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國民中小學提升學生國語文能力四年計畫
壹、緣起
新北市政府向來關注學生國語文學習狀況,除持續挹注經費外,並透過各種策略提升教師國語文教學效能,冀盼協助學生進行最有效之國語文學習,爰此於96年5月11日經新北市教育審議委員會提案「明訂本市語文政策」,策訂提升國語文能力中程計畫,期透過教育局與學校的大力推動,讓學生國語文能力能全面有效提升。
此四年計畫自96年度至99年度實施,具體措施包含:國中小學增加1節國語文上課節數、自編生字語詞簿免費提供國小學童延伸語文學習、提供國小學生自編白話文4冊及國中小學生韻文6冊補充教材、規範學生每學期至少完成6篇作文、調訓1萬2千名國小語文教師完成18小時語文教學基礎研習、培訓1萬名國小教師閱讀、寫作及書法教學增能研習、完成國小三和五年級學生國語文能力檢測及分析報告、每學期辦理國語文閱讀寫作競賽、積極協助學校推動閱讀等。
本市語文四年計畫實施成果,可藉各項檢測報告瞭解執行成效,其中教育部98年委託教育研究院辦理「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簡稱TASA)」建置計畫國語文成就表現報告書分析,本市國小學童在國語文整體表現有進步的趨勢,其中在認識基本常用字形及字音上,已具備分辨字形字音之能力,但在掌握文章主旨意涵及區分段落之能力表現較弱;對於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及錯別字部分仍需加強;另外寫作能力方面,立意取材及結構組織與修辭方面顯得較貧乏。此外,依據本市小三及小五學童國語文能力檢測回饋報告顯示,整體而言,本市國小學童在字音辨識、識字能力表現較弱,尤其在閱讀理解能力表現最為薄弱。
綜上,96-99年本市「國民中小學提升學生國語文中程計畫」已漸發揮效益,為更積極提昇效能,自100年度起賡續推動提升國中小學生國語文能力,持續透過國語文能力檢測回饋報告分析,提供全市及各校學生之平均表現,讓教師了解學生表現,並據以調整修正教學計畫;此外透過教學訪視及進修增能,瞭解並精進教師國語文教學效能,以加強學生掌握主旨要義、段落區分以及標點符號等運用,在辨字教學上,尤應強化硬筆及毛筆習寫能力,瞭解筆劃、形體結構原理。針對學生寫作能力普遍貧乏部分,應結合閱讀推動教育鼓勵多元文本閱讀,厚實學生背景知識,增加學生生活體驗,藉由教師課堂提問討論及多元評量之增能研習,有效指導學生立意取材及組織結構與修辭的能力。
本計畫持續匯聚教學資源,並充分運用有效之教與學策略,期望能達成本市學生具正確理解及靈活應用國語文「聽、說、讀、寫、作」之基本能力,有效傳承我國文化外,尚能提升學生高層次認知思考及創新能力,具備未來競爭力,特訂定本計畫。
貳、依據
一、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00學年度實施)。
二、新北市國民中小學提升學生國語文能力中程計畫(96年度至99年度)。
三、教育部98年「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 (簡稱TASA)」建置計畫國語文成就表現報告書建議事項。
四、新北市98學年度國小三年級及五年級學生國語文能力檢測回饋報告。
五、新北市教育白皮書。
參、目標
一、匯聚語文相關教學資源,形塑優質語文學習環境。
二、強化教師語文教學能力,確保語文教學品質與效能。
三、提供多元語文展能平台,激發學生文字表達之興趣。
四、建立語文檢測回饋機制,設計多元補救課程與教學策略。
五、培訓語文典範教學教師,提供卓越教學經驗分享平台。
肆、實施時程:100年至103年
伍、組織與任務
一、成立委員會
(一)新北市教育局(以下簡稱本局)成立「提升學生國語文能力」委員會,由局長擔任召集人,並請副局長、主任秘書、相關業務科室主管、督學、專家、學者、學校代表組成之。
(二)委員會分工:
職 稱
負 責 人
職 掌
召集人
教育局局長
綜理本市國語文教育各項政策
副召集人
教育局副局長
協助綜理本市國語文教育事務
執行秘書
國小教育科科長
中等教育科科長
教育研究發展科科長
規劃本市國語文教育各項事務
諮詢委員
鄭圓鈴教授
馮永敏教授
楊裕貿教授
