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縣市學生國語文學習能力檢測報告

pdf
9.7 MB
114 頁
Tinyfan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13 年度縣市學生學習能力檢測
國語年級施測結果報告
立臺中教育大學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測驗統計與適性學習研究中心
中華民國 113 12
壹、背景與目的 .................................................................................................................................. 1
一、背景 ...................................................................................................................................................1
二、目的 ...................................................................................................................................................1
貳、參與縣市與檢測規模 .................................................................................................................. 2
參、檢測對象與檢測工具 .................................................................................................................. 3
一、檢測對象 ..........................................................................................................................................3
二、檢測工具 ..........................................................................................................................................4
肆、試題分析與教學建議 .................................................................................................................. 6
一、語文知識 ..........................................................................................................................................7
()形音知識 ....................................................................................................................................8
()字詞知識 ................................................................................................................................. 14
()語法知識 ................................................................................................................................. 19
()修辭知識 ................................................................................................................................. 26
()章法知識 ................................................................................................................................. 32
()文體知識 ................................................................................................................................. 35
二、閱讀理解 ....................................................................................................................................... 38
()字詞理解 ................................................................................................................................. 38
()句子理解 ................................................................................................................................. 42
()段落理解 ................................................................................................................................. 46
()篇章理解 ................................................................................................................................. 50
伍、整體學力表現分析 .................................................................................................................... 79
一、不同背景變項學生整體學力表現分析 ................................................................................... 79
二、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於不同能力指標之答對率表現 ......................................................... 82
陸、整體教學建議 ........................................................................................................................... 92
一、語文知識 ....................................................................................................................................... 93
二、閱讀理解 ....................................................................................................................................... 95
柒、附錄 ........................................................................................................................................... 97
1
壹、背景與目的
一、背景
測驗與評量是教育歷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環,透過學力檢測可協助師生瞭解學生之
學習成效與升學進路,及早發現待加強學生並啟動積極性教學介入,教育當局亦能評
估施行的相關政策,透過調節教育資源來強化發展教學成效。
107 年開始,桃園市等五縣市以委託形式,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測驗統計與適性
學習研究中心協助辦理縣市學生學習能力檢測試題研發暨資料分析工作,108 年起,
以中心自辦學力檢測研發,各縣市依需求參與形式運作,113 年度有基隆市、新北
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臺中市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
臺南市屏東縣花蓮縣澎湖縣以及金門縣等十六縣市共同參與檢測對象為國民中
小學三年級至八年級學生,檢測科目包含國語文、數學和英語文。
此份報告係根據檢測分析結果撰寫,現場教師可據以瞭解學生於各評量向度之表
現情形,進而對學生進行適性適才之教學;教育決策者亦可更精準的將相關資源挹注
於需求性相對較高的教育現場,讓教育和教學有效的朝「把每一個孩子帶上來」的方
向前進。
