而而復顧……甚者……屬於遞進手法。(譯:早晨去看了,到晚上
又去看護,人已經離開了,又再度回頭去關心。更嚴重的,甚至抓破樹皮來檢驗樹木是死是
活,搖動樹根來仔細看土是鬆是緊。)
24.(A)從金九容詩中的「舟中遙望岳陽樓未得登臨作勝遊可知金九容未曾親蒞權近修
建息波亭記中提及仰慕范仲淹的風範,並未提及親蒞岳陽樓。
(B)姜弘重出生於 1577 雖距離創造出諺文已有 134 但不能推知姜弘重無法閱讀漢文。
(C)文中提及鄭道傳與權近皆師事於李穡李穡乃高麗王朝大儒可得知曾有韓國士大夫接受
儒家思想。
(D)文中提及在 1443 年之前,韓國士大夫皆閱讀並書寫漢文。
25.從金九容的「舟中遙望岳陽樓,未得登臨作勝遊。」及姜弘重的「洞庭之岳陽,雖未曾目
景致之絕勝氣勢之雄壯未必過於此」詩意可以得知兩人將岳陽樓視為勝景的代表;
鄭道傳及權近都提及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可知將其視為理
想人格的表現,故選(D)
26.<詠月>中用躍金沉璧來形容月亮,並帶出從小到大對月亮的喜愛之情,並無寄託童年逝
去的哀傷;<對菊有感>既表達了作者對真正立志隱逸的陶淵明的敬佩,又自嘲了自己是關
心世事政治的假陶淵明。
27.(A)詩中的「東歸」應指回到韓國。因為此時金九容已經在流放至雲南途中。
(B)「二樂」乃仁者智者之樂。
(C)由原文「既得以與人同其樂。且推其憂於息波。是其心之憂樂。皆在於及人。」可知。
(D)由原文可以推知「蠻邦鄙野之地」指的是其出使國-日本。
28.(A)①是下半年捕秋刀魚的魷秋漁船。
選擇建功‧5‧尊榮一生
(B)②是文內提及鮪延繩釣船 948 艘,遍布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C)③也是鮪延繩釣船的作業區。
(D)題目提及原路返臺。應如圖。
29.(A)鮪延繩釣船遍布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相較於在太平洋溫暖的低緯度區捕鰹鮪魚
的圍網漁船作業區離台灣較遠。
(B)原文並未提及將多數鮪延繩釣船改裝為圍網漁船。
(C)原文提及臺灣魷秋漁船能立即做秋刀魚分級包裝與冷凍故比日本近海小型釣船的漁獲物
更新鮮,保存期更長。
(D)原文提及臺灣遠洋漁業正積極轉型,不再是追求產量的成長。
30.(D)乙表只列出臺灣遠洋漁業產量表沒有國際數據無法佐證「秋刀魚漁獲量全球第一」
31.文中提到:「按規矩,總廳大哥須是嘉應州人」,可見選人重視籍貫,即地緣關係,反映出
華人公司仍維持村社組織的傳統。
(A)羅芳伯創立蘭芳公司時,張阿財僅是被他收編的人,並未聯合創立。
(B)蘭芳創立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尚未插足,沒有支持,僅與坤甸蘇丹友好。
(C)未提是第一家;而且它是由採金業起家沒錯,但非第一家成立。
32.文中說明羅芳伯「兼併」其他公司,也提到「和順聯盟」,表示兩種策略並存。
(B)錯,文中反而說它們沿用中國村社體制,未改學美國。
(C)錯,有公司如大港公司與荷蘭對抗失敗,並非皆抗拒不屈。
(D)錯,全日物流才協助進入好市多,這裡與荷蘭無吸收情節,覆滅是因為軍事壓力。
33.支持是共和國者:②「總廳大哥須經推舉」有民主成分。
反對是共和國者:①「籍貫限制」反而是地緣色彩,顯示非真正民主,不支持共和觀點
34.這篇文章明顯沒有採用羅香林 1961 年的說法,而是依據 1856 年所寫的《蘭芳公司歷代年
冊》該書由當事人後代所記,時間較早,內容可能更接近事實,因此是根據「時代早」的資
料。
35.①坤甸與東萬律是羅芳伯活動區,正確
②「眾心」指的是他吸引的多為客家人,符合;
④「土番」即原住民族,在文中對應達雅人,羅芳伯能「壓制土著達雅人」,也吻合;
選擇建功‧6‧尊榮一生
③錯,商賈是指當時的商人;
⑤錯,「客長」是尊稱,指的是華人作客海外首長,與蘭芳大總制不同。
36.根據文中描述,全日物流的低溫物流中心和車隊規模龐大,具備強大的配送能力。尤其在
提供蔬果冷鏈服務時,需要高頻率且密集的配送來保證蔬果的新鮮度,這也是全日物流領先
同業的優勢。其他選項中提到的自製冷凍生鮮品、協助零售業者建立冷鏈系統等並未在文章
中提到。
37.文中提到,全日物流除了運輸外,還積極與農戶和蔬果裁切包裝業者合作,並且協助農戶
防治鳳梨害蟲,以確保蔬果品質,故選(B)
38.這一段以「第一哩路、最後一哩路」的概念點出全日物流如何擴展業務,不只做物流,還
參與蔬果供應鏈前段,形成完整服務。
(A)數據說明規模,不是創新對策。
(B)文中未說已超越日本。
(D)文中提到鳳梨進入國際通路,但全日不是零售巨頭。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