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環保種子教師培訓計畫

pdf
9.42 MB
24 頁
POPSHU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教案-校園環保概念種子教師之培訓
一、教學計畫 教學計畫 內容
教師團隊名單 蔡瀛逸、黃孟哲、許勝嘉
永續校園改造項目 雨水儲留再利用、透水鋪面、人工淨化系統、室內環
境改造及再生能源利用
教學主題 校園環保概念種子教師之培訓
融入之學習領域 社會學習領域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教學內容 本項訓練以小學教職員或大專學生為主。課程為一
日,包括環保議題課程、影片欣賞、時間總計 7~8
時,預計辦理兩梯次,人數預計約為 100~130 人,以
強化其環境保護及校園永續發展之概念。
學習階段
課程時間及預定執
行時間 時間 地點 活動說明
13:30~13:40 嘉藥-水療館 報到
13:40~14:40 嘉藥-水療館 影片觀摩
14:40~16:40 永續校園&環保設施參觀
參觀站點 X5
1.嘉藥-雨水水質分析實驗室參
預定時間 20min
2.永續校園計畫-透水鋪面&雨水
回收再利用 預定時間 20min
3.嘉藥-實驗室廢液暫存場及不
用藥品物流中心 預定時間 20min
4.嘉藥-宿舍區污水處理廠 預定
時間 20min
5.嘉藥人工濕地 預定時間 20min
16:40~17:00 嘉藥-水療館 綜合座談 賦歸
資源運用 永續校園&環保設施、影片、現地參觀講解。
其他特色
二、教學模組
1. 教學主題:
教案-校園生態環境教育活動
一、教學計畫
教學計畫 內容
教師團隊名單 蔡瀛逸、黃孟哲、許勝嘉
永續校園改造項目 雨水儲留再利用、透水鋪面、人工淨化系統、室內環
境改造及再生能源利用
教學主題 校園生態環境教育活動
融入之學習領域 社會學習領域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教學內容 觀地點內與環境教育相關之設施、設備或建置,如
污水處理廠、廢液暫存場、不用藥品物流中心等,以
強化環境管理能量並增加對校園生態景觀有更進一步
之認識。
學習階段
課程時間及預定執
行時間 時間 地點 活動說明
09:00~09:20 嘉藥 報到
09:20~10:20 嘉藥-水療館簡報室 影片觀摩
10:30~11:40 永續校園&環保設施參觀
參觀站點 X5
1.嘉藥-雨水水質分析實驗室參
2.永續校園計畫-透水鋪面&雨水
回收再利用
3.嘉藥-實驗室廢液暫存場及不
用藥品物流中心
4.嘉藥-宿舍區污水處理廠 預定
時間
5.嘉藥人工濕地 預定時間 20min
16:40~17:00 嘉藥-水療館 綜合座談 賦歸
資源運用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廠、廢液暫存場、不用藥品物流
中心
其他特色
二、教學模組
1. 教學主題:
參觀地點內與環境教育相關之設施、設備或建置,如污水處理廠、廢液暫存場、不用
藥品物流中心等,以強化環境管理能量並增加對校園生態景觀有更進一步之認識。
2. 設計理念:
本校人工濕地團隊研究人工濕地及生態造景已有多年,並累積相當豐富且寶貴知識、
技術與實務經驗。這些資訊可作為各級學校推動其校園生態化之工作及發展校園特色
之參考。
3. 學習目標:
提供校園環境保護設施及人工濕地作為觀摩會觀摩之教才,以作為各級學校推動其校
園生態化之工作及發展校園特色之參考。
4. 可配合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
◇社會學習領域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5. 可達成的分段能力指標:
(1)環境覺知與敏感度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121覺知環境與個人身心健康的關係。
122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多元的方式
表達內心感受。
123察覺生活周遭人文歷史與生態環境的變遷。
124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141覺知人類生活品質乃繫於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維持生態平衡。
(2)環境概念知識
211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以及常見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彼此之
間的互動關係。
221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222認識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形成的原因,並探究可能的改善方法。
231瞭解基本的生態原則,以及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
233認識全球性的環境議題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並瞭解相關的解決對策。
241瞭解環境與經濟發展間的關係。
(3)環境價值觀與態度
311能經由親近生物而懂得愛護與尊重生命,並瞭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312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321思考生物與非生物在環境中存在的價值。
322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建立個人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343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永續發展。
(4)環境行動技能
422能具體提出改善周遭環境問題的措施。
423能表達自己對生活環境的意見,並傾聽他人對環境的想法。
433能對環境議題相關報導提出評論,並爭取認同與支持。