二、目的
() 測驗專責單位統一研發試題,降低各縣市命題壓力和研發成本。
()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學習能力檢測分析結果,協助教師瞭解學生學習概況以
及科目內有待加強之內容向度。
() 不同背景變項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學習能力表現之差異分析,可做為學校輔
導或教育政策研擬之參考。
2
貳、參與縣市與檢測規模
本年度縣市學生學習能力檢測於 113 530 日進行,國語文六年級施測人數為
31,469 人。各縣市在語文年級之詳細參與情形如下表 2-1 示。
2-1 113 年度國民學學生學習能力檢語文六年級市參與人數摘要表
參與縣市 報考學生人數 到考人數 缺考人數
苗栗縣 5,106 5,004 102
南投縣 4,005 3,918 87
嘉義縣 3,038 2,968 70
臺南市 16,746 16,324 422
花蓮縣 2,645 2,556 89
金門縣 704 699 5
總計 32,244 31,469 775
3
參、檢測對象與檢測工具
一、檢測對象
113 年參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所承辦「國民小學國語文六年級學習能力檢測」者
為苗栗縣南投縣嘉義縣臺南市花蓮縣及金門縣等六縣市之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
(未排除資源班及特殊生),應考名冊羅列 32,244 人、實際施測人數 31,469 人,其中
男生 16,780 人、女生 15,463 人、未填寫性別 1人,整體缺考率約為 2.4%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資料顯示,112 學年我國國民小學校數為 2,672 校,參與本次
學力檢測計 706 約佔全國國民小學總校數之 26%。參 傅仰止蘇國賢吳齊殷
廖培珊、謝淑惠(2018)臺灣鄉鎮市區類型研究之分類,由於該計畫未包含金門縣
連江縣,本中心參考傅仰止等人(2018)研究的因子及縣市地區的人口結構,將金門縣
鄉鎮市區類型分類。本次參與國語文六年級學力檢測學校之 706 校中隸屬:
都會核心者(人口密度專科以上教育青壯年人口及服務業百分比最高)15
工商市區(僅次於都會核心之商業高度發展地區)55 校。
新興市鎮(同時具有活絡的工業生產活動以及商業服務和相關工作能力) 124 校。
傳統產業市鎮(就業人口供給較低老年居民較多僅能固守既有的傳統產業)101
校。
低度發展鄉鎮(就業人口及教育程度低,老年人口偏多,無明顯工商業活動與發
)186 校。
高齡化鄉鎮(工商服務相關屬性最低,較低人口密度與教育程度)134 校。
偏遠鄉鎮(低度工商業發展,存有最低層教育程度及人數稀少的居民)91 校。
4
二、檢測工具
「國民小學國語文六年級學生學習能力檢測」(以下簡稱學力檢測)是由國立臺中教
大學測驗統計與適性學習研究中心邀集國語文領域專家教授及現職國民小學教師
成命題團隊一同編製檢視而成本次學力檢測試題評量向度包含形音知識字詞知
語法知識修辭知識章法知識文體知字詞理解句子理解段落理解
章理解學力檢測施測之正式題本總題數為 30 題,試題內容於各評量向度之詳細分布
題數如表 3-1 所示。
3-1 國語文領域六年級正式題本評量指標架構與試題之題數分布
評量
指標 細項 因材網
對應節點
單題
題號
A
形音
知識
提取字音
區辨字音 字音
1
2
3
區辨形近字音 形近字音
區辨多音字音 多音字音
提取字形 區辨形近字 形近字
區辨同音字 同音字
B
字詞
知識
提取
詞語義
掌握四字詞語
(含成語)涵義 詞語義 4
5
C
語法
知識
認識詞類 掌握詞類 詞類 6
認識詞彙
結構 掌握詞彙結構 詞彙結構
認識句型
掌握基本句型:陳述
疑問、感嘆、祈使句
掌握特殊句型
讓字句
掌握關聯句型:並列
果、承接、假設、選
擇句等 9種複句
句型 7
認識句子
結構
掌握句子結構:敘事
表態、有無、判斷句
認識病句 辨析贅字冗詞錯用虛
詞與關聯詞邏輯等病句 病句 8
認識標點
符號 運用 15 種標點符號 標點
5
評量
指標 細項 因材網
對應節點
單題
題號
D
修辭
知識
認識修辭
掌握修辭(轉化/
/設問/誇飾/摹寫/
/借代/映襯/頂真/
/雙關/層遞/倒反/
偶等修辭)
修辭 9
10
E
章法
知識
認識文章
結構
掌握文章結構:時間、
件、因果、並列、總
方位結構或掌握
順敘法、倒敘法
段落/
章組織 12
F
文體
知識
認識文體
掌握文體特徵:童詩
兒歌、記敘文、故事、
應用文說明文抒情文
各類文本 11
認識表述
方式
掌握表述方式:敘述、
寫、抒 情、說明、議 表述方式
G
字詞
理解
理解字義
掌握字本義 字本義
13
掌握字衍生義
(引伸義、比喻義) 語境義
掌握部首義 部首義
理解詞義 理解詞義(含成語義) 詞義 14
推論指代詞 指代詞
H
句子
理解
理解句義
掌握句義 句義 15
16
推論句義 句子推論
掌握文句組織 語句組織
I
段落
理解
理解段落
掌握段落訊息 段落訊息 17
18
掌握段落推論 段落推論
掌握段落主旨 段旨
6
評量
指標 細項 因材網
對應節點
單題
題號
J
篇章
理解
直接理解 掌握文本訊息 篇章訊息
