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通用國中第一冊一上
 
語文常識(二)閱讀導航與資訊檢索
 
一、
 
題組
 
編號:
013396  
難易度:難
 
1
 
 
 
請根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人物看板】 
  沈芯菱
,民國七十八年出生於雲林縣,
學、熱心公益。11
 
歲架設網站賣衣服,改善家庭生計,並幫助
農民銷售農產品。13
 
歲建立「安安免費教學網站」。15
 
歲起
拍攝「臺灣草根臉譜」影像,記錄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面貌。
就讀於清華大學
 
人文社會學系後,受邀至全國各大企業與學
校巡迴演講,分享個人經驗與理念,迄今超過五百場。
選為「臺灣百年代表人物」,被美國
 
時代雜誌譽為「天堂掉
落凡間的天使」。 
 
 
 
我沒念過幼稚園,上國小之前,就跟著父母南北奔波擺地攤。
 
 
 
我還記得,每次爸爸開著小貨車趕場擺攤,我坐在爸媽中間,認路邊招牌的字是我最愛的遊戲之一,就這樣,我
學了許多字。
 
 
 
我也很難忘記,爸媽擺攤忙亂時,年幼的我獨坐沉浸書中的感受。無論是烈日籠罩或燈光昏黃,閱讀帶給我另一
個世界,讓我脫離吵雜市場的吆喝與紛擾,脫離了原本並不富裕的生活。
 
 
 
最幸福的,是挨在媽媽身邊聽故事的時光,親情的溫暖更超過閱讀的感受。生意不忙的時候,媽媽會念書給我聽
。我印象最深刻的書是汪洋中的一條船,那是從市場的二手書攤買來的。看著主角鄭豐喜流浪、耍猴戲,我跟著他生
活、一起哭笑。看見鄭老師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下仍那麼堅強,我學得知足和感恩。
 
 
 
在貧窮中長大容易讓人沒自信,閱讀帶給我另一個世界,讓靈魂去壯遊,活了很多不同的人生。
 
 
 
在閱讀傳記的過程裡我體會到,同樣的年紀,有人跟我一樣貧窮,但能克服困難,成為不一樣的人。這些故事一
再感動和激勵我。
 
藉閱讀自學,脫離貧窮
 
 
 
上了小學,我真的靠著閱讀自學,改善了家境。
 
 
 
小五時,我看見天下雜誌一篇關於電子商務的報導。那時我家成衣廠面臨歇業、搬家的危機。我用三個月時間架
設了電子商務網站,改善了家計。那三個月,我啃完近三百本相關書籍。大部分的書圖書館沒有,就去書店站著看,
看完一個章節連忙跑回家練習,透過這樣的方式架設網站。
 
 
 
小六時,我成立個人電腦工作室。一開始,沒有人願意將案子交給一個十二歲的女孩來做。為了證明能力,我去
考證書,小六那一年考上十幾張電腦證書。
 
 
 
電腦書籍都看得差不多後,我發現其他櫃的書也不錯,而且書局又涼又舒服,於是幾乎每個週三下午和週末都會
去書局。我從此成為一個常泡書局的人。
 
 
 
這是第一次,我透過閱讀自學,實際改善了家境。但那是階段性的。閱讀帶給我最大的影響,是讓我在過程中與
自己對話,找到力量。
 
閱讀像第三隻眼
 
 
 
像是小王子,書中沒有誰對誰錯、沒有批判,只是說故事。小王子為了一朵玫瑰花付出他所有,這個世界上只要
有一顆星星對他笑就足夠。我幾個月就翻閱一次,每次都有不同感受,都會反問自己:﹁我是不是慢慢變成精明計算
的人?這是我想要的嗎?﹂
 
 
 
我第一次讀小王子是國小四年級,一開始只覺得它是本有趣的童書,後來辦活動、做公益、頻繁接觸社會後,發
現它是社會的縮影,也慢慢反省到自己。
 
 
 
閱讀對我做公益也有影響。它像是第三隻眼,啟發了我原來沒有發現的事物。其他如海倫.凱勒、德雷莎修女、
甘地等人的傳記,或志工企業家、窮人的銀行家等故事,讓我看見世界上有那麼多角落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奉獻,讓我
更有國際觀。
 
 
 
最重要的是,閱讀可以學習智慧與慈悲。智慧來自主角的經驗,他遇到事情怎麼面對、突破?慈悲在於我跟著主
角的角度去想像,融入情境中,自然對萬物有憐憫感。
 
閱讀是唯一可為自己做的事
 
 
 
我常有許多演講機會,演講後會有學生跑過來,說自己人生都被安排好了,根本是﹁為別人而活﹂。
 
 
 
我建議他,去閱讀吧。閱讀是唯一為自己而做的事,畢竟每個人身處社會就得某些程度的被社會化,表現出大家
期待這個位置應有的作為。而閱讀成為你唯一可以選擇的事。
 
 
 
也有學生會說:﹁課本都讀不完了,怎麼有時間閱讀?﹂其實閱讀是隨時隨地,無所不在的。讀四季變化、春夏
秋冬、讀自然、讀人、讀萬事萬物的現象,不一定局限在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