提供本市國語文教育各項諮詢
二、成立工作小組
(一)委員會下設:「行政規劃組」、「課程教學組」、「教師增能組」、「輔導訪視組」等工作分工組別,由本局相關業務主管科室及各學校代表組成。
(二)各工作小組任務如下表:
組別
工作職掌
行政規劃組
1.定期召開推展工作會議
2.規劃提升國語文能力4年計畫
3.規劃各項國語文學藝活動
課程教學組
1.評析國語文相關研究及檢測
2.規劃國語文相關教學資源
教師增能組
1.規劃國語文教師進修課程
2.規劃評量命題技巧工作坊
輔導訪視組
1.檢視國語文教學與學習成效
2.規劃執行國語文教學訪視
陸、工作項目及執行期程
項次 | 工作項目 | 執行期程 | |||
100 | 101 | 102 | 103 | ||
一 | 組織工作小組 | ||||
1-1 | 規劃年度工作計畫 | ˇ | ˇ | ˇ | ˇ |
1-2 | 編列年度經費預算 | ˇ | ˇ | ˇ | ˇ |
二 | 行政規劃組-工作執行 | ||||
2-1 | 定期召開小組會議 | ˇ | ˇ | ˇ | ˇ |
2-2 | 規劃提升國語文能力4年計畫 | ˇ | ˇ | ||
2-3 | 規劃各項國語文學藝活動 | ˇ | ˇ | ˇ | ˇ |
三 | 課程教學組-工作執行 | ||||
3-1 | 評析國語文相關研究及檢測 | ˇ | ˇ | ˇ | ˇ |
3-2 | 規劃國語文相關教學資源 | ˇ | ˇ | ˇ | ˇ |
四 | 教師增能組-工作執行 | ||||
4-1 | 規劃國語文教師進修課程 | ˇ | ˇ | ˇ | ˇ |
4-2 | 規劃評量命題技巧工作坊 | ˇ | ˇ | ˇ | ˇ |
五 | 輔導訪視組-工作執行 | ||||
5-1 | 檢視國語文教學與學習成效 | ˇ | ˇ | ˇ | ˇ |
5-2 | 規劃執行國語文教學訪視 | ˇ | ˇ | ˇ | ˇ |
柒、實施策略與執行項目
一、成立推動委員會,規劃提升國語文能力4年計畫。
(一)成立「成立工作小組」規劃國語文推動方案
(二)定期召開小組會議檢視各項進度及成效
二、開發國語文教育資源,充實語文學習內涵。
(一)募集發展國語文教學補充教材,提供教師參考運用。
(二)建立國語文教學資源及人力網絡,提供教學交流及諮詢平台。
三、辦理語文教師增能研習,提昇語文教學品質。
(一)規劃各項國語文教學研習及工作坊,提昇教師語文教學能力。
(二)辦理課程設計、教學演示、評量設計等競賽,提供優良教案範例。
四、規劃多元國語文學藝活動,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一)建置「新北文藝網」刊物或電子報,提供親師生文字創作發表平台。
(二)辦理各級學生寫作競賽,提供文字表達機會。
五、建立語文檢測回饋機制,修正課程與教學計畫。
(一)辦理一年級注音符號及五年級國語文能力檢測,瞭解學生語文能力。
(二)建置國語文檢視資料庫,依檢測結果調整課程及教學計畫。
六、規劃國語文輔導訪視內涵,協助提升整體語文教學
(一)設計語文教學自評表內涵,落實教學檢核省思機制。
(二)辦理校內外優質典範教師專業對話,分享教學經驗。
捌、執行重點
一、募集發展國語文教學補充教材,提供教師參考運用。
(一)各校賡續每週國語文增加1節上課節數,分配書法及作文節數比例,並列入課程計畫。
(二)每學期召集國語文教師編輯生字語詞簿,配發延伸國語文學習之補充教材;鼓勵各校充分運用自編韻文、白話文之補充教材,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樂趣。
二、建立國語文教學資源及人力網絡,提供教學交流及諮詢平台。
(一)整合國語文教學資源,包含典範教學案例、補充教學教材等,彙整為電子化檔案建置於本市教師網路學院,提供E化教學交流平台。
(二)設置國語文諮詢人力網絡,邀請本市國語文輔導團及聘請國語文教學專家學者,擔任本市國語文教學指導諮詢顧問,提供專業協助系統。
三、規劃各項國語文教學研習及工作坊,提昇教師語文教學能力。
(一)規劃辦理各類教師增能研習,包含課綱之國語文能力指標分析、教學提問及評量技巧、注音符號教學、文本結構分析、寫作指導與批閱、書法教學等研修課程。
(二)擔任國語文教學之教師每學年至少參加6小時國語文教學相關研習。