434能建立伙伴關係,尋求適切的資源與協助,以設法解決環境問題。
441能運用科學方法鑑別、分析、瞭解周遭的環境狀況與變遷。
444能以客觀中立的態度與他人對環境議題進行辯證,以說服他人或者接受指正。
(5)環境行動經驗
521具有跟隨家人或師長參與關懷弱勢族群等永續發展相關議題之活動經驗。
522具有參與調查生活周遭環境問題的經驗。
531具有參與規劃校園環境調查活動的經驗。
532執行日常生活中進行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6. 可達成的環境教育分段能力指標:
(1)「語文(國語文)」學習領域
3143能依主題表達意見。
3212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能以完整語句簡要說明其內容。
3243能報告解決問題的方法。
3244能與人討論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416能針對他人演說的內容發表自己的意見。
(2)「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726參與社區中環保活動或環保計畫,並分享其獲致的成果。
521覺察生活環境中的潛在危機並尋求協助。
715體認人類是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並主動關心環境,以維護、促進人類的健康
725調查、分析生活周遭環境問題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726參與社區中環保活動或環保計畫,並分享其獲致的成果。
734分析人類行為如何改變全球環境,並探討環境改變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3)「社會」學習領域
112描述住家與學校附近的環境。
123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並能表達對家鄉的關懷。
139分析個人特質文化背景社會制度以及自然環境等因素對生活空間設計和環境
類型的影響。
1310 舉例說明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142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
147說出對生活空間及周邊環境的感受,並提出改善建言或方案。
148探討地方或區域所實施的環境保育政策與執行成果。
1412 認識水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國際海洋公約等相關法規的基本精神。
211瞭解住家及學校附近環境的變遷。
444探索促進社會永續發展的倫理,及其變遷的原因。
746舉例說明某些經濟行為的後果不僅及於行為人本身還會影響大眾生態及其他
生物,政府因此必須扮演適當的角色。
842舉例說明環境問題或社會問題的解決為何須靠跨領域的專業人才彼此交流
作和整合。
913舉出自己周遭重要的全球性環境問題(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處理等),並
願意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
931探討全球生態環境之相互關連以及如何形成一個開放系統。
947關懷全球環境和人類共同福祉,並身體力行。
(4)「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443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提出意見或建議。
2222知道陸生(或水生)動物外型特徵、運動方式,注意到如何去改善生活環境、調
節飲食,來維護牠的健康。
2332探討氧及二氧化碳的性質;氧的製造、燃燒之瞭解、氧化(生鏽)等,二氧化碳
的製造、溶於水的特性、空氣污染等現象。
2344知道生活環境中的大氣、大地與水,及它們彼此間的交互作用。
(5)「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422運用簡易的知能參與戶外活動,體驗自然。
423辨別各種環境保護及改善的活動方式,選擇適合的項目落實於生活中。
433覺察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並珍惜生態環境與資源。
445參與保護或改善環境的行動,分享推動環境永續發展的感受。
(6)「生活」課程
53喜歡探討事情演變的原因,並養成對周邊訊息做適切反應的態度。
55產生愛護生活環境、尊重他人與關懷生命的情懷。
單元學習活動:
本項活動以小學教職員或大專學生為主。課程為期一日,包含簡報說明、實地觀摩與
解說等。除針對所參觀地點內生態景觀之觀摩外,另將安排參觀地點內與環境教育相
關之設施、設備或建置,如污水處理廠、廢液暫存場、不用藥品物流中心等。預計辦
理一次,時間總計 7~8 小時,人數大約 100~130 人,以強化環境管理能量並增加對校
園生態景觀有更進一步之認識。
三、學習成果
◎成果照片
教案-雨水再生水利用操作檢測分析
一、教學計畫
教學計畫 內容
教師團隊名單 蔡瀛逸、黃孟哲、許勝嘉
永續校園改造項目 雨水儲留再利用、透水鋪面、人工淨化系統
教學主題 雨水再生水利用操作檢測分析
融入之學習領域 社會學習領域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教學內容 預計於建造前即前往各校採樣,分析各校之水質;並
於建造完工後採績採樣與分析,並加以輔導其等獨立
運作。原則將搭配本校環工系及環管系之水質分析課
程,以每月採樣一次為原則;採樣分析雨水儲留設施
之水量與水質,及經處理後的水再利用的可能性。所
採集的水樣需進行各項水質分析,分析檢測項目則選
CODSS、pHDO、水溫、氧化還原電位等依環
保公告之標準方法進行。
學習階段
課程時間及預定執
行時間 例行水質分析實驗課程將納入雨水儲留設施水質分析
資源運用 水質分析實驗、雨水儲留設施及環保署水質標準方法
其他特色
二、教學模組
1. 教學主題
搭配本校環境工程系力行的水質分析課程,進行雨水儲留設施儲留雨水水質分析,就
由水質分析的成果,讓同學名水與水儲留設施其水質變化,並思考其最佳的應用及設
施的操作方式。
2. 設計理念