19 22 25 28
推論理解
推論事件因果
句子推論
段落推論
篇章推論
20 23 26 29
推論指代詞
推論角色關係
推論人物特質/情緒
推論狀態
推論後果
推論作者意圖
詮釋整合 掌握文本主旨 篇旨
21 24 27 30
寫作手法 掌握篇章組織方式 篇章組織
掌握寫作技巧 修辭
總題數 30
(語文知識 12 題、閱讀理解 18 題) 18 12
7
肆、試題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報告先分析113 年國民小學國語文六年級學生學習能力檢測」結果,再針對各試題
提供相關建議,本試卷信度 Cronbach's alpha 值為 0.82,具一致性、穩定性及可靠性。
整份試卷未作答連續五題或五題以上未作答或答對率低於 0.25作答反應中有疑似
亂答為無效樣本者予以刪除,資料整理後納入分析之有效樣本數為 31,440 人,其中各科試
題分析結果呈現時所涉及的名詞分別定義如表 4-1
4-1 試題分析名詞解釋
試題分析名詞 解釋
高分組 參與測驗有效樣本總分排名前 27%之學生。
低分組 參與測驗有效樣本總分排名後 27%之學生。
選答率 參與測驗有效樣本於此試題選答各選項之比率。
通過率 參與測驗有效樣本之試題答對率。
鑑別度 高分組試題答對率與低分組試題答對率之差。
8
一、 語文知識
六年級評量的語文知識計有形音知識字詞知識語法知識修辭知識章法知
識、文體知識等六項。
() 形音知識
題號 試題代碼 答案
1 113-C6-A1-01 3
評量指標 形音知識
知識向度 區辨字音
題目
選答率
1 2 3* 4 其他 通過率:38%
0.02 0.39 0.38 0.22 0.00
高分組 0.00 0.30 0.55 0.14 0.00 鑑別度:0.31
低分組 0.05 0.43 0.25 0.28 0.00
一、試題分析
() 評量目標
本題主要檢測學生形音知識(區辨字音)的能力。
() 數據說明
1. 整體通過率 38%,高分組答對率 55%,低分組答對率 25%,鑑別度 0.31
2. 38%學生選擇正確答案③;2%的學生選擇①;39%的學生選擇②;22%的學
生選擇④。
() 選項及學生表現說明
選項①:「咀嚼」的「咀」字形與「阻、「」、「組織」……的「阻」、
「祖」、「組」具有相同的部件,但字音與常見具此部件者不同。
9
選項②
「自慚形穢」一詞中的「穢」一字「禾」「歲」二個部件組合而成
但字音卻不讀作而是取「禾」的聲「ㄏ」「歲」的韻符」結
作「學生常會以偏旁認字「穢」誤認為與「歲」同音低分組有43%
的選答率,高分組亦有30%誤選此答。
選項③:「剖」析,為正確讀音。有 38%選此答。
選項④「突發奇想」「突」唯一的讀音但是學生常誤讀「突」
禿以致全體有22%的學生答,高14%低分組有28%的學生讀錯
二、對應能力指標
4-3-1 能認識常用國字 2,200-2,700 字。
4-3-2 會查字辭典,並能利用字辭典,分辨字義。
三、教學建議
() 教師教學時加強區辨
生字形音義將容易混淆的讀音字組成詞語並列呈現
「咀」「阻」止指導學生分辨形近字並強化學生形音義間的連結以區辨字音
() 教師在教學及日常對話中宜隨時提醒學生使用正確讀音
「遨」「翱」
講解字體部首及涵義,指導學生運用部首、涵義來掌握字形、字音與字義;接著,
引導學生進一步將「容易混淆讀音的詞語」分別造句更能鞏固字的形音義關聯與
用法。
() 指導學生對咬字發音及聲調作自我監控對於辨識與讀出正確語音的連結上具有效
能。
10
題號 試題代碼 答案
2 113-C6-A1-02 1
評量指標 形音知識
知識向度 區辨字音
題目
選答率
1* 2 3 4 其他 通過率:53%
0.53 0.08 0.13 0.26 0.00
高分組 0.69 0.04 0.14 0.12 0.00 鑑別度:0.32
低分組 0.37 0.13 0.12 0.38 0.00
一、試題分析
() 評量目標
本題主要檢測學生形音知識(區辨字音)的能力。
() 數據說明
1. 整體通過率 53%,高分組答對率 69%,低分組答對率 37%,鑑別度 0.32
2. 53%的學生選擇正確答案①;8%的學生選擇②;13%的學生選擇③;26%的學
生選擇④。
() 選項及學生表現說明
選項①:勝「券」在握,「券」讀作「」。
「券」在握,這句話的意思是對一件事很有把握,還沒做就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
功。「券」的意思是「可作憑證的紙票」。由於字形和考卷的卷相近,以致學生產
生混淆。
選項②寧靜的「氛」圍,是常用詞彙
「氛」是由「气」「分」組成的形聲字
讀作」。整體有8%的選答率。
選項③熙來「攘」往的人群,根 簡編本的說明「攘」是擾亂的意思讀作
11
本選項有13%的選答率高分組誤選此答的比例高於低分組值得關注。推測除了
學生對這組詞語較不熟悉外,二聲和三聲的聲調易混淆亦可能是原因。
選項④:與當事者的說法「符」合,「符」是相合、吻合的意思,讀作「
26%學生無法分辨「符」的正確讀音,尤其是低分組誤選此答的比例來到38%
二、對應能力指標
4-3-1 能認識常用國字 2,200-2,700 字。
4-3-2 會查字辭典,並能利用字辭典,分辨字義。
三、教學建議
() 「形近字」與「同音字」的辨識是識字教學的重點。教師可以在教學字、詞義時,
