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主題探究:臺灣植物與藥草園之美

pdf
15.56 MB
27 頁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
目次 02 ..... 課程總覽
04 ..... 課程與節數
06 ..... 學習活動指引地圖
07 ..... 美感學習資源連結
10 ...... 1 自然科學主題探究
10 ......... 1-1 臺灣植物面面觀-植物園生態
14 ......... 1-2 然的療癒力藥草園探究
18 ......... 1-3 草木藝術師-科學繪圖
22 ......... 1-4 植物的質感採集標本製作
26 ..... 2 藝術人文與自然生態的跨領域整合
26 ......... 2-1 在地記憶色彩生活環境色
36 ......... 2-2 環境觸覺資料庫手抄紙
40 ......... 2-3 餐桌美學美感綜合練習
42 ......... 2-4 島嶼辦桌由食農到飲食美學實踐
44 ..... 3 友善環境暨永續生態議題
44 ......... 3-1 飲食花園-樸門永續設計
46 ......... 3-2 環境教育-焦點討論法
46 ......... 3-3 專題探究- PBL 與研究方法
2
課程總覽
Natural Aesthetics 自然美」美感學習活動以統整學校與科博館間的資源為發展方式,內容包含:
數個學習模組、單元及學習活動具備彈性學習的特質,各自擁有自主性,亦可
相互連結,形成點狀、主題、帶狀的學習,呼應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地域特質、
關注議題及先備學習能力,透過學習者自主、教師 /研究員 /家長指導等方式
進行美感學習活動。
三大模組單元
五大課程脈絡
十一項學習活動
»自然科學主題探究
»藝術人文與自然生態的跨領域整合
»友善環境暨永續生態議題
»臺灣植物面面觀-植物園生態
»大自然的療癒力-藥草園探究
»草木藝術師-科學繪圖
»植物的質感採集-標本製作
»在地記憶色彩-生活環境色
»環境觸覺資料庫-手抄紙
»餐桌美學-美感綜合練習
»島嶼辦桌-由食農到飲食美學實踐
»飲食花園-樸門永續設計
»環境教育-焦點討論法
»專題探究- PBL 與研究方法
»繪自然
»臺灣原色
»質地有聲
»島嶼食記
»友臺灣
3
存在美學
公民美學 生態美學
生命科學
地球環境人類文化
藝術人文與自然生態的跨領域整合|
»在地記憶色彩-生活環境色
»環境觸覺資料庫-手抄紙
»餐桌美學-美感綜合練習
»島嶼辦桌-由食農到飲食美學實踐
自然科學主題探究|
»臺灣植物面面觀-植物園生態
»大自然的療癒力-藥草園探究
»草木藝術師-科學繪圖
»植物的質感採集-標本製作
友善環境暨永續生態議題|
»飲食花園-樸門永續設計
»環境教育-焦點討論法
»專題探究- PBL 與研究方法
4
課程與節數
8/12
|半日|
入館教學 4
18
|一日|
入館教學 6
均衡 反覆 重點 對比 比例 變化 統一
美感(形式)原則
校域教學
館域教學
1/1 教學節數
1-1 臺灣植物面面觀植物園 
1-2 力-  
1-3 師-科
1-4 集-標
4
2
 3
or
1-1 臺灣植物面面觀植物園 
1-2 力-藥  
1-3 師-科
1-4 集-標
館域教學
嗅覺元素
線條 色彩 形狀&形體 空間 質感
味覺元素
視覺元素
自然科學主題探究
1
繪自然 臺灣原色
4
6
4
1
 2
or
5
均衡 比例
2-1 在地記憶色彩生活環境色 
2-2 庫-  
2-3 餐桌美美感綜合練
2-4 島嶼辦桌由食農到飲食美學實踐
3-1 花園樸門永續設計 
3-2 環境教育焦點討論法
3-3 究- PBL 與研究方法
4
2
3
4
2
 3
or
3
2
 3
or
2-1 在地記憶色彩生活環境色 
2-2 庫-  
2-3 餐桌美美感綜合練
2-4 島嶼辦桌由食農到飲食美學實踐
校域教學校域教學
線條 色彩 形狀&形體 空間 質感
甜辣酸
形狀&形體 空間
均衡 反覆 節奏 對比 比例 調和 單純 變化 統一
藝術人文與自然生態的跨領域整合 友善環境暨永續生態議題
2 3
4
4
18
4
2
 3
or
6
質地有聲 島嶼食記 友臺灣
4 8
66
6
學習活動指引地圖
2F
1F
B1F
質地有聲
繪自然
臺灣原色
友臺灣
島嶼
食記
人類文化廳 生命科學廳 地球環境廳
臺灣原色
