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2能經由家人與師長指導,以文字、圖畫等方式記錄校園與住家環境問題。
4‐2‐1能操作基本科學技能與運用網路資訊蒐集環境資料。
4‐2‐2能具體提出改善周遭環境問題的措施。
4‐2‐3能表達自己對生活環境的意見,並傾聽他人對環境的想法。
4‐3‐3能對環境議題相關報導提出評論,並爭取認同與支持。
4‐3‐4能建立伙伴關係,尋求適切的資源與協助,以設法解決環境問題。
4‐4‐1能運用科學方法鑑別、分析、瞭解周遭的環境狀況與變遷。
4‐4‐2能草擬自己居住社區之環境保護行動計畫。
4‐4‐3能以調查與統計分析等方式檢討環境問題解決策略之成效。
4‐4‐4能以客觀中立的態度與他人對環境議題進行辯證,以說服他人或者接受指正。
(5)環境行動經驗
5‐2‐1具有跟隨家人或師長參與關懷弱勢族群等永續發展相關議題之活動經驗。
5‐2‐2具有參與調查生活周遭環境問題的經驗。
5‐3‐1具有參與規劃校園環境調查活動的經驗。
5‐3‐2執行日常生活中進行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6. 環境教育分段能力指標:
(1)「語文(國語文)」學習領域
3‐1‐4‐3能依主題表達意見。
3‐2‐1‐2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能以完整語句簡要說明其內容。
3‐2‐4‐3能報告解決問題的方法。
3‐2‐4‐4能與人討論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4‐1‐6能針對他人演說的內容發表自己的意見。
(2)「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7‐2‐6參與社區中環保活動或環保計畫,並分享其獲致的成果。
5‐2‐1覺察生活環境中的潛在危機並尋求協助。
7‐1‐5體認人類是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並主動關心環境,以維護、促進人類的健康。
7‐2‐5調查、分析生活周遭環境問題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7‐2‐6參與社區中環保活動或環保計畫,並分享其獲致的成果。
7‐3‐4分析人類行為如何改變全球環境,並探討環境改變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3)「社會」學習領域
1‐1‐2描述住家與學校附近的環境。
1‐2‐3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並能表達對家鄉的關懷。
1‐3‐9分析個人特質、文化背景、社會制度以及自然環境等因素對生活空間設計和環
境類型的影響。
1‐3‐10 舉例說明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1‐4‐2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
1‐4‐7說出對生活空間及周邊環境的感受,並提出改善建言或方案。
1‐4‐8探討地方或區域所實施的環境保育政策與執行成果。
1‐4‐12 認識水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國際海洋公約等相關法規的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