四、辦理課程設計、教學演示、評量設計等競賽,提供優良教案範例。
(一)規劃辦理國語文課程與教學優良案例徵選,提供教學典範觀摩學習。
(二)辦理國語文評量命題實作競賽,提昇教師命題技巧。
五、建置「新北文藝網」刊物或電子報,提供親師生文字創作發表平台。
(一)鼓勵各校發行文藝刊物,提供學生文字發表空間。
(二)建置市級文藝網站,提供各校親師生發表園地,獎勵優異創作者。
六、辦理各級學生寫作競賽,提供文字表達機會。
(一)分階段指導學生有效完成語文之句子、段落、短篇作文,並逐步達成中長篇作文之寫作目標,讓學生每學期至少完成6篇作文。
(二)國小各校四年級以上規劃段考評量至少安排1次閱讀評量;國中各校規劃段考每學期至少安排1次寫作測驗。
七、辦理一年級注音符號及五年級國語文能力檢測,瞭解學生語文能力。
(一)每學年辦理一年級注音符號檢測及五年級國語文學習能力檢測,提供各校結果及建回饋議。
(二)分析本市各校學生國語文發展情形,評估國語文補救教學及課程規劃方向。
八、建置國語文檢視資料庫,依檢測結果調整課程及教學計畫。
(一)建立本市一年級及五年級國語文學習能力檢測結果資料庫,透過輔導訪視及教學計畫課程備查機制,檢視各校據此修正之課程及教學計畫。
(二)培訓語文檢測題庫建置及作文批閱種子教師,協助學生國語文能力檢測。
九、設計語文教學自評表內涵,落實教學檢核省思機制。
(一)規劃國語文輔導團到校訪視,進行分區教學觀摩與示範教學研討。
(二)鼓勵各校課發會發揮課程審查及評鑑功能,進行自我教學檢核並建立教學檔案。
十、辦理校內外優質典範教師專業對話,分享教學經驗。
(一)鼓勵各校辦理國語文教學分享之專業對話,提供教師同儕視導的機會。
(二)各校訂定國語文教學觀摩辦法,國語文教師每學年至少參與教學觀察演示活動1次,透過觀摩教學及專業對話,探究教學問題,活化教學技巧,提升教學效能。
玖、相關配合事項
一、學校行政支援教學之規劃
(一)依學生國語文基本學力檢測結果,妥適編修各年級課程計畫。
(二)落實課發會及國語文領域小組職責,執行課程與教學評鑑。
(三)定期依據學習評量結果,進行檢討並回饋教學與命題方式,以檢視語文教學目標之達成。
(四)鼓勵及協助教師進行國語文課程及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提升教學成效。
(五)規劃及鼓勵教師參與校內外專業知能進修,以提升教師語文教學能力。
(六)善用攜手計畫相關經費,提升低成就學生之學習成效。
(七)持續推動校園深耕閱讀,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及閱讀能力。
(八)落實親職教育宣導活動,強化親師合作及家庭教育功能。
二、教師國語文教學之設計
(一)精進形式深究及內容深究教學,以提升學生賞析及掌握主旨要義能力。
(二)加強課堂朗讀指導,檢視學生對於字、詞、句、語氣及文意的理解詮釋。
(三)加強指導學生立意取材、結構組織及修辭之教學,以提升學生之寫作能力。
(四)加強書法教學實施,啟迪學生學習書法興趣、潛能及涵養。
(五)教學中善用提問技巧,適時引導學生理解文本,以提升學生高層次思考能力。
(六)建立評量向度與命題分類細目,兼顧各項語文內涵,以達成語文教學目標。
(七)參與國語文專業成長增能研習及社群,精進教學專業素養。
三、家長關注學生學習
(一)積極參與及關心子女之學習活動,以協助提升學習成效。
(二)瞭解語文為所有學習之基礎,協助子女奠定良好語文基石。
(三)積極參與各項親職及教育講座,以利親職效能有效執行。
(四)建構多元之親師生溝通互動機制,以利形塑親師生互信關係。
四、學生應具有之國語文能力
(共區分為4個階段:第1階段國小低年級學生、第2階段國小中年級學生、第3階段國小高年級學生、第4階段國中七至九年級學生)
(一) 注音符號運用能力
第1階段學生 | 第2階段學生 | 第3階段學生 | 第4階段學生 |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 能運用注音符號,理解字詞音義,提升閱讀效能。 | 能運用注音符號,理解字詞音義,提升閱讀效能。 | 能運用注音符號,分辨字詞音義,增進閱讀理解。 |