*圖片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樓層平面圖
N
N
植物園配置圖
繪自然
7
美感學習資源連結
Natural Aesthetics 自然美」美感學習活動場域:
繪自然:植物園、人類文化廳(中國醫藥、藥草園)
臺灣原色:生命科學廳(彩色世界)、科學中心(物理世界、科學探索—
達達的魔法樂園)
質地有聲:人類文化廳(中國的科學與技術)
島嶼食記:人類文化廳(中國醫藥、藥草園、農業生態)
友臺灣:地球環境廳。
建議行前至科博館官網
確認各展廳是否開放。
植物園導覽 人類文化廳
VR 導覽
生命科學廳
VR 導覽
地球環境廳
VR 導覽
8
線上學習資源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多元的網路學習資源,例如「線上博物館」其內容包含
數位典藏:線上蒐藏庫、數位典藏精選、學術著作與科普圖書。
數位學習:兒童數位博物館、網路主題展示、科普學習資源、分享大師視野。
行動學習:師生行動智慧跨服務學習、兒童趣味悠遊學習、探索科博尋寶趣。
線上導覽:網路特展、720°環景虛擬導覽、iCoBo 行動導覽。
數位典藏 數位學習
»線上蒐藏庫
»數位典藏精選
»學術著作與科普圖書
»兒童數位博物館
»網路主題展示
»科普學習資源
»分享大師視野
*圖片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9
此外有手機應用程式及相關線上課程,作為Natural Aesthetics 自然美」
美感學習活動的參考,例如:
行動學習 線上導覽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推出的行動智慧定位導覽及學習服務
提供參觀前、中、後的規劃,以及相關延伸學習活動。
i    |
臺達磨課師為臺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基於社會公益,針對高
/高工自然組學科及大學自動化學程所設立的線上磨課師
MOOCs課程平臺,集合高中學 /群科中心及多所大學教師
群共同開設,運用數位學習提升學習成效。
DeltaMOOCx
»師生行動智慧跨服務學習
»兒童趣味悠遊學習
»探索科博尋寶趣
»網路特展
»720°環景虛擬導覽
»iCoBo 行動導覽
DeltaMOOCx
i科博 APP
Android
i科博 APP
IOS
線上博物館
10
學習目標
了解臺灣原生植物與氣候、地理環境的分佈關係。
能辨識環境中的植物,透過科學繪圖記錄植物。
進行植物採集與標本製作。
理解植物在生活中的運用,引發對於植物探究專題的動機。
覺察
行動 認知
情意 技能
0
1
2
3
4
5
自然科學主題探
1
1-1|臺灣植物面面觀-
    植
植物園佔地約 4.5 公頃,以臺灣低海拔具有
的特色生態和熱帶雨林為展示主題,細心挑
選、檢視臺灣本土具有代表性的生態區造景,
並表現景觀的趣味及特色,共計有隆起珊瑚
礁區、蘭嶼區、海岸林區、臺東蘇鐵區、北
部低海拔區、中部低海拔區、南部低海拔區
及季風雨林區等 8個區域,選植各式喬木、
灌木、草本、蕨類等原生植種,全園區(含
溫室)合計超過八百多種植栽。
實踐
觀察、記錄、製作
隆起珊瑚礁區
海岸林區
季風雨林區
植物園於每日 11:00 14:30 於溫室門口
集合出發定時導覽-臺灣原生植物探源之
旅,免預約。
11
北部低海拔區
熱帶雨林溫室
臺東蘇鐵區
蘭嶼區
藤蔓展示區、多肉植物區
中部低海拔區
南部低海拔區
植物園介紹 臺灣植物地圖
植物偵探紀錄區
12
透過植物園的導覽,可以初步理解臺灣原生
植物生態的分佈,與氣候、自然環境的關聯。
而我們現正居住的環境,又是屬於哪一個生
態區呢?
試著觀察生活周遭的植物分佈,透過書籍
網路資源…等工具,辨識環境中的植物類型,
對照植物學的分類,先從窗邊、門口的植物
進行練習。
外觀特徵
植物類型
俗名 學名
外觀特徵
植物類型
俗名 學名
拍照、描繪區 拍照、描繪區
植物
無胚胎植物
非維管束植物
孢子植物
裸子植物
單子葉植物
胚胎植物
維管束植物
種子植物
被子植物
雙子葉植物
13
永豐高中植物
學習平台
仔細觀察周遭植物,
試著辨識植物類型外,
可以找到哪些美感(形式)
原則?
臺灣原生植物
如何被運用在生活中的
食、衣、住、行等面向?
我居住的區域與
氣候、地理、環境與
歷史脈絡的關係為何?
我居住的區域
屬於哪種生態類型呢?
校園 /社區植物地圖
請畫出校園或社區的平面配置圖,並將觀察後的植物名稱標
示其中,完成在地(校園 /社區)的植物地圖吧!