本整合計畫除主辦單位為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另有台南縣大甲國小及高雄縣竹滬國小
三校均有雨水再生水利用之項目。雨水再生水利用建造時需監督,完工後亦須操作與
採樣分析,並解說其處理結果與輔導各校雨水儲流系統獨立運作的水質條件。
3. 學習目標
藉由針對校園內設置的雨水儲留設施進行水質監測,已明瞭儲留桶所回收的雨水水質
現況及應用的過程中所對應的水質條件,藉此作為改善水質儲樓設備及操作條件的探
討情形的探討。
4. 可配合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
◇社會學習領域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5. 可達成的分段能力指標
(1)環境覺知與敏感度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122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多元的方式
表達內心感受。
124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2)環境概念知識
211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以及常見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彼此之
間的互動關係。
231瞭解基本的生態原則,以及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
233認識全球性的環境議題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並瞭解相關的解決對策。
(3)環境價值觀與態度
311能經由親近生物而懂得愛護與尊重生命,並瞭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322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建立個人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343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永續發展。
(4)環境行動技能
434能建立伙伴關係,尋求適切的資源與協助,以設法解決環境問題。
441能運用科學方法鑑別、分析、瞭解周遭的環境狀況與變遷。
444能以客觀中立的態度與他人對環境議題進行辯證,以說服他人或者接受指正。
(5)環境行動經驗
522具有參與調查生活周遭環境問題的經驗。
531具有參與規劃校園環境調查活動的經驗。
532執行日常生活中進行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6. 可達成的環境教育分段能力指標
(1)「語文(國語文)」學習領域
3-1-4-3 能依主題表達意見。
3-2-1-2 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能以完整語句簡要說明其內容。
3-2-4-3 能報告解決問題的方法。
3-4-1-6 能針對他人演說的內容發表自己的意見。
(2)「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7-2-6 參與社區中環保活動或環保計畫,並分享其獲致的成果。
7-3-4 分析人類行為如何改變全球環境,並探討環境改變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3)「社會」學習領域
1-1-2 描述住家與學校附近的環境。
1-2-3 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並能表達對家鄉的關懷。
1-3-9 分析個人特質文化背景社會制度以及自然環境等因素對生活空間設計和環境
類型的影響。
1-3-10 舉例說明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1-4-2 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
1-4-12 認識水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國際海洋公約等相關法規的基本精神。
2-1-1 瞭解住家及學校附近環境的變遷。
4-4-4 探索促進社會永續發展的倫理,及其變遷的原因。
9-1-3 舉出自己周遭重要的全球性環境問題(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處理等),並
願意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
9-3-1 探討全球生態環境之相互關連以及如何形成一個開放系統。
9-4-7 關懷全球環境和人類共同福祉,並身體力行。
(4)「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1-3-1-2 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4-4-3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5-5 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提出意見或建議。
(5)「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4-2-2 運用簡易的知能參與戶外活動,體驗自然。
4-2-3 辨別各種環境保護及改善的活動方式,選擇適合的項目落實於生活中。
4-3-3 覺察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並珍惜生態環境與資源。
4-4-5 參與保護或改善環境的行動,分享推動環境永續發展的感受。
(6)「生活」課程
5-3 喜歡探討事情演變的原因,並養成對周邊訊息做適切反應的態度。
5-5 產生愛護生活環境、尊重他人與關懷生命的情懷。
7. 單元學習活動
預計於建造前即前往各校採樣,分析各校之水質;並於建造完工後採績採樣與分析,
