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發展與設計(夜間班)教學計畫

pdf
191.53 KB
5 頁
國立東華大學資網中心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
教學計劃表
課程名稱(中文)
課程發展與設計(夜間班)
學年/學期
114/1
課程名稱(英文)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Design
科目代碼
系級
開課單位
師資培育中心-地輔
修別
必修
學分數/時間
2.0/2.0
授課教師
潘文福
課程描述
1.本課程採線上遠距授課方式進行,時間為星期三的第13-14節(18:10--20:00)。
2.課程目標著重在探討課程發展與設計的各種相關理論模式與應用實務,分組討論有關的理念與案
例,從中培養師資生對課程、教學與評量方面的專業素養與教檢應試知能。
3.本課程採用的教學策略包括:講述、示範、討論、觀摩、報告、評價等策略,教學過程主要以分組
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討論與概念釐清,希望學生能從討論、辯證與反思的過程,對未來實際參與課
程設計、教學實踐與多元評量方 面,能有更多的經驗與信心
課程目標
()協助學生有系統地瞭解課程發展與設計的概念。
()認識課程發展與設計相關理論知識。
()認識十二年國教課綱與核心素養。
()練習從事課程發展與設計之實作,並培養課程設計的能力。
()透過教科書評鑑獲得課程評鑑的專業知能。
()學習教材選擇與組織、活動設計和學習評量等能力,實際應用課程設計之相關概念。
()培養相關的批判思考能力。
授課進度表
週次
內容
每週三
1
教學計畫說明、分組、上網填分組表單、報告內容分組與簽到或請假
說明;觀念釐清~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育階段指標之一:「規
劃適切的課程、教學及多元評量」,與資格考科「課程.教學與評量」互為
關聯;阿摩線上測驗練功Wheel抽問互動練習。
09/10
2
課程演進:課程標準&九年一貫課綱&12年國教課綱比較。教科書國定&
定比較。部定課VS性課舟山&板橋&南海模式。認識12年國教課8
域、19議題介紹與國小週課表架構。學科&科技&學生&社會取向課程
議題主題統整課程中的多學科、跨學 科、超學科差別;每位成員報告時
都穿插與本週相關之教檢或教甄考古題的提問、互動與解說。114定考
課程相關考古題的舉例分析
09/17
3
學校實務:介紹部與縣級課審會、校課程發展委員會、課程發展的教師社
群、全校性校訂課程發展與實驗學校案例說明,包括全校共同實施之螺旋
式校訂課程的共備、說課、觀課、議課。課程類型介紹:相關、融合(
)、廣域、核心、活動課程;實有VS空蕪(懸缺.隱藏.虛無)、外VS
在、正式VS非正式、空白=彈性or式、古德拉5課程、葛拉松6類課
程。每位成員報告時都穿插與本週相關之教檢或教甄考古題的提問、互動
與解說。
09/24
4
G3 設計模式:介紹ASK(愛思客)跨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UbD逆向課程設
計、後向設計、全方位課程設(UDC),並做各模式優劣得失比較分析。
介紹素養導向的教案空白表。從空白表認識12年國教素養導向教案結
構、素&總綱&領綱指標代碼的意義,認識教案中指標引用出處與彼此
關聯性。每位成員報告時都穿插與本週相關之教檢或教甄考古題的提
問、互動與解說。
10/01+G3
2
5
G4 課程教案:教案設計的簡案與詳案比較。「介紹四步驟(學習目標撰寫
與動詞選用、理念與情境的選擇、教材教具資源與學習策略&形成評量之
活動編排、總結評量的多元兼顧與回應目標)」,每位成員報告時都穿
113年教檢與本課程有關的考古題的提問、互動與解說。
10/08 +G4
6
G5 教案實作A(可用ChatGPT輔助)1.目標模式教案中,三種「學習目標」
的提倡者、各層次內容&適合之動詞用語、素養層次的用語、融入議題如
何整合描寫、認&技能&情意的同時學習原則。2.課程設計理念模式(
本設發展回應)、學境之」的
定。每位成員報告時都穿插與本課程有關的考古題的提問、互動與解
說。
10/15+G5
7