14
1-2|大自然的療癒力-藥草園探究
中藥材來源以植物藥佔絕大多數,使用也最普遍,自古代相沿把中藥學亦稱為
「本草學」。兩千多年來,本草學從藥材採集、栽培、炮製、藥性、方劑、成藥
加工等,形成一貫體系,直至近代受西醫影響逐漸朝現代化方向發展。
試分析傳統中藥與科學中藥的異同。
中醫藥性理論有四氣、五味,四氣是寒、涼、溫、熱,藥性較為平和且寒熱不
明顯的稱為平性的藥材;五味則是酸、苦、甘、辛、鹹,依此配合病情需要進
行配藥。而所謂「藥食同源」,是指藥材同時可作為食材食用,不僅美味更是出
於保健、防病、治病目的。
試寫出不同性質的藥材,以及可入菜的藥材 /菜餚名稱。
相同處:
溫熱性質的藥材:
可入菜的藥材 /菜餚名稱:
平性的藥材:
可入菜的藥材 /菜餚名稱:
寒涼性質的藥材:
可入菜的藥材 /菜餚名稱:
相異處:
15
情境 2 科博館的參訪活動到了午餐時間,有同學不小心吃太多了 胃很不舒
,還記得解說員有介紹「月桃的種子」可以製成健胃藥。試著在藥草園找出
月桃,並將月桃拍攝紀錄下來。除此之外,科博館的中藥櫃中有種可以治療便
秘的藥材「巴豆」,也請在藥草園中找出巴豆的植株,並拍攝下來。
月桃照片 巴豆照片
STEP 1|藥草園踏查尋寶
以小組方式進行,每一小組約 4~6 人進行藥草園探究任務
情境 1 一整天的科博館活動大家玩得太開心了,有幾個同學都
不小心曬傷了,聽說藥草園裡面有一種植物可以舒緩曬傷,它的
葉片肥厚多汁、邊緣有刺如右圖,試找出植物名稱並紀錄說明。
藥草園探究任務
16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嚼食檳榔有害健康,但其實若適當使用,檳榔樹可是有許多
妙用的,像是檳榔心可以拿來炒菜,它的其他部位還可作為藥材。試找出檳榔
樹,拍照記錄並了解它有哪些藥用的功能。(至少寫下 3個檳榔的藥用功能)
藥草園裡有很多植物,每種植物都有藥用功能,但有些是有毒的,請找出一株
有毒的植物,將植株及立牌拍下來,並寫出它有哪些藥用功能。(至少寫下 3
藥用功能)
檳榔樹照片
有毒的植物照片
STEP 2|檳榔的藥用
STEP 3|有毒的藥草
17
科博館內的中國醫藥展區內有一個很大的中藥櫃。試著分析紀錄下哪些中藥材
分別是用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製成的;請分別找出 3項後,選
1項畫下來,並註明名稱與功效。
根的中藥材:
功效:
莖的中藥材:
功效:
葉的中藥材:
功效:
花的中藥材:
功效:
果實的中藥材:
功效:
種子的中藥材:
功效:
STEP 4|中藥櫃
18
1-3|草木藝術師-科學繪圖
透過植物園的踏查與藥草園的巡禮,是否對
植物研究的範疇有了初步雛形的認識?
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中,研究者必須具有蒐集
原始資料及描述的能力;因此在專業的養成
過程中,除了文字的撰寫外,透過圖像具體
呈現研究證據或推論結果,也是必要的訓練
項目。親自動手描繪植物,讓研究者得以觀
察入微,聚焦研究的內容,也是手繪科學圖
像仍持續且廣泛被使用著的原因,並與攝影
及電腦繪圖共同呈現,取得相輔相成的效果。
讓我們透過視覺,開啟植物研究的第一步「觀
察」,結合美感與科學知識,進入科學繪圖的
世界。
植物標本館
植物育種
花卉 農作物 草藥
醫學
草藥學
植物分類學
植物園
科博館中的植物學家,
每天都在進行什麼研究工作呢?
19
科學繪圖與一般
攝影的有何差別?
對於科學研究的幫
助是什麼?
以植物作為
科學繪圖的對
象,需注意到哪
些細節?
科學繪圖工具清單
初稿描繪
□鉛筆 □橡皮擦
□自動鉛筆 □工程筆
定稿描繪
□針筆 □代針筆 □沾水筆
上色用具
□水溶性色鉛筆 □水彩 □色票
觀察器材
□放大鏡(如雌蕊、子房、胚珠觀察)
□顯微鏡(如腺體觀察)
比例換算
□尺 □計算機 □分規
輔助工具
□剪刀 □解剖刀 □鑷子
美感(形式)原則
、色的整體與部分間,或部分與
整體間的完美數理關係。除數理關
係外,比例在形式上呈現不僅是機
械的反應,而是人的自然感覺。
進行科學繪
圖前需要哪些
準備工作?
