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實驗課程執行內容
一、核定實驗課程計畫調整情形
質感探索─關於質感的描述
1.質感聯想接龍(學習單、便利貼)
由教師提供不同物件(題目)、由各組聯想材質及形容詞。
例如:杯子-陶瓷-光滑的。
2.整合討論關於質感的描述。
直接感觸─質感觸覺體驗
1.觸覺體驗箱
(不同質感的生活物件、體驗箱、眼罩)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課程修正為分組觸摸物品並分享實際觸摸的感覺。
提供不同質感的物件,讓學生用手感受並說出來,同組同學以文字記錄。
2.整合討論關於只用手感覺的質感。
3.教師補充視覺質感(仿造的質感)並讓同學比較仿造質感與真實質感的差異。
教師直接提供仿造的視覺質感,讓同學體驗。
質感複製─校園材質蒐集
教師提供各種類型的黏土,學生分組拿到某一種類型的黏土(輕質土、木質土、
石頭土等),讓學生在校園內蒐集複製各種凹凸質感並記錄。
材質資料交流分享
1.同學將各組蒐集到的凹凸質感展示並分享質感表現的作用或功能性。
考量課程進度只讓同學展示作品,下課時可以互相觀察觸摸體驗大家蒐集到的
質感。
2.預告利用隈研吾 擬聲.擬態建築概念做質感表達練習的任務,提醒同學蒐集
創作的材料。
質感表現─質感表達練習創作
1.教師提供球體(保麗龍球)以及各類質感素材(紙、布、泡棉、金屬、木等)
2.同學對於一種擬聲詞彙選擇一種質感素材進行質感表達的練習。
作品交流與分享
1.完成小組質感球作品打光並拍照。以文字描述對於質感表達的構想。
2.以世界咖啡館的方式讓小組輪流觀看他組的作品並寫下評語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