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接近材料本質,同時也較粗糙質樸;隨著時代演
進,開採、創造材料的技術提升,工法進步,製作物
就越來越光滑細緻。
2. 學生閱讀影片〈台灣演義:台灣建築史(1/3)〉,認識台
灣(1895以前)建築受到「天氣、地形、移民影響」…等
因素,有了豐富多樣的建築特色。
3. 學生分組討論並歸納與紀錄台灣北、中、南地區使用
建築(1895年以前)材料的特色與原因。
4. 學生閱讀影片〈台灣演義-台灣建築史(2/3)〉認識台
灣日治時期建築受到快速西化、安全考量…等因素的
影響,使台灣建築有了蓬勃發展的樣貌。
5. 學生分組討論並歸納記錄台灣建築在日治時期有那些
改變與原因。
第三節 質感採集-認識拓印
1. 教師介紹「拓印」:根據文獻,通常認為開始於東
漢。而據《唐書·百官誌》中記載,百官中有「拓書
手」,應該就是拓印批準的「拓本」,所以可以確定,
拓印術的發明是在唐朝之前。拓印,原本指的是拓印
在石碑上的碑文,但是後來人們把需要複制的文字刻
在木板上,制成版模,然後拓印,就成了雕版印刷。
因此可以說,拓印術本身是印刷術的前身。
2. 教師介紹各種拓印作品:鉛筆拓印、水彩、蠟筆拓
印、魚拓、碑拓。
3. 學生閱讀影片〈拓印製作過程_快速簡易製作拓片〉。
中國古代的拓印技術,距離現在至少已有1500年 ~
2000年的歷史。自古以來,許多字畫都以石碑的樣子
出現,有人喜歡這些字畫,就小心的把碑石上的文
字、圖案拓印下來,這種技術叫做「拓碑」。
4. 教師說明「質感採集」的方法與步驟:
⚫ 將學習單放置於拓印物品上,四邊用紙膠帶固
定。
⚫ 拿出「複寫紙(紅、黑、藍)」放在學習單上,注
意複寫紙的正反面。
⚫ 利用「布或擦布」擦印,將拓印物品的紋路轉印
在學習單上面。
5. 學生利用教室周遭環境物品練習「質感採集」。
6. 教師說明校園質感採集的地點與對象。
第四節 質感遊戲-觸覺與視覺
1. 教師帶領學生到校園中進行「建築材料與植物」的質
感採集。
⚫ 學生利用視覺感受校園中各種建築材料與植物的
質感,將看到的感覺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