並加以輔導其等獨立運作。原則將搭配本校環工系及環管系之水質分析課程,以每月
採樣一次為原則;採樣分析雨水儲留設施之水量與水質,及經處理後的水再利用的可
能性所採集的水樣需進行各項水質分析分析檢測項目則選擇COD、SS、pHDO、
水溫、氧化還原電位等,依環保公告之標準方法進行。
三、學習成果
教案-二仁溪生態之旅
一、教學計畫
教學計畫 內容
教師團隊名單 蔡瀛逸、黃孟哲、許勝嘉
永續校園改造項目 雨水儲留再利用、透水鋪面、人工淨化系統、室內環
境改造及再生能源利用
教學主題 二仁溪生態之旅
融入之學習領域 社會學習領域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教學內容 讓教職員生及社區人員了解二仁溪河川水污染的情
並藉由實地參觀暸解人工濕地的運作模式,並了解
其為解決水污染的方式。
學習階段 活動行程:
1 校門口集合出發
2 村長家參觀濕地植物後出發
參觀村長家人工濕地的植物
3 二仁溪永寧橋
了解二行村的歷史並觀察永寧橋、三爺宮溪匯流處及
港尾溝溪匯流處下河面之水色,據以判斷河川水質。
三爺宮溪流(養猪廢水)經灣裡,港尾溝溪流(工業廢
水)經保安工業區且匯入二仁溪對河川水質是否有
影響以及河川污染,對生態環境所帶來的衝擊。
4 二仁溪沿岸復育工程
觀察二仁溪沿岸重金屬汙染物及後續復育情形。
5 二仁溪出海口親水公園
觀察二仁溪出海口及舉行簡單的水質檢測。
6 賦歸
課程時間及預定執
行時間 活動日期:97 10月3日
活動地點:二仁溪中下游流域
1 校門口集合出發 08:30~09:00
車程:20MIN
2 村長家參觀濕地植物後出發 09:20~09:50
車程:10MIN
3 二仁溪永寧橋 10:00~10:20
車程: 10MIN
4 二仁溪沿岸復育工程 10:30~11:00
車程:20MIN
5 二仁溪出海口親水公園 11:20~11:50
6 賦歸 12:00
資源運用 學習單、二行人工溼地、二仁溪、PH 試紙及濁度計
其他特色 現地參觀、水質檢測
二、教學模組
1. 教學主題:
透過此趟二仁溪之旅認識各種水生植物與昆蟲以增進教職員生及社區人員對環境及動
植物有更進一步之認識。
2. 設計理念:
透過此趟二仁溪之旅,激發教職員生及社區人員貢獻一己之力共同維護河川溪流之環
境。
學習目標:
讓教職員生及社區人員了解二仁溪河川水污染的情形,並藉由實地參觀暸解人工濕地
的運作模式,並了解其為解決水污染的方式。
3. 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
◇社會學習領域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4. 分段能力指標:
(1)環境覺知與敏感度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121覺知環境與個人身心健康的關係。
122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多元的方式
表達內心感受。
123察覺生活周遭人文歷史與生態環境的變遷。
124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141覺知人類生活品質乃繫於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維持生態平衡。
(2)環境概念知識
211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以及常見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彼此之
間的互動關係。
221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222認識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形成的原因,並探究可能的改善方法。
231瞭解基本的生態原則,以及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
233認識全球性的環境議題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並瞭解相關的解決對策。
241瞭解環境與經濟發展間的關係。
(3)環境價值觀與態度
311能經由親近生物而懂得愛護與尊重生命,並瞭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312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321思考生物與非生物在環境中存在的價值。
322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建立個人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343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永續發展。
344願意依循環保簡樸與健康的理念於日常生活與消費行為。
(4)環境行動技能
412能經由家人與師長指導,以文字、圖畫等方式記錄校園與住家環境問題。
423能表達自己對生活環境的意見,並傾聽他人對環境的想法。
433能對環境議題相關報導提出評論,並爭取認同與支持。
434能建立伙伴關係,尋求適切的資源與協助,以設法解決環境問題。
441能運用科學方法鑑別、分析、瞭解周遭的環境狀況與變遷。
442能草擬自己居住社區之環境保護行動計畫。
(5)環境行動經驗
521具有跟隨家人或師長參與關懷弱勢族群等永續發展相關議題之活動經驗。
522具有參與調查生活周遭環境問題的經驗。
531具有參與規劃校園環境調查活動的經驗。
532執行日常生活中進行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5. 環境教育分段能力指標:
(1)「語文(國語文)」學習領域
3143能依主題表達意見。
3212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能以完整語句簡要說明其內容。
(2)「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726參與社區中環保活動或環保計畫,並分享其獲致的成果。
521覺察生活環境中的潛在危機並尋求協助。
