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閱讀課程設計:提升文字理解與溝通互動能力

pdf
684.04 KB
11 頁
WEN-SHENG LI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壹、設計理念
一、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開始大量的閱讀,增進了許多語文能力。本教案是透過全班閱讀的方式和
課程活動的設計,讓學生了解文本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涵,並且學習到如何找到文本重點的
技巧
二、四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尚完備,經由學習運用摘要策略和 5W1H 六何法的訓練,能讓學生掌
握重點的擷取,透過發表文本閱讀心得,不但能切磋彼此抓重點的訣竅,也能培養各組同學
用心聆聽、尊重發表者等情意方面的能力。
三、核心素養的展現
總綱核心素養面向
總綱/核心素養項目
領綱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主要教學內容
B
溝通互動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
E-B1
理解與運用國語文在日常生
活中學習體察他人的感受,
並給予適當的回應,以達成
溝通及互動的目標。
E-B3
體驗生活中 然、族群與文
之美,欣賞多元 富的
環境與文 化內涵。
1.運用刪除法關鍵字摘
大意並掌握文本
主旨。
2.整理歸納文本的 5W1H
3.發表歸納文本重點與
閱讀心得
貳、主題與單元架
整合知識、技
能與態度 情境脈絡化的
學習 學習方法及策
活用實踐的表
1.抓取重點、
理解文本
2.語文表達
3.溝通態度
1.提取重要
訊息 1.歸納出文
5W1H 1.提出個
觀點
2.切磋分享
活動一:
小書蟲在哪裡?
活動三:
換我說故
活動二:
六何解千文
學習任務
能斷句、畫重點
文本放大鏡
形成性評量
發表、學習單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抓重點與關鍵字
能以適當的摘要策略歸納文本結構,並
以適當方式表達。
形成性評量
學習單
教學重點:
5W1H(六何法)
呈現文本重點
總結性評量
成果小書
學習任務
能歸納發表文本重點與閱
讀心得
形成性評量
學習單
教學重點:
劇情摘要法
發表文本重點
參、學習活動設計
領域/科目/跨領域
閱讀(語文/社會)
設計者
四年級
實施年級
四年級
總節數
20 節,800 分鐘
主題名稱
文本放大鏡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表現
5--6 運用適合學習階段的摘
要策略,擷取大意。
2--2
運用適當語、正確語法表達
法。
2b--2 感受與欣賞不同文化
特色。
核心
素養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
學習內容
Ad--2 篇章的大意、主旨與簡
單結構。
Bc--1 各個族群有不同的命名
方式、節慶與風俗習慣
E-B1
理解與運用國語文在日常生活中學
習體察他人的感受,並給予適當的
回應,以達成溝通及互動的目標。
-E-B1
透過語言、文字 及圖像等表徵符
號,理解人類生 活的豐富面貌,
並能運用多樣的 表徵符號解釋相
關訊息,達成溝 通的目的,促進
相互間的理解。
議題
融入
議題
學習主題
E1 E2 E4
議題
實質內涵
1、瞭解自己的文化特質。2建立自己的文化認同與意識
3、中高年級後需發展長篇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
連結
語文 社會
教材來源
自編
概念構圖
核心問題
1. 文本的重點及關鍵字是什麼?
2. 什麼是六何法?
3. 我的閱讀心得是什麼?