圖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20
STEP 2|植物觀察好眼力
運用尺、網格、拍照輔助,臨摹植物輪廓
外貌。
STEP 1|點線面美感基本功
透過點、線、面構成,進行質感模擬練習。
科學繪圖實作練習
21
STEP 3|手眼併用科學繪圖
透過嚴謹的觀察與描繪,進行生活環境的植物描繪。(以花為例)
事前觀察
1
繪圖準備
2
了解植物的生長程
序和過程
觀察開花的順序
了解生長的方向性
觀察地上的根莖
聚焦描繪對象
觀察花序、花梗、葉
(如生長邏輯、方向性、
葉形、葉脈特性)、莖
(如纖毛的毛流、粗密、
密度)
文獻資料對照
進行繪圖
3
進行草圖描繪
圖像定稿
進行上色
標註比例與文字
說明
美感詞彙
形體或形象中各部分的幾何
性質(形狀與大小)和彼此的
空間關係(方位或相對位置)
科學繪圖區
22
1-4|植物的質感採集-標本製作
小時候一定有過把蒐集來的樹葉夾在書本之中做成
標本的經而實際上蒐集植物、製作標本方式是
多元而複雜的。
標本的製作是一門專業的學,從辨識生活周遭開
、結果的植物開始,到區分木本及草本植物的形
態差異,透過科博館一系列專業的標本製作課程引
導步,包含了植物採集工具的實際操作運用,枝
條整形及壓製標本,並以「採集野冊」的方式進行
觀察紀錄亦能了解植物標本館的維運及蒐藏保存
條件以及不同類別標本的製作方式,讓我們更全
方面地進入標本製作的世界。
製作
保存
脫水壓扁
陰暗久遠
記錄工具用途 記錄工具用途
植物採集工具 臘葉標本製作工具
23
辨識植物的形態差異 徒手採集或運用枝剪 填寫植物鑑定表
1 2 3
植物枝條整型 壓製定型 送入烘箱乾燥
4 5 6
取出乾燥標本 以針線固定標本 上臺紙與黏貼花果袋
7 8 9
24
植物標本的採集
與製作,需要注意
哪些地方呢?
在製作植物標本
的過程中,細小或
組成較為零碎的部
分該如何保存?
植物鑑定表
如何區分木本及
草本植物?
美感詞彙
形象或物品的表面質地,經由人的觸摸或
視覺經驗的聯想。
【參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採集紀錄表繪製】
採集號碼 日期     年     月    
採集者
地點         國         省(州)        縣(市)        鄉 /鎮( /區)
生境 開闢地、路邊、小徑邊、石壁、土坡、溪邊、河床、橋下、林緣、林下、濕地、海邊
經緯度       E;       N海拔                 m
性狀 喬木  灌木  草本  草 /木質藤本(匍匐、攀附、懸垂)
(附、腐)生;寄(附)主: 
株高 胸徑
果實
科名 俗名
學名
備註
份數 鑒定者
25
自我學習檢視表
根據學習的結果區分成 5個等第,試著為自己的表現打點評分,並連線成
為雷達圖,觀察學習歷程的表現。
試著評估哪些部分表現很棒!哪些部分可以再更精進呢?
了解臺灣原生植物與氣候
地理環境的分佈關係。
可以經由專家協助進行植物採
集與標本製作。
0
1
2
3
4
5
經由博物館學習資
源,引發對於植物
探究專題的動機。
理解植物在人類生
活文化中的運用。
能透過科學繪圖
鉅細彌遺的記錄
植物。
具備植物分類知
能,並能辨識生活
環境中的植物。
26
2學習目標
實踐
觀察生活中的植物,完成環境色票踏查。
透過科學知能的理解,進行植物染與手
抄紙的製作。
以植物元素為核心,進行美感(形式)
則練習。
整合美感構面與自然科學,提升跨領域
的美感素養學習。
踏查、採集、創作、整合
2-1|在地記憶色彩-
    生活環境色
透過美術課程中的色彩單元,與科博館
生命科學廳(彩色世界)、科學中心(物
理世界、科學探索-達達的魔法樂園)
參觀,透過生物、物理到美學中對於的
色彩知能的認識後,讓我們著手踏查環
境中的色彩。
藝術人文與自然
生態的跨領域整合
覺察
行動 認知
情意 技能
0
1
2
3
4
5
美感詞彙
構成色彩的三種屬性,包含
相( Hue)、 度( Value)、
度( Chroma
分組進行校園 /社區色票尋色,一組
4~6 拿到 8張色票,尋
找出校園 /社區相對應的顏色。
小組將色票尋找的地點及討論內容記
錄至「環境色票尋色紀錄表」上。
生活環境色
自然色彩與人工色
彩的有何不同之處?
為什麼我們可
以看見色彩?
何謂色光三
原色?色料三
原色?