能運用注音符號表情達意,分享經驗。 | 能瞭解注音符號和語調的變化,並應用於朗讀文學作品。 | 能瞭解注音符號中語調的變化,並應用於朗讀文學作品。 | 能運用注音符號,檢索資料,解決疑難問題,增進學習效能。 |
能欣賞並朗讀標注注音符號的優美語文讀物。 | 能運用注音符號輔助記錄訊息,表達意見。 | 能運用注音符號,擴充自學能力,提升語文學習效能。 | 能運用注音符號,檢索並處理資料,以解決疑難問題,增進學習效能。 |
能運用注音符號輔助識字,擴充閱讀。 | 能選擇適合自己程度的注音讀物,培養自我學習興趣。 | ||
能運用注音符號,輔助記錄訊息,表達意見。 | |||
能運用注音符號,擴充語文學習的空間,增進語文學習的興趣。 | |||
能運用注音符號,檢索資料,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 |
(二) 聆聽能力
第1階段學生 | 第2階段學生 | 第3階段學生 | 第4階段學生 |
能培養良好的聆聽態度。 | 能培養良好的聆聽態度。 | 能培養良好的聆聽態度。 | 能具備良好的聆聽素養。 |
能確實把握聆聽的方法。 | 能確實把握聆聽的方法。 | 能確實把握聆聽的方法。 | 能靈活應用聆聽的方法。 |
能聽出說話者的表達技巧。 | 能學習說話者的表達技巧。 | 能學習說話者的表達技巧。 | 能思辨說話者的表達技巧,並練習應用。 |
(三) 說話能力
第1階段學生 | 第2階段學生 | 第3階段學生 | 第4階段學生 |
能正確發音並說流利國語。 | 能充分表達意見。 | 能充分表達意見。 | 能發揮說話技巧。 |
能有禮貌的表達意見。 | 能合適的表達語言。 | 能合適的表達語言。 | 能運用多種溝通方式。 |
能生動活潑敘述故事。 | 能表現良好的言談。 | 能表現良好的言談。 | 能善用語言適切表情達意。 |
能把握說話主題。 | 能把握說話重點,充分溝通。 | 能把握說話重點,充分溝通。 | 能自然從容發表、討論和演說。 |
(四) 識字與寫字能力
第1階段學生 | 第2階段學生 | 第3階段學生 | 第4階段學生 |
能認識常用國字700-800字。 | 能認識常用國字1,500-1,800字。 | 能認識常用國字2,200-2,700字。 | 能認識常用國字3,500-4,500字。 |
會使用字辭典,並養成查字辭典的習慣。 | 會查字辭典,並能利用字辭典,分辨字義。 | 會查字辭典,並能利用字辭典,分辨字義。 | 能運用字辭典、成語辭典等,擴充詞彙,分辨詞義。 |
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 能概略瞭解筆畫、偏旁變化及結構原理。 | 能概略瞭解筆畫、偏旁變化及結構原理。 | 能透過臨摹或應用已習得的寫字方法與原理,用硬筆、毛筆練習寫出正確、美觀的硬筆字和毛筆字。 |
能認識楷書基本筆畫的名稱、筆順,並掌握運筆原則,練習用硬筆書寫。 | 能保持良好的書寫習慣,並且運筆熟練。 | 能掌握楷書的筆畫、形體結構和書寫方法,並練習用硬筆、毛筆寫字。 | 能因應不同的場合,用毛筆、硬筆等書寫通知、海報、春聯等應用文書。 |
能激發寫字的興趣。 | 能掌握楷書的筆畫、形體結構和書寫方法,並練習用硬筆、毛筆寫字。 | 能欣賞楷書名家碑帖,並辨識各種書體(篆、隸、楷、行)的特色。 | 能用筆畫、形體結構、布局、行氣和行款等美觀原理賞析碑帖與書法作品。 |
能概略認識字體大小、筆畫粗細和書法美觀的關係。 |
(五) 閱讀能力
第1階段學生 | 第2階段學生 | 第3階段學生 | 第4階段學生 |
能熟習常用生字語詞的形音義。 | 能掌握文章要點,並熟習字詞句型。 | 能掌握文章要點,並熟習字詞句型。 | 能熟習並靈活應用語體文及文言文作品中詞語的意義。 |
能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文章的大意。 | 能調整讀書方法,提升閱讀的速度和效能。 | 能調整讀書方法,提升閱讀的速度和效能。 | 能靈活運用不同的閱讀理解策略,發展自己的讀書方法。 |
能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態度和習慣。 | 能認識文章的各種表述方式。 | 能認識文章的各種表述方式。 | 能欣賞作品的寫作風格、特色及修辭技巧。 |