學習目標
1.能用刪除法、關鍵字摘取文本大意並掌握文本主旨。
2.能運用 5W1H(六何法)進行文本內容分析。
3.能歸納文本發表其重點與成果小書。
總結性評量
評量等級
評量向度
A
優秀
B
良好
C
基礎
D
待加強
小書內容
50%
在發表小書時,
能對於書中大意
及角色特色能清
清楚且完整的表
(85%)且完成
小書製作
在發表小書時,
能對於書中大意
及角色特色能清
清楚且完整的表
(75%)且完成
小書製作
在發表小書時,
能對於書中大意
及角色特色能清
清楚且完整的表
(65%)且完成
小書製作
在發表小書時,
能對於書中大意
及角色特色能清
清楚且完整的表
(50%)且完成
小書製作
海報美編
10%
成果小書有插
圖、著色呈現
成果小書有部分
插圖、著色呈現
成果小書有插圖
或著色呈現
成果小書沒有插
圖、著色呈現
發表內容及
流暢度
30%
能清楚且口齒清
晰的表達小書內
容,音量及語調
適中,面帶笑容
能表達小書
容,音量及語調
適中,面帶笑容
能部分表達小書
內容
無法完整表達小
書內容,且發表
過程斷斷續續
團隊精神
10%
能參與討論、聆
聽成員意見,並
能完全參與討
論,但無法聆聽
能部分參與討
論,無法聆聽成
無法參與討論、
聆聽成員意見,
我會讀重點
我會說重點
我會找重點
畫出重點
5W1H 歸納
重點
改編故事
學習單
能有效表達宣傳
海報內容
成員意見,能表
達宣傳海報內容
員意見,並能表
達宣傳海報內容
僅能表達宣傳海
報內容
分數轉換
95-100
90-94
85-89
80-84
節數
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引導內容及實施方式
(含時間分配)
學習評量
備註
(
)
一、開門見
() 閱讀文本封面,說出對文本
標題的看法
二、用對方法來閱讀
()摘取文本大意、掌握文本主
旨:運用刪除法、找關鍵字並能
斷句、畫出重點。
口頭發表
刪除歸納主題句學習單(附件一)
發表
準備文本
(參考喜閱網
藍標的書)
(
)
一、一探究竟
()共讀一本書
()先提問:
1.事情的經過是什麼?(What)
2.書中主要人物是什麼?(Who)
3.事情發生的地點?(Where)
4.事情發生的時間?(When)
5.讀完這本書你有什麼想法和感
?
6.故事結局如何?(How)
提問同時,再指導學生共同完成
5W1H 閱讀學習單>
5W1H 閱讀學習單(附件二)
發表
圖書館書箱
(
)
一、小小說書人
根據學生自行完成 5W1H 閱讀學
習單,學生輪流發表:
() 說出這本書的大意?
() 書中人物你最欣賞誰?為什
?
() 讀完這本書你有什麼想法和
感覺?
互評
發表
發表
(圖書館書
)
製作提問標
題,貼於黑
板上
教學設備/資源:
閱讀文本資料:喜閱網藍標、愛的書庫箱書
參考資料:
高雄文史教育網
附錄:
刪除歸納主題句學習單
5W1H 閱讀學習單
摘要策略學習單.doc
5W1H 閱讀學習單.docx
摘要策略-刪除-歸納-主題句 學習單
班級: 座號: 姓名:
※請閱讀以下文章,練習刪除不重要的句子,劃出重點及歸納句子。
中秋節知多少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台灣,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重要傳統節日,許
多習俗代代相傳,一家人又可以團圓在一起賞月、吃月餅了。那麽,你知道中秋節
是怎麼由來的?有哪些風俗習慣嗎?
