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域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一下國語 | 2節 | 資源班 | 黃詩凱 | ||
教學對象 | 一 (年級)黃0鈞、楊0臣、呂0妍、李0彤共 4 人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本學年 學習重點 | 學習表現 | 聆聽 1-Ⅱ-1能聆聽對方表達意見。 1-Ⅱ-2能聆聽不同媒材,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聆聽內容。 1-Ⅱ-3聽懂適合程度的日常生活短文、故事、短劇。 1-Ⅱ-4-1 聆聽時能以適當的表情與肢體語言,與對方互動。 口語表達 2-I-1 能說出語意完整的話。 2-I-2 複誦所聽聞的簡要內容。 2-I-3-2與他人交談時,能適當地提問。 2-Ⅱ-2運用適當詞語、語法表達想法。 標音符號與運用 3-Ⅱ-1運用注音符號,理解生字新詞,提升閱讀效能。 3-Ⅱ-2運用注音符號,檢索資訊,吸收新知。 識字與寫字 4-Ⅱ-1認識常用國字至少1,800字,使用1,200字。 4-Ⅱ-2利用共同部件,擴充識字量。 4-Ⅱ-3會利用書面或數位方式查字辭典,並能利用字辭典,分 辨字詞義。 4-Ⅱ-4能分辨形近、音近字詞,並正確使用。 閱讀 5-I-9閱讀功能性文本,並與他人分享閱讀內容。 5-Ⅱ-1 朗讀家庭、學校、村里社區與居住鄉鎮區相關的功能性文本。 寫作 6-Ⅱ-1 根據表達需要,使用逗號、句號。 6-Ⅱ-2 運用語詞、圖卡或物品,表達家庭、學校、村里社區與居住鄉鎮區的相關資料。 6-Ⅱ-4-1 (抄)寫聯絡簿。 6-Ⅱ-5 使用科技輔具輸入日常生活常用的生字與語詞。 | |||
學習內容 | 標音符號Aa Aa-Ⅱ-1 運用已習得日常生活事物的圖片、照片、語音、文字學習注音符號。 字詞Ab Ab-Ⅱ-1 1,200~1,800個常用字的字形、字音和字義。 Ab-Ⅱ-5 2,100~3,000個常用語詞的認念。 Ab-Ⅱ-6 1,400~2,000個常用語詞的使用。 Ab-Ⅱ-7 國字組成詞彙的常見構詞規則。 句段Ac Ac-Ⅱ-1 逗號、句號的認識。 篇章Ad Ad-Ⅱ-2 家庭、學校、村里社區與居住鄉鎮區與相關之功能性文本篇章的大意與簡單結構。 Ad-Ⅱ-3 故事。 | ||||
融入之議題 | (融入人權、環境、海洋、、科技、資訊、多元文化、閱讀素養、國際教育教育等議題) | ||||
本學期 學習目標 | 1.能欣賞並朗讀課文或文學作品,感受課文之美。 2.能用完整的語句表達情感與想法。 3.配合識字教學,用正確的硬筆字寫作業。 4.能掌握詩歌的基本閱讀技巧,流利朗讀課文。 5.能和同學分享閱讀課文的心得。 6.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大意。 7.能從閱讀的課文中,培養分析歸納文章結構的能力。 8.能從課文結構圖中,培養歸納課文重點的能力。 9.能從各種文體的課文中了解文體的特點與異同。 10.能分辨、欣賞並運用課文中的修辭。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須說明 調整原則) | 1.教材編輯與資源(根據學習內容調整結果) 學習內容調整:■簡化 ■減量 ■分解 □替代 □重整 □加深 □加廣 □濃縮 □其他: 教材資源:■學習單 ■教學影片 ■圖卡 □區分性教學 □其他: 2.教學方法(學習歷程與環境調整) 學習歷程:■工作分析 ■多元感官 ■直接教學 ■多層次教學 󠆅□合作學習 □合作教學 □其他: 環境調整:■教室位置 □動線規劃 □學習區安排 □座位安排 ■助理員 □輔具 ■其他: 資源班 3.教學評量(學習評量調整) ■口語評量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紙筆測驗 ■檔案評量 ■課程本位評量 □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