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實驗計畫概述
一、實驗課程實施對象
申請學校 臺北市立育成高級中學
授課教師 羅安琍
實施年級 高一
班級數 4 班
班級類型 █普通班 □美術班 □其他
學生人數 約150 名學生
二、課程綱要與教學進度
食器的質感對話-這一餐,我只用你!
課程設定
發現為主的初階歷程
(本期計畫以初階單一
構面學習為主)
每週堂數 □單堂
█連堂 教學對象
□國民中學 年級
█高級中學 一年級
□職業學校 年級
先修科目:
□曾修美感教育實驗課程:(50~100 字概述內容即可)
█並未修習美感教育課程
先備能力:(概述學生預想現狀及需求)
1.學生對棉麻絲毛基本布料質感具備認知能力,並能透過視覺觸覺說出材質的特性。
2.能藉由圖片觀察大自然與建築物,並指出不同質感給人的視覺印象。
3.本校雖無藝術相關專班,但學生普遍喜好藝能科,尤其擅長於創意發想與多媒材設計。
也願意透過教師引導及分組合作,進行分享發表。
一、課程活動簡介:
「把質感融入生活裡,我的餐桌只用你!」
外食越來越多,學生習慣拿起塑膠碗或美耐皿吃飯,再配上手搖飲紙杯。食器應有的質感,以及
美食應呼應的香氣,沒有串連成生活的一部分,五感變得駑鈍而無感。如果美是一種生活的感受,讓
我們從身邊的一皿一物開始累積。
本課程計畫將以「質感」為構面學習,預計進行三週,共計 6
小時的主題課程。從質感【探索】、
食器【對話】到生活【連結】,透過觀察觸摸各種不同質感的器皿,繼而引導學生運用多媒材混和,
進行材質創作,並讓質感發揮效用,串聯食物的美味,成為每日飲食的一部份,逐步累積出自己所期
待,有意識的未來餐具櫃。
當我們用手拿著,感受質感在手中傳遞溫度,美感就實踐在日常裡。

4
二、教學目標
既有目標/能力指標:
1.學生對棉麻絲毛基本布料質感具備認知能力,並能透過視覺觸覺說出材質的特性。
2.能藉由圖片觀察大自然與建築物,並指出不同質感給人的視覺印象。
學生將會:
1.藉由視覺觸覺的基本觀察,引發學生對日常食器質感的敏銳感知。
2.透過複合媒材的拼貼、重組、整合與改造,加強學生視覺的層次感、手的敏銳度及
美的感動力,累積出對質感的豐富素養。
3.從居家常用的食器出發,開啟自己與器物的對話窗,找出願意一起生活的器皿。
4.將食器連結情感與生活,透過實際盛裝,讓美感實踐在每日生活飲食中,感動自己
也影響別人。
核心概念: 關鍵問題:
質感構面的美感課程
1.用五官認識質感
2.體驗豐富的質感變化
3.喚起質感的記憶與情感連動
4.結合使用需求發揮質感優點
任務中的構面子題的階段設定
1-1 各種質材的軟硬、粗細、溫度等特質
1-2 找出食器紋理變化的差異
2-2 混搭質感形塑不同的樣貌
2-3 透過體驗產生質感的好惡感受
3-1 從生活食器累積質感經驗庫
3-2 找出可以一起生活的器物
4-1 解決需求問題加強五感飲食習慣
4-2 發揮質感本質,串聯質感與香氣
學生將知道/知識: 學生將能夠/技能:
(理解的知識)
1.感知日常生活的質感訊息
2.不同質感下的面貌與意象
3.合目的性的器物與質感間的情感連動
(理解的技能)
1.能透過視覺觸覺連動經驗,建構豐富質感
資料庫,提升對質感的有效運用。
2.動手重組與創作,直接感受質感的各種形
貌與意象變化,建立質感的好惡記憶。
3.找出有意義的生活食器,發揮質感優點,
實際使用於生活。