27
環境色票尋色紀錄表
(參考日本色研- PCCS 色票 129a
拍攝地點:
色彩屬性□自然 □人工
我的發現:
拍攝地點:
色彩屬性□自然 □人工
我的發現:
拍攝地點:
色彩屬性□自然 □人工
我的發現:
拍攝地點:
色彩屬性□自然 □人工
我的發現:
拍攝地點:
色彩屬性□自然 □人工
我的發現:
拍攝地點:
色彩屬性□自然 □人工
我的發現:
拍攝地點:
色彩屬性□自然 □人工
我的發現:
挑選 2張色票並且分別找出自然與人工對應的顏色,拍照並記錄。
拍攝地點:
色彩屬性□自然 □人工
我的發現:
PCCS 色票編號:
自然拍攝地點:
人工拍攝地點:
我的發現:
PCCS 色票編號:
自然拍攝地點:
人工拍攝地點:
我的發現:
色票 色票
調
28
對環境色彩進行初步觀察後,接下來試著聚
斂這些繽紛色彩帶來的心理感受:
以行動載具軟體輔助拍攝具代表性的環境
,或拍攝照片之後再對照色票(日本色
研- PCCS 色票 129a找出對照色。
每一小組拍攝 4張照片,並說明這 4張照
片的特殊意義。
從每張照片中再選出最具代表的 5個色
彩,組成環境代表色票。
環境色踏查
你最喜歡的
的環境色是什麼?
帶給你什麼樣的
心理感受?
試著分享
你和「景色與植物」
色彩之間的故事。
生活中有哪些景色與
植物是具代表性的?
對你而言,是否具特
殊意義?
範例
Palette
Republic
XueXue
Colors
Pantone
Studio
Swatches
Live Color
Picker
29
環境照片/代表色票
環境照片/代表色票環境照片/代表色票
我心目中的環境色
美感詞彙
為了簡潔正確描述顏色,設計師、藝術家會透過色
票比對,透過其中的「色碼」作為標準色彩的溝
調
30
校園環境色彩中,植物扮演重要的角色,提供校園綠意盎然的生機,同時也是
校園美化的關鍵元素,透過植物分類方法,認識植物的分類與特徵辨識,進一
步認識校園中的植物生態。
營養器官 生殖器官
植株類型 器官類型
多長於土壤下,不易觀察︒
被果肉︑果皮包住不易觀察︒
種子
木本︑草本︒
壺形
輪形
漏斗形
摘錄常見花冠形態︒
分果
核果
蓇葖果
果實
摘錄常見果實形態︒
葉身 小葉
葉柄
小葉柄
單葉 複葉
卵形菱形 心臟形圓形
摘錄常見葉片形態︒
匙形 披針形
被子植物的特徵
校園植物的踏查與採集
31
進行校園踏查可以下列方式進行:
實地觀察。
拍照或以科學繪圖紀錄。
對照圖書圖鑑資料、植物檢索表、詢問專
家…等相關檢索資料。
校園植物觀察紀錄表
組別:
區域地點:
植物名稱:
可觀察特徵:
特徵描繪:
觀察者:
生長狀況:
周遭環境:
□根 □莖 □葉 □花 □果實 □種子
實際運用-尋找隱藏的寶藏:
各組選擇一項校園植物,並
「校園植物觀察紀錄表」
分別描繪 6個觀察特徵。
各組相互抽籤,抽取線索
解讀分析線索提示。
記錄推論過程,整合結果
最後找出寶藏。
調
線索
線索
線索
線索
線索
線索
32
大自然如同藝術家,孕育出許多可以作為染材的原料;請想看看,哪些大自然的產物可做為染材的原
料呢?並試著以分類的方式,將染材的原料填入下列空格中。
在大自然的巧手下,透過媒染劑作為布料纖維與草木染料間的媒介,纖維中的染料與媒染劑的金屬離
子,發生配位共價形成離子錯合物,蛋白質纖維具有較佳顯色效果,是因為有氨基與羧基。請想看看,
生活中有哪些可做為媒染劑的材料,並試著將其歸類於下列空格中。
不同的媒染劑可以產生不同的媒染效果,藉由植物染步驟的操作可以觀察到布料各種不同的色彩顯色
效果;媒染劑有:醋酸鋁、醋酸鐵、醋酸銅、碳酸鉀…等;請試著歸類不同媒染劑與布料產生的不同
色彩變化,並將其填入下列空格中。
天然媒染劑 化學合成媒染劑
植物染料 礦物染料 動物染料
明度較亮、彩度較高的色彩 灰黑或暗色調的色彩 較飽和的暗色調色彩
植物染
33
布料退漿(皂洗、水煮 30 分鐘)
晾乾 紮綁布料 浸泡於
清水備用
校園植物採集、清洗、切碎 萃取染液2~3 及製作媒染劑
1 2 3
過濾染液 加入媒染劑(約布
重的 3~5%
布料加上基本綁染技巧 染( 1~2 小時) 清洗 陰乾
4 5 6
天然染劑可歸類
哪幾種類型?
不同的草木染料顯色後,跟原本
的植物色彩是否一致?
不同的媒染劑經由化學變化後,
與布料顯色的關係為何?
34
如何在草木染的
布料中,產生紋樣
變化的效果呢?
校園內有哪些植物適合進行「植物染」?經過「環境色
踏查」「校園植物踏查及採集」任務的記錄、整合生
、化學與美學,請試著找出十二色相環當中,不同
色系屬性的植物進行染色實驗,來場純天然的創作。
植物染技法創作
漸層染
縫染
紮染
型染
夾染
蠟染
如何結合環境色彩與
草木染技法進行個人
創作?成果可以運用
在生活何處?