納入部首猜義、部件猜音的活動,再加以舉例、比較,協助學生記憶和理解字形、
字音,以減少學生產生錯別字。
() 教師教導學生辨識形近字時宜指出形近字的差異,引導學生理解字義,並練習構
詞。以本題選項①為例:
「券」刀部「卷」的字形相似上半部都一樣總筆畫均為八畫,媒播報員
也常分辨不清更加劇混淆的狀況根據教育部簡編本
字典的內容歸納要分辨「券
「卷」掌握的要領在於凡與憑證有關者用「券」而與文書相關的用
「卷」,念「
() 網路的發達使影音傳播的各種影響加劇時學生的音調錯誤是因為學習仿效的
來源錯誤所致修正錯誤的聲調,除需正確範讀,還可設計情節簡單但重複性高的
故事,嵌入特定的目標詞語,讓學生不斷重複特定的詞語,有助於記憶正確音調。
課堂中適時說明易誤讀字的形音義關聯提供字詞的來源依據可以澄清並有效鞏
固識字的基本常識。以本題選項④為例:
「與當事者的說法『符』合」「符」讀作」, 古代朝廷用來傳達命令或徵調兵
將,作為憑證的器物通常會將字刻在竹、木、金、玉、銅上,剖為兩半,各執其
一,使用時上面的「符號」必須能相合,才能通過驗證,從而行使賦予的權力。
「符」由憑證器物上「符號」,透過「驗證是否相
吻合」的動作而有了「符合」
的意思,在讀音上並未改變。
12
題號 試題代碼 答案
3 113-C6-A1-03 2
評量指標 形音知識
知識向度 區辨同音字
題目
選答率
1 2* 3 4 其他 通過率:83%
0.09 0.83 0.05 0.03 0.00
高分組 0.01 0.97 0.01 0.00 0.00 鑑別度:0.37
低分組 0.20 0.60 0.11 0.08 0.00
一、試題分析
() 評量目標
本題主要檢測學生形音知識(區辨同音字)的能力。
() 數據說明
1. 整體通過率 83%,高分組答對率 97%,低分組答對率 60%,鑑別度 0.37
2. 83%的學生選擇正確答案②9%的學生選擇①5%的學生選擇③3%的學生選
擇④。
() 選項及學生表現說明
選項①:取而代之,「代」是代替的意思。錯誤的三個選項中,以此項的選答率最
高,低分組有20%的學生誤答,或許是不理解「取而代之」一詞的意,推測這個
詞語較少出現在學生的文本中,因此較不熟悉。
選項另眼相「代」「代」應寫作「待」就整個詞語分析「待」是對待的意思
83%的受測學生正確選答此項,顯示多數學生可以區辨並理解「代」/「待」的用法。
13
選項③迫不及「待」「待」是等待的意思選項③僅5%的選答率高分組選答
率約1%低分組則有11%
答錯顯示高分組的學生對於「待」的字義多能良好的
掌握。
選項④守株「待」「待」是等待的意思3%學生無法分辨「代」「待」
字義。
二、對應能力指標
4-3-1能認識常用國字2,200-2,700字。
4-3-2 會查字辭典,並能利用字辭典,分辨字義。
三、教學建議
() 教師指導學生辨識同音字時,宜指導學生利用部首區辨字義,同音字的字音雖然相
同,但部首不同,字義便有異。
1. 「代」(人部)替代
替換輪流更換此外常作為計算輩分的單位也會泛指
時間。常用的詞語,如取代、瓜代、新陳代謝、三代同堂、年代。
2. 「待」(彳部):是等候、對待的意思。常用的詞語,例如機、待旦、優待、待
客。
() 建議教師從常用詞語著手在字義方面多做歸
納及講解幫助學生精確的用字遣詞
避免誤用。
() 教導學生辨識同音字時,宜強調字形的差異,引導學生理解字形與字義的關聯,並
練習構詞。以本題選答率最高的選項①為例,從奔馳的火車向外看,不斷變化的景
就像是被「甩到火車後面
因此原本還看到金黃的稻田愈開愈遠就看不見
稻田眼前「變成」層疊的山巒亦即稻田被山巒所代。若改為「待」「等候
對待」的意思套入原句都無法合理解釋句意具備基本的詞語知識便知此處用
「代」
是毫無疑問的。
() 引導學生構詞時,可加入情境,使學生加速理解並形成記憶點,亦可進一步練習造
句,或將句子擴寫成為符合情境之段落。
14
() 字詞知識
題號 試題代碼 答案
4 113-C6-B1-04 4
評量指標 字詞知識
知識向度 掌握四字詞語涵義
題目
選答率
1 2 3 4* 其他 通過率:89%
0.06 0.03 0.03 0.89 0.00
高分組 0.01 0.00 0.00 0.99 0.00 鑑別度:0.31
低分組 0.16 0.08 0.08 0.68 0.00
一、試題分析
() 評量目標
本題主要檢測學生字詞知識(掌握四字詞語涵義)的能力。
() 數據說明
1. 整體通過率 89%,高分組答對率 99%,低分組答對率 68%,鑑別度 0.31
2. 89%的學生選擇正確答案④6%的學生選擇①3%的學生選擇②3%的學生選
擇③。
() 選項及學生表現說明
選項①「說話聲音像海浪般有高低起伏」應指:抑揚頓挫。
選項②「從來都不拒絕與人交流或談話」應指:有問必答。
選項③「教導學生時口語懇切而有耐性」應指:諄諄教誨。
選項④「與人交談時說話連續而不間斷」應指:滔滔不絕。
此四組詞語都與說話有關除了正答選項④的詞義為近九成的人所知選項①的選
答率為三個錯誤選項中最高推測選項①
「像海浪般……」的描述用語對詞語不
熟悉之學生具有相當的誘答力。
15
二、對應能力指標
4-3-1 能認識常用國字 2,200-2,700 字。
4-3-2 會查字辭典,並能利用字辭典,分辨字義。
5-3-1 能掌握文章要點,並熟習字詞句型。
三、教學建議
()
教師引導學生解題時可以運用詞語拆解成字再從字義組成詞義來「猜測」詞義