【中秋節的含義
中秋節,定於農曆八月十五,因爲恰好在三秋的中間,所以稱之爲中秋。也有些地方
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以
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爲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爲豐富多彩、
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産
【中秋節的由來
傳說一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
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
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爲民造福。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
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
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
進來。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
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
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裡,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
藥自己成仙。
傳說二: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
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
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
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
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
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谕,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
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爲節令糕點賞賜群臣。從此以後,
「月餅」製作越來越精細,品種也越來越多,成爲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
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的習俗
一、祭祖
中秋節,是要祭祖的,普通人的家中都供有祖先。節日這天,會在擺有祖先牌位的桌子
上,擺上「三牲」和「三素」。「三牲」是指雞肉、豬肉和魚肉,「三素」是指三種水
果,至於什麽水果倒沒有特別的界定。
二、祭拜土地公
大多數人,過中秋時,要祭拜土地公。此習俗是要感謝土地公保佑其有豐富的秋收。除了
祭祀土地公,農民還得在田間插設「土地公拐杖」,是以竹子夾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間。
在部分地區,森林茂密,農民們在中秋之日,還有祭拜樹王公的習慣。
三、拜月娘
月亮被稱爲「月娘」或「月娘媽」。每逢中秋,人們大多要「拜月娘」,在香案上擺上月
餅、柚子、柿子,祈求阖家平安。祭月的活動男士可以參加,但拜月的活動男士就不能參
加了。所以在台灣,「拜月娘」就成了婦女的專利。
四、吃鴨子
高雄縣飼養水鴨的風氣很盛。中秋節前後正是水鴨公初長最嫩的時候,美濃地區的客家人
往往于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加菜,成爲當地中秋的特色。
五、烤肉
跟祭祖先一樣,過中秋節也不能少了烤肉。每到中秋節的傍晚,家家戶戶就會拿出已經腌
好的肉在自家的陽台或者庭院裡開烤。中秋節當天,公園裡到處都是來燒烤的人。大多數
人認爲烤肉活動的時間比較長,能大大促進親友間的情感交流
六、兔兒爺
每逢中秋,街市上都會賣一種用來供兒童祭月用的「兔兒爺」。「兔兒爺」源於明末,以
泥土塑造成兔首人身,坐姿如人形。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轉變成了「中秋」的玩
具。製作也日趨精致多樣,有武士形,商販形,還有剃頭師和裁縫師形等,其多樣化的造
型豐富了兒童過中秋的情趣。
七、吃柚子
吃柚子也是中秋的特色習俗。柚子有「遊子」的諧音,蘊意吉祥。柚子皮剝成花瓣一樣的
形狀,好給小朋友做帽子。
八、吃芋
吃芋是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人們對芋頭有著特殊感情,並且擬人化地把芋頭分爲芋母、芋
子、芋孫,作爲一種親情的象徵。於是,家家戶戶購芋頭,做芋餅、煮芋飯、蒸芋粿、烹
芋湯、搗芋泥、炸芋棗……甚至可以拼成一桌芋頭全席,近乎到了沒有芋頭不成節的地
步。
九、吃月餅
除了吃烤肉,月餅也是一定要吃的,口味以鹹甜的居多。最受歡迎的是蛋黃酥的,就是外
皮是酥皮,裡面是豆沙,豆沙裡包裹著蛋黃。宜蘭地區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外,還吃一種叫
「菜餅」的食物,以麵粉爲材料,中間抹上黑糖烘焙而成。
十、熬夜
民間相傳,中秋夜睡得越晚越長壽,尤其是少女在中秋夜晚睡,會使自己的母親長壽。
十一、偷菜
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園中的蔬菜和蔥,就表示她將覓到一位如意郎
君。有句民謠「偷到蔥,嫁好人,偷到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項習俗。婚後尚未生育
的婦女,在中秋晚上,倘能到人家菜園裡偷摘到一個瓜抱回家,來年就會生個胖娃娃。
十二、聽香
中秋夜深時,婦女往往會在家中的神像前燒香,表達了欲問蔔的事後,還要請示出門
的方向,然後持香出門,一路上聽到談話和歌唱時,便擲杯問神,直到得到神明的認可答
案爲止。
十三、博餅
博餅是中秋節民俗遊戲,有益有趣。每年中秋節前夕,商家就擺起供博餅用的「會
餅」。開始時,親友相邀一起,輪流用 6個股子擲數,誰擲到既定的吉祥之數就分別得到
該檔次的月餅。
十四、賞月
居住在山區的高山族朋友,每逢中秋明月高懸、清輝灑滿大地的時候,穿著民族盛
裝,圍坐在一起載歌載舞,飲酒賞月,共享天倫之樂。三天後,後羿带领他的徒弟外出狩
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等後羿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
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
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
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挂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後羿回到
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
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
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
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
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
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
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閱讀學習單 班號 姓名
出版日期
根據文章內容回答問題
1. 書中的主要人物有
誰?(Who)
3.故事中事件發生
的地點?(Where)
2.故事發生的時
間?(When)
5.故事最後的結
局如何?(How)
6.讀完這本書,你有什麼想法、感覺?(Why)
4.事件發生的經過(故事大意)(What)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