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在比較兩國制度時,我們可以發現若干顯著差異。首先,義務教育長度不同:台
灣推行十二年國教,而新加坡義務教育為十年(含六年小學與四年中學),之後學生可
選擇理工學院或初級學院。新加坡的『科目分組』制度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即進行不同
科目的能力分流,並在中學設置多種課程途徑;台灣則強調高中普及化與免試入學,
但仍以大學聯招及學測為主要管道。其次,治理方式不同:新加坡教育高度集中,由
教育部直接管理學校與教師;台灣逐步走向地方與校本自主,允許學校選用教材與設
計課程。此外,新加坡在財政方面由政府直接提供學校營運費與學生補助,而台灣大
學多以學費與補助併行,財源較為分散。
兩國社會文化背景截然不同。新加坡人口約 598 萬,族群組成為華人 74.2%、馬來
人13.7%、印度人 8.9%,其他族群 3.2%;政府透過族群共融政策與雙語教育確保不同
族群均衡分布與溝通。台灣則以漢族(包括閩南與客家)占 95%以上,原住民族約
2.3%。這意味著台灣較少面臨族群融合的挑戰,但對新住民與原住民文化仍需更多包
容與教育。新加坡的政策強調不同族群共同生活、學習與服兵役,塑造共同的國家身
份;而台灣近年亦開始重視多元文化教育,但沒有類似的住宅配額制度。
語言政策亦有差異。新加坡以英語為官方語言並要求學生學習母語(華語、馬來
語或泰米爾語),旨在兼顧國際競爭力與傳統文化。台灣以華語(國語)為主要教學語
言,但透過十二年國教推動本土語言教育,如閩南語、客語和原住民族語,以保護文
化多樣性。新加坡課程強調 STEM 與數理能力,同時加入公民與品格教育;台灣新課
綱則強調素養導向與跨領域學習,但落實程度尚需觀察。
在支持弱勢學生方面,新加坡制度較為健全。政府提供機會基金、經濟援助以及
對低收入家庭的學費與餐食補助;學校也獲得機會基金,支持學生參加課外活動與海
外交流。台灣雖設有弱勢助學金與偏鄉教育專案,但財源有限且行政分工多元,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