幫助學生理解四字詞語的意涵。「抑揚頓挫」「有問必答」「諄諄教」、「 滔滔不
絕」為常用四字詞語,基本上都與說話相關,分別用來形容說話的聲音、態度、教
導的方式及說話的狀態。
() 教師平時教學可以生字引申出四字詞語或補充與生字相關的成語,擴充學生成語
量,亦宜鼓勵學生多閱讀文章,增加詞彙量,並掌握詞義。
() 除了適度背誦之外,四字詞語更需要活學活用。以下提供幾種具體的教學策略:
1. 情境融入:將四字詞語與故事、生活連結,形成情境以加深印象。
2. 分類歸納:將四字詞語按照主題、結構特徵分類,提升詞語運用的語感。
3. 遊戲化學習:設計成語接龍、成語猜謎等遊戲,增加學習樂趣。
() 掌握循序漸進、趣味性、生活化的原則:根據學生的程度,逐步增加四字詞語的數
量和難度;以遊戲、故事等方式,讓學習過程充滿趣味性。透過策略讓學生更容易
理解和掌握四字詞語的涵義,並融入生活情境中實際應用,才能涵養出語文素養。
16
題號 試題代碼 答案
5 113-C6-B1-05 3
評量指標 字詞知識
知識向度 掌握四字詞語涵義
題目
選答率
1 2 3* 4 其他 通過率:80%
0.03 0.08 0.80 0.09 0.00
高分組 0.00 0.02 0.96 0.01 0.00 鑑別度:0.42
低分組 0.09 0.16 0.54 0.21 0.00
一、試題分析
() 評量目標
本題主要檢測學生字詞知識(掌握四字詞語涵義)的能力。
() 數據說明
1. 整體通過率 80%,高分組答對率 96%,低分組答對率 54%,鑑別度 0.42
2. 80%的學生選擇正確答案③3%的學生選擇①8%的學生選擇②9%的學生選
擇④。
() 選項及學生表現說明
選項①「如履薄冰」:比喻做事小心謹慎,不敢稍有疏忽。
選項②「亡羊補牢」:比喻犯錯後及時更正,還能補救。
選項③「未雨綢繆」:比喻事先做好準備,以免到時候手忙腳亂。
選項④「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反而會使事情變得更糟。
此四組詞語都與處理問題和應對挑戰有關正答選項③的詞義被八成的人所知
誤選答率最低為選項①②、④的選答率接近,推測學生不懂這些四字詞語的典故
或意思,以猜測方式答題所致。
17
二、對應能力指標
4-3-1 能認識常用國字 2,200-2,700 字。
4-3-2 會查字辭典,並能利用字辭典,分辨字義。
5-3-1 能掌握文章要點,並熟習字詞句型。
三、教學建議
() 「如履薄冰」、「 亡羊補牢」、「 未雨綢繆」、「 抱薪救火」為常用四字詞語,都與處理
問題和應對挑戰有關,但各自強調不同的面向及使用情境:
四字詞語 解釋 適用情境
如履薄冰 形容行事非常小心謹慎 面對困難、挑戰、危險時
亡羊補牢 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才想辦法補救 發生錯誤或問題後
未雨綢繆 比喻事先做好準備 預防可能發生的問題或困難
抱薪救火 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使用錯誤的方法處理問題時
「如履薄冰」強調的是小心謹慎的態度。
「亡羊補牢」強調的是及時補救的重要性,但也指出事後補救不如事先預防。
「未雨綢繆」強調的是預先準備的重要性。
「抱薪救火」強調的是方法的重要性,錯誤的方法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
題更加嚴重。
()
教師引導學生解題時可以將四字詞語拆解成雙音詞以雙音詞的詞義來猜測原
來的詞義。以本題選項為例,「 未雨綢繆」學生不知道「綢繆」是什麼意思,但是
「未雨」「還沒下雨」的意思學生應該是可以猜出整組詞的意思是「還沒下雨
的時候……」顯現了些許線索;而「抱薪救火
「抱著『薪』去救火」『薪』
「艸」應該是跟植物有關所以『抱薪救
的意思就是抱著某種植物去救火
但只要具備基本常識就知道,這樣做反而會讓情況更加惡劣!顯然和題幹所指的
「在禍患發生前就做好防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這個選項就自然被淘汰了
18
() 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學生根據不同的情境選擇合適的四字詞語來表達意思。例如:
在面臨考試前可以說「我必須如履薄冰認真複習」在發現錯誤後我們可以說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在預測可能有颱風
我們可以說「我們必須未雨綢繆
做好防範措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抱薪救火」這個成語常常被用來批評那些用
錯誤的方法解決問題的人因此,在使用這個成語時要特別注意場合和對象,以免
引起誤會。
() 教師平時教學可以生字引申出四字詞語或補充與生字相關成語,擴充學生成語量,
亦宜鼓勵學生多閱讀文章,增加詞彙量,並掌握詞義。
19
() 語法知識
題號 試題代碼 答案
6 113-C6-C1-06 4
評量指標 語法知識
知識向度 掌握詞類
題目
選答率
1 2 3 4* 其他 通過率:28%
0.30 0.30 0.12 0.28 0.00
高分組 0.17 0.22 0.05 0.56 0.00 鑑別度:0.45