715體認人類是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並主動關心環境以維護促進人類的健康。
725調查、分析生活周遭環境問題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726參與社區中環保活動或環保計畫,並分享其獲致的成果。
734分析人類行為如何改變全球環境,並探討環境改變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3)「社會」學習領域
112描述住家與學校附近的環境。
123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並能表達對家鄉的關懷。
139分析個人特質文化背景社會制度以及自然環境等因素對生活空間設計和環
境類型的影響。
1310 舉例說明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142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
147說出對生活空間及周邊環境的感受,並提出改善建言或方案。
148探討地方或區域所實施的環境保育政策與執行成果。
1412 認識水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國際海洋公約等相關法規的基本精神。
211瞭解住家及學校附近環境的變遷。
444探索促進社會永續發展的倫理,及其變遷的原因。
746舉例說明某些經濟行為的後果不僅及於行為人本身還會影響大眾生態及其
他生物,政府因此必須扮演適當的角色。
913舉出自己周遭重要的全球性環境問題(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處理等)
並願意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
931探討全球生態環境之相互關連以及如何形成一個開放系統。
947關懷全球環境和人類共同福祉,並身體力行。
(4)「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443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提出意見或建議。
2222知道陸生(或水生)動物外型特徵、運動方式,注意到如何去改善生活環境、
調節飲食,來維護牠的健康。
2344知道生活環境中的大氣、大地與水,及它們彼此間的交互作用。
(5)「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422運用簡易的知能參與戶外活動,體驗自然。
423辨別各種環境保護及改善的活動方式,選擇適合的項目落實於生活中。
433覺察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並珍惜生態環境與資源。
445參與保護或改善環境的行動,分享推動環境永續發展的感受。
(6)「生活」課程
53喜歡探討事情演變的原因,並養成對周邊訊息做適切反應的態度。
55產生愛護生活環境、尊重他人與關懷生命的情懷。
6. 單元學習活動
1 校門口集合出發
2 村長家參觀濕地植物後出發
參觀村長家人工濕地的植物
3 二仁溪永寧橋
了解二行村的歷史並觀察永寧橋三爺宮溪匯流處及港尾溝溪匯流處下河面之水色
以判斷河川水質。三爺宮溪流(養猪廢水)經灣裡,港尾溝溪流(工業廢水)經保安工
業區,且匯入二仁溪,對河川水質是否有影響以及河川污染,對生態環境所帶來的
衝擊。
4 二仁溪沿岸復育工程
觀察二仁溪沿岸重金屬汙染物及後續復育情形。
5 二仁溪出海口親水公園
觀察二仁溪出海口及舉行簡單的水質檢測。
6 賦歸
三、學習成果
◎戶外教學通知
◎學習單
◎二仁溪參訪流程圖
◎二仁溪參訪計畫書
◎二仁溪參訪照片
為落實環境保護優先及永續發展之教育及學習理念,並且提昇學校教師之環境教育教
學知能,俾利落實學校環保教育。
2. 設計理念: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建校已四十餘年,從專科、技術學院改制為現在之科技大學,並設
有職安、環保及環管之相關系所、中心,也蘘括各領域及具專業技術與實務經驗之教
師。透過校園環保概念種子教師之訓練,將對各級及學校推動環保相關之議題工作有
實質之助益
3. 學習目標:
培育校園環保概念種子教師,可作為各校發展其環保理念之最佳推手與助力,並同時
能執行正確及永續的環境教學模式。
4. 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
◇社會學習領域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5. 分段能力指標:
(1)環境覺知與敏感度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121覺知環境與個人身心健康的關係。
122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多元的方式
表達內心感受。
123察覺生活周遭人文歷史與生態環境的變遷。
124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141覺知人類生活品質乃繫於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維持生態平衡。
(2)環境概念知識
211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以及常見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彼此之
間的互動關係。
221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222認識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形成的原因,並探究可能的改善方法。
231瞭解基本的生態原則,以及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
233認識全球性的環境議題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並瞭解相關的解決對策。
241瞭解環境與經濟發展間的關係。