G6 教案實作B(可用ChatGPT輔助)3.發展活動的呈現順序、「學習策略」
類型說明與選用、「形成性評量」方式的選定。每位成員報告時都穿
與本週相關之教檢或教甄考古題的提問、互動與解說。4.目標模式教案
中,「總結評量的多元評量」類型選定、評量能否回應學習目標的設
定、教學實踐後的反思如何呈現。每位成員報告時都穿插與本週相關
教檢或教甄考古題的提問、互動與解說。
10/22+G6
8
G7 教案實作C(可用ChatGPT輔助)評量概念舉例&介紹~標準或常模參照評
量、出考卷的雙向細目表、評分規準(rubrics)設計、學習的評量
(assessment of learning) 、促進學習的評量(assessment for
learning)、評量即學習(assessment as learning)。每位成員報告時都
穿插與本週相關之教檢或教甄考古題的提問、互動與解說。
10/29+G7
9
學科取向(忠實觀與調適):每人選一領域(文或數學)並搭配一項融入
議題(19項任選,如環境、能源),設計40鐘教案(可用ChatGPT輔助)。每
位學生撰寫並上傳繳交教案簡案一份,用四項檢核指(目標.情境.策略.
評量),向同學介紹自己寫的教案1-2分鐘。班上同學就四項指標留言回
饋。
11/05 教案1
10
期中考試,考古題(G1~G7,含114113課程類考古題)、彈性學習時間、補
教學。
11/12期中考
11
G8 課程評鑑:課程評鑑VS教學評量差異(全校性程評鑑與課程單元
的比較)。各種課程評鑑模式介紹,包括:目標獲得模式、外貌模式&
CIPP
式。每位成員報告時都穿插與本週相關之教檢和112教檢課程類考古題
的提問、互動與解說。
11/19+G8
12
G9 TabaBobbitt ChartersTyler的目標模式、Wheeler圓環模式等衍
伸學者(科學技術導向)內容解說&優劣評價,目標-選擇-組織-評鑑-->
「統整知行意-情境定錨-策略運用-實踐評量」-->比較素養導向前後的
教案差別。每位成員報告時都穿插與本週相關之教檢和111年教檢課程類
考古題的提問、互動與解說。
11/26+G9
13
G10StenhouseHirstBruner等人的歷程(過程)模式內容解&優劣評
價,艾斯納的表意目標,以種籽親子實驗小學為例說明該校的歷程(
程)模式課程。LawtonSkilbeck情境模式(在地文化分析、折衷
式)解說&劣評價,以某一所學校某班的校訂課程為例,說明其
情境模式課程 (含全校特色課程架構規劃表)。每位成員報告時都穿插與
本週相關之教檢和 110年教檢課程類考古題的提問、互動與解說。
12/03+G10
14
G11Hunkins的決定模式(目標導向、慎選內容&經驗、滾動修正)內容解說
&優劣評價,以某一所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為例,說明課發會對該校課程
發展之決定權與審核任務。SchwabWalker的慎思模式(質性導向、忠
於原貌、自然/寫實模式)解說&優劣評價,以某一所學校的教師專業發
展社群為例,說明該校教師社群如何下而上共同建構,並實踐全校性
旋式的特色課程。 Banks的多元文化模式(四種文化回應教學取向:貢
獻、添加、轉型、社會行動)內容解&優劣評價,以某一所原住民族學
校的民族教育課程為例,說明該校的多元文化模式校訂課程。每位成
報告時都穿插與本週相關之教檢和 109年教檢課程類考古題的提問、互
動與解說。
12/10+G11
3
15
G12課程典範的轉移--技術、實用、批判;1970 年代課程概念重建
(reconceptualism)理論的代表人物與理念(Giroux的批判模式 & Apple
意識形態課程的內容解&優劣評價)、後現代課程觀與代表人物。每
成員報告時都穿插與本週相關之教檢和108年教檢課程類考古題的提問、
互動與解說。以某一所學校的非正式課程為例,說明該校促進學生"道德
實踐與公民意識"素養的課外活動(如:自治小鄉長選舉)。本學期課
的綜整反思:課程發展與設計的多樣態觀-忠實觀、調適觀、締造觀。
12/17+G12
16
學生取向(締造觀)每人選一議題為教案主題(19項任選,如環境、能源)
以學生需求為核心,設計40分鐘教案(可用ChatGPT輔助):這主題可包含某
相關領域學科或關議題,但都僅止於與主題活動有關的內容。每位學生
撰寫並上傳繳交主題教案簡案一份,用四項檢核指標(目標.情境.策略.
