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東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113學年度國小教育學程甄選筆試
第 5 頁/共6頁
睡眠就在這兩種狀態下交互變化。每次循環約為 90~120 分鐘,每晚大約有 4~5次的循環,亦
就是會有 4~5次的速眼動睡眠階段。
研究發現,若把人從速眼動睡眠中喚醒,有 80~90%的機率會表示有做夢,由此可知速眼動
睡眠與夢的發生有極大關聯。
夢的研究最大的困難,那就是記憶。一般人會直覺地認為有沒有做夢是很清楚明白的事,但
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簡單,因為有可能有做夢卻忘了,清醒後不記得有做過夢。所以回答做夢與
否,主要是取決於記不記得,而不是有沒有做夢。從上述的資訊可估算:每個晚上睡覺約有 5次
速眼動睡眠、每次速眼動睡眠會有 80%機率做夢,那麼理論上每晚至少應該會有 3~4次的夢才
對,但大部分的人都只會記得一個甚至沒有,大部分都忘了,可見記憶對夢研究的影響有多大。
要在什麼時候醒來才容易記得做夢呢?在做夢的當下或是剛結束時醒來,是最容易記得的。
因此我們早上醒來如果記得有做夢的話,多半是醒來前做的,也就是該晚最後一個夢。
如果要記得多個夢的話,就必須在睡眠中多次醒來,而且醒來的時機還是夢中或剛結束,如
此的話才有可能會記得多個夢境。(摘錄《神奇的心理學》)
乙文:
開元七年,道士有呂翁者,得神仙術,行邯鄲道中,息邸舍,俄見旅中少年,乃盧生也。衣
短褐,乘青駒,將適于田,亦止於邸中,與翁共席而坐,言笑殊暢。久之,盧生顧其衣裝敝褻,
乃長歎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諧,困如是也!」翁曰:「觀子形體,無苦無恙,談諧方適,而歎其
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適之謂?」翁曰:「此不謂適,而何謂適?」答曰:「士之
生世,當建功樹名,出將入相,然後可以言適乎。吾嘗志於學,富於游藝,自惟當年青紫可拾。
今已適壯,猶勤畎畝,非困而何?」言訖,而目昏思寐。時主人方蒸黍。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
曰:「子枕吾枕,當令子榮適如志。」生俛首就之,見其竅漸大,明朗。乃舉身而入,遂至其家。
數月,娶清河崔氏女。明年,舉進士,俄遷監察御史。三載,出典同州……出入中外,徊翔臺
閣,五十餘年,崇盛顯赫。後年漸衰邁,屢乞骸骨……是夕,薨。盧生欠伸而悟,見其身方偃於
邸舍,呂翁坐其旁,主人蒸黍未熟。(唐.沈既濟〈枕中記〉)
1. 依據甲文,阿瑟林斯基的研究,人類睡眠時,哪兩種現象重覆循環?(4分)
解答:速眼動睡眠、非速眼動睡眠
2. 依據甲文,睡眠品質好不好與記得夢的多少可能關係為何?(2分)
解答:因為睡不好所以記得做了很多夢
3.乙文中盧生「出典同州」時,是屬於甲文哪一時期?(2分)解答:速眼動睡眠
4.依據乙文,呂翁認為愜意的人生是什麼?(2分)解答:無苦無恙,談諧方適
肆、 數學基本能力:4題,每題 5分,共 20 分
說明:請以藍/黑原子筆在「數學基本能力答案紙」作答,由左至右橫式書寫,
需依據題號作答,不必抄題
一、有 162 位男生和 126 位女生參加露營,若將男生和女生分開編組,每組人數一樣多,且每組
人數在 5到10 人之間,則每組有幾人?解答:每組人數為 6人或 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