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的生活小物:質感探索實驗課程

pdf
1.12 MB
12 頁
cere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40
實驗計畫概述
一、 實驗課程實施對象
申請學校
台中市立大甲國中
授課教師
葉斯怡
實施年級
九年級
班級數
4
班級類型
普通班九年級 □其他
學生人數
120 名學生
二、課程綱要與教學進度(以下紅字部分為舉例說明)
課程名稱:療癒的生活小物。(質感構面)(以生活為題,合於素養的構面學習主題)
課程設定
發現為主的初階歷程
每週堂數
單堂
□連堂
教學對象
學生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
* 先修科目:
曾修美感教育實驗課程:
色彩構面,從和諧色與衝突色的搭配到色彩意象,抽象的描述對色彩的感覺,發現校園環
境色,並找出合宜的招生布條色彩來搭配校園。
□並未修習美感教育課程
* 先備能力:(概述學生預想現狀及需求)
學生懂得用觸覺和視覺去認識質感,並且予以記憶。
41
一、課程活動簡介300 字左右的整體課程介紹)
近來,常見辦公桌或書桌上許多文創小物,總是主打『療癒系』的 Q彈材質,藉由手指
的觸感以及可愛的造型,擄獲大家的芳心。
藉由『質感』構面的認識與體驗,讓學生去思考這些創意小物與質感的關係,透過實驗
活動,學習不同材質在觸感上的運用。並嘗試材質搭配,設計一款具備美感的療癒小物。
從質感的認知體驗,到合宜材質的使用,最後思考美感的問題,培養帶得走的美感態
度。
二、教學目標
既有目標/能力指標:(指學生在該構面預期已經有的能力)
學生懂得用觸覺和視覺去認識質感,並且予以記憶。
學生將會:(根據核心概念的訂立,描述預期造成的影響,教師可參照附件一,
描述預期的構面學習階段目標)
1. 認識材質的多樣性。
2. 依療癒的功能挑選材質與製作。
3. 思考材質除了功能性,在美感上如何提升。
核心概念:
關鍵問題:
1. 理解符合需求的質感。
2. 能挑選材質並製作符合功能的小
物。
3. 材質與美感的關係。
1. 療癒小物材質的種類?
2. 什麼樣的功能要選用怎樣的材質?
3. 質感與美感如何相輔相成?
學生將知道/知識:
學生將能夠/技能:
1. 知道材質的多樣性。
2. 懂得區別材質的功能性。
1. 因應功能,懂得選擇合宜的材質來製作
小物。
2. 能思考與解決材質與美感的對應關係。
42
三、教學策略:(表現任務及歷程)
1.六堂課的階段步驟簡列:
從質感的認識,記錄記憶質感。搜集市面上療癒小物的材質,觀察紀錄材質與觸感的對
應關係。
Q軟材質的實驗與實作練習。
堅硬材質的實驗與嘗試練習。
設計並製作一款具備療癒的創意小物。
療癒大評比,分享美感課的收穫。
2.Show & Tell 提問與反思:
什麼是療癒系?與觸感有何關聯?
如何貼近療癒功能的觸感?
怎麼讓觸感與美感同時並存?
3.以上請簡要說明,課程意圖。
四、預期成果:(描述學生透過學習,所能體驗的歷程,並稍微描述所造成的影響)
期望學生能藉由材質的認識,到選用合宜的材質,製作老師所指定的任務—療癒的創意
小物。除了具備觸感外,並加入美感於作品中,且能發表從課堂中學會了什麼,獲得了怎樣
的美感態度。
何謂質感
材質分析
合宜材質的
選擇與使用
美感元素
動手製作
檢討分析
43
參考書籍:(請註明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等資訊)
漢寶德談美,漢寶德,聯經出版,2004
文化與文創,漢寶德,聯經出版,2014
日本當代最強平面設計 150SE 編輯部,旗標出版,2014
設計活動吧!以學校空間為主軸所進行的 StudyKazuhiro Kojima 著,謝宗哲譯,田園城
市,2005
教學資源:
美感教育電子書、坊間創意小物搜集、材質的網羅、學習單。
教學進度表
週次
上課日期
課程進度、內容、主題(概略描述,請勿重複張貼教學策略)
1
3/6
【質感面面觀】
1. 藉由美感電子書,談記憶質感。
2. 藉由學習單,寫下你對觸感的記憶。
3. 思考何謂療癒小物?療癒小物與觸感的關聯?