5
拋棄式的消費讓全球變成垃圾場,太多塑膠包裝袋、美耐皿、紙盤紙碗
的飲料…即使這些東西透過包裝給人不一樣的質感,終究難逃用過就丟的宿命。低碳減塑
的環保時代,除了隨身攜帶環保筷外,是否也為自己準備一套,一起生活的食器?不鏽鋼?
木質?陶瓷?耐熱玻璃呢?哪一種器物讓我們用得順手?時時拿來就口?
一)【探索】跟我一起生活的器皿
美感從身邊的小事情開始,一點一滴累積而來。觀察生活中常見的食器,感受質感的生命!
1.不就是一個碗?
先看看?再摸摸看?可以聞聞看?也可以敲看看?質感就是綜合的感受。經常把器皿拿在手
上,體驗究竟什麼東西會讓自己心情愉悅?
☆分析比較這些食器給你的感受,連結到生活的味覺、嗅覺與感覺?有哪些跟你的生活有
關?適合哪一種用途?盛裝什麼東西?例如,一碗熱騰騰滷肉飯配上哪一種碗,最對味?
2.日常使用的食器
想看看?居家常用的食器:包含碗、筷、湯匙、盤子或杯子。寫下這些器具的質感個性、被
使用的時間、有無特殊意義、最常盛裝那些食物等。
二)【對話】質感在呼吸
每一種質感,都有著豐富的表情,值得我們好好對待與觸摸,開啟這扇對話窗,讓不起眼的
食器重新被看見。
1.複製質感印象
陶土的碗?木頭的碗?不銹鋼的碗?骨瓷的碗?玻璃的碗?各有特色。引導學生從現場提
供的多媒材、紙張、雜誌、布料、各種顆粒、金屬材料、顏料,透過撕貼、塑造、重疊、
重組等,創造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器皿質感。
☆質感的混和體驗過程中,需將質感給你的感受、適合的形狀、期待的用途考慮進去。
2.開啟質感對話窗
比較自己與別人所創作出來的質感差異,分享與賞析彼此的器皿。
三)【連結】與食器之間的約定
質感越用越有韻味,感受質感在手中傳遞溫度,美感就實踐在日常裡。
1.器皿就是飯菜衣裝
質感是重要的連結,對味的好質感讓飯菜滋味提升。為了讓不同質感發揮效用,試著為自己
創作的器皿,搭配一份適合的食物來盛裝。讓質感不只是手的觸摸,還能連結心的感動,串
聯食物的美味,成為每日生活的一部份。
2.建構有質感的餐具櫃
引導學生從自己最喜歡的質感著手,慢慢蒐集,累積自己未來所期待的餐具櫃。

6
期望學生能透過課程引導,主動觀察各種生活用具的質感變化。
引導學生建立更豐富的質感經驗資料庫,讓質感的特質成為記憶與情感的連結。
選擇自己喜歡的質感,找到可以跟自己一起生活的器皿,實際運用於日常生活。
(請註明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等資訊)
日野明子(2015)。器之手帖。台北市:大鴻藝術。
三古龍二(2012)。木之匙。台北市:典藏。
祥見知生(2015)。想要一起生活的器物。台北市:大鴻藝術。
松浦彌太郎 (2016)。松浦彌太郎的 100 個基本。台北市:精誠資訊。
日經設計編(2015)。無印良品的設計。台北市:遠見天下。
青木由香(2017)。台灣好貨色:你從沒想過,這些生活用品打動了日本人。台北市:尖端。
1.自編部分:「食器的質感對話-這一餐,我只用你」
2.影像部分:網路影片、圖片等蒐集。
3.書籍部分:參考書目、相關雜誌、網站及文章剪輯等。
4.硬體設備:單槍投影、電腦、螢幕、攝影機、印表機、實務投影及攝影設備等。
5.實作工具:各式不同材質餐具、餐桌裝飾、餐墊等材料。
週次 上課日期 課程進度、內容、主題
1 4/9-13
每週上課 2小時為單位,預計進行 3週6小時課程
1.【探索】跟我一起生活的器皿
(1)不就是一個碗?觀察與接觸各種不同材質器皿。
(2)日常使用的食器:找出居家常用的飲食道具,進行分析比較。
2 4/16-20
2.【對話】質感在呼吸
(1)複製質感印象:運用多媒材,創作自己喜歡的器皿質感。

