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森林文化屬於的自然生存之道,隨山風摇曳、瀑布流動灌溉,山嵐
繚繞像夢境一般的水稻田,不只是山巒美境,更是青年返鄉、田地復耕、
挽回在地文化最强而有力的心臟,也讓我們重新檢視人與民族植物、與
環境的關係,若能讓學生藉由觀察生活民族植物與環境生態,透過踏查山
林步道或鄉野小徑,觀察其「綠植感」連結其森活美學應用創作經驗。
愛因斯坦說過:「深入觀察自然,你就會理解更多的事物」,運用大自然色
彩、質感「觀察力」的養成態度為主軸,森林植感「發現、探索、實作」為脈
絡,並透過觀察林野綠藝世界中,結合印刷、香氛與科學觀察的實驗精神,啟動
微觀與觸覺質感,並從中領略色彩、質感、秩序美感經驗。
本體驗課程開始以綠藝質感採集印刷為主的視藝設計課,於是透過與縱谷林
野,以「山林為媒介」,以「民族植物與文化為體」,「美感為相」,「視設為
用」來帶領學生一起去林野探險,在山林、竹林間、溪邊,藉由生態文化重建與
傳承,全然打開五感身心,像雲霧一樣不斷地汲取芬多精,不僅將台灣的山林、
擬聲質感和森林光影,還能屬於自然生態的氣息……,一點一滴融入學生的身體
感受。去發現,只有山野之子才能看見的不可思議質感和豐富的想像,轉換圖像
設計描繪創作喚起守護山林。山靈。
多元文化教育
我族文化的認同:了解自己的文化特質,不同地方或區域的飲食文化。
(108課綱多 E1)
戶外教育
l 健康的身心:
善用五官的感知,培養眼、耳、鼻、舌、觸覺及心靈對環境感受的能力。
(108課綱戶 E3)
l 友善環境:
參加學校校外教學活動,認識地方環境, 如生態、地質、文化等的戶外學
習。(108課綱戶 E7)
閱讀素養教育
l 閱讀的媒材:
閱中年級以紙本閱讀為主。高年級數位文本及混合文 本作為閱讀的媒材。
(108課綱閱讀 E8、E9)
l 閱讀的態度:喜歡與他人討論、分享自己閱讀的文本。(108課綱閱讀-E14)
跨領域環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