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深澳國民小學113學年度第一學期 藝術領域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科目 | 藝術(康軒版) | 教學單元 | 單元四 質感探險家 | ||||
教學班級 | 三年一班 | 4-1 | |||||
教學設計 | 鍾佳青 | 授課時數 | 4節 160分鐘 | ||||
教學日期 | 2024/11/18第5節 | 教學時間 | 第1節40分鐘 | ||||
學 習 重 點 | 學習表現 | 學習內容 | |||||
1-II-2 能探索視覺元素,並表達自我感受與想像。 1-II-3 能試探媒材特性與技法,進行創作。 1-II-6 能使用視覺元素與想像力,豐富創作主題。 2-II-2 能發現生活中的視覺元素,並表達自己的情感。 3-II-2 能觀察並體會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 視E-II-1 色彩感知、造形與空間的探索。 視E-II-2 媒材、技法及工具知能。 視E-II-3 點線面創作體驗、平面與立體創作、聯想創作。 視A-II-1 視覺元素、生活之美、視覺聯想。 視A-II-2 自然物與人造物、藝術作品與藝術家。 視P-II-2 藝術蒐藏、生活實作、環境布置。 | ||||||
核心 素養 |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藝-E-B3 善用多元感官,察覺感知藝術與生活的關聯,以豐富美感經驗。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
學習 目標 | 1.能透過擦印與壓印,擷取收集物體的表面紋路。 2.嘗試用不同方式表現質感。 | ||||||
教學法策略 | □跨領域(含議題融入)素養導向教學□探究實作 □線上教學 □科技輔助自主學習 □雙語教學 □PBL ■其他(PLICKERS即時反饋資訊融入教學) | ||||||
教學活動 | 教學資源 | 時間 | 學習評量 | ||||
壹.準備活動 一 引起動機 1.教師展示放大的紋路圖片,引發學生的好奇與猜測。同一種紋路可以有不同倍率的放大,從400%、300%、200%、150%、100%,不同倍率之下的紋路,和平常生活中看到的樣子非常不同。 2.教師先從倍率最大的開始放映,學生使用PLICKERS回答這是什麼物品的紋路?再請學生說一說怎麼這樣猜? 3.教師公布答案。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去觀察,可以盡力說明理由,教師給予鼓勵。 4.老師歸結:1學生可以從自己周圍的物品中,仔細觀察它們的紋路,例如:衣服、帽子、鉛筆盒、書包、桌子、手指頭等等。 2.發現每一樣東西都有紋路,它們的紋路都不同。 貳.發展活動 紋路質感印印看 1.請學生拿出硬幣,手指觸摸硬幣兩面圖案,感受哪一面硬幣紋路比較明顯。 2.教師提問:「如果要收集硬幣上的紋路,可以怎麼做?」學生自由發表。 3.老師發下紙張,發下不同紙材:教師發下A5影印紙、宣紙,每生數張。 4.教師示範擦印法:以深色粉蠟筆及鉛筆,在白紙及宣紙上擦印硬幣、積木版。 5.擦印法步驟 1.將硬幣放在紙下方,一隻手壓住紙。 2.使用乾性筆(粉蠟筆或鉛筆)鎖定硬幣範圍,輕輕的擦塗。使用粉蠟筆、蠟筆擦印時,筆頭要露出前端,不要讓筆被紙包住。 3.在白紙上用深色粉蠟筆擦印,紋路會比較清楚。 4.筆觸要連續而綿密,擦塗力道要均勻一致,切忌忽輕忽重。 5.兩種紙材(影印紙、宣紙)都嘗試擦印,比較哪一種印出來比較清楚。 參.綜合活動 1.學生發表:分享自己擦印的發現。例如:淺色蠟筆要擦印在深色紙上比較明顯。 2.集合全班擦印的小作品,揭示在黑板上,互相欣賞。 3.收拾用具:座位上工具收拾,及用抹布或衛生紙擦乾淨 ~第一節課結束~ | 學生準備:課本 教師準備: 圖片、 PLICKERS卡 學生準備:課本 教師準備: 宣紙、白紙、硬幣、積木板、樹葉、泡泡紙 | 10分 20分 10分 | 學生能用PLICKERS卡操作評量,學生即時回應,發表回答問題,能選出並說出紋路所對應的物件、紋路是物件的哪個部位。 實作評量,學生能以正確的步驟進行擦印,且擦印出清楚的紋路或圖案。 口語評量 1.學生能說明自己作品的感覺 。 2.學生能適切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尊重他人的感受。 3.學生能收拾好桌面及環境。 |