哪些國家、民族中,
染布的歷史文化呢?
他們所使用的染料及
圖騰為何?
35
環境植物色相環
植物名稱:
地點:
媒染劑:
植物名稱:
地點:
媒染劑:
植物照片 植物照片
植物名稱:
地點:
媒染劑:
植物照片
植物染色票照片
植物名稱:
地點:
媒染劑:
植物照片 植物染
色票照片
植物染
色票照片
植物染
色票照片
色系
色系
色系
色系
色系
美感詞彙
又稱色輪、色圈,將
可見光區域的顏色以
圓環來表示,為色彩
學基本工具,通常包
12種不同的顏色。
植物名稱:
地點:
媒染劑:
植物照片
植物染色票照片
36
2-2|環境觸覺資料庫-手抄紙
西元前二千多年,埃及人使用紙莎草的莖部製成的莎草紙;到了西元二世紀,
中國的蔡倫使用樹膚、麻頭、敝布和漁網等材料,並使用挫、漚、煮、搗、抄
等基本工序製紙,開啟紙本運用的時代。收集生活中的植物纖維,觀察植物纖
維特質,例如:光澤、透明性、抗力、色彩…等,經由生物、物理、化學等步
驟處理製程,觀察成形後的紙張質感,進一步整合美學進行創作與生活運用。
手工製紙纖維分類
運用薄而纖維長的表皮
例如:大麻、亞麻、苧麻、
楮皮、構皮、雁皮、桑皮、
三椏皮、菩提樹、青藤……
纖維長的劍形長葉
例如:鳳梨葉、瓊麻、虎尾
蘭、棕櫚葉……
去葉後的桿或莖
例如:嫩竹、鬼萱、蘆葦、
芒草、稻草、麥稈、藺草、
玉蜀黍、高粱桿、甘蔗渣、
香蕉絲、馬尼拉麻……
不同文化中,植
物纖維與生活運用
的關聯為何?
植物纖維如何取得?是否影響
紙製品的品質與用途?
美感詞彙
形象或物品的表面質地,經由
人的觸摸或視覺經驗的聯想。
運用於手抄紙
的植物纖維可分
成哪三類?
觀察生活環境中三
類的纖維分佈?
37
顯微鏡下的紙纖維形狀、內腔大小、壁膜薄厚…等,都會影響紙張的性質,例如
纖維長而窄的,質地較為柔軟、撕裂強度高,適合做較薄紙張而纖維短而寬的,
則適合做填充用途,與長纖維混用,則能使具備不透明的特質。
試著尋找生活環境(校園、社區…中的植物,依不同的植物類型,調整步驟
逐步取得纖維(以餐桌上的鳳梨葉為例),建立在地的植物纖維資料。
將植物初步整理、去除雜物後,槌打
並裁剪至 2~5 公分,浸泡數天至數
月,助於脫去皮質。
透過高溫將包住纖維的物質去掉,可
加入碳酸氫鈉(小蘇打)加速作用,
2~4 小時,並洗淨。
浸泡
取纖維
烹煮
漂白
1 2
3 4
再次捶打後,以刮刀或鋸齒狀工具撥
離表皮及肉質部分,取得淡褐色纖維。
以自然漂白法(長時間日曬)或化學漂
白法(雙氧水浸泡、漂白劑高溫烹煮)
取得植物纖維。
步驟
38
取得適量纖維後,接著可以進行製紙的步驟。漢代運用「漉」「瀝」的方式
分別由下向上取、由上向下滴的形式製紙,而明朝《天工開物》一書,則以「抄
紙」 為名。世界各國因手工製紙的動作變化,有篩紙、漉入、溜漉、流漉、盪出、
潑入、澆紙等說法。
透過不同的纖維取得、製紙手法與運用巧思,藝術家與設計師開發各種紙藝創
作,連結自然到人文的跨領域表現,讓我們開啟紙的纖維工藝製作與創作歷程。
紙類藝術運用類型
臺中市纖維工藝
博物館粉絲專頁
臺中市纖維工藝
博物館官方網站
手工製紙的方法分成哪三大類?
手抄紙可運用於哪些創作
表現?你會怎麼延伸運用
手抄紙創作呢?
製紙歷程中有哪
些添加物?對紙材
的影響為何?
39
123 4
尋找數種環境植物依
前述步驟取得「纖維」
準備果汁機、水盆、
抄網、吸水布、抹布
利用果汁機將纖維均
勻打散
將纖維倒至盆中加入
造紙助料「樹糊」
5 6 7 8
「抄網」以傾斜角度入
水盆撈取纖維
取適量纖維後離開水
盆輕晃瀝乾
可加入不同纖維增加
紙張質感
記錄不同的纖維與紙
張質感
9 10 11 12
試著萃取「草木染液」
添加至纖維液中
透過染液增添紙張色彩 運用抄網模板進行抄紙 透過造形與纖維質量
產生不同質感構成
40
2-3|餐桌美學-美感綜合練習
    擺盤的藝術
食物在排中的排列組合
    餐墊的設計
印花構成與版畫的運用
    食器的溫度
食器質感間的組合關係
    藝起飲食樂
食物、食器、陳設的美感營造
練習 1
練習 3
練習 2
練習 4
如何運用植物纖維
製作的手抄紙、草木
染布創作進行桌面的
配置美化?