能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 | 能閱讀不同表述方式的文章,擴充閱讀範圍。 | 能認識不同的文類及題材的作品,擴充閱讀範圍。 | 能主動思考與探索,統整閱讀的內容,並轉化為日常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
能配合語言情境閱讀,並瞭解不同語言情境中字詞的正確使用。 | 能配合語言情境閱讀,並瞭解不同語言情境中字詞的正確使用。 | 能配合語言情境,理解字詞和文意間的轉化。 | |
能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文章的大意。 | 能思考並體會文章中解決問題的過程。 |
(六) 寫作能力
第1階段學生 | 第2階段學生 | 第3階段學生 | 第4階段學生 |
能經由觀摩、分享與欣賞,培養良好的寫作態度與興趣。 | 能運用各種簡單的方式練習寫作。 | 能正確流暢的遣詞造句、安排段落、組織成篇。 | 能精確表達觀察所得的見聞。 |
能擴充詞彙,正確的遣詞造句,並練習常用的基本句型。 | 能練習運用卡片或短文等方式習寫作文。 | 能知道寫作的步驟,逐步豐富內容,進行寫作。 | 能精確的遣詞用字,並靈活運用各種句型寫作。 |
能運用各種簡單的方式練習提早寫作。 | 能概略知道寫作的步驟,逐步豐富內容,進行寫作。 | 能培養觀察與思考的寫作習慣。 | 練習應用各種表述方式寫作。 |
能認識並欣賞童詩。 | 能培養觀察與思考的寫作習慣。 | 能練習不同表述方式的寫作。 | 掌握寫作步驟,充實作品的內容,精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 |
能練習運用各種表達方式習寫作文。 | 能正確流暢的遣詞造句、安排段落、組織成篇。 | 能具備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並主動和他人交換寫作心得。 | 瞭解標點符號的功能,並適當使用。 |
能概略分辨出作品中文句的錯誤。 | 能認識並練習不同表述方式的寫作。 | 能把握修辭的特性,並加以練習及運用。 | 能靈活應用修辭技巧,讓作品更加精緻感人。 |
能認識並練習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 能具備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並主動和他人交換寫作心得。 | 能練習使用電腦編輯作品,分享寫作經驗和樂趣。 | 能練習使用電腦編輯作品,分享寫作的樂趣,討論寫作的經驗。 |
能瞭解標點符號的功能,並在寫作時恰當的使用。 | 能發揮想像力,嘗試創作,並欣賞自己的作品。 | 發揮思考及創造的能力,使作品具有獨特的風格。 | |
能發揮想像力,嘗試創作,並欣賞自己的作品。 |
拾、預期效益
一、量的效益
每位學生每學期完成作文6篇以上。
各校每週增加1節國語文上課節數。
教師每年至少參加國語文教學研習6小時。
辦理教師國語文研習與工作坊20場次以上。
建立本市學生國語文能力檢測資料庫。
每年辦理國語文教學活動設計比賽1次以上。
每年辦理學生國語文學藝活動競賽1次以上。
建置1套市級學子文藝創作發表網站或電子報。
獎勵學校建置親師生線上寫作網每年20校以上。
二、質的效益
(一)瞭解本市學生國語文學習成效及發展趨勢。
(二)發揮教師語文專業知能提升語文教學效能。
(三)引導學生語文優質發展奠定語文深厚基礎。
(四)為規劃國中小課程補充教材研發之參考。
(五)做為補助各校補救教學經費差異之參考。
拾壹、經費預算:由教育局逐年編列專款及教育部補助款相關經費支應。
拾貳、績效考評
一、承辦單位依據計畫研議具體內容,並提報小組進行審核通過後,推動執行。
二、本計畫各項子計畫,由承辦單位自行研訂評估指標。
三、本計畫執行情形與辦理成效,定期召開檢討會議,依實際狀況需要辦理內外部評鑑,檢視各項工作辦理情形適度調整各項國語文政策指標。
四、本計畫各項措施推行之成效,列為績效考核參考,承辦人員依績效優劣予以獎懲。
拾叁、本計畫奉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