(3)環境價值觀與態度
311能經由親近生物而懂得愛護與尊重生命,並瞭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312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321思考生物與非生物在環境中存在的價值。
322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建立個人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343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永續發展。
344願意依循環保簡樸與健康的理念於日常生活與消費行為。
(4)環境行動技能
412能經由家人與師長指導,以文字、圖畫等方式記錄校園與住家環境問題。
421能操作基本科學技能與運用網路資訊蒐集環境資料。
422能具體提出改善周遭環境問題的措施。
423能表達自己對生活環境的意見,並傾聽他人對環境的想法。
433能對環境議題相關報導提出評論,並爭取認同與支持。
434能建立伙伴關係,尋求適切的資源與協助,以設法解決環境問題。
441能運用科學方法鑑別、分析、瞭解周遭的環境狀況與變遷。
442能草擬自己居住社區之環境保護行動計畫。
443能以調查與統計分析等方式檢討環境問題解決策略之成效。
444能以客觀中立的態度與他人對環境議題進行辯證以說服他人或者接受指正。
(5)環境行動經驗
521具有跟隨家人或師長參與關懷弱勢族群等永續發展相關議題之活動經驗。
522具有參與調查生活周遭環境問題的經驗。
531具有參與規劃校園環境調查活動的經驗。
532執行日常生活中進行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6. 環境教育分段能力指標:
(1)「語文(國語文)」學習領域
3143能依主題表達意見。
3212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能以完整語句簡要說明其內容。
3243能報告解決問題的方法。
3244能與人討論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416能針對他人演說的內容發表自己的意見。
(2)「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726參與社區中環保活動或環保計畫,並分享其獲致的成果。
521覺察生活環境中的潛在危機並尋求協助。
715體認人類是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並主動關心環境以維護促進人類的健康。
725調查、分析生活周遭環境問題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726參與社區中環保活動或環保計畫,並分享其獲致的成果。
734分析人類行為如何改變全球環境,並探討環境改變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3)「社會」學習領域
112描述住家與學校附近的環境。
123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並能表達對家鄉的關懷。
139分析個人特質文化背景社會制度以及自然環境等因素對生活空間設計和環
境類型的影響。
1310 舉例說明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142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
147說出對生活空間及周邊環境的感受,並提出改善建言或方案。
148探討地方或區域所實施的環境保育政策與執行成果。
1412 認識水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國際海洋公約等相關法規的基本精神。
211瞭解住家及學校附近環境的變遷。
444探索促進社會永續發展的倫理,及其變遷的原因。
746舉例說明某些經濟行為的後果不僅及於行為人本身還會影響大眾生態及其
他生物,政府因此必須扮演適當的角色。
842舉例說明環境問題或社會問題的解決為何須靠跨領域的專業人才彼此交流、
合作和整合。
913舉出自己周遭重要的全球性環境問題(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處理等)
並願意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
931探討全球生態環境之相互關連以及如何形成一個開放系統。
947關懷全球環境和人類共同福祉,並身體力行。
(4)「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443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提出意見或建議。
2222知道陸生(或水生)動物外型特徵、運動方式,注意到如何去改善生活環境、
調節飲食,來維護牠的健康。
2332探討氧及二氧化碳的性質;氧的製造、燃燒之瞭解、氧化(生鏽)等,二氧化
碳的製造、溶於水的特性、空氣污染等現象。
2344知道生活環境中的大氣、大地與水,及它們彼此間的交互作用。
(5)「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422運用簡易的知能參與戶外活動,體驗自然。
423辨別各種環境保護及改善的活動方式,選擇適合的項目落實於生活中。
433覺察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並珍惜生態環境與資源。
445參與保護或改善環境的行動,分享推動環境永續發展的感受。
(6)「生活」課程
53喜歡探討事情演變的原因,並養成對周邊訊息做適切反應的態度。
55產生愛護生活環境、尊重他人與關懷生命的情懷。
7. 單元學習活動
本項訓練以小學教職員或大專學生為主課程為一日包括環保議題課程影片欣賞、
時間總計 7~8 小時,預計辦理兩梯次,人數預計約為 100~130 人,以強化其環境保護
及校園永續發展之概念。
三、學習成果
◎訓練學習單
◎訓練照片
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