還有哪些具體因素
可以營造具備美感的
餐桌飲食氛圍?
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的實驗心理
學教授-查爾斯.史賓司Charles Spence)談
到飲食美感,曾提到「透過多項實驗證實,料
理的呈現方式能夠影響大腦對食物所產生的美
味感,尤其是食物的擺盤方式和餐具的質感
透過視覺就能讓人覺得碗盤中的食物像山珍海
味或像粗茶淡飯。
任何物象外在呈現的美感,即是形式上的美
美感(形式)原則之產生,來自人們對大千世界
的長期觀察、模仿、運用與轉化,依據自然萬
物形、色的特質,人們發現自然造化看似渾然
天成,經由不斷的探討、驗證,歸納出「美」
的原理原則。
何謂美感(形式)
原則?在日常生活中
可以找到哪些案例?
41
請結合餐桌上的餐食物件,並以美感(形式)原則進行「擺
盤的藝術」「食器的溫度」「餐墊的設計」「藝起飲食
樂」的排列組合練習,並於下方圖表描繪、記錄不同組
合的心理感受。
量的秩序
均衡-對稱均衡 均衡
反覆-樣式 比例
反覆-漸層 對比
節奏 調和
統一
質的秩序
美感(形式)原則
調
美感詞彙
指的是形體或形象中各部位的
幾何性質(形狀與大小)和彼
此的空間關係(方位或位置)
42
餐桌上的家常菜色
料理、飲食習慣,反映
你們家族哪些共同的味
道與記憶呢?
生活環境(校園、社區 ...
中有哪些在地植物可以入菜?
具備什麼營養價值?
2-4|島嶼辦桌-由食農到
    飲食美學實踐
透過「自然科學主題探究」「藝術人文與自
然生態的跨領域整合」的學習歷程,接下來
請試著參與家裡的餐桌料理,加以觀察、紀
,並與同學交換觀察後的心得;並請透過
下方「島嶼辦桌心智圖」進行發想,如何規劃
一桌心目中超完美的島嶼桌菜?有哪些需要
考量的地方呢?是否需要考慮身體均衡發展
的營養學思維,以及永續發展的食農概念
是否也可以加入了整體視覺美感的思維呢?
讓我們一同創作匯聚五感的島嶼辦桌吧!
試著以一週的時
間,記錄家裡的
餐桌飲食內容與
用餐習慣。
島嶼辦桌
色彩
質感
構成
比例
視覺
美感
島嶼辦桌心智圖
43
自我學習檢視表
根據學習的結果區分成 5個等第,試著為自己的表現打點評分,並連線成
為雷達圖,觀察學習歷程的表現。
試著評估哪些部分表現很棒!哪些部分可以再更精進呢?
了解美感形式)原則與生活
中的運用。
透過在地植物的收集,製作不
同質地的原生紙張。
0
1
2
3
4
5
願意運用科學知
能,整合美感實踐
於生活中。
能具體運用比例、
色彩、質感、構成
的概念整合創作。
可以運用不同的天
然染材與媒染劑,
創作出具有美感的
布料。
具備基礎色彩學知
能,並用於生活的
搭配。
44
3學習目標
實踐
同理、探究、討論、分析、整合
覺察
行動 認知
情意 技能
0
1
2
3
4
5
3-1飲食花園-樸門永續設計
門( Permaculture主要概念包括:
了解自然模式和閱讀環境
分區規劃和整體系統思維(尤其在於水、
能源和資源利用)
可食地景、食物森林(具有生物多樣性以
及高生產力的生態系統)和再生型農業。
永續性社區營造。
  樸門主要精神在發掘大自然的運作模式,
並模仿其模式設計庭園、體現生活,以
尋求建構人類和自然環境的平衡點,它
可以是科學、農業,也可以是一種生活
哲學和藝術。建築師、社區規劃師、農
夫、經濟學者、社會科學家,甚至學生、
家居者或園丁…等都可以循它的精神和
設計原則,各取所需。如果你今天要打
造一座生態菜園,請試著以樸門永續設
計概念進行發想。
友善環境暨永續
生態議題
理解樸門永續設計的概念,整合自然與
藝術知能。
運用焦點討論法,闡述自我論點的分
析,並透過學習歷程,理解友善環境的
重要。
進行以植物為核心的跨領域專題探究。
門( Permaculture是永恆的Permanent)、
業( Agriculture)和 化( Culture的縮寫,
樸門永續設計是一門順應大自然而進行的生
態設計方法,其核心倫理為 「照顧地球」「照
顧人」「分享多餘」,以生態學、民族學、農
藝…等跨領域整合性知識架構,
樸門永續設計
研究學會
樸門永續設計
介紹影片
台灣樸門永續
設計學會
45
尋找合適的生態菜園位置:
需要的人力與物力清單:
生態菜園的植物清單:
生態菜園的造形設計概念:
什麼是生物群落Biome)?