低分組 0.37 0.32 0.19 0.11 0.00
一、試題分析
() 評量目標
本題主要檢測學生語法知識(掌握詞類)的能力。
() 數據說明
1. 整體通過率 28%,高分組答對率 56%,低分組答對率 11%,鑑別度 0.45
2. 28%的學生選擇正確答案④30%的學生選擇30%的學生選擇②12%的學
生選擇③。
() 選項及學生表現說明
選項①「花容月『貌』」是名詞,指相貌;整個詞義是形容相貌像花似月般美麗。
選項②「跋山涉『水』」是名詞,指河川;整個詞義是形容走長遠路途的艱苦。
選項③「無影無『蹤』」是名詞,指蹤跡;整個詞義是比喻消逝得沒有蹤跡。
選項④「狹路相『逢』」是動詞,指相遇;整個詞義是指在狹窄的路上相遇,不易
避讓,後用「狹路相逢」比喻仇人相遇。
此四組詞語都是常用的語彙錯誤選項①②的選答比率皆為30%反而較正確答
案④的28%更高。推測學生不懂題幹所指「詞性」的意思,以猜測方式作答所致。
20
二、對應能力指標
5-3-3-3 能理解簡易的文法及修辭。
三、教學建議
() 明示詞類搭配規律掌握詞類與詞彙結構和詞類搭配規律,有助於閱讀時,對字詞
義的理解,也可以幫助我們準確的表達意思,避免用詞錯誤。
1. 形容詞+名詞:可愛的小狗、高大的樹
2. 動詞+名詞:吃蘋果、踢足球
3. 副詞+形容詞:非常亮麗
4. 副詞+動詞:慢慢的走、非常滿足
5. 連接詞+句子:如果天氣不好,我們就不去海邊了。
分辨詞類不僅靠詞語推論,也要分析詞語在文句中的功能及修飾的對象。
() 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教師可以整理並幫助學生建立詞類體系讓學生了解各詞類的
定義與用法。例如,運用圖示(圖片或表)呈現詞類的特徵與用法,裨益學生建
立視覺記憶;或者設計口語、書面、多媒體等不同的練習式,讓學生運用所學詞
類練習造句。
() 連結生活經驗提供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詞語及其詞類來練習造句,使詞類學
習與生活情境結合。
() 鼓勵學生多閱讀:閱讀可以增加學生對詞語的認識,提高詞類辨識的能力。
() 有效的訂正:
1. 常見錯誤歸納:找出學生常犯的詞類辨識錯誤,並作歸納。
2. 舉例說明:針對常見錯誤,舉出具體的例子作說明。
3. 強化練習:依學習目標設計練習,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及時的回饋,幫助學生修正
錯誤。
21
題號 試題代碼 答案
7 113-C6-C1-07 2
評量指標 語法知識
知識向度 掌握關聯句型
題目
選答率
1 2* 3 4 其他 通過率:81%
0.04 0.81 0.12 0.03 0.00
高分組 0.01 0.96 0.04 0.00 0.00 鑑別度:0.36
低分組 0.10 0.59 0.22 0.08 0.00
一、試題分析
() 評量目標
本題主要檢測學生語法知識(掌握關聯句型)的能力。
() 數據說明
1. 整體通過率 81%,高分組答對率 96%,低分組答對率 59%,鑑別度 0.36
2. 81%的學生選擇正確答案②4%的學生選擇①12%的學生選擇③3%的學生
選擇④。
() 選項及學生表現說明
題幹以「雖然……但……」來聯結兩個分句「轉折複句」正答為選項②通過率
高達 81%,低分組通過率 59%,可見低分組對轉折複句的結構不甚了解。
本題錯誤選答以選項③遞進句最多,有 12%,其中低分組有 22%集中選此答,顯
示低分組學生對於遞進句的分句間具有進一層關係的概念並不清楚。
選項①選擇句、④假設句在本題的選答率分別是4%3%,十分接近。由於選擇句
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表示幾件事幾種不能並存的情況,從中選擇一個;假設
22
句是由兩個有假設關係的分句組成前面的分句假設一個情況後面的分句說出假
設情況一旦實現時所產生的結果推測學生對兩種句型都不甚清楚故以猜測方式
作答。
二、對應能力指標
5-3-1 能掌握文章要點,並熟習字詞句型。
5-3-7 能配合語言情境閱讀,並瞭解不同語言情境中字詞的正確使用。
三、教學建議
() 本題首先必須理解各選項句型的定義,說明如下:
1.
本題題幹是「轉折複句」「轉折複句」後面分句與前面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對,
前後分句不是順勢遞接的而是有明顯的轉折整句話的重點會出現在轉折關聯
詞之後。常用的關聯詞有「可是……」「然而……」「雖然……但是……」
2. 選擇複句(1)它的各個分句表示事物存在著多種可能的情況其中至少有一種情
況存在或者需要選擇或取捨(2)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表示幾件事幾種情況
它們不能並存,需從中選擇一個。常用關聯詞如:「或者」「也許……也許……
「不是……就是……」「與其……不如……」「寧可……也不……」
3.
遞進複句由兩個或以上的分句組成後面分句述說的意思比前面分句更進一層
常用關聯詞語:「並」「更」「甚至」「不僅……也……」「不但……還……」
4. 假設複句:由兩個有假設關係的分句組成前面的分句假設一個情況後面的分