7
實驗課程執行內容
一、核定實驗課程計畫調整情形
透過食器連結質感的探索,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與共鳴,並從學生所攜帶的食器進行情感的對
話,讓質感與情感有更深入的串聯。不過,進行到複製質感印象時,因時間與提供的素材有限,
最後以組為單元進行創作練習,無法實際創作出個人真正喜歡的器皿質感,是較為可惜的部份。
二、6小時實驗課程執行紀錄
課堂 1 【探索】跟我一起生活的器皿|不就是一個碗?
A 課程實施照片:
(2)開啟質感對話窗:賞析自己與他人的質感創作。
3 4/23-27
3.【連結】與食器之間的約定
(1)器皿就是飯菜衣裝:讓不同質感發揮效用。
(2)建構有質感的餐具櫃:從最喜歡的材質開始蒐集,逐步累積。

8
B 學生操作流程:
(1)
陳列各種不同質感的碗,讓學生感受到材質變化的趣味,引起學習動機。也透過主題陳
列區,讓學生感受到質感與食器的串聯。
(2)分組上來近距離接觸、觀察、思考與討論,主題區上的各種不同食器的特色。
(3)發下「食器的質感對話-這一餐,我只用你」學習單,讓學生進行高層次觀察紀錄。
C 課程關鍵思考:
美感從身邊的小事情開始,一點一滴累積而來。觀察生活中常見的食器,感受質感的生命!
分析比較這些食器給你的感受,連結到生活的味覺、嗅覺與感覺?
課堂 2 【探索】跟我一起生活的器皿|日常使用的食器
A 課程實施照片:

9
B 學生操作流程:
(1)每位學生將所攜帶的居家日常食器,放在小組桌上,提供組員相互觀察比較。
(2)分享這個居家用飲食道具,使用多久?外觀有何特色?摸起來的觸感?最常拿來裝什
麼?對自己的意義何在?
C 課程關鍵思考:
想看看?在家用餐時,最常用到哪些食器:如碗、筷、湯匙、盤子或杯子。
寫下這些器具的質感個性、被使用的時間、有無特殊意義、最常盛裝那些食物等。
有哪些跟你的每日生活息息相關?適合哪一種用途?盛裝什麼東西?
例如,一碗熱騰騰滷肉飯,就是要配上這個碗才最對味?
課堂 3 【對話】質感在呼吸|開啟質感對話窗
A 課程實施照片:

11
B 學生操作流程:
(1)從現場提供的多媒材、紙張、雜誌、布料、各種顆粒、金屬材料、顏料等,挑選喜歡的
質感進行創作。
(2)可運用的技巧:撕貼、塑造、重疊、 重組等,創造出可以盛裝的器皿。
(3)賞析自己與他人的質感食器。
C 課程關鍵思考:
一個碗不一定只有一種質感?
從質感的混和體驗過程中,將質感的感受、適合的形狀、期待的用途考慮進去。
比較自己與別人所創作出來的質感差異,分享與賞析彼此的器皿。
課堂 5【連結】與食器之間的約定|器皿就是飯菜衣裝
A 課程實施照片:
圖片攝影/羅安琍 教學觀摩地點/小器食堂
B 學生操作流程:
(1)運用午餐便當來練習排盤,選擇適合的器皿進行盛裝。
(2)從碗筷盤子到桌巾擺設,都要符合美感原則。
C 課程關鍵思考:
器皿就是飯菜衣裝,不同質感的碗,搭配不同食物,飄散出不同風味。
試著用同一組食物,搭配不同質感的器皿,進行盛裝練習,從中感受食器香氣的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