次( Stacking)?
與覆蓋物Mulch)?
試以生物學的角度,
分析樸門生態菜園的
造形與原理?
以你的學習專業與興趣,
可以在樸門永續設計中
擔任何種角色?
飲食花園設計提案
46
植物在生態系
中扮演何種
角色?
身為地球村的一
份子,哪些行動
可為永續發展盡
份心力?
3-2環境教育-焦點討論法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不定期會有特定主題的
策展,反應時事脈動、研究成果,與跨領域
的連結展現,請試著透過當期特展的關注
並運用ORID 焦點討論法」進行對於議題、
事件的想法與思辨。
3-3專題探究-
PBL 與研究方法
面對未來「解決問題」才是我們必備
的能力,這也是通往自主學習的最有
效方法,而進行專題研究則是培養問
題解決最完整、最有系統的美感學習
歷程。透過學校教師、博物館專家學
《美感學習指引》手冊與雲端新媒
體資料庫 、圖書館資料…等資源,展
開以「植物探究」為核心的專題旅程,
並試著分享發表。
Objective Reflective Interpretive Decisional
仔細觀看展出的理
念與展品內容。
觀展時直覺的內在
感受與情緒反應。
融合個人經驗思考
展覽帶給你的意
義、內涵與價值。
看完展覽後你的決
定、行動與計畫。
O R I D
觀察現象
發現問題
(問題意識)
文獻探討
提出研究問題
研究方法
文獻
觀察
提出問題
參考文獻
形成假說
設計實驗
分析實驗結果
提出結論
實驗、觀察
調查、訪談
試分析地球暖
化的原因?
47
自我學習檢視表
根據學習的結果區分成 5個等第,試著為自己的表現打點評分,並連線成
為雷達圖,觀察學習歷程的表現。
試著評估哪些部分表現很棒!哪些部分可以再更精進呢?
理解樸門永續設計的概念。
能運用博物館所 /學校的資源,
進行自主學習探究。
0
1
2
3
4
5
透過學習歷程
理解友善環境的
重要,進一步實
踐美善家園。
能實際進行以植
物為核心的跨領
域探究專題。
可運用焦點討論
,闡述自我對
於展覽或論點的
分析。
整合自然科學與
藝術人文知能。
48
亞太地區美感教育研究室系列叢書 09-2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
素養導向美感學習活動設計與實施參考指引 13
Natural Aesthetics 自然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高中學生篇
人|林崇熙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  編|洪詠善、丘永福
作  者|高嘉宏、黃美斯
編輯小組|洪詠善、丘永福、曾建銘、黃祺惠、呂瑋婗
設計審核|策略溝通辦公室
美術設計|走向設計 吳怡葶、游語蕎
合作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出版機關|國家教育研究院
地  址| 237201 新北市三峽區三樹路 2
電  話| (02)7740-7890
傳  真| (02)7740-7064
網  址|國家教育研究院 https://www.naer.edu.tw/
亞太地區美感教育研究室 https://aew.moe.edu.tw/project/
apoae#/
印  刷|秀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處|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地址:104472 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 209 1
     電話:(02)2518-0207
     網址:https://www.govbooks.com.tw
     五南文化廣場
     地址:400002 臺中市中區中山路 6
     電話:(04)2226-0330
     網址:https://www.wunanbooks.com.tw
出版日期|111 12 月初版一刷
本書同時登載於|網址:https://teric.naer.edu.tw/wSite/mp?mp=teric_b
網址:https://aew.moe.edu.tw/project/apoae#/
GPN1011102357
ISBN9786263451070
本書著作財產權為國家教育研究院所有,若使用本書內容,
須徵求本院同意或書面授權。
素養導向美感學習活動設計與實施參考指引 .
12-30/ 洪詠善 , 丘永福 , 曾建銘 , 黃祺惠 , 呂瑋婗 , 高嘉宏 , 黃美斯 ,
林宏維 , 林杏蓉 , 吳愷翎 , 邱敏芳 , 林昕曄 , 潘玟箮 , 林文雄 , 黃國哲 ,
方美霞 , 賴佩莉 , 高音璞 , 郭宗德 , 邱鈺鈞 , 廖健茗 , 劉美玲 , 黃于瑑 ,
李家華 , 林美宏 , 陳育淳 , 張釋月作 . -- 初版 . -- 新北市 : 國家教育
研究院 , 111.12
19 ; 20x20 公分 . -- (亞太地區美感教育研究室系列叢書 ; 9-2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ISBN 978-626-345-107-0(全套 : 平裝)
1.CST: 美育教學 2.CST: 教學活動設計 3.CST: 中小學教育
523.37 111021542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