句說出假設情況一旦實現時所產生的結果。常用的關聯詞有「如果……就……」
「假如……就……」「要是……就……」「假使……就……」「要是」「倘若」「即使」
「如果……就……」
() 從題幹上的兩個分句「雖然他今天不能來
「但我們還是會幫他保留一個位置」
「今天不能來」可以判斷是他今天「實際的」狀況人不能出席,沒有位置是「理
所當然」的,但卻是「幫他保留一個位置」的處理方式,完全違反「理所當然」
情況,兩個分句的情境相反,前後分句不是順勢遞接的,而是有明顯的轉折。整句
的重點是說明「幫他保留一個位置」的處置方式,也就是凸顯轉折。
23
()
建議作句子理解教學時,教師可以「找關鍵詞」「換句話說」等方式,幫助學生理
解句義並指導學生多認識常見句型及其使用方法且舉貼近生活的例句引導學生
練習。
() 教師作「關聯句型」教學時,可以課文內容為題材,先引導學生理解段落文意或語
再分析複句中各單句的邏輯關係然後多方舉例以歸納關聯詞在複句中之功能
和意義,最後才實際命題,檢核學生現場習得之能力。此外,課後的「熟讀課文」
與「照樣造句」,對於提升學生的關聯詞應用能力亦有關鍵的助益。
24
題號 試題代碼 答案
8 113-C6-C1-08 1
評量指標 語法知識
知識向度 辨析贅字冗詞、錯用虛詞與關聯詞、邏輯等病句
題目
選答率
1* 2 3 4 其他 通過率:41%
0.41 0.19 0.14 0.27 0.00
高分組 0.68 0.12 0.05 0.14 0.00 鑑別度:0.50
低分組 0.18 0.23 0.23 0.36 0.00
一、試題分析
() 評量目標
本題主要檢測學生語法知識(辨析贅字冗詞、錯用虛詞與關聯詞、邏輯等病句)的
能力。
() 數據說明
1. 整體通過率 41%,高分組答對率 68%,低分組答對率 18%,鑑別度 0.50
2. 41%的學生選擇正確答案①19%的學生選擇14%的學生選擇③27%的學
生選擇④。
() 選項及學生表現說明
選項①的句子文意通順、用詞恰當,是本題的正答。
選項②「一到下課,總喜歡在墨綠色的葉子下盡情嬉戲玩耍」。句中沒有主詞,以
致成分殘缺全體誤選此答者占19%高分組12%低分組23%學生可能對於句
子缺乏完整結構的認知。
選項③「哥哥沉迷在緊張的情緒中,全心全意的為大考衝刺」句子中「沉迷」是
沉醉迷戀的意思詞語使用不恰當應改為比喻處在某種境界中的「沉浸」較適切
此病句類型為詞語和語境搭配不當。
25
選項④「在春天時許多人喜歡到公園欣賞巧奪天工的花朵」句 中「 巧奪天工
是指人工製造,但是精巧勝過天然。花朵是自然界的物種,可能是人工栽種的,
不是
人工製造的此病句類型為詞語和語境搭配不當可改為嬌豔欲爭奇鬥艷
選答此項者占 27%,高分組的 14%、低分組的 36%均誤選此答,是錯誤的選答中
最高,可見詞語和語境搭配的指導,需要更加關注。
二、對應能力指標
5-3-1 能掌握文章要點,並熟習字詞句型。
5-3-3-3 能理解簡易的文法及修辭。
5-3-7 能配合語言情境閱讀,並瞭解不同語言情境中字詞的正確使用。
三、教學建議
本題主要是檢驗學生辨識病句的能力所謂病句,指的是不符合語法規則或邏輯,導致
句子意思表達不清、含糊不清,甚至產生歧義的句子。常見的病句類型:
成分殘缺:主語、謂語、賓語等句子成分缺少。
搭配不當:詞語搭配不合理,例如動詞與賓語、形容詞與名詞搭配不當。
語序不合理:句子成分的排列順序不符合語法規範。
邏輯混亂:句子意思前後矛盾或不符合邏輯。
歧義句子可以有多種解釋,造成歧義
具體的教學建議如下:
() 修改病句的步驟
1. :透過閱讀,可以理解句子,弄清句子的原意。有語病的句子往往讀起來彆扭
不順口。
2. :一個病句可能很長或者結構混亂指導學生在讀句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時
用筆在病句上作出記號。
3. 改:根據語句的病徵與原因,經過認真思考分析,採用增、刪、換、修、組等方
法,把錯誤的地方改正。
4. 檢查:改完後還得重讀一兩遍,看看修改後的句子是否恰當,是否通順,會不會
產生新的語病。
() 辨識「病句」的能力,牽涉到多項語文知能,教師可從學生日常口語表達來發現問
題,然後指導判別、修改錯誤文句的技能,以利正確的表達。
26
() 修辭知識
題號 試題代碼 答案
9 113-C6-D1-09 3
評量指標 修辭知識
知識向度 掌握修辭
題目
選答率
1 2 3* 4 其他 通過率:60%
0.06 0.23 0.60 0.11 0.00
高分組 0.02 0.15 0.79 0.05 0.00 鑑別度:0.35
低分組 0.12 0.27 0.43 0.17 0.00
一、試題分析
() 評量目標
本題主要檢測學生修辭知識(掌握修辭)的能力。
() 數據說明
1. 整體通過率 60%,高分組答對率 79%,低分組答對率 43%,鑑別度 0.35
2. 60%的學生選擇正確答案③;6%的學生選擇①;23%的學生選擇②;11%的學
生選擇④。
() 選項及學生表現說明
題幹「家一直是我的避風港。」將「家」比喻成一個「避風港」,是譬喻修辭。
選項①「你覺得我不難受嗎?我不僅難受,而且愧」開頭的「你覺得我不難受
嗎?」是一個設句,但並非真的在詢問對方的意見而是用來強調自己內心的痛
苦,表達出「我當然很難受」的強烈情感。是設問修辭中的提問。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