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東華大學112學年度國小教育學程筆試
第 3 頁/共6頁
針對新聞常報導「PM2.5」,錢老師想設計一份「我們的環境」課程,帶領學生透過發現環境
污染問題、選擇與界定問題、建立假設、蒐集及分析資料並提出解決策略等歷程,引導學生
學習。
9.錢老師的教學設計較屬於下列何者?
(A)解釋教學 (B)創造思考教學 (C)探究教學 (D)文化回應教學
10.下列何者不適合做為錢老師教學設計的「核心問題」?
(A) PM2.5 如何對人體造成傷害? (B)請問要如何為 PM2.5 下定義?
(C)如何改善 PM2.5 的空氣污染? (D)空氣中的 PM2.5 是如何產生?
11.陽明國小是一所偏鄉小校,為進行跨領域課程設計,校內教師透過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討
論可行作法。有關跨領域課程作法的主張,下列何者較適切?
甲、跨領域課程設計可安排在校訂課程中實施;乙、「社團活動」不宜開設跨領域相關學習
活動;丙、不同學科教師共同授課,才是跨領域課程設計;丁、可尋求與鄰近學校合作進
行跨領域課程設計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12. 林老師發現某次考試各班的「作文」平均得分落差很大,認為可能是各班老師評分標準不
一所致,建議學校重新檢討作文的評量規準。林老師重視何種信度?
(A)複本信度 (B)重測信度 (C)內部一致性信度 (D)評分者間信度
13. 下列哪一項學習目標的敘寫方式,最符合學習結果(learning outcomes)導向的觀點?
(A)學生練習電腦軟體的操作步驟 (B)學生能解釋文章中的因果關係
(C)學生進行科學實驗並討論結果 (D)學生學習如何正確使用量角器
14. 江老師在規劃教學時,先確定學生要達到的預期終點目標,再決定用什麼證據瞭解學生
的學習成效,最後計劃學生的學習經驗並擬定教學活動。江老師的教學規劃程序屬於哪
一種教學設計模式?
(A)動機模式(ARCS) (B)線性模式(ASSURE)
(C)逆向設計模式(UbD) (D)問題導向模式(PBL)
15. 有關教育目的之敘述,下列何者較接近杜威(J. Dewey)的教育觀?
(A)教育目的在讓學生學習如何參與民主生活 (B)教育的目的是為培養孩童永恆不變的
觀念 (C)教育目的在訓練學生精熟各個學科的知識 (D)教育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為未來生
活作準備
16. 「學校應用正向管教辦法輔導有霸凌行為的同學」,這種作法是運用何種懲罰原理?
(A)報復說(Retributive Theory) (B)感化說(Reformative Theory)
(C)懲戒說(Deterrent Theory) (D)人道說(Hum anist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