2
3/13
Q軟的實驗】
1. Q軟為例,嘗試用不同材質質做一個球體,例如:氣球丶海
綿丶棉花丶黏土等。
2. 談談不同材質在觸感上的體驗,並記錄下來。
3
3/20
【堅硬的實驗】
1. 以堅硬觸感為例,嘗試用不同材質質做一個物體,例如:木材
丶塑膠丶橡皮擦丶紙張丶石頭等。
44
2. 談談不同材質在觸感上的體驗,並記錄下來。
4
3/27
【療癒小物製作】
1. 運用嘗試過的材質實驗,製作一款具備觸覺功能的生活療癒小
物。
2. 除了具備觸覺的功能,美感與美觀的調整,是課堂上需要去解
決並操作執行的。
5
4/3
6
4/10
【療癒大評比】
參觀並實際觸碰各組作品,評比與分析材質與療癒系的對應關
係,並談談這個美感課程的收穫。
45
實驗課程執行內容
一、核定實驗課程計畫調整情形
製作療癒小物較費時,因此第六堂課的療癒大評比時間被壓縮。
二、6小時實驗課程執行紀錄
課堂 1【質感面面觀】
A 課程實施照片:
B 學生操作流程:
學生先分組,老師運用美感入門 APP 裡的範例,讓學生們回想質感的記憶,口頭發表與記
錄下來。老師也出題目反問學生日常生活中質感的運用。
C 課程關鍵思考:
1. 用五官認識質感,記憶質感的運用。
2. 思考科技與質感的演變與關係。
3. 從老師提供的材料建構物品。
46
課堂 2Q軟的實驗】
A 課程實施照片:
B 學生操作流程:
1. 分組
2. 以「Q軟」為題材,從老師提供的素材裡做Q軟的實驗。
3. 除了質感,還要考量體積感與造型。
C 課程關鍵思考:
1. 記憶中Q軟的材質?
2. Q軟可以產生哪些質感?
3. 什麼材料能開發Q軟的質地?
47
課堂 3【堅硬的實驗】
A 課程實施照片:
B 學生操作流程:
1. 分組
2. 以「堅硬」為題材,從老師提供的素材裡做Q軟的實驗。
3. 除了質感,還要考量體積感與造型。
C 課程關鍵思考:
1. 記憶中堅硬的材質?
2. 堅硬可以產生哪些質感?
3. 什麼材料能開發堅硬的質地?
48
課堂 4【療癒小物製作】
A 課程實施照片:
B 學生操作流程:
1. 設計療癒小物的立體造型,可以黏土塑形。
2. 訂定療癒小物的材質,材質要與質感連結搭配得宜。
3. 將合宜色彩的概念融入於療癒小物的創作。
C 課程關鍵思考:
1. 外型的掌握與拿捏。
2. 質感、材質的選擇性。
49
課堂 5【療癒小物製作】
A 課程實施照片:
B 學生操作流程:
1. 除了質感的掌握以外,色彩的合宜搭配也是關鍵。
2. 療癒小物的五官或表情,可增添畫龍點睛的效果。
50
C 課程關鍵思考:
1. 思考質感的合宜性。選擇合適的材質製作療癒小物。
2. 質感的特性是否反應療癒小物所賦予的意義或感受。
課堂 6【療癒大評比】
A 課程實施照片:
B 學生操作流程:
製作時間有些耽誤,因此僅讓部分同學口頭發表自己所做的療癒小物,談療癒的出發點到
材質的選擇與使用,色彩的搭配,是否需要五官到最後所呈現的成品。
C 課程關鍵思考:
1. 六堂課下來,學到了些什麼?
2. 質感是否符合原先所設定的需求?
3. 隨著科技進步,材質的開發越趨多元,有學生自行研發,值得鼓勵。
51
三、教學觀察與反思
市面上常見的文具與材料不容易開發特殊的質感,黏土、樹脂土、保麗龍
膠、白膠、棉花…等所製作的物品還是不同於矽膠、塑膠這類有彈性的質
地,因此,質感課程的方向或許不錯有新意,但在材質的開發上還是有些難
度。
四、學生學習心得與成果(如有)
學生喜歡用黏土與棉花來開發Q軟物品,黏土在造型的掌握上好控制,而棉
花有高度的可變性,黏土還能做些微的調色搭配,值得再研發其他課程。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