),向同介紹自己寫的教案1-2分鐘。班上同學就四項指標留言回饋。
12/24教案2
17
期末考試(G8~G12考古題,含108-112年教檢課程類考古題)
12/31期末考
18
彈性學習時間、補救教學
1/07彈性週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
配分項目
配分比例
多元評量方式
其他
平時成績整學期個別留言參與
表現(1~15)
15%
期中考成績
20%
期末考成績
20%
作業成績(一次報告共5、個人教
10+10)
25%
出席率:各種請假扣1(出具證明
者第一次不扣分,第二次起1
),未請假扣5分,扣完為止。
20%
評量方式補充說
1. 4~5人一分組合作學習,共分10(G3-G12),每組報告一次,其它關於學期成績評量內容補充說明如下:
2.平時成績15%:回應上課提問、報告考古題、教案評論,累積到期末的次數,換算成總分,最高15分。
3.期中、期末考成績40%:從每週分組報告中的考古題出題,包108~114程類的考古題。
4.作業成績25%(5%+20%):一次分組報告共5分;分組報告時包含:介紹主題概念與舉例、考古題說明。內容可打成
WORD,但不一定要做PPT檔,報告後上傳供閱覽(含考古題)。另外,個人教案20(10+10)115日前繳交
語或數學教案簡案一份(A4一至兩)1224前繳交議題主題教案簡案一份。
5.出席率20%:各種請假扣3(公假出具證明第一次不扣分,第二次起扣1),未請假缺席扣5分,扣完為止。教育
部規定不扣分者不扣分(COVID-19)
6. Google輸入phpan可找到本網站(潘老師教學網)http://phpan.ndhu.edu.tw/
潘老師教學網中間,可檢視教學計畫,並點選連線--> "簽到(交報告..請假)"
7.阿摩線上測驗 https://yamol.tw/
參考資料
陳佩英、愛思客團隊(2017)。跨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初階工作坊實踐手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黃光雄、蔡清田2015/02/16)。課程發展與設計新論。五南出版社。
黃政傑(2014/01/01)。課程設計。東華出版社
黃瑞菘(2018/06/25)。核心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理論、方法、實作技巧與研究。五南出版社。
劉世雄(2018/08/25)。素養導向的教師共備觀議課。五南出版社
蔡清田(2018/11/25)。核心素養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五南。
蔡清田(2019/12/25)。核心素養課程與教學。五南
賴麗珍譯(2008/09/01)。善用理解的課程設計法(John L. Brown)。心理出版社。
Lawton的文化分析模式 http://slidesplayer.com/slide/14530254/90/images/36/4-4
式」.jpg
Banks, J. A. (1993).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dimensions, and challenges. The Phi Delta Kappan, 75(1), 22-28.
Giroux, H. A. (1983). Theory and resistance in education: A pedagogy for the opposition. Ornstein, A. C., & Hunkins, F. P.
(1988). Curriculum: Foundations, principles, and issues (pp. 1- 348).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Skilbeck, M. (1990).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age.
4
Stenhouse, L. (1975).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alker, D. F. (1971). A naturalistic model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school review, 80(1), 51- 65.
5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